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刘公岛风景区总体规划说明书.doc
《威海市刘公岛风景区总体规划说明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威海市刘公岛风景区总体规划说明书.doc(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胶东半岛海滨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刘公岛风景区总体规划说明书目录前言11规划依据、原则与期限11.1基本依据和参考文献11.2规划原则21.3规划期限22概况与分析32.1地理位置、行政区划32.2自然条件32.3历史沿革42.4对外交通52.5自然与历史文化资源52.6社会状况及相关设施72.7存在问题83风景资源调查与评价113.1风景资源调查113.2景源分类与数量统计113.3景源评分与分级123.4风景资源等级评定143.5风景资源评价结论144景区范围、性质、规划目标154.1风景名胜区范围154.2景区性质164.3规划目标164.4发展策略164.5刘公岛与威海市区的旅游分工175
2、容量与规模185.1游客规模预测185.2人口规模206规划构思与设想216.1景区氛围216.2景区维护与项目设置216.3对旅游日程的考虑216.4岛上建筑形象与特色226.5军事设施和用地227规划布局227.1功能分区227.2道路交通257.3岸线利用287.4绿化297.5景观风貌与特色298景区保护分类与培育规划308.1景区保护分类特点分析308.2史迹保护区308.3风景游览区308.4发展控制区318.5风景保护分级318.6核心景区318.7二级保护区318.8三级保护区318.9四级保护区319文物古迹保护规划329.1保护层次与范围329.2整体保护329.3群体保护
3、329.4建筑单体保护3210风景游赏规划3510.1景观特征3510.2游赏日程与线路3511典型景观规划3611.1北洋水师军港整体风貌3611.2北洋水师景观主轴3611.3海岛特色景观3612旅游设施规划3612.1用地位置3612.2文博展览部分3612.3商、服餐饮3712.4宾馆住宿3712.5景观绿化区3712.6建设需求3713道路交通规划3713.1对外交通规划3713.2岛内交通规定3813.3道路路网3814基础设施规划3814.1给水工程3814.2排水工程3914.3电力工程4114.4电信工程4214.5环境卫生4215居民社会调控与土地利用协调4315.1居民人
4、数和居住用地4315.2企业调整4315.3土地协调4315.4用的平衡4316近期保护与发展规划4416.1近期建设目标4416.2近期建设要点4416.3近期建设项目与措施4417实施建议452前言威海市刘公岛于1985年由封闭的海军基地开放为风景名胜区。十多年来发展迅速,成绩显著,游者日众,声名鹊起。先后由国务院及中央各主管部委颁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4A级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等五项国家级称号,成为全国知名的旅游胜地。省、市各级领导和主管部门对刘公岛的开发建设非常重视。多次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行政部门领导对刘公岛的发展建设进行考察与研讨。市委、
5、人大、市府领导机关多次作出决定和指示,决心把刘公岛建设成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纪念地和风景旅游胜地。为此编制本规划。在开展本次刘公岛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之前已有四项不同层次、不同侧重的相关规划成果:一、山东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二、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三、威海市旅游业发展规划战略研究(初稿);四、威海市刘公岛分区规划。均提出了刘公岛风景名胜区的规划问题,为本次规划提供了规划依据和创造了工作条件。1 规划依据、原则与期限1.1 基本依据和参考文献1.1.1 基本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
