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石混凝土挡墙施工方案.docx
《毛石混凝土挡墙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石混凝土挡墙施工方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灾后重建工程衡重式毛石混凝土挡土墙施工方案工程经理:技术负责:编制人:编制时间:四川希望华西建设工程总承包一、工程概况本工程是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拟建的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灾后重建工程,由四川省建筑设计院设计。施工场地位于四川卧龙耿达乡幸福沟幸福村2、3组(神树坪),场地距映秀镇2L6km,距卧龙特区26.6km,距省道303线东北面1.6km,交通方便。拟建工程主要建筑为:游客效劳中心、科普教育中心、博物馆、兽医院、办公科研综合楼、能源中心、熊猫圈舍、配套效劳用房、道路桥梁及景观总平等组成。本方案为繁殖猫舍区域内,为保证园区道路及繁殖猫舍使用平安、建筑平安的
2、衡重式挡土墙施工方案,挡墙为C15毛石混凝土挡墙,毛石掺入量不大于总体积的30%,高度在216m范围。总长250米。本工程由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投资建设,由四川省建筑设计院设计,405地质勘察院勘察,四川兴旺建设工程工程管理监理,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监管,四川希望华西建设工程总承包组织施工。二、编制依据1、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灾后重建工程挡土墙设计图。2、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灾后重建工程总平面图。3、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灾后重建工程地质勘查报告。4、国家建筑标准设计挡土墙图集04J008。5、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6、建筑施工平安检查标准(JGJ59-99);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平安技
3、术标准(JGJ80-91)7、国家和地方现行施工验收标准、操作规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和平安检查标准。8、国家颁发的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一房屋建筑局部、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三、执行标准1、建筑地基根底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2002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4-2002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GB50300-2001四、施工进度方案于相应的建筑同时平行进行,具体见施工组织总设计。五、施工准备1、图纸审核及原地貌复测,发现图纸有误或现场与设计不符的及时上报相关人员进行复查。2、劳动力准备:模板工20人、普工20人、混凝土工10人、架工8人。3、主要设备及工
4、具准备:人工凿石用空压机2台、风镐5套、斗容为1.2挖掘机2台、运输车辆4台。4、材料准备:为了“9.30”任务目标,采用集中搅拌混凝土,泵送浇筑。混凝土选用C15商品碎;挡墙毛片石选用质地坚实、无风化剥落及抗压强度不低于MU30毛片石,尺寸大小为2(30cm为宜。设置集中搅拌站,汽车泵一台、商品混凝土运输车4台。5、搭建临时设施、修建临时施工便道、布置材料堆放场地及备料。六、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准备一测量放线-机械土方开挖-人工基槽捡底-基槽验收-垫层封底-f二次测量放线一支模(对拉螺栓加固)-安装泄水孔-浇筑混凝土并人工摆片石-撤除模板-养护-做滤水层-人工回填夯实七、主要的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5、7.1施工场地准备7.1.1测量放线,定出中心线及开挖边界线。7.1.2去除挡墙用地范围内的树桩、杂草、垃圾等所有障碍物;在基槽周围挖设排水沟,排除地表水。7.2基槽开挖土方采用机械大开挖,人工捡底,特坚孤石石方用机械破除、风镐人工凿打后配合人工机械挖运,将挖出的土方及石渣人力运至基槽外5米以外、50米范围内堆放,开挖长度根据现场地质情况结合设计要求进行分段开挖,每段约10s20米,分段之间设置变形缝,变形缝宽度20s30111m开挖至基底设计标高以上IOCm时,重新进行测量放样,确定开挖正确不偏位的情况下进行人工检底清理,确保基底符合设计及相关标准要求。严格按照设计及施工标准要求,以1:1进
