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方案.docx
《“十五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方案.docx(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方案为贯彻落实生态环境部等18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十五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环固体2021114号)和川渝两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的指导意见及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的市十五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推进我区无废城市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发展与固体废物精细化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锚定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目标,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2、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赋予“发挥联接主城都市区作用积极承接沿海地区和主城都市区的产业转移,吸纳生态功能区的人口转移”等功能定位,围绕区建设三区一城”发展目标,全面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和绿色转型,发挥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强化制度、技术、市场、监管、全民行动五大体系”建设,大力提升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提供无废城市建设经验,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共建环境共保,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建设美丽中国作出贡献。(二
3、基本原则。坚持系统谋划、一体推进。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正确把握固体废物管理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的关系,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等重大战略部署下系统谋划“无废城市建设,一体推进。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找准主要固体废物在产生、收集、转移、利用、处置等过程中的薄弱点和关键环节,清晰定位目标,细化任务,完善措施,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补齐相关治理体系和基础设施短板,持续提升固体废物综合治理能力。坚持统筹协调、创新引领。进一步理清落实固体废物管理职能职责,强化部门联动、区域协作,健全分工明确、权责明晰、协
4、同高效的固体废物综合管理机制。深入推动固体废物综合管理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鼓励各单位、企业主动创新、先行先试,积累好经验和好做法,建设一批重点示范项目,打造区域“无废城市特色亮点。坚持全民参与、社会共治。构建党政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无废城市”共建格局。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更好发挥企业的主动性和自我约束作用,发挥园区、骨干企业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公众的积极性和监督作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三)编制依据。本实施方案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指导意见、工作方案,市相关法规、政策和工作方案,以及区相关规划、工作方案等制定。(四)建设范围及时
5、限。区无废城市建设范围包括区行政管辖区域,包括33个镇街乡(5个街道、26个镇、2个乡),5个街道是梁山街道、双桂街道、合兴街道、仁贤街道、金带街道;26个镇是蟠龙镇、星桥镇、复平镇、安胜镇、聚奎镇、礼让镇、明达镇、龙门镇、新盛镇、文化镇、屏锦镇、回龙镇、荫平镇、云龙镇、和林镇、袁驿镇、碧山镇、虎城镇、竹山镇、七星镇、福禄镇、曲水镇、石安镇、紫照镇、柏家镇、大观镇;2个乡是铁门乡、龙胜乡;总计1892.13平方公里。建设时限为2021-2025年,数据基础年为2020年。二、区城乡发展与固体废物概况(一)区发展概况。1 .自然地理概况。区地处市东北部,四川盆地东部平行岭谷区,三峡库区西沿,地理
6、坐标北纬30o25r-30o53r,东经107o24,-108o05,与四川省达川区、大竹县、开江县接壤,是渝东北与四川接壤最多的区县。发源于的长江一级支流龙溪河经区、垫江县、长寿区汇入长江,北起四川开江县绵延至主城区的明月山脉横亘区南北,造就了区大平原与山区并存的地貌,赋予了区长江支流源头和明月山生态屏障保护重要生态功能。2 .经济社会概况。区围绕承接沿海地区和主城都市区的产业转移、承接生态功能区的人口转移,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旅游产业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2020年,区地区生产总值493.24亿元,同比增长3.1%,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2.1:49.2:
7、38.7,全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475元,居市渝东北前列。2020年,区户籍人口92.24万人,常住人口约64.5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约50.13%o3 .产业发展概况。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区围绕千亿工业大区目标,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承接产业转移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推动工业经济扩量提质,2020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63.7亿元,同比增长3.2%o坚持工业绿色发展,做大做强集成电路、食品加工、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智能家居、通用航空和能源(天然气、页岩气)等特色产业,工业园区先后获批国家功率半导体封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智能家居产业园,系首批智慧园区试点园区,两群区县首个市级
8、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市级绿色园区。依托农业产地、加工优势建设预制菜产业园,打造中国西部预制菜之都。坚持创新赋能,正在加快推进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已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绿色食品孵化园、科创中心等创新创业平台,目前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1家、市级数字化车间13家、智能工厂3家、绿色工厂3家,工业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农业农村现代化快速推进。一山两水七分田,有永久基本农田97.5万亩、高标准农田69万亩,是全国粮食生产大区,市农产品主产区,是有名的鱼米之乡,有“巴蜀粮仓”的美誉,先后荣获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集体、市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园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获批创建国家农业科
