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总结∣林长制:2024年林长制工作总结素材汇编(36篇).docx
《2024总结∣林长制:2024年林长制工作总结素材汇编(3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总结∣林长制:2024年林长制工作总结素材汇编(36篇).docx(1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24年林长制工作总结素材汇编一理论、调研文章1 .安徽省林长制实施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完善路径12 .平凉市创新林长制及推动林草高质量发展对策建议73 .赣州市全面推行林长制实践和探索114 .晋城市林长制推行成效的调研报告185 .海南省林长制运行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236 .林长制实践推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297 .宁陕县林长制改革的实践、成效与提升策略348 .曲靖市马龙区国有林场的林长制实践与探索409 .山丹县林长制运行对策思考4610 .宜昌林长制建设和运行存在的问题与建议5011 .银川市兴庆区林长制实施现状及对策56二、经验总结文章12 .河北省以林长制引领和推动
2、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6213 .广州市推深做实林长制擦亮广州“生态绿”6614 .白银市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走深走实综述6915 .上饶市林长制“三大机制”压实森林资源管理责任7116 .常德市“三面发力”推进林长制工作7317 .湖州市实施三项机制推进林长制落实落地7518 .凉山州推深做实林长制7819 .唐山市全面推深做实林长制8020 .永州市林长制助力“林长治”8321 .邯郸市全面推行林长制成效显著8422 .九江市以“林长制”促林业高质量发展8623 .新余市深化“林长制”实现“林长治”8924 .兴安盟多措并举推深做实林长制9225 .巴彦淖尔市推动林长制“全面建立”向“全面见效”
3、转变9526 .商南县用好林长制做活“绿文章”9827 .左云县做深做实“林长制”赋能“林长治”10228 .魏县积极探索新机制助推林长制落实10429 .汉寿县“三个三”推深做实林长制10630 .林西县推深做实林长制全力耕好“责任田”10831 .敖汉旗推深做实林长制工作纪实Ill32 .陈巴尔虎旗贯彻落实林长制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11633 .白羊溪乡推进林长制工作纪实11934 .阿山林管局全面落实林长制高质量推动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12235 .十八站林业局“三化”并施推深做实林长制12636 .汪清林业分公司林长制工作扎实有序推进127安徽省林长制实施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完善路
4、径西南林业大学王友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要求安徽省“要把好山好水保护好,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徽样板,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口。安徽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2017年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启林长制改革,启动“以人为本”的林业管理体制。同年3月在合肥、安庆、宣城等地开启林长制试点2,同年9月安徽省出台纲领性文件关于建立林长制的意见3,明确提出2018年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行林长制,建立以党政领导责任制为核心的省、市、县、乡村的五级林长体系4。2019年10月,安徽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安徽省创建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实施方案,并创建首个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发挥林长
5、制改革工作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以为全国提供可借鉴的宝贵经验,打造林长制改革创新样板5。2020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林长制正式从安徽向全国推广6,各地紧随其后开展林长制改革工作。为了保障林长制的有序运行,2021年7月1日起安徽省施行安徽省林长制条例,规定了林长制的主要任务、职责划定、考核指标,标志着安徽省林长制改革进入法制化轨道。安徽省秉持着生态文明发展理念,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不断深化林长制改革,坚持“五绿并进”的目标责任体系,从而巩固林长制发展成效,推进林业治理体系创新,提高生态治理现代化水平7。目前,关于安徽省林长制的研究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展开:一是运行机