6、行根底槽边坡放坡,对疑是有塌方情况坡段应安装档土板或将基槽上方土方卸载。7.3嵌地层局部根底施工7.3.1 毛石混凝土采用沿槽浇筑,浇筑过程中,选用商品碎,严格控制配合比,碎中片石的掺量控制在30%范围以内。毛石用人工摆放,分散布置。7.3.2 采用插入式50型振动棒进行振捣,碎振捣密实,振捣过程中快插慢抽。无漏振,无蜂窝麻面等。7.3.3 3.3碎浇筑完成后及时养护,防止由于内外温差过大而产生税收缩开裂。7.3.4 在片石砂浇筑过程中,现场取样制作碎试件,标准养护28天后送中心试验室检测。7.4墙身施工7.4.1根底浇筑完成后,根据设计图及现场高程放出挡墙浇筑边线。7.4.2模板安装.(1)
7、模板采用18厚胶合防水木模板,禁止使用有缺角、破损的模板。所有的钢管与支撑连接为一个整体,型成一个支撑系统(2)保证混凝土结构和构件各局部设计形状尺寸和相互间位置正确;(3)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承受新浇筑混凝土的重力侧压力及施工中可能产生的各项负荷。(4)模板的接缝不得漏浆;在浇筑碎前,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5)模板与碎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脱膜剂,但不得影响模板结构性能。模板使用后应按规定修整保存。(6)模板之间粘贴双面不干胶带,以减小模板缝防止漏浆,以保证碎面的观感质量。(7)模板采用M12对拉高强螺栓加固,并配以大号蝶形卡紧固,对拉螺杆按100OX500的间
8、距布置,由于挡墙为毛石混凝土,其对拉螺栓一次使用。当挡土墙厚度W500时对拉螺栓直径采用12mm;当挡土墙厚度500时对拉螺栓直径采用14mm;(见附图一)(8)根据实际情况,模板采用双面支模。(9)伸缩缝及沉降缝在施工相邻段时用20mm厚挤塑泡沫板隔离,挤塑泡沫板外设置5mm厚胶合木模板,此胶合木模板及挤塑泡沫板无法取出,为一次使用。7. 4.3混凝土施工1、碎搅拌及运输(1)为确保砂的质量加快施工进度,本工程采用现场集中搅拌泵送混凝,以保证役的质量稳定、供料及时,满足现场碎连续浇筑的要求,确保浇筑过程中不出现冷缝。(2)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其坍落度、配合比水灰比以及相关资料,施工前做好试配
9、提出相关的技术要求。(3)碎的运输根据施工要求,采用碎输送泵,碎罐车运输。2、混凝土浇筑前应做好如下准备工作:a)制定浇筑工艺,明确结构分段分块的间隔浇筑顺序(尽量减少后浇带或连接缝)b)根据结构截面尺寸大小研究确定必要的防温防裂措施。c)施工前应仔细检查模板、预埋件的紧固程度。3、浇筑混凝土时应符合以下要求:a)混凝土应分层进行浇筑,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b)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当因故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的时间。不同混凝土的允许间歇时间应根据环境温度、水泥性能。水胶比和外加剂类型等条件通过试验确定。c)新浇混凝土与邻接的已硬化混凝土或岩土介质间的温差不得大于
10、15od)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或浇筑完成时,如混凝土外表泌水较多,须在不扰动已浇筑混凝土的条件下,采取措施减少泌水。e)浇筑混凝土期间,应设专人检查模板稳定情况,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应及时处理。f)浇筑混凝土时,应填写混凝土施工记录。g)自高处向模板内倾卸混凝土时,为防止混凝土离析,一般应满足以下要求:从高处直接倾卸时,混凝土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以不发生离析为度。h)在混凝土施工缝处接续浇筑新混凝土时,一般应满足以下要求:抗渗要求的混凝土结构,施工缝宜做成凹型、凸型或设置止水带。4、混凝土振捣a)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随时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并使其均匀密实。振捣宜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垂直点振b).混
11、凝土振捣过程中,应防止重复振捣,防止过振。应加强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和接缝的密合情况,防止在振捣混凝土过程中产生漏浆。c).采用机械振捣混凝土,应符合以下规定:1)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混凝土时,插入式振捣器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L5倍,且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宜为50100n三,与侧模应保持50-100mm的距离。2)当振捣完毕需要变换振捣棒在混凝土拌和物中的水平位置时,应边振动边竖向缓慢提出振动棒,不得将振动棒放在拌和物内平拖。不得用振动棒驱赶混凝土。3)外表振动器的移动距离应能覆盖已振动局部的边缘。4)应防止碰撞模板、钢筋及其他预埋件。5)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宜为2030s,
