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学习心得体会【8篇】.docx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学习心得体会【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学习心得体会【8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学习心得体会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旨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部署,为推动我国成为教育强国“两步走”(即2027年取得教育强国建设重要阶段性成效、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主要目标提供坚实规划。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天然具有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尚导向。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导任务和战略基础,教育强国事业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八大体系”为基本结构、以正
2、确处理“五个重大关系”为关键要求,落实好九个方面的创新举措,推动我国实现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系统跃升。纲要多次提到思政教育的引领地位,强调要全面构建固本铸魂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确保广大学生始终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值此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校思政教师队伍更应不断提升政治站位、自身修养和业务水平,深入领会教育家精神,扛稳“立德树人”教育担当,投身时代洪流、扎根社会实践,以身作则、以德服人,培养好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兼具地域特色的优质思政课堂,力争继承思政教育的优良传统,实现思政
3、教育的时代使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高瞻远瞩的视野,揭示了教育在实现国家繁荣昌盛、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无可替代的关键地位。纲要7次提到思想政治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着重强调,让我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内心涌起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纲要明确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这不仅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高度认可,更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些未来思政课教师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纲要中对教育质量提升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战略要求,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绘制了清晰的蓝图。同时也让我明白了,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必须静下心来,深入钻研专业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学会将理论与实践紧密
4、结合,从而为未来的教学工作筑牢根基。此外,学习了纲要对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论述,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未来的思政课教师,不能局限于传授知识,更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我将以纲要为指引,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为推动教育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学习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心得体会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是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的教育事业发展纲领性文件,是首个以教育强国为主题、以全面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重要任务的国家行动计划。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从党的十八
5、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作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决策,到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命题,再到党的二十大明确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加快教育强国建设,下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先手棋,已凝聚高度共识与行动合力。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伴随纲要实施,各级各类学校必将进一步成为铸魂育人的重要阵地,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建设教育强国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健全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基础教育资源统筹调
6、配机制,深入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工程,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通过一系列优化教育优质资源配置的举措,纲要坚守人民至上理念,切实回应了人民群众对更公平更高质量教育的新期待。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之“大”在于其鲜明的战略属性。进入新时代,立足“两个大局”,着眼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教育的战略定位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纲要以前瞻性部署,将教育强国建设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之中,为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培育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以教育数字化开辟发展新赛道等制定时间表、路线图,体现了全面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发展、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顶层设计和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的
7、战略定位。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纲要提出“两步走”的战略安排:到2027年,教育强国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任务艰巨、时不我待,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切实担起教育强国建设的政治责任,增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更需要守正创新,增强敢创新、勇攻坚的锐气胆识。建成教育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更有底气完成这一重大历史使命。让我们聚共识、促落实,在教育“由大到强”的道路上阔步前行,用行动回答好“强国建设、教育何为”的时代课题。学习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
8、20242035年)心得体会在新时代的浩荡春风中,教育作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历史使命与时代重任。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国教育事业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更为广大教师的专业成长指明了方向。在此纲领性文件的引领下,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秉持初心、勇担使命,以师者之名,铸就教育强国之梦。一、立德树人,师者之魂“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在教育强国规划纲要中,“立德树人”被置于教育的核心地位,这既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
9、务,也是每位教师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一是融入全程。作为教师,要将立德树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以高尚的师德师风为引领,用真挚的情感、博大的爱心去关爱每一位学生,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二是深挖元素:深入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思政之“盐”融入教学之“汤”,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汲取精神营养,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二、精进不息,师者之途“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这既是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也是对每位教师个人发展的殷切期望。一是终身学习。教师应当树立
10、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升专业素养,以适应教育改革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二是严格要求: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和学习活动,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努力成为学科领域的专家型教师。勇于探索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敢于创新、敢于实践,以自身的专业成长推动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三、匠心独运,师者之乐“匠心筑梦,立德树人。”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用心雕琢,用爱浇灌。在规划纲要的指引下,每一位教师都应成为匠心独运的教育艺术家,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学生的成长铺就一条光明大道。一是用心倾听。用心倾听学生的心声,理解他们的需求,尊重他们的个性,激发他们的潜能。二是无私奉献。以满腔的热情和无私的奉献,
11、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搭建平台、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茁壮成长,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四、同舟共济,师者之力“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教育强国的建设,离不开每一位教师的共同努力和团结协作。规划纲要的实施,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一是相互学习。善于向同事学习、向学生学习、向实践学习,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和经验。二是家校共育。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等活动,与同事们共享资源、共克难题、共创佳绩。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更加有利的环境。“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面对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我们
12、每一位教师都应怀揣梦想、勇毅前行。让我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作风,投身到教育事业中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学习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心得体会在深入学习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后,我深受触动,对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与宏伟蓝图有了更为清晰深刻的认识。纲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这为教育强国建设筑牢了坚实的思想根基。“两个确立”与“两个维护”的强调,让教育工作者明确了政治方向,只有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才能确保教育始终服务于国家和人民。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彰显了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
13、教育不仅是提升国民素质的关键,更是推动社会进步、实现民族复兴的核心动力。作为教育工作者,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教育的核心所在。这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与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储备坚实力量。我们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在品德的塑造中成长,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任务。这需要我们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要加强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让每个孩子
14、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纲要中提及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教育强国建设指明了具体方向。思政教育要贯穿教育始终,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与家国情怀;提升人才竞争力,为国家发展输送高素质人才;发挥科技支撑力,推动教育与科技深度融合;强化民生保障力,让教育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增强社会协同力,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动教育发展;提升国际影响力,展示中国教育的风采。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响应纲要号召,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努力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教学中,要不断探索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造力;在育人方面,要以身作贝U,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引导学生
15、健康成长。相信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与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学习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心得体会9月16日出版的第18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文章强调,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阐明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意义,指出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前进方向,是指导
16、我国教育强国建设的纲领性文献。我们应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作为教师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自信自强、阵厉奋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躬耕教坛、强国有我,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这是胸怀远大理想的呐喊,这是心有坚定信念的豪迈。”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
17、悴。”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人民教师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只有真正树立了崇高而坚定的理想信念,才会持之以恒、障厉奋发地把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躬耕教坛、强国有我,涵养“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中华文明绵延五千余年,师者从来以德为先。“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老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老师是阶梯,能让学生登高而望远;老师是航标,指引学生远航的方向。教师们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在三尺讲台上播撒知识、点亮未来,托举起中华民族
18、明天的太阳新时代的教师,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潜心教书、静心育人,立足平凡、书写不凡,守教育初心、担筑梦使命,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道德之心投身教育事业,不断铸就新时代的师者荣光。躬耕教坛、强国有我,践行“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学高才能为人师,身正方可为世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备有一桶水,甚至是长流水。广大教师只有努力提升自己的学识,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自身的专业成长。习近平总书记说,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
19、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师必须涵养求是的态度、开拓的精神、创新的品质和宽广的视野,在教书育人的伟大事业中建功立业,做出新贡献。躬耕教坛、强国有我,丰富“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学生世界丰富多彩,多种多样,性格迥异,而且在不断发展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体深入地了解,有真切的认识与体悟,倾听每一种声音,尊重每一个学生,读懂每一个孩子的心,方能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坚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志趣、不同资质、不同认知、不同能力等,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只有做到因材施教、智慧育人,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 8篇 教育 强国 建设 规划 纲要 2024 2035 学习心得 体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