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石林地质课件.pptx
《云南石林地质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石林地质课件.pptx(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天下第一奇观云南石林旅游09-2 张丽丽 090324225云南石林地质地貌景观及景区介绍云南石林地质公园旅游资源价值分析云南石林地质公园旅游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云南石林今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云南石林概况12345目录1.云南石林简介 云南石林世界地质公园,占地总面积400平方公里,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海拔1500m1900m之间,东经 10210至 10340,北纬 2423至2633,属亚热带低纬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约16度,距省会昆明78公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1.1 云南石林概况 是世界唯一位于亚热带高原地区的喀斯特地貌风景区,素有“天下第一奇观”
2、石林博物馆”的美誉,是首批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国家地质公园、世界地质公园,与北京故宫、西安兵马俑、桂林山水齐名,成为中国四大旅游胜地之一。1.云南石林概况1.2 云南石林景点简介 云南石林以石多似林而闻名,景区范围广阔,景点众多,有石林风景区、黑松岩(乃古石林)风景区、飞龙大叠水瀑(大叠水)风景区、长湖风景区、月湖风景区、芝云洞风景区、奇风洞风景区等。其中已开发为游览区的是:石林风景区、黑松岩(乃古石林)风景区、飞龙瀑(大叠水)风景区、长湖风景区。2.云南石林地质地貌景观及景区介绍 云南石林地质公园是一个以石林地貌景观为主的岩溶地质公园。要了解石林,还得先从“喀斯特”一词说起,“喀斯
3、特”是德语“karst”一词的译音。喀斯特(Karst)一词源自前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名称,当地称为Kras,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喀斯特地貌”因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在中国,“喀斯特”的同义词是“岩溶”。石林地貌也被称为“喀斯特地貌”或者“岩溶地貌”。2.1 喀斯特喀斯特: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现象统称为喀斯特。2.云南石林地质地貌景观及景区介绍2.2 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karst landform):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除溶蚀作用以外
4、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2.云南石林地质地貌景观及景区介绍2.2 喀斯特地貌的分布2.云南石林地质地貌景观及景区介绍2.2 喀斯特地貌的分布云南石林集中于云贵高原2.云南石林地质地貌景观及景区介绍2.3 喀斯特地貌的类型地表地表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1 1溶沟和石芽溶沟和石芽 2 2天坑和竖井天坑和竖井 3 3溶蚀洼地和溶蚀谷地溶蚀洼地和溶蚀谷地4 4干谷干谷 5 5峰林、峰丛、孤峰、天生桥峰林、峰丛、孤峰、天生桥 6 6地表钙华堆积地表钙华堆积地下地下岩溶岩溶1 1溶洞的概况溶洞的概况 2 2溶蚀地貌溶蚀地貌石锅和边槽石锅和边槽 3 3堆积地貌堆积地貌 石林境内地貌类
5、型主要有高原丘陵、低山、洼地、盆地、石丘、石林、石芽原野、峰丛和溶洞、湖泊、河谷、按山地、丘陵和坝区(盆地和洼地)、河谷划分,其结构比是:山地69%,丘陵15.2%,坝区14.7%,河谷1.1%。石林、石芽主要出露在盆地、洼地、河谷附近和高原面上。2.云南石林地质地貌景观及景区介绍2.4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2.4.1 形成因素地质因素地质因素气候因素气候因素 岩石性质岩石性质:要具可溶性,主要是碳酸盐类岩石。地质构造地质构造:一般为断层、节理发育的地区,两组节理交 叉部位,裂隙度大,透水性好,有利于岩溶地貌发育。降水降水:降水量多的地区,径流量大,有利于水循环,水的溶蚀力强。但纯水对碳酸盐类的岩
