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本课程环境教育精品推荐.doc
《小学校本课程环境教育精品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校本课程环境教育精品推荐.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环境教育第一单元 走进自然 聆听自然第一课 自然与环境 自然是人类最重要的东西,人由自然脱胎而来,其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如果没有自然,人类就不能呼吸空气,如果没有自然,人类就不能饮水,那么,人类就将灭绝,我们不能坐吃山空呀。自然环境是环绕人们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如大气、水、植物、动物、土壤、岩石矿物、太阳辐射等。这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通常把这些因素划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岩石圈等五个自然圈。人类是自然的产物,而人类的活动又影响着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自然环境不等于自然界,只是自然界的一个特
2、殊部分,是指那些直接和间接影响人类社会的那些自然条件的总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会有越来越多的自然条件对社会发生作用,自然环境的范围会逐渐扩大。然而,由于人类是生活在一个有限的空间中,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自然环境是不可能膨胀到整个自然界的。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总是要不断地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状态,并改变它;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力求恢复到自然状态。人与自然之间这种否定与反否定,改变与反改变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如果对这两种“作用”的关系处理得不好,特别是自然对人的反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自发性,这种自发性极易造成人与自然之间失衡。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协调发展关
3、系,实现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全面、协调发展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工业革命之前的漫长历史中,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较小,人与自然保持着相对和谐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的急剧增加,人类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以后,人类改造自然、影响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人定胜天”“人是自然界的主宰”的思想日益增强,把自然界逐步看作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肆无忌惮地掠夺式开发利用,同时把自然界看成是一个无底的垃圾箱,毫无顾忌地向其中排放废水、废渣、废气。日月运转不止,江河奔流不息,大自然有其自身运行的规律;关键是遵循自然规律,尊重和慎重处理人与整个自然的关
4、系。例如对于水资源问题,从流域整体可持续发展的层面上,从陆地、水系、生物圈共同组成的复杂动态系统和谐发展上,思考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应该说,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利益应该也必须得到必要的保护和满足,但是,从长远看,保护了整个自然界、保护了生态系统,归根到底还是保护了人类自身。教后小记:第二课 欣赏自然之美 (这是一篇优美的描写自然界春夏秋冬的散文。让我们一起感受自然之美,欣赏自然之美。)春兰秋菊,夏荷冬梅,这是自然赋予季节的美丽芳华;春风梳柳,夜雨润花,这是大自然书写芳华的天工神韵;杏花春雨江南,骏马秋风塞北,这是大自然诗情画意的精彩篇章。欣赏自然之美,我们的内心变得无比欢畅。 “满园春色关
5、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那春天领着镀着金光,染着红润的早晨向我们走来。她为我们带来了温暖,送来了希冀,驱散了严寒和冰冷。春风乍起,吹皱了一池春水。南方的燕子是春姑娘的使者,在空中翩然起舞,跳着春的舞蹈,唱着春的乐曲。春的细雨伴着斜风,飘然地洒落人间,没有过多的语言,没有繁杂的形式,她们从天空投向大地母亲的怀抱,刚刚暴芽儿的柳枝,在和风细雨中摇曳着,河中的鱼欢快地跳着欣赏春天之美,我欣赏到一片盎然生机。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夏天带着她四射的激情风风火火地赶来了。万物争艳,每种事物都以她独特的美为夏天装扮。凌波仙子的高雅在夏天尽现无疑。还有那蛙声阵阵,荷叶田田,微风习习,繁星点
6、点的夜晚,他们展现出夏日的一片祥和,一种温馨。百花园中,花香飘万里;溪水边,太阳照射着波光粼粼的水面,蜜蜂的繁忙,蝴蝶的悠然,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夏日风情画。欣赏夏日之美,我欣赏到一片繁华景象。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秋天满载着丰收的硕果,为我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那暮晚的钟声和掠过的飞鸿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金黄的稻田,沉甸甸的谷穗,处处是一片收获的喜悦。秋天的天空比以前更高、更蓝、更深远,偶尔一两片枯叶从空中坠落,像黄蝴蝶从空中轻妙地曼舞。欣赏秋季,我欣赏到丰收之美。 “忽然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冬天是一个粉妆玉砌、银装素裹的世界。六出飞花坠在青松上,一层又一层,让他们变
7、成了玲珑剔透的琼枝。在冬日晴朗的午后,在地上覆盖的积雪中漫步,倾听雪落的声音。大雪为麦地覆盖了一层厚厚的棉被,似乎也在告诉着人们“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欣赏冬天的美丽,我欣赏到了安静,祥和的美。 欣赏自然之美,这一草一叶,一花一木给了我心灵的享受;草之嫩,木之健,花之娇,叶之绿,常常令我们怦然心动。蓝天的深邃,白云的飘逸,高山的挺拔,更让我们喜爱。 欣赏自然之美,我们获得了心灵上的慰藉。教后小记:第三课 聆听自然 感悟环境(自然变化无穷,无数的自然现象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也给人无限的遐想。下面描述的是几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和自然事物,让我们一起走进自然,聆听自然,感悟环境。)风:地理书上
8、对风的解释过于枯燥,咱们不去理会。我情愿把风看作是大自然的呼吸。这呼吸时而舒缓,“吹面不寒杨柳风”;这呼吸时而急促,“轮台九月风夜吼”。我们应该爱在风中走走的,不为别的,只因它能增添我们前行的力量和勇气。 雨:风是呼吸,这雨,自然就是泪水了。这泪水多少让人有些怅惘:“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但也不尽如此,这泪有时是喜极而泣的,杜甫不是说过“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吗?农谚还有所谓“春雨贵如油”呢!月:清冷、孤洁的月亮,高高地,或挂在夜空,或挂在枝头,多少游子为之辗转难眠,泣涕涟涟。“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月亮啊月亮,是你让我们知道:人生还有这许多的滋味
