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水源热泵系统设计.ppt
《地表水源热泵系统设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表水源热泵系统设计.ppt(10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地表水源热泵系统设计地表水源热泵系统设计重庆大学重庆大学王勇王勇目录地表水源地表水源热泵系系统组成成水源的特性分析水源的特性分析取水系取水系统设计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澄清几个概念!1、地表水源热泵系统组成、地表水源热泵系统组成1.1地表水源热泵系统基本原理1.2水源热泵机组分类1.1地表水源热泵系统基本原理1.2水源热泵机组分类按照两按照两侧处理方式:水理方式:水-水机水机组水水-空气机空气机组按照按照转换方式:方式:1)四通)四通换向向阀 2)水路)水路转换 3)制冷)制冷剂阀门手手动转换突破点:四通突破点:四通换向向阀容量!容量!2、水源的特性分析、水源的特性分析2.1滞留水体的温度分布特性2
2、2流动水体的温度分布特性2.3水体水质的分析2.1滞留水体的温度分布特性夏夏热冬冷地区冬冷地区 湖泊、水湖泊、水库重庆江口水库春季长寿湖、甘宁水库、烟霞湖夏季2.1滞留水体的温度分布特性夏夏热冬冷地区冬冷地区 湖泊、水湖泊、水库重庆狮子滩水库、甘宁水库冬季重庆开县安康水库春、夏、冬季2.1滞留水体的温度分布特性云南(温和地区)水体夏季垂向水温分布贵州百花湖冬季垂向水温分布2.1滞留水体的温度分布特性广东地区(夏热冬暖地区)两水库冬季垂向水温分布2.2流动水体的温度分布特性长江各测点夏季垂向水温分布 长江各测点冬季垂向水温分布 2.2流动水体的温度分布特性乌江、富春江、湘江夏季垂向水温分布2.
3、2流动水体的温度分布特性珠江夏季垂向水温分布2.3水体水质的分析序号水质指标测试结果允许值备注1PH值6.428.216.58.5满足要求2Ca2+(mg/l)38.582.23200满足要求3矿化度(g/l)1.303满足要求4Cl-(mg/l)8.2313.16100满足要求5SO42-(mg/l)24.1232.20200满足要求6Fe2+(mg/l)0.060.201满足要求7H2S (mg/l)0.170.320.5满足要求8浊度(NTU)62012706.5不满足要求长江江津段水质检测结果2.3水体水质的分析夏热冬冷地区不同水体的水质情况 测量参数水样氨氮浓度(mg/L)PH值电导
4、率(S/cm)钙镁离子浓度(mmol/L)铁离子浓度磷含量(mg/L)检测方法纳氏试剂分光法PH计电导率仪EDTA滴定邻菲罗啉分光光度法钼锑抗分光光度法涪陵长江0.506.7213501.860.03mg/L0.09甘宁水库0.687.358801.18未测出0.04长江秭归港0.307.0510001.38未测出0.11涪陵乌江0.247.4510001.5未测出0.15长寿长江码头0.357.0510201.44未测出0.19长江万州港0.227.4510101.42未测出0.13安康水库0.407.277200.93未测出0.12长寿湖0.807.59401.22未测出0.07无名水0.
5、377.067500.93未测出未测出3、取水系统设计、取水系统设计3.1闭式系统的换热盘管设计3.2开式系统的取水设计方法3.2.1干式取水设计3.2.1湿式取水设计3.3设计中的几个关键问题3.1闭式系统的换热盘管设计3.1.1设计应用条件3.1.2设计计算步骤3.1.3换热器的常用型式3.1.4换热器换热热工计算3.1.5闭式换热器设计要点3.1.1设计应用条件劣劣势:换热器传热温差的存在;换热器与水体换热,存在管内、外等热阻,换热效率不高;换热器表面结垢,将严重影响换热器的换热器效率;存在换热器安装和维护等问题。应用范用范围:1)当地表水水体环境保护要求较高或水质复杂,水体面积、水深与
6、水温合适时,可以采用闭式地表水地源热泵空调系统。2)对于建筑负荷需求小的建筑,由于需要的换热器长度小,安装方便,当水体温度能够满足换热需求时,宜采用闭式地表水地源热泵空调系统。3.1.2设计计算步骤1)建筑)建筑负荷分析荷分析计算建筑负荷向水体转移的排热和吸热量2)水体)水体热承承载分析分析根据负荷计算结果和建筑负荷的排热、吸热特征分析水体在供冷期和供热期中的水温变化以及换热器中循环介质的温度变化。3)水体)水体换热器的器的选择根据水体的换热能力以及施工等方面确定换热器类型。3.1.3换热器常用型式U型管换热器3.1.3换热器常用型式螺旋管换热器3.1.3换热器常用型式盘管换热器3.1.3换热