6、保护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关于贯彻落实的通知关于做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划定与保护工作的通知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报批管理规定山东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山东省军事设施保护条例山东省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保护管理规定山东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1.2 参考文献:威海市志威海市旅游业发展规划战略研究(初稿)威海市刘公岛分区规划1.2 规划原则1.2.1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从刘公岛的长远发展目标,确定性质与景区规模、建设目标与建设标准。尤其重视对刘公岛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
7、1.2.2 因地制宜的原则从保护历史文化与自然风景资源出发,充分发掘刘公岛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充分利用和结合刘公岛独特的地理位置及人文和自然景观。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发展与本岛特色相切合的游览项目。以游览带动刘公岛的各项建设。1.2.3 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刘公岛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是景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特别强调对于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的保护工作,在保护好这些资源的前提下,通过对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景区的发展,并以旅游经济支持本岛历史文化和自然风景资源的保护。1.2.4 协调与共存原则刘公岛自1952年人民海军进驻,作为军事基地至今已有50余年历史,刘公岛对保卫
8、京津地位险要,军事基地应该长期存在。但并不妨碍爱国主义教育与风景旅游的发展与建设。在充分协调以后更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历史文化区与自然风景区,游览接待、服务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共存。1.2.5 整体特色原则维护刘公岛整体形象和鲜明特色甲午战争纪念地。并以此特色加入到威海市和胶东半岛滨海风景名胜区的整体行列之中。1.3 规划期限近期:20032010年远期:200112020年2 概况与分析2.1 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刘公岛位于山东半岛东端、渤海口外、黄海之滨的威海湾口。历来有“东藩屏障”和“不沉战舰”之称。与辽东半岛尖端的旅顺口共扼渤海咽喉,形同京津门户。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历来是军事要地。岛周
9、围尚有日岛、黄岛(已与本岛相连)、黑鱼岛、东泓岛等小岛均属刘公岛范围。刘公岛与威海市区相距3.9公里(轮渡距离)。岛东、岛北碧海万顷,岛西、岛南与威海市区隔海相望,有为威海所环抱之势。面积3.15平方公里,并处于东经12140,北纬3730左右。刘公岛属山东省威海市管辖,是威海市区9个分区之一。行政机关由威海市刘公岛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刘公岛也是1988年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胶东半岛海滨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胶东半岛海滨风景名胜区尚无统一的管理机构和没有总体规划进行统一部署。因此其统属关系不如行政关系密切。2.2 自然条件刘公岛无单独的自然调查纪录,现摘自威海市志中的有关资料
10、2.2.1 气象1气温威海市属典型的北温带季风型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113右,昼夜温差相对较小,比较稳定。月平均最低气温(1月)约1.6。月平均最高气温(8月)24.6。由于海洋性气候原因,冬季温度比同纬度内陆地区高约2。而夏季温度相对于同纬度内陆地区低0.51.0。历年极端最低温度为-13.8,最高温度为38.4。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8左右,较同纬度内陆地区偏大。但较山东半岛南部和东南沿海一带则偏小。26月比较干燥,最小相对湿度一般不大于10。夏季空气水气含量较多,是相对湿度最高的季节。秋冬季节,季风开始活跃,湿度逐月减少。霜期较短。初霜期晚一般在11月中旬。终霜期早一般在4月上旬。年
