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长二十三中全会宣讲提纲.docx
《民政局长二十三中全会宣讲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政局长二十三中全会宣讲提纲.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民政局长二十届三中全会宣讲提纲同志们: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时代号角,科学谋划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安排。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之所以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关键就在于以钉钉子精神抓安排、抓落实、抓督查。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抓落实,是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也是衡量领导干部党性和政绩观的重要标志。要制定好落地实施方案,做到精准施策、适时适度,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切忌脱离实际。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事求是。要加强组织领导,激励干部开拓进取、干事创业,力保党中央改革决策安排见到实效
2、今天的宣讲,我将在解读全会概况的基础上,以钉钉子精神为切入,重点从不折不扣、实事求是、敢作善为三大方面分享如何强抓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落实。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会议概况(一)全会的基本情况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总动员、总安排。全会听取和商讨了习近平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习近平总书记就决定商讨稿)向全会作了说明,在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全会通过的决定,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确立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
3、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整治管理体系和整治管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依据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和战略安排,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系统安排,不仅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是党的历史上又一重要纲领性文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报告和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一年多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深刻阐述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重要措施、根本保证等重大问题,并对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提出明确要求。全会取得的重要成果、作出的重大安排,充分表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的坚强下定决心
4、对于动员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锐意进取,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备重大意义。(二)党内外、国内外对全会的反映和评价出席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和列席会议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党的二十大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和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这次全会是一次充分发扬民主、广泛汇集聪明才智、更好统一思想、有效激发斗志的高质量会议。与会同志高度评价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伟大成就。一致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坚定方向谋改革”的政治站位、”系统集成谋改革
5、的全局考量、“人民至上谋改革”的价值取向、”科学方法谋改革”的高超聪明才智,开启气势如虹、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开创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靠的是改革开放;新时代新征程上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仍然要靠改革开放。与会同志对全会决定进行了热烈商讨。一致认为,决定主题鲜明、重点突出、措施务实,谋的是强国复兴伟业,布的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大局,立的是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之基,是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的政治宣言书、新征程上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动员令、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是巩固发展“两大奇迹”的主动抉择和战略之举。有的同志谈到,决定坚持党的全面
6、领导重大原则,彰显了改革方向坚定性;牢牢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彰显了改革指向鲜明性;牢牢把握经济体制改革这一牵引,彰显了改革战略主动性;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彰显了改革立场人民性;牢牢把握正确的方法论,彰显了改革方略科学性。有的同志说,决定把我们党关于改革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新高度,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理论和改革实践推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必将开启党和国家发展史上又一次具备里程碑意义的变革。广大干部群众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高度关注,给予高度评价。普遍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届三中全会都聚焦改革议题,作出什么决定、采用什么措施、释放什么信号,对未来发展起着重要引领作用。党的二十届三中
7、全会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一样,都具备重大标志性、开创性意义。普遍认为,放眼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和政党,能有我们这样的政治气魄和历史担当,勇于大刀阔斧、刀刃向内、自我革命,也没有哪个国家和政党,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推进这么大范围、这么大规模、这么大力度的改革。普遍认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并作出决定,不回避矛盾,表达了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决定擘画改革蓝图振奋人心,确立改革原则实事求是,提出改革措施务实可行。普遍期待,坚持正确的改革观,彰显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鲜明的价值取向,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看准了就不惧风雨、不畏风险、一抓到底,以改革
8、的进一步深化开辟中国式现代化的光明前景。国际社会也高度关注中国共产党的这次中央全会。国际舆论普遍认为,中国共产党这次三中全会是观察中国未来政策走向的“风向标”,将会深刻影响中国未来5年甚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态势,也将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三)全会筹备过程这次全会决定的起草,是在党中央领导下进行的。2023年11月,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全会文件起草组,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组长,王沪宁、蔡奇、丁薛祥同志担任副组长,党和国家其他有关领导同志及相关部门和地方负责同志参加,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承担文件起草工作。2023年12月初,决定起草工作正式启动,历时7个多月。回顾决定起草过程,主要有4个特点。第一个