6、石溶解是微弱的,只有当水中含有CO2时,岩石的溶解度才显著增大。温度温度:温度高,水中CO2含量就少,溶蚀作用会减弱。水的电离度大,水中H+离子增多,溶蚀力增强。气压气压 :气压高,水中CO2的含量就增多,溶蚀力增强。生物因素生物因素 因动、植物的生长和活动,可供给土壤大量有机质,土壤中有机质的氧化和分解可产生大量CO2,促进石灰岩的溶解。其总其总化学反应式为:化学反应式为:2.云南石林地质地貌景观及景区介绍2.4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2.4.1 形成因素岩溶作用是通过一系列化学过程进行的岩溶作用是通过一系列化学过程进行的:2.云南石林地质地貌景观及景区介绍2.4.2 地表熔岩景观的发育过程2.4
7、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 地表地表岩溶景观形态多样,其景观特征与其发育的阶段岩溶景观形态多样,其景观特征与其发育的阶段密切相关。密切相关。a a 在初期,石灰岩等易溶性岩石的山体表面出现溶沟、石芽、石林、在初期,石灰岩等易溶性岩石的山体表面出现溶沟、石芽、石林、漏漏 斗斗、落水洞等景观。、落水洞等景观。b b 在中期,广泛发育溶蚀洼地、盲谷、干谷、天生桥、岩溶湖、峰在中期,广泛发育溶蚀洼地、盲谷、干谷、天生桥、岩溶湖、峰 丛丛、峰林峰林、峡谷等景观。、峡谷等景观。c c 在晚期,则出现广阔的岩溶平原、孤峰等景观。在晚期,则出现广阔的岩溶平原、孤峰等景观。盖层条件的重要意义:发育石林地貌,往往还要有盖
8、层条件的配合,就是石灰岩顶部要有一层其他岩石的覆盖。一是盖层可以改变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运动方式,造成局部水的集中,有利于盖层下面石林的发育。二是盖层的存在可以保护早期形成的石林。石林地区在地质历史上曾被厚厚的玄武岩覆盖,历经了上亿年剥蚀,如今玄武岩已大部分消失,只剩下零星残余。如果没有这层玄武岩的存在,不要说古老部分的石林保存不下来,恐怕连发育石林的石灰岩都已不复存在了。石芽石芽溶蚀溶蚀洼地洼地岩溶岩溶漏斗漏斗准平原(孤峰)准平原(孤峰)岩溶景观的发育过程2.云南石林地质地貌景观及景区介绍2.4 云南石林的形成过程Step1:大约在晚古生代(2亿7千万年以前),这里曾是滨海浅海环境,沉积了上千米
9、的石灰岩、白云岩,为形成本区石林地貌奠定了基础。Step2:经过了后来的地壳构造运动(抬升),岩石露出了地面。Step3:多期次遭受地下水、地表水沿岩石裂隙进行溶蚀,最后形成了组合类型多样的石林地貌景观。最早一期石林形成于2亿5千多万年前的早二叠世晚期,而最新一期还正在形成。其间经历了玄武岩和湖泊碎屑沉积的覆盖以及多次的抬升剥蚀。在独特的地质、气候、水文条件下,多期石林继承发展,相互叠置,层次分明。2.云南石林地质地貌景观及景区介绍2.5 云南石林的景观2.5.1 2.5.1 石芽、石林石芽、石林 在石灰岩等易溶性岩石分布地区,地表水沿着坡面节理裂隙溶蚀和冲蚀,凹者称溶沟,凸者为石芽。进一步溶
10、蚀、冲蚀形成高大而排列如林的石芽称为石林。2.云南石林地质地貌2.5 云南石林的景观石芽石芽、石林地貌代表景区石林地貌代表景区大小石林景区(剑状喀斯特地貌)大小石林景区(剑状喀斯特地貌)大石林:大石林:整个景区由密集的石峰组成,有如一片石盆地。这里的石林直立突兀,线条顺畅,并呈淡淡的青灰色,最高大的独立岩柱高度超过40米。其中有“莲花峰”、“剑峰池”、“凤凰梳翅”等典型景点,最著名的当数龙云题词“石林”之处的“石林胜境”,而“望峰亭”为欣赏“林海”的最佳处。(右为莲花峰)小石林(阿诗玛景区)小石林(阿诗玛景区)与密集的大石林相比,邻近的小石林便显得疏朗、清雅。宽厚墩实的石壁像屏风一样,将小石林
11、分割成若干园林。小石林里最有名气的景点当数“阿诗玛”,当夜幕降临,彩灯映照,更是五彩斑斓,妩媚动人。(左为阿诗玛)2.云南石林地质地貌景观及景区介绍2.云南石林地质地貌景观及景区介绍2.5 云南石林的景观2.5.2 2.5.2 溶洞溶洞&钟乳石钟乳石、石笋、石柱、石幔等化学沉淀、石笋、石柱、石幔等化学沉淀物物石笋石笋、石柱、石幔等化学、石柱、石幔等化学沉淀物:沉淀物:在溶洞中,由于洞内空气中CO2 含量较低,或水分蒸发,渗出的地下水,会使水中溶解的碳酸钙部分淀积下来,形成形状各异的钟乳石、石笋、石柱、石幔等化学沉积景观。溶洞:溶洞:是地下水沿着可溶性岩体各种裂隙溶蚀、侵蚀扩大而成的地下空间。2
12、云南石林地质地貌景观及景区介绍2.5 云南石林的景观溶洞溶洞&钟乳石、石笋、石柱、石幔等化学沉淀物代表钟乳石、石笋、石柱、石幔等化学沉淀物代表景点景点 芝云洞芝云洞风景区风景区 芝芝云云洞:洞:在大小石林西北6公里,安石公路东侧的一座石灰岩大石山中。洞长400为,宽315米,高530米,呈“丫”形,两段洞由一低矮狭窄的洞门连为一体。洞内多石钟乳、石笋、石柱等溶洞景观。形态多样,异彩纷呈。明以后称“仙迹胜景”,以“石硐仙踪”之名号独居石林八景之首。芝云洞景区包括芝云洞、小芝云洞(叠云岩)、祭白龙洞、猪耳朵洞、大干洞这几个溶洞,是观赏喀斯特溶洞景观为主的溶洞群落。2.云南石林地质地貌景观及景区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云南 石林 地质 课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