9、技园区、全国首批农业现代化示范区。2020年,实现粮食产量达到35.2万吨,年出栏生猪52万头、家禽1044万只、牛1.8万头,水果产量16.9万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91.4亿元,同比增长5.3%0农业绿色发展稳步推进,2020年,新培育两品一标农产品30个,食用农产品合格证覆盖率100%。4 .生态环境概况。近年来,区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强化上游意识、担当上游责任,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典型示范区目标,有力推动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0年,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49天,较2017年增加23天,PM25浓度29微克/立方米;全区地表水总体水质为优,龙溪河、新
10、盛河、铜钵河、回龙河、普里河出境断面水质达到11I类,汝溪河、黄金河达到II类,龙溪河流域治理工作获国务院大督查通报表扬;城市、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声环境、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着力保护好东部高梁山、西部明月山等生态屏障,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7.3%,湿地保护率提高到52%,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7.46%,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双桂湖生态保护修复被评选为市生态保护修复十大案例进行推广。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成效,完成138个行政村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191个,建设市级美丽宜居乡村60个,农村人居环境
11、不断提升。(二)固体废物处置利用与管理现状。1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与处置利用情况。2020年,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总量21.56万吨,贮存量5009吨。全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种类主要包括SW05尾矿、SW04煤砰石、SWO1.冶炼废渣和SW99其他废物,尾矿和煤砰石产生量分别占总量的49.5%、36.3%o全区一般工业固废主要产生自石灰石、石膏开采业,烟煤和无烟煤开采洗选业、铁合金冶炼业、啤酒制造业。2020年,全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20.84万吨,一般工业固废处置量2280.62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6.6%02020年,全区累计建成绿色矿山5座,绿色矿山建成率达到30
12、o区现有一般工业固废处置利用企业3家,分别是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市海创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市都梁实业有限公司,利用方式为用作水泥原材料、制作矿渣微粉,处理能力合H约77.5万吨/年。2 .农业固体废物产生与处置利用情况。区农业废弃物主要包括秸秆、畜禽粪污、废弃农膜及农药包装废弃物。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区持续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采用以肥料化为主,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等为辅的利用模式。2020年,区秸秆理论资源量316992吨,秸秆可收集资源量264233.59吨,秸秆综合利用量232760.71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区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采用
13、污水肥料化、固体粪便堆肥、粪污全量收集还田、专业化能源利用、异位发酵床等五种模式,为全区414家规模养殖场建设配套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2020年,全区畜禽粪污产生量为75.31万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量68.68万吨,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1.2%。废旧农膜回收利甩区专项制定实施了区废弃农膜回收利用分工方案,加快构建村级集中捡拾一乡镇(街道)回收网点收集一回收加工企业统一利用的三级回收体系。2020年,区农膜使用量1502.8吨,废弃农膜回收量1203.24吨,废弃农膜回收率达80%o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区遵循谁生产销售谁回收处置的原则,采用购买社会化回收服务一经销商回收试点一对农户
14、补贴”的试运行模式推进农药废弃物有偿回收和无害化处理。2020年,区在梁山、仁贤、新盛、袁驿和云龙等5个镇街开展农药包装物回收全域试点,试点区内农药包装废弃物处置率达100%o2020年,全区农药包装袋废弃物等产生量10.02吨,回收量4.89吨,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48.8%03 .生活领域固体废物产生与处置利用情况。生活垃圾处置。全区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模式处置生活垃圾,2020年,全区生活垃圾清运量约为10万吨(含厨余垃圾),生活垃圾收运量260吨/天,人均生活垃圾日产生量约0.43公斤,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设施正在建设中,现状生活垃圾运至区城北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生活垃圾
15、回收利用率35%o全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在渝东北片区考核排名总体保持在前3名,全区创建垃圾分类示范街道3个、示范小区28个、示范村191个,创建垃圾分类示范党政机关、示范学校、示范医院、示范商超、示范宾馆各5个、城市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100%、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系统覆盖率达74%、生活垃圾有效治理行政村达100%o厨余垃圾处置。区基本建成餐厨垃圾收运体系,全区配置餐厨垃圾标准垃圾桶共计3832个,并配置5辆餐厨垃圾专用密闭防臭车,城区餐馆签约覆盖率达到100%。区餐厨垃圾处置设施正在建设中,现状餐厨垃圾运往工业园区进行固液分离,再运至区城北垃圾填埋场卫生填埋。2020年,共收运餐厨垃