9、 水:轻柔、灵动的水,滋养着人类。这水,有着“小桥流水”式的温和,也有着“惊涛拍岸”般的粗犷。这水,可以让人临水自照,看清自己的本来面目,可以荡涤尘埃,还我一个清清世界。“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真正懂水、爱水的人是要置身其中,“击水三千里”的。 第二单元 治理污染 保护环境第四课 环境污染与保护一、环境的污染破坏温室效应 汽车尾气的排放给环境造成污染 二氧化碳的增加导致气温升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阻止地球热量的散失,使地球发生可感觉到的气温升高,这就是有名的“温室效应”。破坏大气层与地面间红外线辐射正常关系,吸收地球释放出来的红外线辐射,就像“温室”一样,促使地球气温升高的气体称为“温
10、室气体”。二氧化碳是数量最多的温室气体,约占大气总容量的0.03%,许多其它痕量气体也会产生温室效应,其中有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还强。酸雨酸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水、冻雨、雪、雹、露等大气降水。大量的环境监测资料表明,由于大气层中的酸性物质增加,地球大部分地区上空的云水正在变酸,如不加控制,酸雨区的面积将继续扩大,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也将与日俱增。现已确认,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二气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美国测定的酸雨成分中,硫酸占60%,硝酸占32%,盐酸占6%,其余是碳酸和少量有机酸。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主要来源于煤和石油的燃烧,它们在空气中氧化剂的作用下形成溶解于雨水的种酸。据统计
11、全球每年排放进大气的二氧化硫约1亿吨,二氧化氮的5000万吨,所以,酸雨主要是人类生产活动和生活造成的。酸雨给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都带来严重的影响和破坏。研究表明,酸雨对土壤、水体、森林、建筑、名胜古迹等人文景观均带来严重危害,不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更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酸雨使土壤酸化,肥力降低,有毒物质更毒害作物根系,杀死根毛,导致发育不良或死亡。酸雨还杀死水中的浮游生物,减少鱼类食物来源,破坏水生生态系统;酸雨污染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直接或间接危害人体健康;酸雨对森林的危害更不容忽视,酸雨淋洗植物表面,直接伤害或通过土壤间接伤害植物。促使森林衰亡。酸雨对金属、石料、水泥、木材等建筑
12、材料均有很强的腐蚀作用,因而对电线、铁轨、桥梁、房屋等均会造成严重损害。臭氧层破坏臭氧层破坏是当前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之一。自70年代以来就开始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从1995年起,每年的9月16日被定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臭氧(O3)是一种有臭味的气体,常温下为浅蓝色。在大气圈的平流层中,距地面1535公里的高度上有一个臭氧含量较高的臭氧层,它好像一个巨大的过滤网,可以吸收和滤掉太阳光中有害的紫外线,有效地保护地球生物的生存。1985年,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在9至10月平均臭氧含量减少50左右,并周期性出现。北极臭氧层耗损也很明显。臭氧层耗损对人类健康及其生存环境的主要危害是:大量的紫
13、外线直接辐射地面,导致人类皮肤癌、白内障发病率增高,并抑制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农作物受害减产,影响粮食生产和食品供应;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导致生态平衡破坏。科学家认为,臭氧减少是由于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入氯氟烃(如氟里昂)和含溴卤化烷烃(哈龙)等气体引起的。氟里昂在自然界不会自己产生,而是人类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制造、扩散出来的。它用于制冷装置的冷冻剂、气溶胶、有机溶剂和泡沫发泡。哈龙用于作灭火剂。目前,我国及世界各国正采取措施,逐步淘汰氟里昂和哈龙等破坏臭氧层的有害物质。高空臭氧层是保护层,但近地低空中的臭氧却是一种污染物。低层臭氧含量的增加可以引起光化学烟雾,危害森林、作物、建筑物等,臭氧还
14、会直接引起人的机体失调和中毒。二、环境保护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国的环境和生态保护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但面临的形势和今后的任务仍然十分严峻。从总体上讲,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仍然在发展,并向农村蔓延;生态破坏的范围扩大,程度加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大气污染十分严重。我国大气污染属于煤烟型污染,其中以尘和酸雨污染危害最大,酸雨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29%。(2)水环境质量日益恶化。水污染事故时有发生,淮河、海河等水域污染严重,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3)噪声和固体废物污染亟待解决。
15、全国三分之二城市居民在噪声超标环境下工作和生活,许多城市形成垃圾围城的局面。(4)环境污染从城市向农村急速扩展。乡镇企业污染物排放量约占全国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30%。有的地区污染危害已十分严重。(5)人口膨胀、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和自然生态的失衡。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削弱了自然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我国有1520%的动植物种类受到威胁,有的物种已经灭绝。(6)植被破坏加剧,土地荒漠化在发展。(7)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受灾害影响人口超过2亿。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而治理环境污染和保护生态又是一项耗资很
16、大的工程。要解决好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的矛盾,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 保护环境并不难,难的是,要保护环境,必须要人人做到。 教后小记:第五课 快餐与一次性消费品一次性消费品-森林的切肤之痛 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自1981年12月以来,我国全民义务植树累计超过350亿株。然而,在辛苦植树的背后,我们不能忽略的是一次性消费品尤其是一次性筷子的大量使用对生态资源的巨大破坏。报载:中国每年生产和丢弃的一次性筷子达450多亿双,需要砍伐多达2500万棵树。另外还向日本、韩国出口150亿双筷子。有人估计,按目前的木材使用速度,中国将在大约10年内消耗掉剩下的森林。且不说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校本 课程 环境 教育 精品 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