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纲辨证寒热.ppt
《八纲辨证寒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纲辨证寒热.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八纲辨证八纲辨证八纲辨证八纲辨证-寒热寒热寒热寒热内二科 乔娴目录目录目录目录 1 2 3 4 5知识回顾知识回顾 寒证寒证 热证热证寒证与热证的鉴别寒证与热证的鉴别寒证与热证的关系寒证与热证的关系6概述概述知识回顾知识回顾知识回顾知识回顾1、正常的舌象:、正常的舌象:2、八纲:、八纲:3、淡白舌:淡白舌:4、瘀点、瘀斑瘀点、瘀斑:5、淡红舌,薄白苔淡红舌,薄白苔阴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主气血不足,或阳虚寒证主气血不足,或阳虚寒证。主血瘀主血瘀地图舌,主地图舌,主胃气不足,胃阴损伤胃气不足,胃阴损伤知识回顾知识回顾知识回顾知识回顾6 6、从、从 上,可以分为表证和里证。上,
2、可以分为表证和里证。7 7、表证的、表证的护理原则护理原则 :8 8、:无汗,恶寒重,发热轻,苔薄白,:无汗,恶寒重,发热轻,苔薄白,脉浮紧。脉浮紧。9 9、表热证、表热证:恶寒轻,发热重,有汗,苔恶寒轻,发热重,有汗,苔 ,脉浮数。脉浮数。1010、服药护理:表证多使用解表发汗之剂,服服药护理:表证多使用解表发汗之剂,服药后药后1212小时,重点观察小时,重点观察1111、表寒证,多食辛温解表之品,如、表寒证,多食辛温解表之品,如 淡豆豉等,以辅助药力散寒祛邪。淡豆豉等,以辅助药力散寒祛邪。病位病位辛散解表辛散解表。表寒证表寒证 薄黄薄黄汗出情况汗出情况。生姜、葱白生姜、葱白知识回顾知识回顾
3、知识回顾知识回顾1111、外邪由表内传,尚未达于里;或里证出表,尚、外邪由表内传,尚未达于里;或里证出表,尚未至于表,邪正搏于表里之间的一种证候,称为未至于表,邪正搏于表里之间的一种证候,称为1212、表证与里证的关系:1313、:反映病邪的深浅和重轻。14、润燥:反映 。半表半里证半表半里证(称为少阳证)称为少阳证)表里同病、表里转化厚薄津液之存亡八纲辨证八纲辨证是概括性的辨证纲领,它是根据病人的整体证候表现之总和概括出来的规律。因为任何一种疾病,从类别上,可分为阴证和阳证;从病位上,可以分为表证和里证;从病性上,可以分为寒证和热证,从邪正盛衰上,可以分为实证和虚证。表里阴阳寒热虚实八纲寒证
4、是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寒证:是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表现为机体功能活动抑制或衰微的表现为机体功能活动抑制或衰微的证候。多由外感寒邪,或内伤久病,证候。多由外感寒邪,或内伤久病,耗伤阳气,阴寒偏盛所致。耗伤阳气,阴寒偏盛所致。概述概述概述概述寒证寒证热证:是感受热邪,或阳盛阴伤,表现热证:是感受热邪,或阳盛阴伤,表现机体功能活动亢进的证候。多由外感热机体功能活动亢进的证候。多由外感热邪,或素体阳盛,或寒邪入里化热,或邪,或素体阳盛,或寒邪入里化热,或情志内伤,郁而化火,或过食辛辣,蓄情志内伤,郁而化火,或过食辛辣,蓄积为热,而使体内阳热过盛。积为热,而使体内阳热过盛。热证热证寒证的主要临床表
5、现(掌握)寒证的主要临床表现(掌握)寒证的主要临床表现(掌握)寒证的主要临床表现(掌握)恶寒或者畏寒喜暖,口淡不渴,面色苍白,肢冷蜷卧,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而润滑,脉迟等。寒邪: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寒主收引寒性清澈护理原则:温以祛寒寒证施护要点(熟悉)寒证施护要点(熟悉)寒证施护要点(熟悉)寒证施护要点(熟悉)主要观察面色,寒热喜恶,肢体温凉,口渴与否,舌象、脉象,以及痰、涎、涕尿、便等排泄物的变化情况。病情观察寒证施护要点(熟悉)寒证施护要点(熟悉)寒证施护要点(熟悉)寒证施护要点(熟悉)服药护理 寒证多用辛温燥热之品,中病即止,以免过用伤阴。中药宜热服。饮食护理 宜食温性、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辨证 寒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