数据要素专题报告:政策与产业共振数据赋能千行百业精选版.docx
《数据要素专题报告:政策与产业共振数据赋能千行百业精选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据要素专题报告:政策与产业共振数据赋能千行百业精选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华创,吴鸣远)一、顶层设计:数据已成为第五大生产 要素(一)政策蓝图:构筑数据要素统一大市场数据已成为第五大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指进行社会生产经营活动时所需要的 各种社会 资源,是维系国民经济运行及市场主体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 基本因素。传统经 济学中,基本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四大 类,随着大数据时代来临,数据对生产贡献日益突出,成为具有多重价值的生 产资料,正与其他要素一同参与到经济价值创造过程中,成为第五大生产要 素。从发展历程看,2014年至今我国数据要素产业发展可大致分为三大阶段:酝 酿阶段(2014年-2015年):2014年3月,“大数据”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
2、 告,同年,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开始筹备并于2015年挂牌,产业发展起步。 落地阶段(2016年-2019年):“十三五”规划纲要正式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 略,国内大数据产业开始全面、快速发展,各地掀起交易中心建设浪潮。深 化阶段(2020年至今):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将数据与土地、劳动力、 资本、技术并称为五种要素,提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去年年底以 来,“数据二十条”、数据资源入表相关政策陆续发布,同时国家数据局组建 并正式挂牌,数据 要素市场化进程不断加速。“数据二十条”构建起数据基础制度体系。2022年12月19日,中共中 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
3、简称“数 据二十条”)对外发布,构筑起数据基础制度“四梁八柱”。地方上,各地纷纷出台地方性政策推进当地数据要素发展,针对公共数据开 放、数据资产入表、加快数据资产流通、公共数据运营收益分配、数据资本化 路径等细分领域积极 展开探索,为后续发展提供政策方向。(二)机构设置:国家数据局引领,地方开启成立序幕国家数据局挂牌,顶层设计加快完善。从发展脉络看,2023年3月国务院机 构改革方案首次明确组建国家数据局,7月28日,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官 宣,10月日,国家数据局副局长沈竹林官宣,10月13日,国家数据局 发布多个职位启动公招,10月25日,国家数据局正式揭牌,12月20日, 数据局第二位
4、副局长陈荣辉官宣。从定位看,国家数据局主要负责顶层设计, 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 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由国家发改委管理。所属五个司 局主要职责为:数据治理和发展策略研究、数据基础制度和政策研究、数据资 源管理和开发利用推进、拟定数字经济有关发展战略等。图表5国家数据局发展脉络地方层面,前期部分省市已经成立了大数据局,承担地方大数据建设、管理和 服务等职 责。根据机构类型和规格可分为省政府直属机构、部门管理机构和挂 牌机构三类。1、省政府直属机构省政府直属机构指省级人民政府为了管理某 项专门或特定的事务而设 置的一类机构,通常承担
5、某项专门业务,具有独立的 行政管理职能,机构规格一般为正 厅级。如吉林、安徽、山东、广西、重庆、 贵州六省(市)将大数据局设置为政府直属机 构。2、部门管理机构部门管理 机构指由主管部门管理的,负责某方面工作的行政机构,具有相对独立性。如 浙江、广东、河南三省大数据局均由省政府办公厅管理,福建省大数据局由省 发展改革委员会管理。3、挂牌机构在机构编制管理实践中,挂牌机构是指一 个机构承担多项职责,因工作需要 加挂牌子,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名称,在不 同场合以相应名称对外开展工作的机构。如 北京市在市政府组成部门经济和信 息化局挂大数据管理局牌子。省级数据局开启成立序幕。步入2024年,随着1月5