11、平均日照时间约2520小时。2雨量威海市年平均降雨量为766.7毫米,较同纬度地区偏多。常出现旱涝不均现象。1-2月雨量最小,不足15毫米,7-8月最大在180毫米以上。最大三日降雨量为508.7毫米(1965.7.2729),最大一日降雨量为370.8毫米(1965.7.27)。降雪初日一般在11月上旬,终雪3月下旬。最大积雪深度为210毫米,年平均积雪日数为28天左右。3风向、风速风向以西北风最多,1-4月及9-12月以北北西至西西北为主,5-8月以偏南风为主,风速4月最大,为7米/秒,7-9月最小,在4米/秒左右。2.2.2 地质、地形地貌刘公岛主要由下元古代的片麻岩构成。下部以黑云斜长
12、片麻岩为主,夹有变粒岩,薄层黑云片岩及透镜状斜长角闪岩,大理岩等。上部以黑云斜长片麻岩夹变粒岩为主。全岛面积3.15平方公里,东西长4.08公里,南北最宽1.5公里,最窄0.06公里,海岸线长14.9公里。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最高处在北部偏西的旗顶山,海拔153.5米。中南部沿海平坦开阔,高程较低,一般为2-5米。北坡陡峭,海蚀崖直立险峻,礁石密布。南坡平缓,并堆积有上更新世的黄土层,其前缘有明显被海平面淹没的迹象。西端有高出海平面10余米的海蚀阶地。岛上土壤主要是棕壤土,山地为粗骨棕壤土,其余为普通棕壤土。除主岛外,尚有黄岛现已与本岛相连,岛高12.0米;黑鱼屿在本岛东北,岛高8.8米,
13、形如黑鱼头;小泓岛,大泓岛,在本岛东端岛高分别为8.3与5.5米;日岛于刘公岛南2公里。岛高13.8米,原为礁石称衣岛,因其位于东海日出方向,清初改名日岛。2.2.3 水文 本岛无溪流湖地,曾修建一些季节性的小型蓄水池与水库,自本岛改为由威海市管网供水而废弃。岛东原有刘公泉近来已干涸。2.2.4 潮汐刘公岛的潮汐类型为不正规半日潮。大潮升2.03米,小潮升1.78米。平均海面1.20米,平均潮差1.33米。涨潮时间为5小时54分;低潮间隙为17小时15分。最大的涨潮流速为每秒钟0.6米;最大的落潮流速为每秒钟0.61米。一日之内,枯潮时间与翌日枯潮时间相差48分钟。2.2.5 地震根据中国地震
14、区域划分图威海市为7度烈度区。近年来无严重的地震现象。2.3 历史沿革刘公岛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人居住。元至明初海运兴起,刘公岛成为重要的中转站。明洪武三十一年,为加强海防,抵御倭寇,设立威海卫,屯兵驻守,迁岛上居民于城廓。自此,威海卫及刘公岛成为我国海防要地。嘉靖年间,曾有农民王宪武等占据刘公岛,垦土种田,建造房屋,后为官兵镇压。万历末年,登州知府陶朗先又招居民进岛耕种,并在岛中高地设立敦台,派军守卫。至清末,1888年12月17日,北洋水师建军。刘公岛为北洋水师指挥机关和驻泊补给基地,并驻扎护军两营。岛上居民增加,形成了东村、西村和新村三个村庄。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次年日军攻陷刘公岛
15、侵占刘公岛三年之久。1898年7月,英国租借威海卫,刘公岛又成为英国皇家海军远东舰队的避暑疗养地。1930年,收回威海卫,但英国仍然续租刘公岛。1938年,日军侵华,二次占领刘公岛,设华北要港司令部,驻扎伪海军。1940年,收回刘公岛。1945年,刘公岛解放获得新生,设刘公岛镇,辖东、西两村。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以近海捕捞为副业。1952年,人民海军进驻,刘公岛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北海舰队的军事基地。1985年,刘公岛由长期封闭的军事禁区开放为风景名胜区,旅游业发展开始起步。威海市政府成立刘公岛管理委员会,对刘公岛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协调、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确立刘公岛为风景名胜
16、区,着手风景旅游区的建设。建立甲午战争博物馆,甲午海战馆,国家森林公园,扩建轮渡码头以及道路、供水、供电、邮电、消防等多项基础设施。发展迅速,成绩显著,取得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A级旅游区等等优秀称号。2.4 对外交通刘公岛对外交通完全依赖于威海。威海市对外交通发达,海陆空具全。威海机场距威海市区36公里,能起降大型客机,现已开通了至北京、哈尔滨、广州、上海等航线。同时威海距烟台机场也很近,可以同时有两种选择。铁路桃威线(桃村至威海)联接胶济线可经由潍坊、济南通往全国各地。公路由青威,烟威汽车专用路与山东省发达的公路网相衔接交通方便。海运由威海到韩国仁
