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科技大学2020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docx
《太原科技大学2020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原科技大学2020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docx(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WM艳以TAIYU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2020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太原科技大学二。二。年十二月引言2一、毕业生基本情况4(一)毕业生规模及结构4(二)毕业生就业率41、毕业生总体就业率42、各学院就业率43、各专业就业率4(三)毕业生就业状况61、毕业生就业去向分布62、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73、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74、未就业毕业生情况分析8二、就业相关分析9(一)毕业生就业质量91、毕业生薪酬情况102、工作与专业相关度113、毕业生就业稳定性15(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满意度16(三)就业特色与优势171、突出学校学科特色,毕业生集中在建
2、筑、机械设备制造、信息服务等领域.172、突出装备制造行业特色,毕业生在国有大规模企业就业率较高173、突出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发展优势,毕业生区域贡献度较高18三、就业工作主要特点19(一)夯实“一项工程”,确保就业工作推进有抓手20(二)打造“一个体系”,确保就业渠道及招聘服务有成效20(三)优化“一个理念”,确保就业育人教育有引领21(四)建好“一个网络”,确保就业持续帮扶有举措22(五)组建“一支队伍”,确保就业服务指导有质量22(六)谋划“一盘好棋”,确保就业统计核查有保障23引言太原科技大学是新中国第一所重型机械本科院校,是一所办学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也是我国重大技术装备领域重要的人
3、才培养和科技研发基地。学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2006年)、入选教育部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2016年)。1952年,学校前身山西省机械制造工业学校创建,近代中国机械工业奠基人、中国内燃机研制先驱支秉渊先生出任校长。1953年学校划归中央第一机械工业部。1955年长春汽校、汉口机器制造学校锻冲专业并入。1960年更名为太原重型机械学院。1965年大连工学院、沈阳机电学院起重输送机械专业并入。1998年改为省部共建、省管为主。2004年更名为太原科技大学。学校秉承”负重奋进,笃行求实”的精神,经过六十余年不懈努力,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文理科为两翼,装备制造主
4、流学科特色鲜明,理学、工学、哲学、法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教育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相互支撑,学士、硕士、博士多层次教育合理衔接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现有本科专业64个,其中,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优势特色专业6个,省级品牌专业11个,国家级一流专业2个,省级一流专业20个,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6个。学校现有省级“1331工程”优势特色学科1个,服务产业创新学科群2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15个;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拥有工商管理(MBA)、法律、社会工作、电子信息、机械、材
5、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交通运输、工程管理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设有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现有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8个;省级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其他类型平台9个。毕业生遍布全国,主要就业于装备制造、交通运输、电子电力、材料加工等行业和相关领域,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就业毕业生保持较高比例,毕业生考取研究生和基层就业人数逐年增加
6、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将毕业生就业工作视为关系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全面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和“全员就业工程”。以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为中心,以深入开展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和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为重点,以强化服务和拓宽就业渠道为保障,以优秀的人才培养质量为底蕴,在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基础上,突出特色专业品牌效应,不断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长期保持较高就业率。一、毕业生基本情况(一)毕业生规模及结构太原科技大学2020年毕业生总数为5342人,其中毕业研究生588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101%;毕业本科生4376人,占毕业生总数的81.92%;毕业专科生378人,占毕业生总数的7.08%
7、o(二)毕业生就业率1、毕业生总体就业率截止到2020年12月30日,2020届毕业生总人数5342人,就业人数4305人,总体就业率为80.59%o其中,毕业研究生588人,其中513人已就业,就业率为87.24%,本科毕业生4376人,其中3467人已就业,就业率为79.23%;专科毕业生378人,其中325人已就业,就业率为85.98%o2、各学院就业率截止到2020年12月30日,各学院就业率最高为92.45%o(见表1-1)学院毕业生总数就业人数就业率学院毕业生总数就业人数就业率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55343779.02%能源与材料工程学院31025080.65%电子信息工程学院419
8、31675.42%人文社科学院614980.33%法学院732736.99%体育学院534992.45%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34428482.56%外国语学院837185.54%环境与安全学院20917181.82%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14311681.12%机械工程学院73258179.37%艺术学院15512077.4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7522581.82%应用科学学院19013370.00%交通与物流学院27222582.72%研究生院58851387.24%经济与管理学院50441381.94%专科部37832585.98%表1-12020届各学院毕业生就业率统计表3、各专业就业率
9、截止到2020年12月30日,各专业就业率最高为93.10%o(见表1-2)专业就业人数总人数就业率安全工程585493.10%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29223480.14%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655076.92%材料科学与工程584068.97%材料物理301963.33%采矿工程524382.69%测控技术与仪器675176.12%产品设计383181.58%车辆工程736284.9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3510174.81%电子商务706085.71%电子信息工程735271.23%法学732736.99%工程力学554072.73%工业工程756789.33%工业设计675277.61%工
