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学习心得体会汇编.docx
《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学习心得体会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学习心得体会汇编.docx(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湖北日报评论员程曼诗:从粮食安全高度治理餐饮浪费12 .凌锋:用法治制止“舌尖上的浪费”33 .毛建国: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44 .饶国军:节约粮食永不过时65 .山西日报评论员:将遏制“舌尖上的浪费”进行到底86 .南京日报评论员:舌尖浪费不可有,勤俭作风不能丢107 .人民日报评论员:在制止浪费上来一场“观念革命”128 .刘慧:弘扬节俭美德杜绝粮食浪费149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反对餐桌上的浪费应成为鹏城新风尚1610 .徐小明: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应多措并举1711 .周丹平:坚决杜绝舌尖上的浪费1912 .嘉兴日报评论记者汪莹:浪费粮食不能有危机意识不可无2113 .河
2、北日报副总编辑曹阳葵:杜绝“舌尖上的浪费”,需要“硬约束”也需要“软环境”2314 .林玄墨:杜绝餐饮浪费还需再推一把2415 .沈峰:遏制餐饮浪费要“两手抓”2616 .徐友才:制止餐饮浪费要“管得宽”2817 .山西日报评论员:以更有力举措制止餐饮浪费2918 .新华每日电讯评论员:制止餐饮浪费,机关食堂要当好表率3119 .唐山劳动日报评论员崔玉宝: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3320 .李英锋:让遏制餐饮浪费进入法治轨道3521 .汪国梁:从我做起,杜绝“舌尖上的浪费”3722 .王玉初:制止餐饮浪费必将成为新常态3923 .朱华:制止餐饮浪费人人责无旁贷4124 .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研究员冯韵迪:制止餐饮浪费,是美德更是责任4225 .烟台日报评论员:狠刹餐饮浪费之风4426 .董峻:什么时候都不能浪费粮食4727 .广西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桂署钦: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社会氛围4828 .李振中:对餐饮浪费坚决说不5029 .李志勇: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上走在前作表率5230 .毛建国:大力培育“消费不浪费”餐饮文化5431 .新华社评论员: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蔚然成风5632 .资深房地产研究人士李宇嘉:餐饮浪费掩映下的城镇化之变5833 .何勇海:旅游业“反浪费”刻不容缓6034 .齐志明: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6135 .唐佳丽:“供
4、给侧”不能缺位63从粮食安全高度治理餐饮浪费湖北日报评论员程曼诗(2020年8月12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触目惊心、令人痛心”的餐饮浪费现象,绝不是可以忽略的小事。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对于餐饮浪费现象,总书记用了八个字作评价:“触目惊心、令人痛心!”并强调,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十几亿人口
5、要吃饭,是中国最大的国情。粮食关乎国运民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我国已经连续十几年粮食丰收,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即使春节后叠加物流、零售等行业人手紧张,中国的粮食价格依然保持总体平稳,市场运行快速恢复。但也要看到,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和社会生活造成的影响还在持续,风险挑战在前,尤须警醒: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一段时间来,各地区各部门采取出台相关文件、开展“光盘行动”等措施,大力整治浪费之风,“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有所改观,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的公款餐饮浪费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但以“盛宴”开始,以“剩宴”结束,这样的现象
6、仍然存在;在餐桌上,种类要尽可能丰富多样,特别是招待,浪费才叫体面,请客吃饭,恨不得一桌人点两桌菜才有面子,这样的风气并没有消散。过去很长时间,给餐饮浪费套上“紧箍”有各种方式,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站在粮食安全的高度,治理还要进一步加强。从“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到“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指向的是更高的标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有力的行动来承载。从吃饱饭到吃好坂,是人民群众生活极大的跨越,但好日子不是肆意挥霍的日子,不是铺张浪费的日子。一边是投入大量财力物力人力增产粮食,一边是大量浪费粮食,任何人都没有这样挥霍的“资本”,也绝不是我们追求的“美好生活
7、触目惊心、令人痛心”的餐饮浪费现象,绝不是可以忽略的小事,而是关乎粮食之基是否牢固的大问题。“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不让“舌尖上的浪费”侵蚀来之不易的“仓縻实”,行动起来,厉行节约,同样是为粮食安全夯实根基。用法治制止“舌尖上的浪费”凌锋(2020年8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仅“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8、是儿童在蒙学阶段必读的诗句,”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也成为治国理政者铭记的警言。随着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粮食产量屡创新高,我们不再为吃穿发愁,但是中国人几千年来艰苦朴素的传统绝对不能丢,居安思危的意识不能减。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全球粮食安全及短缺问题日益严峻。最近,联合国有关研究报告发出预警,今年共有25个国家面临严重饥饿风险。虽然我们不用为粮食担心,但在此时此刻,更应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更应牢记“一代一粥,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更要坚决抵制“舌尖上的浪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要在全社会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发挥好餐饮服务行业“一线”的作用,
