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现代能源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现代能源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现代能源发展规划.docx(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现代能源发展规划前言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十五五”时期是我省“一群两心三圈”区域战略深入实施并助推新中心崛起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推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迈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跨越期。党的明确提出推进能源革命,加快绿色低碳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深化结构性改革,系统谋划我市未来五年能源发展,推动能源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智慧多元的现代能源体系,为我市跨入全省第一方阵、争当鲁南经济圈排头兵夯实基础。
2、本规划明确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是我市“十五五”时期能源发展的总体蓝图和行动纲领,是规划建设有关重大能源设施、制定能源领域相关专项规划和政策的基本依据。规划的基准年为2025年,规划期限为20262030年,远景展望到2035年。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变化,适时进行调整和修编。第一章总体要求和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
3、力实施“两优两增”工程,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加快转变能源生产消费模式,分类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推动能源消费升级,筑牢能源生产安全底线,提高能源服务水平,努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智慧多元的现代能源体系,为加速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跨入全省第一方阵、争当鲁南经济圈排头兵提供安全、稳定、清洁、经济的能源保障。二、基本原则坚持多元开放,安全发展。把安全发展贯穿能源各领域和全过程,加快煤炭、电力两大主业优化升级,推动企业转型,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构建内外并举、品种多样的生产供应体系,主体稳定、多层互补的应急储备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能源市场体系,实现深度开放条件下的
4、能源安全。坚持清洁低碳,绿色发展。把发展清洁低碳能源作为调整能源结构的主攻方向,大力推进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与非化石能源快速增长,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压减煤炭消费总量,持续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能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和谐共生。坚持创新驱动,融合发展。把创新作为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技术创新,推进能源与数字技术、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倡导科技兴安;推动产业创新,加强成果转化,加快产业化步伐;推动模式创新,重视人才培养,深化能源重点领域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利用新模式培育我市产业升级的新增长极。坚持节约高效,协调发展。把能源节约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
5、环节,积极推行国际先进能效标准和节能制度,推动形成节能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加强能源系统统筹协调和集成优化,推动各类能源协同发展,实现集约高效开发、科学高效利用。坚持以人为本,共享发展。把改善人民群众用能条件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贯彻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加快用能基础设施向城乡覆盖,大力实施清洁能源惠民利民工程,显著提高能源普遍服务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充分共享能源高质量发展成果。三、主要目标到2030年,全市能源消费“双控”更加有力,能源供应更加稳定,能源储备体系更加完善,能源结构优化更加明显,能源利用更加高效。主要目标是:总量目标。到2030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
