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道路评价基本项计分表.docx
《绿色道路评价基本项计分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道路评价基本项计分表.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绿色道路评价基本项计分表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计分标准编号分值审查资料绿色道路规划工可阶段(100分)顶层战略(44分)战略规划(20分)制定绿色设计、施工和养护为一体的总体战略规划,实施绿色道路建设计划,体现坚持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环境保护理念、系统论原理和全寿命周期成本思想,强调建、管、养、运并重。1.1.15可行性研究报告或总体战略规划文件战略规划中体现推动理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等理念,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1.1.25确定为省部级绿色道路示范工程。1.1.310省部级绿色道路示范工程公示文件专项资金(24分)每年制定经费计划,有专门的年度经费用于开展绿色道路建设工作。1
2、1.48可行性研究报告或绿色道路专项资金经费计划中针对不同情况有明确可执行的赏罚办法。1.1.58通过多种途径拓宽绿色道路融资渠道。1.1.68人T7七JLU7K项目管理(42分)管理体系(21分)参与项目建设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具备相应的管理体系认证资质。1.2.18设计、施工单位资质证明参建单位分层级设立行之有效的组织机构、联动协调机制、任务到位,责任到人。1.2.28管理组织机构与任务分配文件建设单位成立专门的绿色道路建设工作小组或办公室,监理单位设置专职的环境监理工程师。1.2.35环境监理工程师资质证明制度建设(8分)建立绿色道路建设管理与考核制度,制定实施方案,构建绿色道路质量、
3、进度、安全、应急等制度体系,体现生态环境保护、社会经济和绿色技术等关键要素。1.2.48绿色道路建设管理与考核制度意识建设(13分)设立专家指导咨询机制,聘请专门的咨询专家小组。1.2.55咨询专家聘任证明文件开展绿色道路培训、宣贯、交流、推广、研讨等系列活动,每次1分。1.2.68培训教育文件、培训日志、宣贯、交流、推广、研讨等活动文件、宣传栏与影像资料等证明材料。统筹分析(14分)资源统筹利用分析(8分)进行绿色选线分析。1.3.12规划分析文件进行土地利用分析。1.3.22进行材料利用分析。1.3.32进行水资源利用分析。1.3.42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2分)开展全寿命周期技术经济论证分
4、析,并根据论证结果指导项目实施。1.3.52全寿命周期技术经济论证文件、应用证明材料生态环境影响分析(4分项目开始前进行环境影响分析。1.3.62环境影响分析文件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动态环境影响分析,并对实施过程提供指导。1.3.72绿色道路总体设计(36分)建管养一体化设计工程结构物、监测设施、服务设施、管理设施、安全设施等功能系统匹配,设置合理、方便使用,充分考虑远景扩展需求。2.1.12设计图纸与说明等相关资料勘察设计阶段(100分)(7分)统一考虑结构设计与养护,推进构件标准化、工厂化、装备化,积极应用高性能环保材料,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提高耐久性,降低道路运营养护成本。2.1.22
5、结构设计与养护设施设计文件与效用说明分析文件统筹考虑后期运营管理的功能性需要,合理设置检养通道,可检测、可维护、可更新。2.1.31检养通道设计与说明文件充分考虑地域气候情况进行防雪、防冻、防风等灾害预防的设计。2.1.41灾害分析与预防设计与说明文件充分利用信息化辅助设计工作,提升设计和管理能力。2.1.51信息化辅助设计应用说明路线设计(4分)路线方案比选应综合考虑“对经济社会带动、全寿命周期成本、环境保护、资源节约、高效快捷、运行安全”等。2.1.62路线设计与说明文件通过优化平纵横设计、交叉和构造物设置,使路基填挖合理,减少借方和弃方。2.1.72路基路面设计(10分)进行高路堤与桥梁
