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峡市旅游业“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年~2025年.docx
《青铜峡市旅游业“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年~2025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铜峡市旅游业“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年~2025年.docx(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青铜峡市旅游业“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年2025年)青铜峡市人民政府目录笫一章把握机遇,迎接旅游高质量发展新时代-5-第一节“十三五”取得成绩-5-一、立足长远,以战略思维谋划产业发展-6-二、突出重点,以扎实举措推进产业发展-7-三、创新发展,以资源整合推进产业发展-8-第二节“十三五”存在问题-9-一、产业配套服务相对滞后-9-二、产业融合深度有待提高-9-三、品牌吸引物连续性不强-10-四、旅游客源市场相对单一-10-五、人才匮乏阻碍产业发展-11-第三节十四五机遇趋势-11-一、面临新机遇-11-二、发展新趋势-12-第二章转型升级,明确旅游高质量发展新目标-15-第一节指导思想-
2、15-第二节发展原则-15-第三节发展战略-16-第四节发展目标-18-第三章有序开发,谋划全域旅游发展新布局-20-第一节空间发展策略-20-一、积极融入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战略-20-二、区域联动打造银川都市圈“后花园”-20-三、协同推进旅游产业利青一体化发展-20-第二节全域空间结构-21-第三节空间布局规划-21-一、黄河岸边生态景观带-21-二、牛首山工业旅游带-23-三、稻花香里休闲观光带-25-四、贺兰山下紫色文化长廊-26-第四章创新提升,推进旅游高质量发展新任务-29-第一节巩固提升旅游融合发展新业态-29-一、旅游+乡村:乡村休闲旅游产品-29-二、旅游+文化:文化体验旅游
3、产品-29-三、旅游+教育:研学教育旅行产品-30-四、旅游+工业:水电工业旅游产品-31-五、旅游+养生:康体养生旅游产品-31-六、旅游+交通:慢游休闲旅游产品-33-第二节加快推进三大特色品牌建设新计划-33-一、做靓“水工文化”,打响黄河十里长峡”品牌-33-二、做实“农耕文化”,打响汉唐古渠第一村品牌-34-三、做深“葡萄酒文化”,打响”中国酿酒葡萄之乡”品牌-34-第三节培育拓展“青铜峡之夜”旅游新IP-35-一、点亮夜间文旅示范商业街区-35-二、创新夜间演艺娱乐旅游产品-35-三、拓展夜间参与体验旅游产品-35-第四节着力构建“多维配套”旅游服务新体系-36-一、优化完善旅游住
4、宿结构-36-二、培育提升特色餐饮产业-37-三、促进旅游商品产业化发展-38-四、优化提升全流程旅游服务-39-第五节科技赋能驱动文旅业态新变革-41-一、推进文旅信息资源整合共享-42-二、推进文旅公共服务管理智慧化-42-三、推动文旅宣传营销智慧化-43-第六节IP引领形成旅游品牌宣传新力度-43-一、以黄河文化为核心,构建旅游品牌体系-43-二、以节事活动为载体,完善文旅互动体系44三、以新媒体为主要方式,拓展营销渠道-45-笫五章深化改革,完善旅游发展保障体系-47-第一节强化组织领导和协调-47-第二节强化规划管理-47-第三节完善政策保障-47-第四节做足人才保障-49-第五节坚
5、持依法治旅-50-第六节加强区域联合,实施资源共享-50-XX.lb.刖三“十四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创新的重要时期,也是克服疫情不利影响,应对国际形势诸多挑战和不确定因素的关键时期。在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旅游产业面临国际环境不稳定和国内旅游市场结构变化的大背景下,青铜峡市旅游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必须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的嘱托、指示和要求,必须全面贯彻自治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战略任务,必须扎实推进自治区、吴忠市有关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从青铜峡旅游业实际出发,统筹推进、高质量开展规划工作。本规划以自治区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规
6、划工作任务体系为指导,以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为总领,以融合发展为重心,围绕“黄河岸边、稻花香里、贺兰山下”三条主线,明确“十四五”时期青铜峡旅游业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项目,统筹推进旅游产业向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融合发展,不断丰富产业供给要素,持续提升服务水平,是2021-2025年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的蓝图。第一章把握机遇,迎接旅游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第一节“十三五”取得成绩“十三五”期间,青铜峡市在自治区打造独具特色旅游目的地的总体部署下,以建设黄河文化旅游名城”为目标,大力实施“大旅游、大产业、大开发、大发展战略,在已建成的黄河大峡谷、黄河楼、黄河坛、青铜古镇等一批彰显黄河文化的地标性工程基础