6、煤炭消费量完成省分解任务,全社会用电量达到453亿千瓦时左右,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稳定在3785万吨标准煤左右,电力总装机达到1800万千瓦。结构目标。到2030年,全市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消费比重下降至74%左右,天然气比重提高至8%,非化石能源比重提高至13%左右;电量结构中,煤电比重下降至67%左右,清洁能源电量比重提高至15%左右,市外来电比重达到18%左右。效率目标。完成我省下达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目标。生态目标。完成我省下达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标。民生目标。到2030年,人均年生活用能达到420千克标准煤左右。展望到2035年,“523”能源结构调整目标基本实现,
7、清洁能源与煤炭消费占比基本持平,化石能源全部实现清洁高效利用;能源生产消费模式得到根本性转变,能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实现和谐共生;能源科技创新能力和引领作用显著增强并走在全省前列;全面建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智慧多元的现代能源体系。专栏1“十五五”能源发展主要目标别指标名称单位2025年2030年年均塘速性量目标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2250兀成省分解任务一期性煤炭消费量万吨3670兀成省一g束分解任务性全社会用电量亿千瓦时3624534.6%期性能源综合生产能力万吨标准煤503837855.6%束性电力装机总量万千瓦127018007.2%期性构i标源结构煤炭消费比重%82.374-8.3I
8、I束性油品消费比重%5.85-0.8期性天然气消费比重%5.782.3期性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6.2136.8期性量结构煤电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73.867-6.8期性清洁能源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9.6155.4期性市外来电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16.6181.4期性率i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一兀成省分解任务一束性态目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一兀成省分一g束性标解务任生人均年生活用千克344目标能标准煤43*20%期性注:L内为累计值;2.标*为2025年预估数;3.能源消费总量、煤炭消费总量、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等目标以省下达
9、指标为准。第二章重点任务一、推动煤炭产业优化升级,构筑现代化煤炭经济新格局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智能化、绿色化为发展方向,煤炭企业新旧动能转换为重点,优化存量,扩大优质增量,发挥“压舱石”作用,当好动能转换“排头兵”,打造“示范者”工程。到2030年,基本形成现代化煤炭全产业链发展的新格局。(一)稳定煤炭供应能力1.优化煤炭开发布局。继续贯彻全省“稳定西部”的煤炭开发战略,坚持以“稳产挖潜,实现绿色可持续开采”为核心,科学优化煤炭产能布局;加快退出安全无保障、资源枯竭、长期亏损三类煤矿,根据安全论证结果,对采深超千米冲击地压煤矿采取限产、停产、关闭等处置措施;结合南四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内
10、矿业权的退出,核减新安、金源等煤矿生产能力。支持优质产能合规释放,适时推动小孟井田等优质资源联合开发,稳妥有序推动压煤村庄搬迁,释放地下优质资源;按照产能置换原则,鼓励煤矿通过智能化改造方式扩能;加快存量产能挖潜提效,积极推进有条件矿井技术改造。加强区域合作,支持煤炭企业“走出去”,重点打造以新陕蒙等地为核心的“外部煤炭基地”。到2030年,全市煤炭优质产能占比达到80%以上,保持全省领先水平;煤炭产量稳定在5100万吨左右,进一步巩固鲁西煤炭基地主产区地位。专栏2煤炭压舱石工程”重点建设项目续建项目建成永胜矿井。储备项目储备小孟资源开发项目。2.完善物流通道网络。发挥我市煤炭交易、物流优势,