10、艺美术191789.47%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675176.12%国际经济与贸易705578.57%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1139987.61%焊接技术与工程484083.33%化学工程与工艺1058984.76%环保设备工程625080.65%环境工程826781.71%环境科学655483.08%环境设计403075.00%会计学745270.27%绘画201260.00%机械电子工程716185.92%机械工程625283.87%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45935477.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776483.12%交通工程665684.85%交通运输645382.81%经济学766484.21%能
11、源化学工程654975.38%日语272488.89%软件工程685580.88%软件工程665380.30%社会工作302686.67%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534992.45%生物工程614675.41%市场营销150512482.67%视觉传达设计383078.95%通信工程765876.32%土木工程796582.28%网络工程635384.13%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645281.25%物联网工程675379.10%物流工程635180.95%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665481.82%信息与计算科学684261.76%冶金工程615285.25%英语564783.93%应用心理学312374.1
12、9%油气储运工程655076.92%制药工程705477.14%自动化685479.41%表122020届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统计表(三)毕业生就业状况1、毕业生就业去向分布毕业生就业去向包括签订协议就业、签劳动合同就业、其他录用形式就业、自由职业、升学、出国出境、西部计划、预征入伍和未就业等形式。截止2020年12月30日,5342名毕业生中,签订协议就业(国有企业、其他企业、图毕业生就业去向分布机关、其他事业单位)1396人,占毕业生总数的26.13%;签订劳动合同就业740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3.85%;国内升学926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7.33%;其他录用形式就业601人,占毕业生总数的
13、11.25%;自由职业500人,占毕业生总数的9.36%。(见图1-1)2、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按照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来看,制造业、教育、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建筑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为毕业生主要行业流向,所占比例分别为27.28%、15.82%、11.7比、8.95%、3.87%,这充分体现了我校的办学特色,与学校为重型机械行业和装备制造业培育人才的培养方向及专业设置相匹配。(见图1-2)噜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 业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唐守业 公共管遑、社会侯陵和社会俎织 建筑业 交通运册、仓储加航政业 ttw 金典 ,艮总务、修理和其他Ig务业 军队 科
14、竽研究和技术务业 农、林、牧、渔业 批发和零售业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和社会H作 文化、体育和操乐业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务业制造业 住宿和餐沈业 祖里和夏务至务业图12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3、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将毕业生就业地域划分为华北、东北、西南、西北、华中、华南、华东等七个地区。毕业生工作地域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53.91%),其余毕业生分布在华东(19.16%)、华南(5.46%)、西南(4.04%)、东北(3.28%)、西北(7.78%)和华中(6.36%)。根据对我校2020届毕业生就业数据的统计结果显示,我校毕业生在华北地区就业人数较多,其次是华东和西北地区,就业地
15、区比较集中。(见图1-3)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53.91%图1-3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地区华南地区华中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4、未就业毕业生情况分析未就业包括“不就业拟升学”、“继续参加公务员考试或事业单位考试”、“拟创业”、“有就业意愿但未找到合适工作”、“其他暂不就业”四种情况。截止到2020年12月30日,2020届毕业生中未就业人数为1037人。其中“不就业拟升学(继续考研)”610人,占未就业人数的58.82%;“继续参加公务员考试或事业单位考试”184人,占未就业人数的17.74%;“有就业意愿但未找到合适工作”201人,占未就业人数的19.38%;“暂不就业”42人
16、占未就业人数的4.05%;针对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学校将进一步加强追踪服务和就业帮扶,并进行相关就业指导和推荐就业。(见图1-4)未就业毕业生类型分布不就业拟升学继续参加公务员考试或事业单位考试有就业意愿但未找到合适工作58.82%其他暂不就让图1-4未就业毕业生类型分布二、就业相关分析(一)毕业生就业质量毕业生就业质量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最显性的标志、是社会评价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检验尺度。我校积极思考和探索如何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采取多种渠道对我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情况开展多方位调查分析,学校从2019年起,连续3年,委托第三方机构“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对学校毕业生的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进行调
17、查与分析,并形成太原科技大学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结合广泛深入的数据统计和调研分析,我校就业质量评价重点体现为薪酬水平、工作与专业相关度、离职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等方面。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越高,体现了专业培养帮助毕业生更多地得到了市场价值的实现;离职率低,工作稳定性较强,反映了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匹配度较高,毕业生满足了用人单位的需求,用人单位也符合了毕业生的期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是衡量用人单位和社会对学校人才培养和就业质量评价的最直观指标。由于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指标评价和反馈需在毕业生毕业后半年或者一年获取才能更加真实客观,再加上回收数据后还需要时间进行统计和分析,因此本报告编制
18、过程中还无法获取2020届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指标,报告本部分引用的数据来自于我校委托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对2019届毕业生调查形成的太原科技大学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9)o1、毕业生薪酬情况(1)总体月收入变化趋势2019届毕业生的月收入(5163元)与2018届(5255元)、全国非“2H本科2019届(5216元)均基本持平。(见图2-1)二60JE453015O(1田32016届2018届2019届-O本校503052555163-A-全国非”21本科421149335216图2L本校2016、2018、2019届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2)月收入分布我校2019届毕业生中,有2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太原 科技大学 2020 毕业生 就业 质量 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