9、加强学校教育中节俭观念的培养,强化家长“身体力行”的家庭教育功能。更为长远的是,要运用法治方式,解决好餐饮浪费这个道德领域的突出问题。一方面可以参考公共场合控烟、垃圾分类处理等有关法规,加强立法,把道德上约束转化为法律上的责任,明确各个主体、各个行业在制止餐饮浪费中的定位和角色。另一方面,继续依法打击公款消费中的铺张浪费现象,让公务人员在勤俭节约中作出表率。同时,加强监管,持续开展“光盘行动”,并加以制度化、法治化,营造节约光荣的良好氛围,让“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让“舌尖上的浪费”销声匿迹。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毛建国(2020年8月12日)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
10、痛心!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洪范八政,食为政首。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多次强调要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粮食安全都是基础工程。虽然我们已经告别“食不果腹”之虞,但并不表示粮食安全可以抛诸脑后。日前,联合国发布2020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指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对健康和社会经济造成影响,多数弱势群体的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很可能进一步恶化;因疫情带来的粮食危机,将导致全球数以亿计人饿死,甚至
11、比死于新冠肺炎的人数更多。据前些年的有关数据统计,2017年我国城市餐饮业仅餐桌上食物浪费量在1700万吨至1800万吨,相当于倒掉3000万人至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而2018年,全国餐饮业食物浪费量为93克每人每餐,浪费率为11.7%。这些数字令我们羞惭之余,更须惊醒,节约粮食,遏制餐饮浪费正当时。遏制浪费现象,需要打组合拳,采取有效措施,尤需加强立法,强化监管。特别要在饭店、食堂等重点餐饮领域,规范餐饮行为,惩罚浪费行为。比如,针对婚丧嫁娶大排筵宴,单位大规模聚餐的现象,可以通过限制桌数、限制价格来实现。消费趋势的变化,反映的是消费理念变化。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
12、的氛围,形成健康的消费文化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教育,让“一粥一板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深入人心。另一方面,要对浪费粮食的人进行严厉批评、道德谴责,让“光盘”行动成时尚,视浪费粮食为可耻,让舌尖节俭成心尖美德。餐饮市场则要加大呼吁力度,并且少制造障碍,多创造条件。“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先贤的态度,代表着中华民族朴素而广泛的社会认知。鉴于劳作之不易,收成之不测,更要节字当先、俭字当行。强调节约粮食,不仅是为了夯实粮食安全的基础,还是为了涵养社会主流价值观。节约粮食永不过时饶国军(2020年8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
13、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节约粮食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是家家户户的传统。小时候,家里收割稻子后,大人们会带着孩子去捡拾掉在田里的稻穗。捡完稻穗之后,才会放鸡、鸭去啄食掉在田里的稻粒。吃饭时,如果有假粒掉在桌子上,大人们会让我们捡起来吃掉。在大人们的言传身教中,我们从小就知道粮食的珍贵,早已将节约变成了习惯。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年轻人却不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浪费粮食的情况时有发生,剩板习以为常,
14、倒掉也不觉可惜,觉得浪费粮食不是什么大事。殊不知:节约粮食永不过时!之所以今天仍要强调节约粮食,是因为它是尊重劳动的体现,也是勤俭持家的好习惯,更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具体行动。“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不节,则常不足。”节约粮食看起来只是个人的小事,但乘以14亿人口,就是天大的国事。粮食总产量有限,人人都浪费,就会动摇国家安全的根基;相反,人人都节约,就是在“增加”粮食,能够让我们“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历史上,不少灾荒之年因为缺粮少粮,饿殍遍地。在吃饭问题上,我们要居安思危,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温饱不忘饥寒,丰年不忘灾年,增产不忘节约。”要让节约粮食成为人人自觉的行动,就要进
15、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氛围,让每个人都成为节约粮食的坚定践行者。每个人要从自身做起,在家吃保要合理定量,坚持“光盘”;在外吃饭要不讲排场,合理点菜,不贪丰求盛,同时要养成剩菜打包的习惯,不让盛宴变“剩”宴,造成舌尖上的浪费。当然,节约粮食不能光靠自觉,还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不少国家都出台了节约粮食、严惩浪费的法律法规。如日本颁布食品再生法,规定浪费食品是违法行为;意大利出台反食品浪费法,通过奖惩举措减少人们的食品浪费;法国出台了反浪费食物法,抵制浪费食物行为。虽然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但因缺少相关法律配套和强制性措施,一直难
16、以落地。要遏制粮食浪费,就必须完善法律法规,建立起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长效机制,使节约粮食成为每个人生活的常态。将遏制“舌尖上的浪费”进行到底山西日报评论员(2020年8月13日)“一粥一保,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敬天惜粮、勤俭节约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随着人们生活的日渐富裕,食物的极大丰富,“舌尖上的浪费”却无所不在。节用裕民、节俭兴国,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相对不足,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必须驰而不息、久久为功。“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