7、器常用型式毛细管换热器补充:特殊型式发挥你你的的想想象象力力3.1.4换热器换热热工计算闭式式换热器的器的选型原型原则:(1)根据经济性和安装工艺的难以程度,确定换热器的类型(2)换热器材料要选用聚乙烯或聚丁烯等塑料管材,金属管材会受到水体中的化学离子的腐蚀,无法保证换热器的寿命。(3)换热器选型要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进行确定,并可以和其他装置组合,已保证换热器固定的稳定性。(4)换热器的选型应计算固定物和满管换热器以及放空循环水后的浮力,以便换热器循环水放水后,换热器通过浮力作用能够达到水面,保证闭式换热器的维护管理。3.1.4换热器换热热工计算设计计算方法:(1)建立圆管壁面温度为模型,求解
8、获得管外速度场、温度场,从而求得综合传热系数以及管外水温的变化对管外温度场的影响,进而计算圆管外壁面非恒定温度条件下的非稳态传热过程,求得管路水温和管外水温的温度分布。(2)软件设计,通过计算软件提供设计数据,包括设计供水(流体)温度、水温、系统流量、流体属性(主要针对使用了防冻液的流体)、地表水属性(如按照换热器位置处的冬夏季平均水温、水面积大小、深度等)、管道属性(包括管道热阻、直径、流态、管道数量、方位等);从而确定换热器的总长度。换热器外侧Nuw数可以计算换热器外部对流传热系数hwNuw=hwd/Ra瑞利准则,为格拉晓夫准则换热器内侧采用普通抛管时,内部流速一般可以达到紊流状态,而毛细
9、管内流速一般很小,计算表明其流态处于层流状态换热器管壁内外换热耦合假定内外壁温tnw和tww查取公式所需特征参数计算内、壁、外传热量及三热阻计算总热阻计算传热量判断传热量与壁内外三传热量是否相等计算结束,得出传热量相等不相等输入内外水温和管径参数长江上(流动水体)的测试值循环水流量(m3/h)盘管进水温度()江水温度()80%换热量位置处温度()对数平均温差()单位管长换热量kW/(mK)0.445331.824.4274.5610.3832.524.927.44.6111.490.394732.124.426.94.6610.3332.824.827.34.7710.20.312531.72
10、4.427.14.567.0732.624.727.64.996.57管径DN20螺旋管长江实验滞留水体换热器换热能力测试换热器承担换热量工况进水温度()回水温度()湖水温度()流量(m3/h)总传热量(W)对数温差K值1.5kW35.45 32.21 27.450.240 904.3 6.24 5.79 1.5kW35.75 33.38 27.450.380 1044.3 7.05 5.93 1.5kW34.77 33.48 27.450.680 1016.0 6.65 6.11 2.5kW36.53 35.14 27.450.800 1294.6 8.37 6.19 2.5kW37.90
11、33.68 27.450.375 1844.0 8.16 9.04 工况进水温度()回水温度()湖水温度()80%处温度80%位置对数平均温差k值0.5kW/0.37530.54 28.29 27.3528.74 43.502.17 8.33 1.0kW/0.37531.29 28.50 27.3529.06 51.942.67 7.03 1.0kW/0.24031.50 28.08 27.3528.77 54.742.54 5.48 松散螺旋管在静止水体,水温为27.4U型管在静止水体,水温为27.43.1.5闭式换热器设计要点闭式换热器设计要点1)闭式地表水换热器的换热特性与规格应通过计算
12、或试验确定。2)当冬季湖水温度在5左右时,若换热器的进出口温差为5,则会导致热泵机组入口水温低于0,小型的闭式地表水系统可以采用防冻液作为保护措施,常用的防冻液有乙醇水溶液。3)由于安装不得当,有可能出现管道泄漏。对于冬季必须采取防冻措施的大负荷闭式地表水系统,大面积的防冻液泄漏会造成对水体的污染。从技术经济分析看,防冻液由于粘度的增加,会增加水泵的能耗。同时,由于季节的不同转换,防冻液的充注会带来初投资成本的增加,综合比较,采用辅助加热措施是一个较好的方案。4)保证换热器内的介质流动为紊流状态,换热器的管径应控制在DN2540之间。5)流速达到1.5m/s的长江水体中,由于流速较大,换热器各
13、部位换热效率一致,上游对下游基本上没有影响,即使外部流速小到0.01m/s,换热器对温度场的影响也非常小,实验条件下下游换热量比上游小6.04%,这是PE管传热效率低造成的,因此,在流动水体中,只要保证换热管之间有1个管径的距离,即可忽略换热管之间的影响;6)当换热管在静止水体中上下排列时,下层换热造成的浮力流会将被加热的水带上上层,因此导致上层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比下层的低,实验条件下,下层换热量比最上层换热量大4.79%;7)单个供回水管间距为1m的U型管在静止分层水体中短时间运行不会明显改变水温分层状态,两管之间也不会有影响。8)大面积换热器的设置,应设计成不同的环路,避免个别管路出现问题而