12、以混凝土不再沉落、不出现气泡、外表呈现浮浆为度,防止过振、漏振。d)混凝土振捣完成后,应及时修整、抹平混凝土裸露面,待定浆后再抹第二遍并压光。抹面时严禁洒水,并应防止过渡操作影响外表层混凝土的质量。尤其要注意施工抹面工序的质量保证。4、填放于混凝土中的片石应符合以下要求:a)片石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U30ob)片石的最大尺寸不应大于结构最小尺寸的1/4,最小尺寸不应小于15cm。c)片石在填放前应用水冲洗干净。d)片石应均匀分布安放稳妥,片石间净间距不得小于15cm,片石与模板间的净间距不宜小于25cmoe)最上层片石顶面应覆盖不小于25cm的混凝土层。f)片石采用人工摆放的方式进行,注意片石
13、不能碰伤模板及PVC泄水孔预埋管。g)浇筑完成后,在於初凝前,将预埋钢筋埋入碎中,并在碎接茬面栽少量片石。h)片石体积不得超过片石混凝土总体积的30%。7.5墙背回填及泄水孔,沉降缝设置7.5.1墙身地面以上布置泄水孔,泄水孔间距2s3m,孔径100lnnb梅花形布置,孔外倾5%。最低一排泄水孔应高于坡脚地面不小于200mm。挡土墙背填料做法选用挡土墙(04J008)的第18页B型。7.5.2当墙身片石混凝土到达设计强度70%以上时进行挡墙墙背回填,以确保片石混凝土墙体的质量。7.5.3墙背回填按45cm一层分层填筑夯实。7.5.4墙身于地面以上局部,每隔2米上、下、左、右交错设置泄水孔。应严
14、格控制泄水孔位置,保证其位置准确,横平竖直。孔内预埋100mmPVC管伸入墙背IoCnb端部20CIn处用土工布包裹。最底排泄水孔下部及墙顶以下0.5米的范围内设夯填黏土防渗层。同时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泄水孔4%的流水坡度,并保证泄水孔向外排水顺畅。7.5.5挡墙沿墙身方向结合墙高每隔15m或20m设一道伸缩缝,缝宽30mm,挡土墙沿墙顶内外三边填塞沥青麻筋,填塞深度60cm。7. 6混凝土养护:7.6. 1.混凝土养护期间,应重点加强混凝土的湿度和温度控制,及时对混凝土暴露面进行洒水养护,并保持暴露面持续湿润,直至混凝土终凝为止。7.6.2.混凝土带模养护期间,应采取带模包裹、浇水。通过喷淋洒
15、水措施进行保湿、潮湿养护,保证模板接缝处不至失水枯燥。为了保证顺利拆模,可在混凝土浇筑2448h后略微松开模板,并继续浇水养护至拆模后。7.6.3.在任意养护时间,假设淋注于混凝土外表的养护水温度低于混凝土外表温度,二者间温差不得大于15。7.6.4.在任意养护时间,假设淋注于混凝土外表的养护水温度低于混凝土外表温度,二者间温差不得大于15。7. 6.5.混凝土养护期间,对混凝土的养护过程做详细记录,并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7.7. 混凝土拆模混凝土拆模时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提出要求时,应符合以下规定:7.7.1侧模应在混凝土强度到达2.5Mpa以上,且外表季棱角不因拆模而损失,方可
16、撤除。7.7.2混凝土的拆模时间除需考虑拆模时的混凝土强度应满足上一条的规定外,还应考虑拆模时混凝土的温度(由水泥水化热引起)不能过高,以免混凝土接触空气时降温过快而开裂,更不能在此时浇注凉水养护。混凝土内部开始降温以前以及混凝土内部温度最高时不得拆模。7.7.3拆模宜按立模顺序逆向进行,不得损伤混凝土,并减少模板破损。当模板与混凝土脱离后,方可拆卸、调运模板。7.7.4撤除临时埋设与混凝土中他预埋部件时,不得损伤混凝土。7.7.5撤除模板时,不得影响或中断混凝土的养护工作。7.7.6撤除后的混凝土结构应在混凝土到达100%的设计强度后,方可承受全部设计荷载模板撤除后,对拉螺栓为一次性使用,因
17、此采用人工配合切割机进行去除。7.8混凝土缺陷处理7.8.1混凝土拆模后,如外表由粗糙、不平整、蜂窝、孔洞、疏松麻面和却棱角等缺陷或不良外观时,应认真分析缺陷产生的原因,及时报告监理和业主,不得自行处理。7.8.2当混凝土外表缺陷修补后,修补或填充的混凝土应与本体混凝土外表紧密结合,在填充、养护、和枯燥后,所有填充物应巩固、物收缩缝或产生膨形区,外表平整且与相邻外表平齐,到达工程技术标准要求的相应等级及标准的要求。修补后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应不低于本体混凝土。7.8.3除监理工程师批准外,用模板成型的混凝土外表不允许粉刷。7.8.4模板的撤除顺序应按设计的顺序进行。设计物规定时,应遵循先支后拆、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毛石 混凝土 挡墙 施工 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