11、整合资源搭建煤炭交易平台,推动现代化煤炭市场交易体系建设;大力推动公转铁、公转水工作,充分利用京杭运河“黄金水道”,加速推动路港通达,打通铁水联运“最后一公里”,增强煤炭运输能力;着力构建“一平台、一河、两横两纵”的煤炭物流新发展格局。到2030年,依托运河煤炭交易平台、京杭多式联运等项目,打造区域性煤炭综合运输体系枢纽和现代化大型煤炭交易集散地。3.提高煤炭储备能力。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动静结合、应急保障原则,加快构建我市煤炭供应保障长效机制。重点推进梁山港省级煤炭应急储备基地建设,提升政府可调度煤炭应急储备能力;发挥我市煤矿、港口和交通枢纽优势,重点在任城区、邹城市等地建设一批煤炭物
12、流园区,提升社会煤炭储备能力;依托我市煤矿与燃煤电厂储煤设施场地,有效补充我市煤炭保供能力。到2030年,基本形成以应急储备基地为主、社会化物流园区库存为辅、煤矿与电厂自备库存为补充的煤炭应急保障体系。专栏3煤炭应急保障工程”重点建设项目交易平台建成运河煤炭交易平台(暂定名)。储备基地建成梁山(梁山港)省级煤炭应急储备基地。(二)提高煤矿智能化水平1.加快煤炭智能化技术创新。坚持“科技兴安”战略,以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发展智能化产业为统领,对具备条件的生产煤矿加快智能化改造,在采掘、机运、通风、安全监测、洗选等生产经营管理环节,进行智能优化提升,推进固定岗位的无人值守和危险岗位的机器人作业。紧跟
13、国际国内技术前沿,实施煤矿智能化标准提升工程。加速推进“大云物智移”等现代信息技术与煤炭工业深度融合,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实现煤炭工业由生产机械化、自动化向智能化生产、智慧化运行转变。普及采掘综合机械化,大力推广应用开拓掘进远程控制、智能截割、NOO工法、连采连充、盾构机等先进技术装备,集中攻克5G矿用、智能防灾、智能传感器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重点突破煤矿机器人研发与应用,实现煤炭智能开采技术创新突破。2.全面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按照“三步走”思路,全面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实现煤矿开拓、采掘、运输、通风、洗选等全过程智能化。到2030年,全市煤矿完成智能化改造,截割、移架、推溜、转运、供液、洗选
14、等重点岗位基本实现机器人作业,智能化开采产量达到90%以上,形成完整配套的智能化生产、管理体系,打造一批国家示范矿井,争创国家智能化煤矿示范城市。专栏4国家智能化煤矿示范工程”重点建设项目首批建成项目东滩、鲍店、付村等煤矿。争创项目三号、鹿洼等煤矿。(三)提升煤炭绿色发展能力1 .加快煤炭绿色生产方式变革。以“三下一上”压煤地区和环境敏感地区为重点,坚持“采煤不见煤”“砰石不升井”的原则,大力推广充填开采、保水式开采、防尘降尘等绿色开采技术,减少开采沉陷、地下水破坏等生态问题,确保新增塌陷地面积年均减少10%o加大洗选煤和配煤技术推广力度,鼓励实施原煤洗选,适宜企业开展井下选煤厂建设和运营示范
15、到2030年,原煤入选率达到85%以上。2 .深化矿区循环经济发展。按照“3R”发展原则,加大支持煤炭企业以与煤共伴生资源和煤矿废弃物循环再利用为重点,突出产业循环组合、产品循环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大力发展煤炭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大力推广矿井水低温余热提取、高含盐矿井水综合治理、乏风废热提取等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提高产品附加值和资源综合利用率,加快矿区循环经济发展。(四)培育煤炭企业新动能以新旧动能转换为统领,按照“建链、补链、强链”要求,大力推动由单一资源开采向资源深度开发、产业多元发展转型,着力打造煤炭企业转型升级“示范者”工程。大力发展煤炭延伸链条,加快推动煤机装备制造智能化、高端化,成套
16、装备自动化、信息化,打造集科技研发、产品生产、设计应用和煤机维修等服务于一体的煤机装备制造基地;重点推动智能化装备、工业机器人等装备制造业发展,逐步建成国内重要的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打造煤矿智能化成套装备“示范者”工程。积极培育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新型互联网信息服务企业,加快物矿网及小微创客等网上综合服务平台的完善,打造大数据信息平台“示范者”工程。坚持“现代物流”战略,以煤炭物流为基础,加速5G、区块链技术等信息技术融合,打造智慧物流“示范者”工程。以煤炭化工为基础,加速延长产业链,发展高端化工新材料,打造新材料“示范者”工程。到2030年,煤炭产业中非煤产业营业收入比重达到80%以上。专栏5煤
17、炭企业新旧动能转换“示范者”工程重点项目智能化成套装备“示范者”工程兖矿东华重工高端煤机装备升级改造项目、能源高端精密金属零件制造项目。大数据信息平台“示范者”工程能源“北斗+”产业群、矿用5G等、能源矿用设备数字化智造工厂改造项目。智慧物流“示范者”工程港航智慧大数据运营平台项目、京杭多式联运项目(梁山港)、京杭集装箱多式联运产业园区(龙拱港)项目、港主城港区跃进沟作业区物流园区、太平港港口提升改造EPC项目。新材料“示范者”工程能源淄矿集团OLED光电新材料研发项目、鲁泰控股石墨烯研发中心项目。、推进电力系统优化升级,构建灵活高效电力新体系围绕优化煤电结构、发展热电联产和清洁能源发电,大力
