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乡村人才振兴行动实施方案(2025—2030年).docx
《重庆市乡村人才振兴行动实施方案(2025—2030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乡村人才振兴行动实施方案(2025—2030年).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到2030年,全市新增引育乡村振兴各类人才20万人以上,乡村人才振兴各项工作措施落地见效,基本建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分布科学、素质优良的乡村人才队伍。二、重点任务(一)实施产业人才发展专项1 .实施产业服务团选派项目。建立“乡村提出需求、政府发布订单、专家组团承接、项目清单管理”模式,紧扣区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重点产业发展方向,按照“一乡镇一特色产业一服务团”的方式,每年选派100个左右团队、100O名左右专家深入乡村振兴一线服务。完善项目化管理,加强“保姆式”跟踪服务和第三方考核评估,给予每个团队520万元经费资助。(责任单位:市人力社保局)2 .深化科技特派员选派项目。从高等院校、科
2、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每年选派100O名左右产业科技专家到农村基层一线,开展产业技术推广、科技培训、咨询服务、创新创业等,实现科技特派员服务全覆盖。建设重庆科技特派员网络培训学院,推广科技特派员微视频,实现线上“云诊”和线下“坐诊”结合的创新服务。(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委)3 .实施乡村产业振兴“金白领”培育项目。以农民合作社带头人、产业能人为重点,深化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头雁”行动,试点从返乡能人、创业达人、回乡青年等人员中选聘“乡村CEO”,专业化经营管理村集体经济产业。建立全市乡村产业振兴“头雁”、“乡村CEO”等重点人才培育的目标体系、政策体系和评价体系,给予创业培训
3、技术指导、财政补助等政策扶持,提升其在产业发展、品牌打造等方面能力,每年遴选100o名左右。(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委)4 .实施农村电商人才提升培育项目。迭代重庆电商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市、区县和平台三级融合培养体系,组织实施电商梦想领跑、重庆电商全国研学、星未来直播电商训练营等活动,联动各大重点电商平台推出专项电商人才孵化政策及活动。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引入平台及市内外头部资源,联合高校举办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活动。每年培育电商人才100o名左右。(责任单位:市商务委、市农业农村委)5 .实施“新农人”培养提升行动。深化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加强对青年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指导,大力培育粮
4、食安全守护者、特色产业发展生力军,着力提升农民技术技能、产业发展和综合素养能力,每年培育新农人1万名左右。(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委)(二)实施生态人才发展专项6 .实施乡村生态人才引育项目。通过高校委培、挂职锻炼、一线历练等方式,聚焦环境监测、生态修复、土壤修复,培育乡镇、区县、市级多层级,管理、执法、监测、科研多类型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专业人才。强化乡村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良好生态本底与生态产品转化机制、“两山”基地建设等研究,培育跨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的乡村生态保护修复与生态价值实现专业人才。每年引进乡村生态环境领域人才20名左右,培育乡村生态人才100名左右。(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5、7 .实施林草乡土专家培育项目。聚焦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建设,在全市范围内培育储备林草乡土专家,对表现优秀、满意度高、帮扶活动成效显著的林草乡土专家,优先支持其承担、参与国家级、市级林业科技项目,优先推荐其参加国家级林草乡土专家选拔等活动。每两年培育国家级林草乡土专家58名。(责任单位:市林业局)(三)实施文旅人才发展专项8 .实施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培养项目。建立“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库”,发挥市级图书馆、博物馆、群艺馆、美术馆等的龙头作用,上下联动、分级负责开展基层文化人才培训,每年组织600名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乡村文化和旅游从业人员、经营主体的管理服务水平。开展乡