7、上,通过优化布局,资源整合,示范带动了全市旅游景区(点)、文物古迹、乡村旅游示范点、餐饮住宿、旅游购物实体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的蓬勃发展,并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初步形成了以“黄河岸边、稻花香里、贺兰山下”为轴线布局,集旅游购物、餐饮住宿、农事活动、休闲观光、旅游产品生产、旅游产业为一体的黄河文化旅游产业体系。接待游客数量(万人次)350五年来,全市共接待游客1172.6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3.59亿元,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从5%提高到7%,旅游直接从业人员3000余人,旅游产业发展实现从“粗”到“细,从点到面”,从“局部倒“全域”的重大转变,旅游业成为全市稳增长、调结构、
8、促转型的新引擎。一、立足长远,以战略思维谋划产业发展(一)“一业统领”高位谋划。坚持高层推动,以全域旅游为统领,把旅游业放到推动全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高度去谋划、去推进、去落实。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为主任的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委员会,各相关部门、单位为创建成员单位的工作体系,构建了“党委牵头、政府主抓、部门落实、社会参与的工作推进和落实机制。(二)“一规定位”科学布局。始终坚持规划先行、保护与开发并重、科学合理利用资源的原则,突出重点,抓好旅游开发建设。“十三五”期间完成青铜峡市全域旅游总体规划(2016-2025年)编制,出台青铜峡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实施方案青铜峡市全域旅游三年行动计划(201
9、6-2018年)和青铜峡市”引客入青”奖励办法促进餐饮住宿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等,为旅游产业发展布局勾画蓝图。(三)“众人划桨”形成合力。累计投资55.6亿元,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将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纳入全市效能目标考核,加大创建成员单位全域旅游考核比重,建立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督查考评机制,定期组织召开工作推进会研究推进创建工作,及时破解工作中困难和问题。二、突出重点,以扎实举措推进产业发展(一)打造全域品牌。五年来,通过提升全域旅游产品档次,实现了全域旅游质和量的齐升。成功获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宁夏引黄古灌区、国家湿地公园各1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自治区五星级农家乐1家、五星
10、级乡村旅游示范点1家,宁夏十大旅游购物店、十大旅游特色街区各1处。青铜峡市已通过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验收,黄河大峡谷旅游区通过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定。(二)强化项目支撑。五年来,全市累计实施80多个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重大项目,黄河文化旅游带、滨河大道景观绿化改造提升项目先后入选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库。旅游景观标识、跨东干渠景观桥、108塔观景平台、牛首山停车场、鸟岛旅游服务区等景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完成,改造提升景区和农家乐A级旅游厕所40座;黄河楼3D艺术馆、旅游集散中心、自行车慢行道等项目建成使用;地三特色产业示范村、罗家河东部水系连通、青铜古镇改造提升等项目建成运营。(三)打响
11、旅游品牌。围绕“印象黄河彩虹之上”品牌形象,综合运用传统媒体和互联网新媒体,借力宁夏引黄古灌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品牌和鸽子山古人类文化遗址入列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影响力,借梯登高品牌营销;举办阿迪力黄河大峡谷极限之旅、黄河楼彩灯嘉年华、稻花香里文化艺术节、黄河拜水盛典、农民丰收节等30多场次重大节庆文化活动,借势造势主题宣传。“九渠之首青铜峡”“我在黄河边等你”等旅游形象宣传语广受欢迎。(四)优化服务环境。强化行业培训,侧重加强旅游一线服务人员和紧缺型人才的培训,加大旅游服务之星”“金牌导游(讲解员)”等评比表彰,不断强化人才支撑,培养出一批国家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提升服务质量,侧重培育和引导特