17、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何以触目惊心?何以令人痛心?我们且看一组数据。2018年,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披露,中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大型聚会浪费达38%,学生盒保有1/3被扔掉。初步测算,2015年中国城市餐饮业仅餐桌食物浪费量就在1700万至1800万吨之间,相当于3000万至5000万人一年的食物量。再看看身边的生活现象,餐厨垃圾产生量与日俱增,名目繁多的聚会“盛宴”常常变“剩宴”,某些网络吃播秀误导观众、浪费严重。早在多年前,一生都在为中国人的饭碗奋斗的“杂交水
18、稻之父”袁隆平就曾指出,国家应严惩“餐桌上的浪费”。他心疼地说:“我们的水稻产量,每亩提高10斤、5斤都是很难的,提高了单产之后,却浪费了。”“一粒米千滴汗,粒粒粮食汗珠换。”多年来,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声音和行动自上而下从未停止。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近年来,全社会掀起的“光盘行动”蔚然成风,从酒楼食肆到学生食堂再到家庭餐桌,“光盘”不仅仅是一句响亮的口号,也成为一种俭以养德的生活态度。在我省运城市,3000多个行政村均已成立红白理事会,本着移风易俗、勤俭节约的原则,对每次席面的桌数、每桌板菜的价格都定了标准。尽管如此,随着大众消费势头越来越强劲,
19、仍有一些地方餐饮浪费严重,其中,大型餐馆、游客群体、学生群体等仍是餐饮食物浪费的“重灾区”。“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浪费陋习败坏的不仅是社会风气,而且可能产生全局性的危害。“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丰收不是浪费的理由,我们必须时刻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我国人口多、基数大,每人浪费一点,就会是惊人的量,对我国粮食生产带来较大压力。”这些忧患意识、风险意识无不令人警醒。我国粮食供求长期处于“紧平衡”态势,当永远铭记“丰年不忘饥苦,富岁当思节约”的训诫。天下事,做于细,成于严。反对餐桌浪费是一项永不过时
20、的系统工程,如何进一步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习近平总书记也指明了方向,那就是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同时要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具体而言,要在刚性约束和柔性治理方面多管齐下,立法部门要尽快完善惩治浪费的法律体系,餐饮企业、职工食堂、学校餐厅,要立刻行动起来,尽到引导责任;社区、学校、家庭,要从“心”出发,把勤俭节约的理念渗透到孩子成长教育的点点滴滴当中。“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全省上下要认真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将遏制“舌尖上的浪费”进行到底。舌尖浪费不可有,勤俭作风不能丢南京日报评论员(2020年8月
21、13日)“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开展“光盘行动”到印发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的意见、提出杜绝公务活动用餐浪费、推进单位食堂节俭用餐等,一系列政策和行动大力整治浪费之风,“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有所改观,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的公款餐饮浪费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全党全社会厉行节约的良好风尚正在形成。但也应看到,一些地方餐饮浪费现象仍然存在,企事业机关和学校食堂、大型餐馆、公
22、务聚餐、游客群体等仍是餐饮浪费的重灾区。2013年至2015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城市餐饮业仅餐桌食物浪费量就在1700万至1800万吨之间,相当于3000万至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这些数据提醒我们,遏制餐饮浪费迫在眉睫、任重道远。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给我们敲响警钟,对粮食安全始终要有危机意识,节约粮食这根弦必须时刻绷紧。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复兴的目标。此时,我们更应该有如履薄冰的忧患意识,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正如总书记强调的那样,“艰苦奋斗
23、勤俭节约,不仅是我们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过苦日子、紧日子的作风永远不能丢。餐饮浪费屡禁不止,在个体层面是缺乏节约意识和科学膳食观念,在社会层面则是氛围营造和机制建立的问题。我们要以刚性的制度约束、严格的制度执行、强有力的监督检查、严厉的惩戒机制,切实遏制公款消费中的各种违规违纪违法现象。要以立法建立刚性约束,培养市民良好的饮食习惯,并针对学生、游客等重点群体提出明确要求,切实加强引导和管理。更要大力倡导绿色、节俭、适度的生活方式,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使节约粮食成为每个公
24、民的自觉行动。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让我们一起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优良作风,砥砺前行、创新实干,努力谱写“强富美高”新南京建设新篇章,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在制止浪费上来一场“观念革命”人民日报评论员(2020年8月13日)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对于餐饮浪费现象,他用了8个字作评价:“触目惊心、令人痛心!”他还引用了古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表达痛心之情。制止浪费、厉行节约,刻不容缓。接下来该怎么做?习近平总书记在指示中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坚决 制止 餐饮 浪费 行为 学习心得 体会 汇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