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docx
《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意识形态作为政党、国家和民族的政治目标导向和社会价值追求,直接关系到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等重大政治方向问题。意识形态的自觉是政治坚定的前提,意识形态的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特别重视意识形态问题,构建起完整的意识形态理论。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当中,不间断开创新实践、总结新经验、概括新理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形成过程马克思恩格斯非常重视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正是从批判黑格尔的意识形态理论开始的,并构建
2、越独具特色的意识形态理论。1845年秋至1846年5月,马克思恩格斯共同撰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一著作被誉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标志。1859年,马克思在撰写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时曾回顾了这本书的写作过程。他说,当1845年初恩格斯也住在布鲁塞尔时,“我们决定共同阐明我们的见解与德国哲学的意识形态的见解的对立,实际上是把我们从前的哲学信仰清算一下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以青年黑格尔派为主要代表的德国哲学颠倒意识与存在、思想与现实的关系的观念,指出其以纯思想批判代替反对现存制度的实际斗争做法的错误;在系统阐述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专门研究了意识形态问题,特别是集中阐述了意识形态的本质。
3、意识形态”来自希腊语,原意是“观念的学说”。日本学者栉田在翻译德意志意识形态时使用了汉语的这个词语;后来,郭沫假设把这部著作第一章翻译成中文时继续使用这个词语;现在“意识形态”已经成为一个被多学科广泛使用的概念。马克思恩格斯站在唯物主义的立场上,从意识的根源性的角度来定义意识形态,认为意识形态是人们的存在即人们的物质生活过程的反映和升华物。他们指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如果在全部意识形态中,人们和他们的关系就像在照相机中一样是倒立成像的,那么这种现象也是从人们生活的历史过程当中产生的,正如物体在视网膜上的倒影是直接从人们生活的生理过程
4、当中产生的一样这一观点批判了黑格尔和青年黑格尔派把绝对精神作为世界本原的唯心主义观点,开始站在唯物主义的立场上研究意识和意识形态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这就决定它必然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因而,意识形态实质上是统治阶级的思想体系。”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由于意识形态是统治阶级物质关系的反映和表现,所以,它为统治阶级物质关系的存在和发展服务,是维持和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的必要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强调,无产阶级革命不仅要推翻旧的经济制度,同传统的所有
5、制实行最彻底的决裂,而且要推翻旧的思想意识,同传统的思想意识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推翻旧的思想意识的途径不是精神的批判,而是物质的革命。他们指出:”意识的一切形式和产物不是可以通过精神的批判来消灭的,不是可以通过把它们消融在自我意识中或化为怪影、幽灵、怪想等等来消灭的,而只有通过实际地推翻这一切唯心主义谬论所由产生的现实的社会关系,才能把它们消灭;历史的动力以及宗教、哲学和任何其他理论的动力是革命,而不是批判。”推翻一切旧的思想意识的目的是构建无产阶级新的思想意识;而无产阶级新的思想意识绝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只能依据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需要,并吸取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切优秀的思想意识成果而创造出来。然而
6、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广泛传播,其唯物史观被一些资产阶级思想家和一些并不真正懂得马克思主义的人歪曲为“经济决定论等。所以,恩格斯晚年在与各种资产阶级思想进行斗争的过程当中,又从多大方面阐述了意识形态问题,构建起完整的意识形态理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内容我们可以从社会意识结构学的角度来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从社会意识的主体来看,可以分为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一般来说,个体意识是社会成员的个人意识,是由个人社会经历、生活环境和社会地位等因素所决定的精神诉求和意愿表达。群体意识是由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按照某种特定方式而结成的群体的意识,是由群体共同的社会经历、生活环境和社会地位所决
7、定的精神诉求和意愿表达。在社会生活中影响比较大的群体意识有阶级意识、阶层意识、民族意识、集体意识等。在阶级社会,统治阶级的意识在整个社会意识中占统治地位,对社会意识有决定性的影响。从社会意识的层次来看,可以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的低级层次,是人们对社会生活具体的、直接的反映,是一种自发形成、不系统、不定型的社会意识,表现在人们的情感、情绪、风俗、习惯等方面。社会意识形式则是社会意识的高级形式,是人们从社会生活中概括出来的、经过思维加工的、有特定表现方式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社会意识。从社会意识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来看,可以分为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社会群体系统地、自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牢牢 掌握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