12、色旅游产业,黄河楼景区、大峡谷景区荣获自治区“文明旅游景区”称号,叶盛镇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市文创及特色旅游商品荣获全国金奖2个、银奖2个、铜奖1个。(五)推行惠民举措。落实老年人、特殊人群免票政策,实行免费开放文化馆、青秀园、鸟岛游客服务区等惠民举措;同时依托节庆活动、节假日开展了景区门票优惠、景点联票、免费赠票等优惠措施,激活旅游消费市场,释放旅游消费潜力,带动旅游人气,营造共建共享的旅游发展环境。三、创新发展,以资源整合推进产业发展(一)坚持融合发展。五年来,始终把“旅游+”作为丰富旅游产品、增加有效供给的有力举措。黄河楼3D奇幻艺术馆、吴忠黄河奥体中心等新业态开始运营;叶盛地
13、三特色产业示范村、叶盛龙门特色旅游村、先锋大青葡萄长廊、大坝韦桥美丽休闲乡村等田园观光综合体项目备受关注;大峡谷特色旅游商品展示中心及捷智通、禹皇酒庄等旅游电商企业、叶盛米业旅游商品研发基地落地生根;稻花香里文化艺术节、阿迪力黄河大峡谷极限之旅、中秋黄河楼赏月、国际马拉松长跑比赛、黄河文化美食节、特色商品展销会等主体活动四季不断。文化、农业、体育、商贸、城乡建设借势旅游平台融合发展态势明显。(二)发展智慧旅游。打造智慧旅游青铜峡,开发“畅游青铜峡小程序,并正式上线运营;青铜峡旅游集散中心大数据智慧旅游系统已建成投入使用,正在完善大数据平台与各景区、自治区文化旅游厅的数据共享服务;黄河楼、黄河大
14、峡谷景区已建立景区官方运营网站及微信公众平台,实现携程网、美团等线上OTA平台网上购票和线下闸机检票功能景区重点区域实现WiFi全覆盖。第二节“十三五”存在问题一、产业配套服务相对滞后全市在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旅游要素培育上动力缺乏,产业链条短,旅游消费水平不高,跟不上旅游业整体发展的需要。城市商贸区、购物区、餐饮娱乐街区等缺乏主题化、标准化、人性化、艺术化的标识、标牌,旅游城市特色不明显。全市缺乏特色化的餐饮品牌名店,星级宾馆数量少,非标民宿和文化主题酒店缺失。二、产业融合深度有待提高全市旅游产业融合类型较多,但融合深度与广度不足,缺少创新意识,创新创意元素在产业融合中的应用较少。旅游产
15、品、工艺品、艺术作品表演等转化为产品的能力有限,缺乏具有竞争力及市场影响力的融合精品产品。旅游企业在融合发展方面创新驱动意识不强,缺乏发展活力和整体竞争力,导致体验娱乐性产品培育开发不足,本土化特色旅游商品研发不足,旅游商品市场化推进力度不够。三、品牌吸引物连续性不强观光型旅游产品依然占据全市旅游产业主导地位,且没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旅游核心吸引物数量少且连续性不足。市域旅游业体验型、度假型产品相对缺乏,旅游目的地关键要素有待提升。旅游市场细分不明显,娱乐休闲、餐饮住宿、民俗活动等同质化比较严重,特别是处于银川“1小时”生活圈和银川至中卫的旅游廊道中间节点,核心吸引物不足成为限制旅游业发展的
16、重要因素之O四、旅游客源市场相对单一青铜峡地处西部地区的东北部,远离中国西部主要黄金旅游线,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等国内主要客源市场因受地理因素制约,造成外省游客经济成本高、旅途花费时间多等问题。本地客源市场受消费观念限制,对旅游业支撑力不足。再加上季节性特征明显等因素,旅游产业投入产出比偏高,特别是高端民宿、乡村旅游点,导致服务标准降低,硬件设施设备更新慢。五、人才匮乏阻碍产业发展全市旅游人才相对匮乏,缺少行业带头人,旅游培训体系有待健全,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升,人才引进和激励政策有待制定;旅游人才储备不足,领衔文化旅游产品研发、策划、创作等文化旅游艺术和项目策划人才短缺。第三节“
17、十四五”机遇趋势一、面临新机遇“十四五”时期,是青铜峡“站在新起点,谋划新发展的关键期,也是旅游业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融合发展的窗口期。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为青铜峡做强做大旅游产业赋予了新使命、标定了新坐标、带来了新机遇。在常态化新冠疫情防控之下,青铜峡旅游产业发展面临五个机遇:一是全球疫情蔓延和国际关系更加复杂多变,出境旅游需求转化为国内高端文旅需求,为青铜峡旅游产业发展注入内需动力;二是旅游市场需求变化,进一步彰显青铜峡文旅新价值和独特魅力,有机会抢占新的发展制高点;三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要求发展黄河文化旅游产业,打造在全国有影响
18、力、世界有知名度的黄河文化旅游带,有助于青铜峡突破旅游产业发展瓶颈,重塑黄河旅游资源优势;四是新科技革命加速,为青铜峡旅游产业向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融合发展,不断丰富产业供给要素,持续提升服务水平提供新动能、新优势;五是文旅融合进程加快,促进区域综合优势叠加、聚能裂变。二、发展新趋势“十四五”时期,尤其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不仅对全国经济有短期冲击和影响,更会对国内外旅游产业发展产生明显的中长期影响。“十四五”期间旅游业呈现四大趋势:产业融合将成为主流发展趋势;全域旅游将引领旅游供给侧改革;科技赋能将驱动旅游业态新变革;乡村振兴战略将促进旅游产业新格局。(一)国
