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docx(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前百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蔬菜产业是保障食物供给的重要农产品,在促进农民增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快蔬菜产业发展对于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市蔬菜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已成为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和“南菜北运”基地之一。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提高蔬菜产业经济效益,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0年)“十五五”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五五”规划,制订本规划。第一章
2、发展背景“十四五”以来,市坚持以稳产、保供、提质、增效为主线,坚持优化产业布局,注重突出地方特色,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实现了规模稳步发展和质量效益提升的双重成效,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第一节产业基础一、产业规模稳步扩大大力推进露地蔬菜规模化发展以及特色蔬菜生产基地建设,不断提升蔬菜产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实现了面积稳步扩大、产量不断提高的产业发展良好势头。2026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416.46万亩、比2025年增长1.69%,总产量697.44万吨、比2025年增长3.62%,其中武鸣区、横州市、宾阳县蔬菜年产量均超过80万吨。2026年,全市建设50亩以
3、上适度规模经营蔬菜基地309个,其中200亩以上的基地73个、500亩以上的基地34个、100O亩以上的蔬菜基地16个。蔬菜产业已成为市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二、产业质量明显提升深入实施蔬菜产业发展提升行动,大力推进蔬菜标准化、设施化、园区化发展,加快推进“南菜北运”以及“西菜东运”基地建设,不断优化品种结构,建设了苦瓜、南瓜、胡萝卜、辣椒、冬瓜、大白菜、大头菜、肉芥菜、香芋、淮山、鲜食玉米等特色蔬菜优势产区,形成了“一乡一品”的特色蔬菜产业发展局面。截至2026年底,全市设施蔬菜大棚4000多亩,其中规模50亩及以上的基地有18个;发展蔬菜水肥一体化设施72万亩。
4、打造了马山县菜根谱产业示范区、农垦东湖胡萝卜产业示范区、武鸣区绿之都果蔬产业示范、横州市横州木瓜产业示范区、良庆区新兰韭菜产业示范区、邕宁区岩植高效智慧农业示范区等一批蔬菜产业现代特色农业园区。三、品牌创建成效显著加快推进蔬菜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工作,截至2022年11月,全市有蔬菜“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34个,其中获无公害农产品31个、绿色食品1个、地理标志农产品2个。大力开展“邕优”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将蔬菜作为重点产业纳入“邕优”品牌建设范畴,加快蔬菜产业品牌化发展,近年来已有“横州甜玉米”“横州大头菜”“玉乡甜”甜玉米、“杰乐菌”干香菇入选农业品牌(“好嘴”)目录
5、形成了“青芸景”“菜根谱”“耕夫项田”等品牌商标,打造了“五塘苦瓜”“宾阳胡萝卜”“邕宁淮山”等精品产品。四、科技支撑不断增强积极推广良种良法,支持蔬菜企业、合作社与驻邕科研机构开展蔬菜产学研合作和全产业链开发,加大科技对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度。蔬菜标准化栽培、病虫草害综合防控、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等先进适用技术以及遮阳网、地膜覆盖、营养杯育苗等设施技术和粮菜轮作模式得到广泛推广应用,螺丝椒、彩椒、西兰花等优良蔬菜品种在全市推广种植,绿肉毛节瓜、贝贝南瓜等优良蔬菜品种生产的优质产品深受市场欢迎。五、经营流通体系日益完善培育引进蔬菜生产新型经营主体,发挥龙头企业联农带农的引领作用,在全市
6、形成了一批产业化经营的蔬菜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在保障市场供应、带动农民增收、引导生产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持续深入推进全国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工作,截至2026年,市主城区建设有大型农产品(含蔬菜)批发市场3家,基本形成了“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数据可分析”的、覆盖全市的蔬菜流通追溯体系。第二节优势条件一、发展基础厚实“十四五”时期,全市蔬菜(含菜用瓜)播种面积和蔬菜产量(含食用菌)均排在全区14个设区市的首位,且均占全区总面积和总产量的1/6强;“十四五”期末;蔬菜产量在全区排名前五位的县(市、区)中,有三个来自市,分别是武鸣区排在第一位、横州市排在第
7、二位、宾阳县排在第五位。市作为蔬菜生产大市和菜篮子基地重要组成,蔬菜产业的首位度十分突出。市作为首府城市人口逐年增加,内需增大;交通便利,面向东盟,为外向运输供应提供便利,区位优势显著。表1“十四五”市蔬菜生产情况面积(千公顷)产量(万吨)份比位次比位次O161351.84Z32.347.1812928.8140.107.681O171399.74/41.257.2313282.63A68.447.321O181439.67Z61.648.1713432.16620.188.071O191485.16Z67.3O7.9913636.36654.678.001O251535.92Z73.O37.