6、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推荐评选,每年推荐选拔乡村文化旅游带头人5名以上。(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委、市委宣传部)9 .实施乡村“守艺人”培养项目。通过非遗代表性项目、非遗工坊建设和技艺培训、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传统村落文化生态修复等手段,开展乡村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和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技能人才激励项目评选等,提升非遗传承人技能艺能,每年培育乡村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50名。实施民族手工业品牌培育提升行动,大力培养民族手工艺技能传承人,每年培训100名左右。(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委、市民族宗教委、市人力社保局)(四)实施公共服务人才发展专项10 .实施乡村治理人才引育项目。适应“141”基层智治体系需求,
7、持续加强乡村治理人才队伍建设,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特别是乡镇党委书记,实施“头雁领航强村富民”工程,优化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选派管理。每年集中选调600名左右优秀毕业生到基层一线培养锻炼。选派100o名左右大学生到村暑期实践,加大重庆籍大学生回引,动态保持至少1名本土人才在村挂职任职。实施乡村社会工作人才支持计划,每年选派、培养60名农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社会工作部,各区县)11 .实施乡镇公共服务人才集聚项目。支持事业单位面向高校毕业生、基层服务项目人员、优秀村(社区)干部、基层紧缺医疗人才、公费师范生及公费医学生等开展公开招聘,适当放宽艰苦边远地区事业单位公开招
8、聘的年龄、学历、专业、职称等要求,鼓励基层事业单位不设或少设服务期。依托社会工作三级服务体系,加大农村社会工作服务供给。优化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降低开考比例,提高招募本地户籍生的比例。每年为乡镇(街道)事业单位招聘人才不少于4000名。(责任单位:市人力社保局、市委编办、市委社会工作部、市教委、市农业农村委、市卫生健康委)12 .实施基层工程技术人才引育项目。加强设计下乡人才管理,建强设计下乡工作室,深入开展“乡村规划课堂”等活动,支持“三师一家”(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艺术家)设计人才开展陪伴式服务乡村规划建设,每年下乡服务4000人次。建立健全村镇建设工程技术人才培训管理体系
9、开展乡村建设工匠培训并建立相应名录,每年培育“两匠”(乡村建设工匠、巴渝传统建筑工匠)2000名。(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农业农村委、市人力社保局)13 .实施乡村劳务经纪人培育项目。依托数字人社平台,开发劳务经纪人培育管理应用,推动劳务经纪人线上接单、线下服务、平台结算,确保全市每个村(社区)至少有1名劳务经纪人协助开展政策宣传、信息更新、就业推荐、社会保险、权益维护等人社基层公共服务。优化完善平台积分管理办法,建立星级管理制度,每年培训劳务经纪人1万名左右。(责任单位:市人力社保局)(五)实施专家人才帮扶专项14 .扩面实施教育、卫生人才“组团式”帮扶。联合山东省
10、对口帮扶,结合市内“医联体”“校联体”建设,每年选派100O名左右教育、卫生人才,到4个国家级和8个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开展“组团式”帮扶。(责任单位:市教委、市卫生健康委)15 .实施紧缺人才帮带培养项目。优化“三峡之光”访问学者、千名人才顶岗培训项目,采取单列名额、放宽申报条件等方式,加大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经营管理等领域人才选派培养力度,每年遴选100名左右乡村振兴一线业务骨干到市内外知名企事业单位进行6-12个月顶岗锻炼、研修培养。(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力社保局)16 .实施退休“双高”人才下乡项目。市级相关部门建立医疗、教育、农业、规划、文化旅游等“双高”人才库,搭建“双高”
11、人才与用人单位交流合作平台,鼓励基层企事业单位积极聘用退休高级职称及高技能人才,采取协议工资、项目工资、年薪制等方式合理确定薪酬,提供必要的工作、住宿和生活保障,推动技术指导、科技帮扶、队伍带培、项目建设等。每年引导基层企事业单位聘用退休“双高”人才600名以上。(责任单位:市人力社保局、市教委、市卫生健康委、市农业农村委)(六)实施乡村人才振兴赋能专项17 .市级人才项目向基层人才倾斜。市、区级人才计划,采取单列指标或适当放宽申报标准条件等方式,加大对乡村振兴产业、生态、文旅等领域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探索设立乡村振兴特聘等方式,支持高层次人才到渝东北库区、渝东南山区创新创业。组织开展高层次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庆市 乡村 人才 振兴 行动 实施方案 2025 20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