19、家新战略红利效应突出。国家“一带一路”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战略,为青铜峡旅游业的发展拓宽了空间、创造了优良的外部环境。青铜峡全域旅游将通过黄河岸边文化旅游产业带的开发从而带动青铜峡整个区域的旅游发展。(二)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越来越突出。青铜峡市被评选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在自治区将文化旅游列入全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九大产业之一的背景下,旅游产业逐步成为青铜峡市绿色产业发展崛起的支柱产业。(三)黄河沿线地区高质发展与合作越发紧密。青铜峡市地处宁夏引黄古灌区核心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被誉为“九渠之首”,其“望得见牛首山、看得见黄河水、记得住贺兰山”金字招牌与独特
20、的黄河文化、水工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等人文资源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沿黄生态旅游景观优势。新时代,作为自治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青铜峡市将迎接内外结合、东西联动、多项并进的重要战略机遇。(四)产业融合发展日益深化。文化和旅游的产业资源融合,科技进步带来的技术融合,借“一带一路”“乡村振兴”之势和“旅游+、融合发展”之势,将“旅游+”战略从农业、工业、文化、互联网等传统产业进一步细化延伸至非遗、艺术、群艺等,着力构建融合式旅游经济体系,加快催生新型产业发展集群,实现产业层次的优化升级。(五)旅游吸引物和目的地建设日趋完善。青铜峡市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将不
21、断践行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和模式。全市A级景区、旅游度假区、文化旅游名城、名镇、经典旅游线路等旅游吸引物和目的地体系将不断完善,逐步升级换代。(六)创意驱动文化旅游产业持续发展。丰富的自然文化旅游资源使得青铜峡在沿黄旅游发展方面与周边区域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青铜峡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资源特质吻合未来旅游需求。如果实现自然资源、黄河文化的旅游化和旅游的本土化,丰富旅游产品文化内涵、开拓新的创意旅游产品、完善全域旅游产品结构,青铜峡文化魅力必然在旅游的直接刺激下真正显现,使青铜峡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不可替代的文化旅游胜地。(七)科技赋能加快智慧旅游建设。推动未来智慧旅游发展围绕智慧服务、智慧营销、智
22、慧管理等方面展开。为旅游者提供更为个性、便捷、智能的服务,改善旅游者的体验感,提高旅游满意度。(八)乡村振兴带来文旅经济新热点。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战略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大支撑。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田园风光为韵、以村落民宅为形、以生态农业为基,“土感情”“老样子”“好传承”“新活力”兼融的乡村旅游产业正在迅猛发展,乡村文旅新热点不断涌现。第二章转型升级,明确旅游高质量发展新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提升高质量发展为总领,以“转型升级,
23、快速提质”为主线,做好调、转、增、融四篇文章,依托“黄河岸边、稻花香里、贺兰山下”三大产业板块,统筹推进旅游产业向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融合发展,助力经济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将文化旅游业培育发展为全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第二节发展原则坚持高质发展。加速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传统服务业赋能和新业态培育壮大,深化旅游供给侧改革,优化旅游供给体系,完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努力实现由旅游供给不足向供需基本平衡转变。积极践行“两山”理念,深度改善人居环境,推动绿色发展,持续提升生态宜居水平。坚持产业融合发展。抢抓共建“一带一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青铜峡市 旅游业 十四 发展规划 2021 2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