8、7813830.80673.057.571数据来源:统计年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二、政府支持有力近年来,强首府战略深入推进,市在蔬菜产业发展领域不断加大政策配套、财政投入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市政府先后印发了市乡村振兴“6+6”全产业链建设行动方案市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市加快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脱贫群众增收实施方案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市本级财政每年均从投资乡村振兴农业全产业链提升项目中安排资金扶持蔬菜良种繁育、设施蔬菜基地、蔬菜加工等全产业链项目建设,其中2022年安排资金近900万元扶持横州、宾阳、上林、江南、西乡塘等县区建设蔬菜项目。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的双重引领作用叠加,
9、使得蔬菜产业在市有着十分有利的发展环境。三、创新资源集聚市农业科技创新资源高度集中,驻邕高校和科技创新主体多,辖区内集聚了一批自治区级涉农科研单位特别是蔬菜领域专业研发机构,是蔬菜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洼地,有利于推进蔬菜良种选育、先进栽培技术、精深加工技术等全链条环节产业创新。全市还培育了一批适度规模经营的蔬菜龙头企业、蔬菜种子企业,已形成较好的蔬菜产学研协同发展机制。第三节发展机遇一、乡村振兴带来利好政策党的二十大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进一步部署,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大部署,强调要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农业强国建设,从中央到自治区再
10、到市,必将自上而下建立健全制度框架和配套政策,进一步明确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政策导向和投入机制,一大批资源要素也将随之进入现代农业发展领域,这将为市蔬菜产业发展带来新一轮重大政策机遇。二、消费升级拓宽市场空间蔬菜可提供人体所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条件改善,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个性化、多样化、优质化需求不断增加,秋冬菜市场需求量大,对大宗蔬菜产品的需求由数量满足向高质量、多样化发展,绿色、健康、营养成为主要的市场需求导向。当前,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人们
11、对蔬菜产品的消费需求升级,刺激国内蔬菜大市场的加快发展。市蔬菜产业种类多、品质优、产量稳、产期长,能够保证各类高品质蔬菜的有效供给。人们对蔬菜需求的消费升级和国内大市场的加快构建,将为市蔬菜产业带来更宽阔的市场空间。三、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市是的首府城市,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金融中心,集聚了一批蔬菜科技与产业创新资源。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现代科技加快融入农业产业,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等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在蔬菜种植和蔬菜市场信息化等方面的应用,也为快速推进蔬菜产业转型发展带来强大驱动。第四节存在问题一、蔬菜生产面临多因素风险受极端天气等因素影响,蔬菜价格波动加大。如
12、2022年,市早春遭遇寒潮天气,蔬菜生长减缓,冬春种大宗蔬菜上市期推迟510天,失去北运蔬菜上市时间差优势,大宗蔬菜产地收购价不高。进入秋季后,天气干旱少雨,7月中旬以来,全市平均降雨量278.8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50%,秋冬菜种植面积同比减幅3.32%o蔬菜种植的劳动力、地租、农药、肥料等成本逐年增加,但是蔬菜产品市场价格变化大,蔬菜生产风险增高。二、城市扩张与蔬菜争地矛盾日益突显随着强首府战略的推进,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日益增多,大量郊区菜地被征用,近郊蔬菜主产区蔬菜种植面积大幅减少,用于蔬菜产业发展的土地存量非常有限,城市扩张与蔬菜等农业产业争地的矛盾日益突显,对蔬菜
13、生产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三、组织化程度低产业链条短市蔬菜播种面积虽然为全区最大,全市各县区均积极推动秋冬菜种植开发,但蔬菜生产多以散户种植为主,有组织的生产规模仍然偏小,装备水平仍待提高。2026年,全市50亩以上规模的蔬菜种植面积仅占3.36%。设施蔬菜面积占比仅2.6%,简易设施占比大,部分设施老旧,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总体上机械化程度低,标准化、信息化、精准化生产程度不高。由于蔬菜生长周期短、种植茬口多、市场价格变化大,导致规模化生产企业少,企业盈利难、存续时间短,带动产业发展的能力不够强。许多蔬菜加工企业还处于初加工发展阶段,加工工艺简单,精深加工能力较弱。蔬菜加工产品主要以酱菜、泡菜、