6、制。秦国伟等8认为林长制包括五大机制:会议调度、投入保障、工作督察、考核问责及社会监督机制;朱凤琴9认为林长制创新的运行机制包括责任、协同和监督三大机制。二是改革意义。龙琳10认为安徽省林长制改革意义在于完善体制机制,推动了田园变公园、民居变民宿、乡村变景区的进程;牛向阳11认为林长制改革能有效推进安徽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三是改革内容。沈小萍12认为林长制自上而下建立了一套党委、政府领导负责制的责任体系;陈华彬13从护绿、增绿、管绿、用绿和活绿5个方面,阐述了安徽省林长制改革的具体做法。以上研究为安徽省林长制的改革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但由于林长制推行时间不长,尚存在许多不完善的
7、地方。本研究以安徽省为例,分析林长制实施成效,深入剖析林长制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为进一步深化林长制改革提供针对性的建议。一、实施林长制的目的和意义安徽省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是我国南方集体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首个开展林长制改革的地区。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引下,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森林是陆地系统的重要生态屏障,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14,林长制的推行,为保护森林资源、修复生态系统和提升森林生态效益等提供了制度基础,有利于逐步完善森林管理制度。在落实林长制的背景下,安徽省加快植树造林和森林抚育的脚步,制定林业产业管理与建设准则,加强森林执法,设立各级林长,力求做到“一山一坡,一园
8、一林”都有专员管护,通过健全森林资源保护功能,使林长制的实施更加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林长制的实施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也是守住生态环境底线的必然要求。安徽省作为林长制的首位试点地区,近年来不断深化和高位推进,为林长制的发展打造了“安徽样板”。在推动林长制发展进程中,需要贯彻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优先,健全森林资源管理长效机制,明确各级林长的森林保护发展责任15,对服务林业资源管理和绿色产业发展及实现林业高质量发展有着重大现实意义16。二林长制实施成效(一)提升林业产业效益随着安徽省林长制的发展,越来越注重以“林长制”为绿色引擎助力乡村振兴,推动省内各地林业产业发展,发挥生
9、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淮南市以林长制为抓手,已谋划完成储备项目19个,总投资数额64亿元,重点发展林下种植、养殖和森林康养等产业。目前,已完成林下种植面积1380hm2,产值2.48亿元;森林景观面积3333.33hm2,产值15.45亿元;林下养殖面积1053.33hm2,产值2.33亿元。滁州市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入选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2个,发展核桃、油茶、板栗等特色经济林35560hm2,并创新开展“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帮扶模式,带动当地就业,促进农户增收。芜湖市利用林长制制度优势,引导各乡镇林业站发挥自身职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并依托农旅项目促进当地青梅及其他加工品的销售,
10、延伸林业产业链条。六安市在新一轮林长制改革的行动激励下,出台油茶、竹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全市林业总产值748亿元,居全省第一。总之,林长制的实施能保障林业产业和市场经济的协调发展,助力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有效提高农户收入水平。(二)修复森林生态资源环境林长制的实施对于保护森林生态资源,增加森林覆盖面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相较于以往的森林资源管理模式,林长制有利于更全面、细致且科学地保护生态资源,修复生态环境17。在五绿中的“增绿”要求中,安徽省森林覆盖率超过30%,并在关于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2025年森林覆盖率要超过31%,这既是安徽省林长制推行以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实
11、践成果,也有效维护了森林生态安全与森林资源的稳定。安徽各地区开展公益植树造林活动,2023年3月,合肥市建立首个生态修复基地,其公益造林资金来源于涉林案件公益诉讼被告缴纳的赔偿金,此举不仅惩治了破坏生态平衡、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等行为,而且还为修复生态环境、发挥林业生态功能做出贡献。随着公益植树活动的开展,林业经营主体逐步出现规模化态势,其森林资源产量也在逐年增加18。因此,林长制的实施增加了森林覆盖面积,对森林生态修复起到了积极作用。(三)防控森林资源灾害林长制强化森林管理力度,对于森林资源灾害的防控能力提升产生了重要影响19。森林资源致灾的原因有2种:人为因素和自然灾害。人为因素是指人们为