17、川航轮每周3班,到大连每周5班。刘公岛与威海市区的交通联系完全依靠轮渡,刘公岛与威海市区均拥有完备的旅游码头、候船厅等交通设施。乘船20分钟可达对岸。现有渡轮20多艘,客运能力很大。但由于管理原因,夜晚及天气恶劣时不能通航,造成不便。同时票价偏高。威海市区中部至刘公岛的空中客车项目已立项和设计,即将开工建设。届时将有全天候的快速方便的客运交通。2.5 自然与历史文化资源2.5.1 风景资源刘公岛耸立于威海湾海上,生态环境受外界干扰较少,海岛原生态系统比较完整。地貌特征比较丰富。北部山地森林覆盖、山体直立陡峭与礁石相连,巉峻错落形成自然景观,其中代表性的景点有五花石、板礓石、听涛崖、贝草嘴等。南
18、坡平缓延伸、依山面海、开阔向阳、有停留活动余地。岸线曲折,沙滩礁石均有分布。形成了具有海岛特色的风景资源,有开发价值。2.5.2 生物资源刘公岛有较优越的气候条件和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岛上生物资源丰富。植被生长良好,森林覆盖率高达80以上。有大面积的黑松林,是为国家森林公园。岛上银杏、松、杉、柏、罗汉松、木兰、蔷薇、云实、蝶形花、悬铃木、杨柳、桦、榆、桑、苦木、槭树、漆树、无患子、玄参等植物科目均有分布。其中龙柏、银杏、朴树、榉树、榔榆、柘树、五角枫、三角枫、盐肤木、栾树、白花泡桐等是威海境内所仅有。同时岛上也是各种鸟类如海鸥、黄鹂、斑鸠、百灵、布谷鸟、啄木鸟等,以及野兔、蛇、蜥蜴等野生动物的
19、栖息地。近年来森林公园在园内放养了梅花鹿,生长良好,繁育数量已达200多头。2.5.3 土地资源刘公岛北部是国家森林公园,植被茂密,坡度较大。沿海岸线礁石密布是极好的风景资源,应很好保护,不能作建设用地。南部为农田草地地势较平坦,部分可用于建设。其中,西南部保存有大量的历史建筑,并有相当部分为海军军事设施用地,建筑现状密度较大,难以插建。中部东村附近有一部分坡地曾经作为农民的耕地和果园,现已荒废。东部也有部分闲置的缓坡地,比较适合开发建设。军事用地占地较多范围较大,影响到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风景区的建设、合理布局和旅游业的发展。近来与驻岛部队的协商已有很大改善,但还需要落实和继续进行。全岛海岸
20、14.95公里,其中:北部岸线沿岸坡度较陡,礁石密布,是很好的风景景观岸线。南部西段岸线一为麻井子船坞现为海军军港。二为铁码头和石码头为历史文物岸线必须保护。南部中段为旅游码头及甲午海战馆等旅游设施岸线。南部东段岸线有沙滩、有礁石视野开阔,自然天成应很好保护和利用。2.5.4 海洋渔业资源刘公岛属典型的北温带季风型海洋性气候,所处海区处于黄海、渤海的接合部,受太平洋环流影响,四季水温波动范围为125,海洋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是两大海区许多经济鱼虾产卵、越冬、索饵的天然场所和南北回游的必经之路,近些年来,一些单位和农民在海岛周围的海面进行海产品人工养殖。但是,为了保护沿海水域的水质,威海市政府近
21、来已经明确规定距离刘公岛海岸线0.5海里的海域划定为保护范围,严格禁止在此范围内进行海产养殖和捕捞活动,因此,发展近海捕捞和海水养殖受到了制约。2.5.5 历史文化资源刘公岛是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北洋水师的诞生地和指挥机关所在地,也是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威海保卫战的重要战场。随后40余年间,又成为英国皇家海军远东舰队的避暑疗养基地。岛上既保留了北洋水师提督署(现甲午海战博物馆)、丁汝昌寓所(现丁汝昌纪念馆)、龙王庙与戏楼、水师学堂、工程局、机器局、屯煤所、鱼雷修理厂、铁码头、麻井子船坞、多处海防炮台和坑道等清式建筑,也留有英海军司令部、监狱、医院、别墅、饭店、俱乐部等英式建筑,以及少量的日式建
22、筑。使刘公岛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古迹。1988年,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由共青团中央公布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由国家教育部、民政部、文化部、文物局、共青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公布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也是中宣部公布的全国一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国家文物局公布的全国十大“优秀社会主义教育基地”之一。目前,这些现存的历史建筑物除一部分尚为军用外,其它建筑不同程度的开发开放成为游览景点,供游客参观游览,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北洋水师提督署。但是还有个别作为军用的历史文物建筑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威海市 刘公岛 风景区 总体规划 说明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