6、深路堑与隧道或分离式路基等方案的论证比选。2.1.82路基设计与说明文件充分利用挖方等,科学调配土石方,实现“零弃方、少借方”。2.1.92采用新技术途径,进行长寿命路面设计。2.1.102路面设计与说明文件在不影响路面正常性能的前提下,应用功能型路面设计。2.1.112应用绿色节能路面设计。2.1.122桥梁设计(4分)统一考虑桥梁建设和运营养护,突出全寿命周期设计。I2.1.132桥梁设计与说明文件应用绿色设计,采用绿色材料及施工技术,因地制宜保护生态。I2.1.142隧道设计(6分)优化洞门设计,少破坏、多保护植被,采用“零开挖进洞”。I2.1.152隧道设计与说明文件充分利用隧道弃渣
7、提高隧道弃渣综合利用率。I2.1.162隧道内探索采用降解尾气材料路面等,减少碳排放。I2.1.172附属设施(5分)交通标志标线、防撞护栏、禁入栅、龙门架等附属设施采用环保、可回收材料。2.1.182附属结构、安全设施和服务区设计与说明文件路侧杆件设备进行合杆。2.1.191服务区、管理区采用清洁能源、被动房、地源热泵、空气能、雨水回收、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等环保节能技术。I2.1.202环保设计(46分)资源集约设计(10分)新建道路考虑与铁路、轨交、管廊等市政设施共通道集约布置;改扩建道路项目充分统筹利用原有通道资源。2.2.12节地、节水、节材等资源节约设计与说明、方案论证报告平
8、面交叉口根据交通需求精细化设计,控制交叉口规模及缘石半径;立体交叉应合理选型、简化交叉关系、紧凑布局。I2.2.21对桥下空间、立体交叉范围内空地复合化利用,结合沿线需求设置公交枢纽、停车场、绿化等市政设施或道路附属设施,桥梁下部结构设计应利于桥下空间利用。I2.2.31服务区、道班房、加油站等道路相关设施合理考虑同址合建。I2.2.41设计过程充分考虑节地、节水、节材等资源节约,并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和方案论证。2.2.52共沟架设通信、供电、监控系统等的管线电缆,布置在道路用地范围内。2.2.61使用环保材料、环保产品、节能产品,替代一部分传统筑路填料,比例不低于5%。2.2.72水环境保护设
9、计因地制宜采用透水性铺装材料、透水路基设计。2.2.82水环境保护设计与说明、方案论证报告确定合理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和年径流污染控制率目标。2.2.92(8分)因地制宜采用低影响开发措施管控地表径流,同时接纳高架立管排水,包括设计道路绿化分隔带和两侧绿带内的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湿塘等海绵城市设施,布置生态化植草边沟等。I2.2.101雨水口结合低影响开发设施进行布设,采取溢流进入的方式,设置截污挂篮等污染拦截装置。2.2.111水源保护区内桥梁应选用混凝土结构,跨越敏感水体时桥梁基础应因地制宜选用沉入桩、灌注桩、沉井等形式。I2.2.121水源保护区内桥梁采用钢结构时应对钢结构防腐涂装体
10、系提出明确的环保要求,同时通过设计减少钢结构与雨水的接触。I2.2.131空气环境保护设计(5分)路面材料设计选用温拌沥青、净味沥青。2.2.142空气环境保护设计与说明、方案论证报告钢结构选用耐久环保、低VOC排放的涂装体系。I2.2.151隧道集中排风塔高度宜高于周围200m半径范围内的最高建筑,隧道主线洞口距离环境敏感保护建筑宜大于20moI2.2.162声环境保护设计(3分)道路沿线设计采用合理有效的防噪音措施。2.2.172声环境保护设计与说明、方案论证报告隧道内各种设备传至行车道内的噪声不高于85dB(八)oI2.2.181生态保护设计(8分)灵活选线避让环境敏感点、农田、林地。2
11、2.192生态保护与修复设计与说明文件横断面设计适应沿线路域环境,工程构造物选型注重与生态环境的融合。2.2.201道路边坡植草防护,采取浆砌块石或混凝土挡墙时设计骨架植被或垂直绿化。I2.2.211根据地域性野生动物生境分布,为野生动物创造横穿道路的通道。E2.2.221软土地基加固时产生的泥浆等废弃物不污染环境。2.2.231泥水平衡盾构应设置相应的泥水分离和处理设备,选用的浆液和泥水分离处理效果符合环保要求。2.2.241节能设计(6分)优先采用可再生绿色能源用于工程建设,占建设过程中能源比例不小于10%。2.2.252工程能源使用情况与说明文件采用可再生绿色能源供电的道路照明设备比例
12、不小于15%。2.2.262照明设备采用智能控制,根据环境亮度变化及照度需求能够智能调节照明亮度,如隧道洞口、路侧等处照明。2.2.272绿化设计(6分)全线综合考虑,制订绿化设计方案及说明,与其它防护方案进行比对论证,降低防护成本、提高绿化覆盖率。2.2.282绿化设计与说明文件因地制宜选择绿化物种,多种植易生长、抗逆性强的本地优势物种。2.2.292绿化树种配置合理、色彩丰富,采用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等相互结合的方式。2.2.301植被群落构建应与道路不同部位环境特点(位置、坡向、土质等)相适应。2.2.311品质提升设计(8分)人性化服务(4分)利用道路沿线人文、风景景点设置临时停车区。