9、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全程指导,为决定起草把脉定向。决定起草工作开始时,习近平总书记在文件起草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决定的主题和需要重点研究的假设干问题,指明文件起草的方向目标、基本原则、科学方法,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思路和战略重点。决定起草过程当中,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把脉定向,从把握主题、搭建框架到内容摆布,从撰写初稿、征求意见到吸纳意见,从深入调研、提出措施到反复论证,都亲自谋划、精心指导,及时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主持召开文件起草组全体会议、文件起草组专项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征求意见座谈会,听取文件起草情况汇
10、报,组织研究相关重大问题,在文件起草的每个环节都发挥了决定性作用。第二个是强抓理论武装,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准确把握我们党关于改革的理论和方针政策,是起草好全会文件的重要前提。文件起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努力刻苦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特别是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认真总结研究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和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关于各大方面改革的决策安排和落实情况,全面把握改革的历史进程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对
11、改革提出的新要求,以此作为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三是坚持调研先行,为起草工作打下扎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全会文件起草好,需要对文件涉及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入调研。这次文件起草工作采用了重点课题研究、实地调研访谈、专项论证相结合的办法。重点课题研究,共安排38个重点课题,委托中央和国家机关55家单位开展专项调研,形成78份调研报告,汇总形成综合报告。调研访谈,当面听取23位党和国家领导同志意见,组成16个调研组分赴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39个中央部委和9家国有企业、金融机构、高校开展调研,访谈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和一些基层单位干部群众,提交访谈材料107份、调研
12、报告16份,也汇总形成综合报告。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和国家领导同志意见及省部级主要负责同志访谈报告逐个审看,对重要意见建议还作了批注。专项论证,就一些重大问题,交有关方面进行定性、定量的必要性可行性分析论证,有的专项还安排意见不同的几个部门同时论证。对以上3种方式调研掌握的情况,文件起草组进行全面梳理研究,吸收其中有价值的观点和建议,形成一批分量重、措施实、成色足的改革措施。四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集中党内外聪明才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起草好文件需要集思广益,汇集党内外聪明才智,这也是制定党的重要文件的一条成功经验。文件起草过程当中,先后两次较大范围征求了意见。第一次是就全会议题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
13、大方面和部分干部群众意见建议,并由中央统战部组织座谈会征求党外人士的意见建议。各大方面反馈书面意见建议材料109份。第二次是就决定征求意见稿下发党内一定范围征求意见,包括以适当方式征求党内老同志的意见。习近平总书记5月20日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当面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意见;5月23日在山东济南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当面听取企业和专家代表的意见。第二次征求意见共收到书面反馈意见材料186份,经梳理共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1911条。文件起草组逐条认真分析,能吸收的尽量吸收,对决定稿进行了必要的增写、改写和文字调整,并依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意见
14、作出重要修改。全会期间,与会同志提出一些意见建议,经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定,又对决定稿作出多处修改。据统计,决定在成稿过程当中,一共有38次过程稿。可以说,决定的起草,是发扬党内民主、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二、落实改革任务要注重实效,“钉钉子”精神讲求重在执行、见行见效,不折不扣抓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等方面共安排了300多项改革措施。决定突出强调“以钉钉子精神强抓改革落实”。“发扬钉钉子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倡导的一种工作方法,饱含着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
15、感,生动形象地表达中国共产党人实干笃行的优良作风。对如何“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总书记曾在之江新语中作过一个生动的比喻:“抓落实就好比在墙上敲钉子:钉不到点上,钉子要打歪;钉到了点上,只钉一两下,钉子会掉下来;只有连钉七八下,这颗钉子才能坚不可破。”朴素的话语,道出了一个意蕴深远的道理,指出了“抓落实”的重要意义。我们要领会全会精神、吃透改革要求,完整准确全面把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每一项重大决策安排落实落细,做到不打折扣、不层层加码、不变形走样、不把好经念歪,力保党中央决策安排在郑城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尽收其效。一)厘清思路,做到方向明、目标准。钉钉子,找准目标方位是第一位的。在新时
16、代的征程上,我们必须清醒明确的认识到,全面深化改革不是零敲碎打、修修补补,而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激发社会活力和创造力。这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在推进改革的过程当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百年党史证明,党是每一项事业的领导核心。我们必须始终把加强党对民政工作的全面领导作为根本要求,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指引,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大方面全过程,力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推进。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民政工作直接与老百姓打交道,事关民心向背,事关人民群众特别是
17、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党的执政根基和长治久安。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瞄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进民政事业,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民政工作的目标是为了更好表达党的初心使命,传递党和政府的温暖,彰显制度优势。作为重庆唯一的革命老区,我们不久前经历了脱贫攻坚的洗礼,又迎来了“三县一城一枢纽”发展的际遇,“两高时代”的大局已定,民政工作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服务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在传递党和政府的温暖中表达民政担当。二)有破有立,做到抓重点、有创新。抓落实,要善于抓重点、抓关键。改革越是千头万绪,越是要
18、牵住“牛鼻子”,既抓重要领域、重要任务、重要试点,又抓关键主体、重要环节、关键节点,才能以重点带全面,把每一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民政工作要把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当前最大的“牛鼻子”,把“问题清单”当作“改革清单”,以养老服务为例,要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牢牢把握处理好养老服务托管和监管关系这个重要问题,做到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才能让“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有机统一、相互促进;抓落实,要善于抓创新。民政工作保基本、兜底线、暖民心、防风险、促发展,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民政局长 三中全会 宣讲 提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