14、干制菜、脱水菜为主,初级加工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较少,预制菜产品生产上尚有较大发展空间。四、基础条件有待提升蔬菜生产地块分散,生产基地规划不足,供水、灌排水渠等水利设施和水电路等生产条件不够完善,设施建造标准低、抗灾性能不足,一些连作菜田土壤质量逐渐下降。蔬菜生产机械化水平较低,装备化程度不高。产地冷链物流体系不够健全,初加工能力建设滞后。大面积连片设施农用地受限,规模化设施蔬菜生产基地落地难,引进设施蔬菜龙头企业数量较少,难以形成优质的蔬菜品牌。五、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依然存在由于产地分散、生产组织化程度低、生产设施配套不完善、标准化生产技术就用率低等原因,导致个别蔬菜产品在国家、自治区、市的例
15、行抽检中农药残留超标时有发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业健康发展。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和强首府战略,以加快现代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为主线,以推动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保障市场供给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提高蔬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质量安全保障能力、供应保障能力和产业链综合效益为重点,突出市场导向和绿色方向,优化蔬菜生产布局和产业链环节,加快发展设施蔬菜、都市蔬菜、外运蔬菜,推进全产业链培育、市场开拓、冷链物流建设和品种培优、品质提升
16、品牌打造、标准化生产,提升传统销售渠道,加快发展预制菜、中央厨房等新型销售方式和品牌营销,构建基地规模化、设施高效化、生产标准化、产品优质化、储运冷链化、营销品牌化的现代化蔬菜产业体系,推进实现市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第二节基本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全域协调原则。依据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当地发展水平,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蔬菜生产区域和重点片区,优化产业布局,科学合理确定种植品种、生产规模、上市时间,把握鲜活蔬菜产品特性,推动全域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创新驱动、绿色高效原则。强化蔬菜产业发展的物质装备和品种技术支撑,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力推广绿色生产技术模式和标准化生产,构建全程
17、绿色高效生产技术体系,不断提高产品品质和综合生产能力。坚持质量优先、链条培强原则。树立质量兴农理念,突出质量安全是产业发展最基本底线,健全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推动产加销均衡完善配套,补齐加工、冷链、品牌环节的突出短板,促进全产业链做大做强和综合效益稳定提升。坚持市场导向、农民参与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积极对接国内超大内需市场,构建生产端与市场端有机衔接机制,以销促产、以销定产,完善市场流通体系,更好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民参与产业链、进入价值链的紧密利益联结机制,确保农民在蔬菜产业发展中稳定增收。第三节发展目标通过优布局、调结构、转方式、强基础、
18、强创新、强科技、强绿色、增活力,加速提升市蔬菜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力争到2027年,全市蔬菜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产业产品结构更加优化,产业化水平、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现代经营水平和产品市场竞争力、“邕字号”蔬菜品牌影响力等显著提升,加快实现蔬菜大市向蔬菜强市转变。生产体系更加优化,实现稳产保供。蔬菜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到2027年,全市蔬菜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集约化繁育健康种苗自给率达70%以上,主推产业技术入户率达90%以上,规模化基地蔬菜农残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设施棚架蔬菜面积20万亩以上,蔬菜水肥一体化应用面积达100万亩以上。产业体系更加优化,实现高质高效。蔬菜生产布局深度