13、I2.3.11附属结构、安全设施、慢行交通、服务区设计与说明文件结合服务区设置多元化服务、休憩设施,如旅游服务站、露营地、观景台。I2.3.21在沿线服务区建设电动车充电桩。I2.3.32施工泥浆采用固化技术处理。3.2.61在施工过程中,公路边坡、临时堆料场地及表土堆放场等地应布设临时拦挡措施,并在施工完毕后拆除。3.2.71土体保护方案,方案实施证明材料取弃土场进行绿化恢复或复耕,临近水域采取有效拦挡措施。3.2.81针对裸露地表制订永久性和临时性防护工程措施。3.2.91空气环境保护(14分)制定施工过程中空气环境保护专项方案,措施合理得当,过程执行有力。3.2.102空气环境保护专项方
14、案路面施工采用温拌或热拌减排技术.3.2.112路面施工方案,方案实施证明材料不少于50%的施工设备采用了减少尾气排放提高燃油效率的技术,废气排放均应达到GB20891标准要求。3.2.121施工设备管理要求及实施情况施工区域主要施工便道进行硬化处理。3.2.131施工方案,实施的证明与说明材料拌合站内材料采用封闭式存放,并设置喷淋系统。3.2.141材料存储与运输要求及实施情况现浇混凝土及建筑砂浆采用预拌混凝土及砂浆。3.2.151袋装粉料运输时严密遮盖,散装粉料采用密闭粉罐运输。3.2.161从事土方、渣土和施工垃圾的运输使用密闭式运输车辆、现场出入口设置冲洗车辆设施。3.2.171土方作
15、业时采取洒水、覆盖等措施,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L5m,不扩散到施工区域外。3.2.181施工降尘措施及实施情况四级以上大风天气,不进行土方回填、转运。3.2.191有污染气体排放的拌合站、发电站、堆料场等设立在施工季节中敏感区主导风向下风侧。3.2.201场站设置文件沥青混合料拌合站远离居民区、学校等敏感区不小于200m。3.2.211声光环境保护(8分)制定施工过程中声环境保护专项方案,措施合理得当,过程执行有力。3.2.222声环境保护专项方案及实施情况说明合理组织安排强噪声辐射机械的施工时间、施工方式,噪声符合GB3096的规定。3.2.231施工期间噪声记录报告制定施工过程中光环境保
16、护专项方案,措施合理得当,过程执行有力。3.2.241光环境保护方案及实施情况,夜间施工照明控制措施,照明时间记录文件控制夜间施工照度以及射向夜空和道路界外的照明光束,透光方向集中在施工范围,不影响周围居民生活。3.2.251优先采用智能感光照明灯具或控制开关,控制照明时间,天亮后关闭灯具。3.2.261电焊和气割设备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可搬运的电焊和气割行为应在电焊棚进行施工,可能影响到周围居民的电焊和气割行为应张挂安全网。3.2.271电焊和气割施工记录合理安排工程进度,减少夜间加班施工。3.2.281夜间施工记录垃圾处理(2分)办公区、生活区等生活垃圾定期分类收集3.2.292垃圾管理实
17、施方案,方案实施证明材料固体废弃物管理(4分)制定固体废弃物管理专项方案,措施合理得当,过程执行有力。3.2.302固体废弃物管理实施方案,方案实施证明材料固体废弃物应分类管理,集中堆放生活垃圾和施工垃圾,及时清理报废材料和废弃的零部件等。3.2.311施工现场应符合JGJ146的规定,对施工现场及驻地产生的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理率应达到100%o3.2.321资源集约利用(22分)水资源节约利用(3分)施工、生活用水制度完善,推广节水技术、措施可行,无浪费用水现象。3.3.11排水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可靠,及时检修,杜绝废水污染。3.3.21力也工生活用水官理制度,头施证明材料施工现场设置
18、废水回收设施,对废水进行回收后循环利用,回收利用率不低于30%。3.3.31土地资源节约利用(3分)路基施工方案科学合理,土石方调配组织合理、“零弃方”措施可行。3.3.41路基施工方案,实施的证明与说明材料严格控制施工临时占地边界,利用永久性征地作为施工临时用地3.3.51临时用地规划临时用地结束后恢复原有土地功能,原农业用地复耕率达到100%3.3.61通道资源集约利用(4分)制定通道资源利用方案,统筹利用运输通道资源。3.3.71通道资源利用方案主证明材料共用线位资源(电、水、网络等),安全利用原有设施(房屋、场地、设备等)。3.3.81推广供配电系统节能技术(LED节能灯具、变频技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绿色 道路 评价 基本 计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