18、优化调整电源结构;以优化电网整体架构为重点,奋力打造坚强智能电网;坚持重点领域先行,着力完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实行负荷侧、电源侧、电网侧多措并举,全力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到2030年,基本形成一套灵活、高效的电力新体系。(一)优化调整电源结构1 .优化提升煤电结构。坚持“减容量、减煤量替代、以热定电、能耗达标、环保优先”的原则选项目,加快推进鲁西发电、华源热电等已核准项目建设,适时推动华能电厂迁建工作。按照“打破利益格局,整合淘汰低效产能,先行解决煤电围城”的原则,在确保电力、热力接续稳定供应的前提下,大力推进单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下煤电机组关停整合。完成30万千瓦及以上热电联产电厂供热半径15
19、公里范围内的燃煤锅炉和落后燃煤小热电机组(含自备电厂)关停整合;全面关停淘汰中温中压及以下参数或未达到供电煤耗标准、超低排放标准的低效燃煤机组,确因热力接续无法关停的机组实施技术改造。到2030年,煤电装机容量稳定在1000万千瓦左右,30万千瓦及以上装机占比达到90%左右。2 .因地制宜发展热电联产。按照“统一规划、充分利用、优先改造、分步实施、科学合理”的基本原则,加快规范全市供热格局,打破县(市、区)孤立供热模式,实施分区供热;鼓励大机组长距离供热,优先释放大容量热电联产机组余热供暖能力,保证落实其规划供热区域及热负荷匹配,作为城镇集中供热的基础主力热源。适度发展以集中供热为前提的采暖型
20、热电联产项目,鼓励工业园区发展大中型背压式热电联产项目,实现电、热、冷、汽等能源生产协调发展。3 .全面实施热电机组改造升级。大力实施60万千瓦及以下亚临界、超临界机组汽机、锅炉本体及辅机系统等综合性节能改造和运行优化;鼓励次高温次高压机组改造为高温高压及以上参数机组;鼓励现有抽凝机组改造为背压机组,支持全厂全背压方式运行。鼓励位于主城区的机组采取深度减排或近零排放措施,进一步降低烟气中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到2030年,煤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力争低于300g标准煤/千瓦时。4 .持续推进清洁能源发电。适时适度发展天然气发电,根据电网调峰需要和天然气供需情况,在气源保障好的管
21、道沿线、用热负荷中心地区研究论证建设集中式热电联产天然气发电可行性;适时发展基于天然气发电的冷、热、电三联供分布式能源,实现能源梯级利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结合地区资源优势,积极推进多种形式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支持“风光储”等一体化发展,探索论证抽水蓄能项目。专栏6“天然气发电工程”规划建设项目燃机工程探索推进华能嘉祥、华能曲阜等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分布式能源项目研究推动在鱼台县、兖州区、汶上县、高新区、金乡县、嘉祥县、曲阜市、梁山县、任城区等地开发建设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二)加快坚强智能电网建设1 .大力优化主网架结构。持续优化500千伏主网架,新建500千伏麟祥(西)站、梁山站,
22、扩建500千伏汶上站、儒林站,新建1000千伏泉城一微山湖、500千伏金多一曹州特高压、梁山一泰安西换流站境内线路;到2030年,电网新增500千伏变电容量4000兆伏安,新增500千伏线路长度约122公里,500千伏电网更加坚强。实施220千伏电网“差异化”建设,规划园区、经济开发区等经济快速增长地区,坚持电网适度超前原则,提前布点;进一步改善220千伏电网结构,解决电网现有薄弱环节、安全隐患,提高供电能力及可靠性;大力实施北牵引站等电铁配套相关工程,满足电气化铁路建设需求;到2030年,新建、扩建220千伏变电站21座,新增220千伏变电容量约5340兆伏安,新建、改造220千伏线路长度约
23、908公里,着力打造“东西开环、两片区、多支撑”的坚强智能化网架结构。2 .进一步完善配电网。继续推进解决110千伏、35千伏部分网架薄弱以及单进线单主变问题,满足负荷较快增长的供电需求;到2030年,新建、扩建110千伏变电站44座,改造9座,新增变电容量约4673兆伏安,新建HO千伏线路长度约1285公里;新建35千伏线路长度约69公里。3 .加强新型农村电网建设。加快建设与现代化农业、美丽宜居乡村、农村产业融合相适应的新型农村电网,逐步形成10千伏电网架空多分段适度联络结构,全面满足“三农”发展和小康社会需要;积极构建“功能区、供电网格、供电单元”三级网络,打破乡镇行政边界束缚,对全市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现代 能源 发展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