14、影响整个换热器的运行。9)各换热环路应考虑成同长度,总集管应设计成同程。3.2开式系统的取水设计方法3.2.1干式取水设计3.2.2湿式取水设计3.2.1干式取水设计优势:安全成熟、便于维修使用条件:水质较好,水泵叶轮耐磨缺点:取水泵房面积较大安全防护栏安全防护栏工作坑工作坑江江 河河绿绿化化带带粘土、流沙层、回填土、夹沙层等非坚硬地层粘土、流沙层、回填土、夹沙层等非坚硬地层公公 路路液液 压 顶 管管 施施 工工 动 画画 演演 示示3.2.2湿式取水设计一定情况下可以降低取水泵扬程和水泵吸入高度泵房(相对干式)面积小缺点是维修困难进水孔高度(冬夏)集水井输水管道固定支墩潜水泵取水头部排沙输
15、送至机房3.3设计中的几个关键问题3.3.1水体水体热承承载能力能力3.3.2取水能耗与取水温度的关系取水能耗与取水温度的关系3.3.3水水处理方式理方式3.3.4板板换的使用的使用3.3.5一种新型水源一种新型水源热泵的研的研发3.3.1水体热承载能力水体热承载能力基础资料的收集:气候因素,包括当地的气温、太阳辐射强度、风力、气候等;水体特征因素,包括水面大小、水深、水温等。建筑负荷的逐时计算,得到供冷期和供热期的逐时排热量和排冷量。建立能量方程组求解或通过模拟计算软件计算建筑负荷作用下的水温分布。根据得到的水温分布曲线,结合热泵系统的进水要求,确定水体的适应性。通过水体热承载能力计算的水体
16、才进行下一步的方案选择。估算方法水体承担的最大空调负荷与水体特征参数之间的关系式为(4m10m)单位水面面积水体承担的最大空调冷负荷;单位水面面积水体承担的最大空调热负荷;水体平均水深,供冷开始时垂直方向上平均水温,;水源热泵机组制冷能效比。水源热泵机组制热能效比3.3.2取水能耗与取水温度的关系取水能耗与取水温度的关系3.3.3水处理方式水处理方式活塞活塞压缩空气压缩空气四通换向阀四通换向阀接触开关接触开关电磁阀电磁阀控制器控制器3.3.4板换的使用板换的使用尽量不要使用,降低节能率30%左右比增加清洗装置的代价高3.3.5一种新型水源热泵的研发一种新型水源热泵的研发3.4.1开式系统设计
17、要点3.4.1.1取排水口取排水口设置原置原则3.4.1.2管路及系管路及系统设计3.4.1.1取排水口设置原则取排水口设置原则1)对于流动水体的取排水口设置,应计算排水造成的温度变化对下游建筑的影响,其计算周期应为整个供冷和供热期。2)对于滞留水体,必须计算排水对取水温度的影响,以确定取水的位置和深度以及取排水口之间的空间距离,其计算周期应为整个供冷和供热期。3)对于滞留水体,夏季取水应尽量取深层水温,排水接近同温层排水。4)取水口的取水速度要尽量低或采用多点取水或水平线性取水,目的是保证水体上部的高温水被卷吸到取水层,导致取水温度升高,破坏温度分层结构。3.4.1.2管路及系统设计管路及系
18、统设计1)管路设计对于开式地表水系统,主机侧到负荷侧的管路和传统空调的设计一致。其区别在于取水到主机侧的设计。在水体中取水的管材应采用非金属管道,防止水体中的腐蚀性离子对管路的腐蚀。建筑室外取水管路以及水下取水管路的设计,可参照给排水和市政管道的输配系统进行设计。2)系统设计应考虑成大温差、小流量的方式对于开式地表水系统,大温差、小流量能够降低水泵的取水能耗。对于滞留水体,取水系统设计成为大温差,能够保证排水温度高。当较高的排水温度排在水体表面,有利于水体的散热。而小温差的设计方式,不仅会浪费宝贵的底部低温水品质,而且会导致较低的排水在水体表面后,增大太阳辐射对水体的加热程度,增加水体水温的增
19、幅值。3)取水水泵应采用变频控制取水泵是严重影响开式地表水系统能耗的总要参数,取水水量应根据建筑负荷的变化进行动态控制。这不仅降低了取水水泵的能耗,更为重要的是降低了滞留水体取水层的取水量,此时水体的热承载力增加,且保护了水体的水温分布结构。4)系统取水水质的处理由于水质的不同,水处理方式不同。水质处理应根据不同的取水方案以及系统设计来确定水质处理方式。同一个项目,若系统设置不同,则水处理的方式也相应不同。4、案例分析、案例分析4.1南京工程学院图书馆水源热泵设计(闭式系统)4.2重庆希尔顿石榴湖水源热泵设计(利用景观)4.3开县人民医院水源热泵设计(湖水源水环热泵)4.4王朝大酒店水源热泵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表 水源 系统 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