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人才招引和培养提高县级融媒体影响力.doc
《加强人才招引和培养提高县级融媒体影响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人才招引和培养提高县级融媒体影响力.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加强人才招引和培养提高县级融媒体影响力“得人才者得天下”,“治国经邦,人才为急”。新闻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承担着极其重要的职责使命,新时代新闻事业更需要发挥人才的作用。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信息传播生态的快速变化,传统的新闻媒体受到巨大冲击。人们获取新闻信息渠道不单是报纸、广播、电视,而更多的是通过互联网、通过手机终端。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业已成为必然趋势。鉴于县级媒体(报社、广播电视台)自身力量相对较为薄弱,各媒体单打独斗搞融合发展难免力不从心。省内外的不少县市区已探索通过整合传统媒体机构,组建新的融媒体中心,在整合的基础上实现
2、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合并整合机构是一般意义上的“物理反应”,如何实现由量到质的根本变化,激发改革新动能,发生融合“化学反应”,离不开“人才”这一重要的“催化剂”。本文结合走访调研,对县区一级新闻媒体在整合融合发展过程中的现状、问题和对策进行探讨,以期研究通过做足“人”的文章,重塑新闻媒体新优势。一、县区级媒体发展现状作为国家整个主流新闻媒体布局体系中最为基层、基础的县区级媒体,相比于市级以上报社、广播电视台等媒体,先天性地具有人员规模小、精英人才匮乏、传播力量薄弱等特征。整合前队伍状况。以本地为例,报社原有员工21人,在编9人,编外10人,退二线1人,具有新闻专业中级职称2人,平均年龄
3、38岁。电视台原有员工75人,在编38人,编外37人,在岗65人,病休、提前离岗、外借10人,在职人员中副高职称4人、中级职称9人,平均年龄39岁。刊播规模。报社目前每周出版3期各4版报纸。广播电视台制播一档每天15分钟新闻节目和其他10档周期不一的自办栏目。除了履行自身媒体出版刊播任务之外,媒体还承担对外宣传、新闻协调、区内重大活动服务等诸多工作。整合后融媒体中心面临的问题。xx区计划于今年5月份,合并区新闻信息中心(报社)、区广播电视台、区文化艺术中心,成立区融媒体中心,届时新单位人员规模将超过100人,采编一线人员达到50人。通过优化岗位配置和优化采编制发流程,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之前采编人
4、手少、媒体协同难、传播效率低等基础性问题,但县级媒体内容供给侧的一些共性问题,仍有待研究和解决。一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少。报纸偏重于时政新闻和工作简讯,联系群众、聚焦社会民生的接地气报道稿件少。电视新闻一档节目由于时长限制,会议活动报道多,镜头对准基层和群众生产生活的内容少。二是深度报道及新闻监督类的作品少。从业记者疲于应对地方各类会议活动的报道,鲜有时间来就经济社会民生文化等领域做深度挖掘报道,表面文章多,深度报道和监督类的报道少。三是评论社论舆论引导类的作品少。作为县区一级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就本地发生的新情况新问题嗅觉不够敏锐,缺乏及时有效的针对性评论评述,就热点问题热门话题权威
5、信息发布不多。四是新兴媒体影响力不足。官方微信微博公号对网络新兴媒体传播规律缺少研究,对网络受众层面的新闻信息需求了解不深,新媒体的技术力量薄弱,语言表述沿袭传统套路,不够生动活泼,关注用户和访问流量达不到相当规模。这几类难题如不能有效破解,媒体融合发展改革的成效就难以展现。解决这些问题关键靠人,需要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的人才队伍来支撑。二、县区级融媒体中心的人才需求分析通过调研发现,本地现有媒体的人员整体文化素质较高,本科以上文凭占到人员总数的76%,但能胜任一线采编要求的人员比例不高,能适应新媒体发展的全媒体记者不多,懂经营会管理的人员不多。当前县区级融媒体中心最紧缺的有以下几类人才: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加强 人才 招引 培养 提高 县级 媒体 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