16、圾约1.5万吨,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率60%o城镇污水污泥处置。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方式为运至海螺水泥厂协同处置,用作制作水泥的原料。2020年,全区建有城市污水处理厂1座,污水处理能力3.5万吨/日,城镇污水处理厂31座,污水处理能力2.5万吨/日,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量为23652.15吨,污泥无害化处置率为100%o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方面。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基本形成,有再生资源回收企业19家、个体135家,现有料场、打包站18家,暂无再生资源产业园和市场、回收加工基地。全区再生资源回收品种主要包括废旧金属、废纸和废塑料等。4 .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情况。2020年,区建筑垃圾产生
17、量196.4万m3,其中工程垃圾占比71.64%,工程渣土占比14.26%,其余为工程泥浆、拆除垃圾和装修垃圾。全区建筑垃圾采用填埋、资源化利用、工程回填和绿化造景等方式进行分类处理,全年处理量196.4万H?,其中102.6万H?进行工程回填,55.4万m3进行绿化造景,28万11?运至千明弃土堆放场进行填埋,104万H?进行资源化利用,建筑垃圾得到有效处置。2020年区新建成1座弃土堆放场(干明弃土场,设计容量80万11?),配置、改造建筑垃圾密闭运输车辆293台,建成建筑垃圾运输处置监管平台,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全部安装定位系统,并利用视频K控等科技手段加强监管。5 .危险废物产生与处置利用
18、情况。危险废物处置。2020年,区工业危险固体废物申报产废企业97家(含1家汽车维修企业),全区产生危险废物889.22吨,产废类别包括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HW08)、精(蒸)储残渣(HW1.1.染料、涂料废物(HW121含铜废物(HW221废酸(HW341其他废物(HW49)等6类。产废行业包括石油天然气、汽摩配、水泥、家具、建筑陶瓷制品制造、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及其他制造业。产生量最大的企业是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川东钻探公司()576.395吨(HW082020年,跨省委外处置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HW08)357.28吨、精(蒸)储
19、残渣(HW1.1.)90.96吨;委托市内危废经营单位安全处置434.1吨;海螺水泥自行综合利用6.88吨危险废物(HW08);全区工业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率100%。2020年,区具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单位2家,但仅涉及危险废物的储存和转运,广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危险废物最大贮存量为4950吨/年,龙门环保再生资源回收站回收能力500吨/年,回收后转运至区外进行处置。医疗废物处置。全区现状共有47家医疗机构、112家诊所、398家村卫生室,所有医疗机构均按规范设置了医疗废物暂存间,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分类暂存管理,诊所和村卫生室的医疗废物交由辖区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医疗机构与诺天环境治理有限
20、公司签订了医疗废物处置服务合同。诺天环境治理有限公司位于区工业园区,其医疗废物处置能力为5吨/天,采用高温蒸汽处置技术,服务范围包括区、云阳县、城口县。2020年,区医疗废物产生量为431.76吨,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率100%o(三)现状存在的问题。1 .工业源固体废物管理有待加强。工业固体废物减量化和资源化水平有待提高,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呈现上升趋势,固体废物源头减量政策有待完善,需加快建设循环产业链,增加资源化利用途径。食品行业和饲料加工行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低、综合利用方式单一,随着预制菜产业发展,食品行业资源化利用水平需进一步提高。工业固体废物管理能力需提升,区内固体废物管理信息化主要
21、依托市固体废物管理信息平台,还不能实现实时转运轨迹和视频监控等全过程管理需求,数据质量抽查核查机制尚不健全。随着承接产业转移战略推进,企业入驻数量增加,区危险废物产生量势必还会增长,危险废物源头减量技术有待突破、综合利用途径有待拓展。全区危险废物大多外运处置,贮存、运输环节监管压力大,加之部分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对危险废物管理情况熟悉程度相对较低,危险废物环境风险隐患依然存在。危险废物收集、转运、利用处置体系仍不健全,尚未覆盖小微企业、社会源危险废物,需针对废铅蓄电池、废矿物油等区内社会源主要危险废物健全回收机制和回收网络。2 .农业固体废物回收处理体系有待完善。因劳动力缺乏、作业难、经济
22、效益低,使得秸秆收集储运成本高,同时秸秆收购价格低,农户缺乏积极性,收储运体系难以快速建成。秸秆市场化利用率不高,秸秆资源化利用发展市场主体缺乏,秸秆多元化利用途径和方式需进一步拓展。部分农户及农药经营户对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工作认识不足,不能及时将其进行回收上交,大多将农药包装废弃物作为生活垃圾进行处置;另外,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工作涉及面广,回收处置要求高,费用高,推动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工作的项目资金支持若不足,回收点、农户的积极性将进一步降低。3 .生活源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有待加强。随着区城市建设迈向双30目标,生活垃圾处置需求日益增长,但区城北生活垃圾填埋场剩余库容不足,亟需加快建设生活垃圾
23、快速减量化、无害化处置设施。餐厨垃圾收运体系尚不健全,厨余垃圾仅对废弃油脂进行回收利用,残渣采取填埋方式处理,亟需高效、安全处理厨余垃圾的处理厂。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能力有待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建设不足。建筑垃圾产生量逐年增加,建筑垃圾规范消纳能力有待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程度低,未形成建筑垃圾分类回收和资源化利用体系。4 .固体废物管理体制需进一步完善。相关部门固废管理职责及范围边界有待完善,科学有效的固体废物管理机制体制有待健全。存在底数不清、管理台账不完善等问题,部分产废单位环保意识薄弱、填报培训不足,造成工业固体废物错报、漏报、虚报、瞒报现象,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建筑垃圾
24、再生资源等底数摸排工作需进一步加强。相关行业主管部门间固体废物信息收集、数据报送、管理申报及监督等联合管理工作有待加强。无废城市建设公众参与机制有待完善,部分群众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对生活垃圾分类、建筑垃圾再生、农业废弃物收集认识不足,绿色低碳意识尚未形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对生态共建环境共保提出新要求,川渝共建无废城市”区域合作交流有待加强。三、建设目标与指标(一)总体目标。结合区域特色、产业特点与发展趋势,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着力强化制度、技术、市场、监管、全民行动等五大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时期 城市 建设 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