19、优化,产地初加工、鲜切蔬菜、仓储保鲜、冷链配送、中央厨房等加快发展。到2027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400万亩、产量达到700万吨、产值达到175亿元,面积、产量、产值均保持位列第一位。其中,秋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200万亩以上,生产加工脱水蔬菜、酱菜、泡菜等蔬菜加工产业产值达到30亿元以上;建设各类蔬菜示范园区5个以上,在蔬菜生产主产区扩建或新建专业批发市场10个、产地仓20个。经营体系更加优化,实现品牌营销。蔬菜产业由分散经营向集聚发展和品牌营销转变,产品的商品化处理率显著提升和运输损耗明显降低,产业在联农带农和助农增收中的作用明显加强。到2027年,全市适度规模经营的蔬菜产业新型农业经
20、营主体达30家以上,培育打造蔬菜地标产品5个、“圳品”评价产品5个,建设规模化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5个,“南菜北运”蔬菜基地10个。第四节发展重点突出优势集群发展、绿色高效发展、全产业链发展、特色品牌发展的四大重点方向,全面提升市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和在全区全国的产业地位,把市打造成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蔬菜集散中心和粤港澳大湾区优质“菜篮子”基地、“南菜北运”蔬菜供应基地、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先行区。一、优化调整结构,突出优势集群发展结合西部陆海新通道、强首府战略、平陆运河经济带等重大战略推进实施,充分发挥市区位优势,重点瞄准供粤港澳大湾区蔬菜、都市蔬菜、名特优新蔬菜等市
21、场,优化蔬菜产业区域布局,推进蔬菜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点片区建设,稳住冬春蔬菜生产区域,扩大发展设施蔬菜生产区域,大力建设一批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菜篮子”基地,打造产品品质优良、规模体量适度、产加销融合程度较深的蔬菜产业优势集群。二、转变发展方式,突出绿色高效发展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强化科技要素和专业人才支撑,大力发展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农机农艺融合和病虫害综合防控等生产方式,加大科技成果、实用技术的转化示范和推广应用力度,建立健全“可查、可见、可信”的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体系,推进标准化、设施化、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促进蔬菜产业向绿色高效要效益。三、注重延长链条,突出全产业链发
22、展以“大食物观”培强全产业链,加快蔬菜产业化进程,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着力打造生产、运输、销售“一条链”经营模式,提升蔬菜产品附加值和经济效益。产业链前端加快提升露地蔬菜质量效益,稳步扩大设施化生产规模,加强新型设施设备、新材料、物化技术和高效栽培技术等推广应用。产业链中端重点补强加工、冷链短板,加强净菜包装、精深加工及预冷、冷链运输、中央厨房配送等关键环节建设。产业链后端注重建设营销网络和培育开拓市场,促进产销有效衔接,打造区域产业名片。四、开发市场潜力,突出特色品牌发展实施“邕字号”蔬菜品牌培育战略,建立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菜农紧密利益联结机制,联手加大绿色、有机、地标、富硒、圳品、
23、香港优质正印等产品推广力度,建设一批地域特色突出、功能属性独特、市场广泛认可的“邕字号”蔬菜品牌产品、品牌产地和品牌企业,以品牌闯市场、提效益,整体提升市蔬菜产业价值链。第三章产业布局第一节总体布局按照“一中心、两翼、三带、五区”的总体布局,推进市蔬菜产业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建成保供市“菜篮子”的“前店”、面向全区集配蔬菜的“转站”、供应北运市场和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的“后场”。一、一中心:打造“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蔬菜集散中心依托市的首府区位以及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西部陆海新通道、珠江一西江经济带、北部湾经济区等国家战略中的区域核心地位,结合深入实施强首府战略和深入推进平陆运河经济带建设
24、发挥市集“来菜、出菜、供菜”于一体的综合优势,培育发展现代要素高度集聚的现代生产基地、龙头企业总部和区域集散市场,将市打造成为乃至西南中南地区蔬菜产业产销商贸的通道枢纽和区域集散中心,形成优供首府、集配全区、联动全国、面向东盟调运的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二、两翼:组团发展东西两翼以西乡塘区、兴宁区、青秀区、良庆区、江南区、邕宁区、武鸣区和隆安县、马山县为西翼,重点发展市内供蔬菜。以横州市、宾阳县和上林县为东翼,重点发展大宗外运蔬菜。两翼组团实现产业、链条的区域协调发展。东西两翼组团发展三、三带:打造三大优质蔬菜产业带构建三大优质蔬菜产业带,实现产品错位、产季互补、内供外销产业融合发展。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蔬菜 产业 质量 发展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