6、日江苏省数据局的挂 牌,各省掀起数据局成立浪潮,至今已有十余家省级数据局相继挂牌成立,大 部分省级数据局名称和国家数据局保持一致,或意味着省级层面进行一轮新的 调整,对应设立一个承上启下的数据管理部门,在省域内发挥着顶层设计、总 体布局、统筹协调和整体推进作用。()数据财政:探索经济发展新动能土地财政是指地方政府依赖土地使用权的出让来维持地方政府支出。1994年分 税制改革,地方政府税收分成比例被压缩,地方政府财政不足,其事权与财权 不相匹配,奠定了地 方政府走向“土地财政”的基础,随着1998年住房制度 改革和2003年土地招拍挂等一系列制度创新,“土地财政”不断完善。2022年开始,我国土
7、地出让金出现显著下滑,全年土地出让收入下降23.2%至 6. 69万亿 元,截至目前,我国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仍处于下滑态势, 2023年为57996亿元, 同比下降13. 2%o数据财政是数据开发和流通过程中适配的财政税收制度的概括和总称,可分为 狭义数据 财政和广义数据财政。狭义数据财政是指公共性数据进入市场涉及的 财政收支活动;广 义数据财政则包括政府和市场更多主体、更大范围内的所有 数据生产、使用和流通过程中的财政活动,涉及各种财税工具和手段。数据 资源不断丰富,数字产业规模稳步增长。2022年,我国数据产量达8. 1ZB,同 比增 长22. 7%,占全球数据总产量10.5%,位居世
8、界第二,我国数字经济规模 超50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1. 5%,位居世界第二位,随着数据要素市 场稳步推进,有望为我国经 济发展带来新动能。图表9我国数据产量及全球占比情况我国数据产量(ZB,左轴)我国数据产量全球占比(右轴)二、实践落地:公共数据开放释放供 给,需求端加速探索(一)供给端:公共数据开放打开新蓝海以数据生成来源为标准,数据可分为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三大类。公共数据开放释放数据供给,有望打开蓝海市场。1、公共数据范畴看,根据 来源主体,公共数据主要包含五种类型:(1)政务数据,即政务部门(党 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等)依法履职过 程中采集、获取的数 据;
9、2)具有公共职能的公共企事业单位在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过程中 产生、收集、掌握的各类数据资源,如教育医疗数据、水电煤气数据、交通通 信数据、民航铁路数据等;(3)由政府资金资助的专业组织在公共利益领域 内收集、获取的具有公共价值的数据,如基础科学研究的数据;(4)具有公 共管理和服务性质的社会团体掌握的与重大公共利益关切的数据;(5)涉及 公共服务领域的其他数据来源,如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利用公共资源或公共权 力,在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收集、产生的涉及公共利益的数据。2、授权运营 模式:多以国有企业主导,现有落地案例3年授权期限较多。从公共数据授 权运营模式来看,目前主导性模式基本上是“一局一
10、中心一公司”的建设模 式。“一局”是大数据局或者政务数据管理局,“中心”是大数据中心,“公 司” 一般包括三类:1、自主运营模式,依托下属国有企业开展数据开发使 用;2、合作模式,借助外部力量合资或者成立控股企业承担数据的开发运 营;3、市场化模式,无特定的控股公司与合作机构,完全通过市场化机制。实际落地角度,参考近期公示的地方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案例可以发现,被授权 主体性质多为国有背景(国企或国企控股),且授权期限以3年居多。各地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模式各异。在机制探索方面,各地方推进探索各具特色 的授权运 营机制,以释放公共数据价值为核心,逐步形成了几类不同的发展模 式。一是集中1对1模式,地方
11、政府集中统一授权某一机构承担该区域平台 建设、数据运营、产业培育等公共数据运营相关工作,以浙江、安徽、贵州、 成都、青岛等地为代表。二是分行业的1对N模式,地方政府授权不同的行 业属性机构,按照行业特点开展公共 数据运营工作,专业性更强,有利于充分 发挥行业属性作用,但统筹协调的难度也随之增大,以北京市的金融公共数据 专区为代表。三是分散的1对N模式,地方政府根据不同数据与不同机构特 点进行匹配,授权各类型 市场主体分别开展公共数据运营工作,以广东、上 海、武汉等地为代表。3、收益分配模式:仍处于探索过程。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中参与者众多,但各主 体的收益分配机制仍处于探索过程,目前有较为成熟的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据 要素 专题报告 政策 产业 共振 赋能千行 百业 精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