12、获得与森林资源有关的价值而进行的砍伐和砍伐等破坏性活动;自然灾害是指因火灾、洪水、病虫害等自然因素导致的森林资源被破坏。无论是自然因素还是人为因素,都需要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林长制的实施恰好在森林资源保护方面做到了“责一权一利”三方面的统一20,通过采取定期巡查、工作监督、考核问责等方式,及时、清晰地了解森林资源的真实情况。加强森林灾害防控还需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动态监测技术实时查看森林状况,根据气象数据判断是否会出现恶劣天气,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三安徽省林长制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对林长制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尚需提高林长制推行以来,虽然政策上多次强调要注重林长制的改革与实施,但大众对
13、于林长制的认识还停留在浅层,县级和乡镇林业部门对林长制的目标认识不足,林长制责任压实不到位,各级林长对自身任务目标不明确,存在“空有头衔,却未尽责”的现象。一些林农甚至不知道林长制的存在,表明政府对林长制的宣传还远远不够。(二)基层林业工作队伍建设落后随着当今社会对林业高质量发展的愈加重视,对基层林业工作要求也进一步提高。现实中,大部分县市区的基层林业工作者年龄普遍较大,工作能力有限,且许多乡镇林业站人才流失严重,缺少新鲜血液的加入。由于林业系统改制,职能划分不清晰,许多琐碎繁杂的工作就落到了基层工作队伍身上,加上乡镇林业部门技术落后,缺乏先进的执法设备与信息技术,与新时代林业发展要求不相匹配
14、在林业工作开展方面易受到制约,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工作进程缓慢。同时,基层林业工作的协同机制有待完善,工作人员之间缺乏及时的沟通,导致出现问题时不能及时解决,影响工作质量。(三)林长制制度体系尚不完善林长制是以党政领导负责、各部门协同配合的一种管理制度体系,虽然安徽省已建立相应的运行机制和责任体系,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职能虚化、权能碎化、举措泛化、功能弱化”等突出问题21。对各级林长的职能划分不清晰,责任归属不明确,日常工作中易出现形式化等现象,林长工作成效的考核体系有待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另外,对于林长工作的管理机制以考核问责为主,缺少正向激励措施13,容易导致各级林长工作积极性不高,
15、与预期效果相悖。(四)保障措施还需加强安徽省虽是林业重点省份,但较多林业基础设施尚不完备,大多林场地处偏远山区,不仅交通不便,公路、隧道等设施建设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用于保障林业生产需要的水渠、灌溉、排水等水利设施也较为缺乏。科技与信息技术在林业部门的运用尚不成熟,森林防火立体化监测体系没有实现全覆盖,给森林防火工作带来技术上的阻碍。财政资金支持力度不够,省、市、县财政对林长制改革发展的投入不足,缺乏财政投入保障机制,林业工程配套资金不能及时到位,财政预算中缺少林长制相关工作经费22。四、安徽省林长制完善路径(一)加强顶层设计,构建考核评价体系安徽省由于各个地区森林资源状况具有差
16、异性,尤其是皖北和皖中地区的林业发展较缓慢,需要依据不同地区森林资源禀赋情况实施差异化的管理组织方法。所谓顶层设计就是要战略性地统筹规划林长制,深入细致设计林长制各个环节,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林长制的优势。对于林长制的实施效果,需要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建立客观专业的考核评价体系,使林长制实施成效呈现出可视化的结果。另外,针对考核结果,合理采取激励和问责措施,避免出现过度问责和缺乏激励的情况,影响林长制预期目标的实现。(二)完善配套制度,提高制度执行力认真落实林长责任区制度、巡林制度、考核制度和用人制度等,激发制度活力,加快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9。截至2023年,安徽省各市县发布相关工
17、作制度不断推进制度落地见效,例如,省级层面颁发的安徽省环境保护条例省级林长会议成员单位职责等以及各市县发布的相关政策,如亳州市发布的亳州市重点生态功能区域市级林长分工方案、安庆岳西县发布的林长约谈办法(试行)等,助力林长制有效运行。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严格执行森林资源限额采伐制度,完善补偿机制,解决林地流转、林权划分、林木采伐等一系列疑难问题。对各级林长开展工作培训,提升林长制度执行力,加强林长对林长制的理解和认识,强化林长对制度内容的熟悉程度,不断压实主体责任,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管理森林资源的宝贵经验。(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林农积极性林长制的顺利开展不仅需要党委政府的重视,还需要广大林农的
18、积极配合。安徽省滁州市围绕“五大森林”行动、林长制综合管理平台应用、林长履职效能提升等方面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在各类报纸和媒体刊物上刊登林长制改革的典型案例。马鞍山市举办“小手拉大手”活动,将“林长制”相关知识以趣味问答、发宣传册、讲故事等形式传授给小学生们,让孩子们从小培养保护森林的意识。安徽省逐步以各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通过设立宣传牌、开展林长制宣传培训会、创新“党建+林长制”宣传活动等,力争让林长制深入人心,加强林农保护森林资源意识,自发地参与到林业发展和建设中。(四)强化保障措施,激发林业活力为了确保林业发展焕发活力及林长制的顺利实施,安徽省党政组织及各级林业部门应强化保障措施。第一,保
19、证足够的经费投入,健全保障体系,并优化公共财政对林业的扶持政策,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中。第二,加速推进党政机构改革及林业工作组织的建立,鼓励、引导更多的林业人才投身到林业发展事业中。第三,加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林区周边交通设施,完善林区灌溉、排水等水利设施,加快有害生物防治项目与森林防火项目的推进。第四,强化林业科技保障,加强基层林业科技推广服务建设,运用大数据、云计算、Al智能等信息技术,推动林业科技发展。马鞍山市、霍山县、绩溪县等地聚焦“科技强林”,组织科技特派员为林农和林企提供“保姆式服务”,解决林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助推林业提质增效。第五,落实责任化网格管理
20、制度,加快建设全覆盖网格化森林资源监管体系,例如,池州市青阳县采取“视频远程监控+护林员地面巡查”的监管模式,保障森林生态安全及可持续发展。平凉市创新林长制及推动林草高质量发展对策建议林长制全面推行以来,平凉市坚持以林长制为引领,加快构建管理职责明确、运行机制顺畅的四级林长体系,持续科学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创新“四绿”并进机制,全市生态服务功能和产业支撑能力日益凸显,形成了生态经济社会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一工作成效一是高点定位抓推进,聚力推动科学“增绿”。坚持城乡一体、以水定绿、适地适树,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得到巩固提升。2023年造林封育22万亩,占计划的120.55%。创建省级森林小镇
21、19个、全省乡村绿化示范村7个,打造生态园林式单位120个,静宁县、崇信县林业和草原局分别荣获“全国林草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称号,2人获得全国绿化奖章。二是依法治林强机制,聚力推动严格“护绿”。健全“五个一”服务平台,完善考核评价、督查激励、履职述职等制度,建立“四单一函”机制,制定出台平凉市林长巡林工作制度。全省首家在合肥举办了林长制培训班,制作资源清单5078份、下发工作提示单(督办函)93余件,开展巡林检查、督导调研L8万余次。选聘专兼职林草管护员13112人,护林员APP上线率位居全省第三。全市未发生森林草原火灾和林业草原有害生物灾害。三是多措并举壮产业,聚力推动高效“用
22、绿”。制定出台平凉市“静宁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年2026年)平凉市“静宁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静宁苹果”精品品牌培育实施方案,引进新优品种22个,示范推广21万亩,建成运行“静宁苹果”科创馆,举办林果产业培训班1060期16.22万人(次),全市苹果种植面积达到150万亩,果品产量225万吨,产值120亿元。新植核桃、花椒等经济林0.38万亩、提质增效4.21万亩,林下种养殖面积达到25万亩,林下经济产值达到了9亿元,真正把绿色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四是改革赋能添动力,聚力推动全面“活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积极探索林下种养、“林旅”融合发展模
23、式,着力打造林草新业态。全市林权流转面积106万亩,申请林权抵押贷款12亿元,发展林下种植23万亩、养殖133万头(只),培育种养殖典型7个,打造了华亭市砚峡乡“砚思源”农特产品品牌,关山林管局森林可持续经营模式入选“甘肃样板”。崇信县获得国家第七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静宁县35。苹果谷森林休闲康养度假村和双幌镇仙鹤谷休闲度假生态观光园荣获2022“中国森林体验基地”称号。二存在困难和问题一是林长制创新路径和举措不多。林长、河长和路长等多长合一的机制还未完全建立,工作推行创新举措和办法不多。二是科学绿化提质增量任务较重。林草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结构单一,城乡面山等重点
24、部位绿化有死角,断档崖面治理欠账较大。三是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步伐不够快。绿化美化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融合度不高,生态经济林较少,林旅融合、森林康养、自然教育等新业态发展步伐缓慢。四是社会资本投资生态建设机制不活。林草生态建设投资以国家为主,市场手段和社会力量多元化投资机制不活;森林小镇创建、有害生物防治、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等工作缺少项目,资金短缺。三、对策建议全面推行林长制是林草领域“国之大者”,是一项战略任务和系统工程,需在“三大体系”建设上下功夫,在“四绿并进”上做文章,全力推动林长制工作向纵深发展。(一)健全完善“三大体系”进一步健全上下衔接、系统完备的组织体系,权责清晰、职责明确的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4 总结 林长制 年林长制 工作总结 素材 汇编 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