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年级期末质量抽测考试试题习作板块分析报告.docx
《小学语文六年级期末质量抽测考试试题习作板块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六年级期末质量抽测考试试题习作板块分析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习作板块试题分析报告提要【开场白】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早上好!先和大家分享一条微信。当时,我默默地看完,就悄悄地走开,先找个安全的地方躲起来, 尤其不能撞上本校六年级老师。一旦被发现, 不知道等待我的是唾沫星子,还是鸡蛋,还是砖头?但躲得了一时,躲不了一世,今天我还是鼓起勇气,大义凛然地坐在这里, 一是方便大家有个具体的吐槽对象,二是承蒙徐特信任,站在十二位题组组长的肩膀上,与在座各位就习作板块进行探讨。一、关于“试题”1. 试题评价评价之前,先来回顾习作内容。 我们可以发现, 本次习作跳出惯用的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的套路,类似于话题作文。习作体裁是小学阶段学得最多、写得最多的记事作
2、文, 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老师们普遍反映学生的习作得分和学生平时的习作水平相一致。 因此,本次习作的信度较高, 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再来看本次习作部分具体的得分统计:题号人数最大最小平均标准得分满分零分难度区分值值分差率率率度33(1) 1296339031.154.4777.8800.220.780.19题号优占比例良占比例中占比例差占比例31(1)6794 人52.41%5667 人43.72%396 人3.05%106 人0.82%我们重点来关注几组数据:数据一:平均得分31.15 分,难度 0.78 。难度较好地控制在0.7 0.8 之间,大部分学生没有离题偏题,并且有
3、话可写。那此次习作到底好在哪里,才没把学生一棍子打死呢?据各命题组长反馈,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优点:首先选材注重开放性。其次提示体现层次性。数据二:区分度 0.19换句话说,就是没有很好地区分不同优劣学生,没有真实地反映学生实际的习作水平。这一点从“优、良、中、差”的得分比例也可以看出,全市考生的习作大部分处于优秀和良好。 而正常的分布应该是中间的良和中人数多,两端优和差的人数少。回过头来看命题,造成区分度不高,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原本觉得以 “考试” 为话题的作文既能解决作文困难生的温饱问题, 又能让部分作文高才生先富起来, 也能让大多数作文中等生集体奔小康。 但令人意外的是,大部分学生非常默契
4、地选择了写学习中的考试, 从而造成得分不高, 差距不大的尴尬局面。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本人忽视了学生的现实生活。 现在的孩子每天生活在学校、家庭两点一线间,无新鲜之事。另外孩子们从小被百般呵护,无抗压之心。 因此,学习中的考试成了他们的唯一选择。 题材不新导致了得分相近,区分度不高。数据三:零分率 0.22还有不容忽视的是零分率竟然为 0.22 ,这说明全市有将近 30 位学生习作只字未写,一分未得。 究竟是习作内容将他们难住了, 还是习作本身让他们深恶痛绝呢?二、得分统计及答题情况1. 得分统计题号人数最大最小平均标准得分满分零分难度区分值值分差率率率度33(1) 1296339031.1
5、54.4777.8800.220.780.19题号优占比例良占比例中占比例差占比例31(1)6794 人52.41%5667 人43.72%396 人3.05%106 人0.82%2. 答题情况从得分统计来看, 我市学生的作文水平较令人满意,绝大多数学生处在优良水平,平均分较高,标准差较小,说明学生之间的水平悬殊不大。从选材上看,大部分学生能围绕考试,紧扣主题;从遣词造句上看,大多能做到言之有物,叙之有序,有部分考生写得很有文采;从写作技巧上看, 大部分学生都能通过适当的心理活动描写表现在“考试”中的艰难过程。三、典型错误及原因分析作文得分看上去很美, 但也折射出不少问题。 综合各题组组长的报
6、告, 有以下 7 个典型扣分点:1. 审题上目中无题通过阅卷,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审题意识和审题能力令人担忧。 提示中列举了无数生活中的“考试” ,但学生们只对学习上的考试情有独钟;习作提示语中明确提示考生“请将你一次印象深刻的考试写下来” ,而有些学生却选择性失明,写了几件经历, 每件事情蜻蜓点水; 提示中要求 “将事情的经过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可不少学生经过没写具体,起因和结果倒是写得洋洋洒洒;提示中明确提醒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但还是有学生明知故犯。如此目中无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不得要领。二是时间仓促。2. 拟题上草率拟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其品位之高低直接决定阅
7、卷老师的第一印象。 此次作文要求“题目自拟”,那么学生们自己拟的题目到底如何呢?第 1 种:考试。这类学生往往是不假思索,拿来就用。第 2 种:难忘的考试、那一次考试等。这类学生在“考试”前面加上一些常用的修辞词,这类题目上镜率很高,阅卷老师表示看了以后心情很不好。第 3 种:“考试作弊”、“拾金不昧考验”、“爬山考验”等。这类学生拟题直白,牵强附会。那为什么学生的拟题能力会比较薄弱呢?一是意识淡薄。拟题时,往往不求出彩,但求无过,随意地定个题目。二是方法匮乏。3. 选材上盲目取材选材成了学生们不能说的痛,或千篇一律,或生搬硬套,或无中生有,一起去看看本次习作五大热门现象:热门事件:捡钱考试打
8、碎花瓶让座热门人物:两个小人天使与恶魔老奶奶热门道具:人民币花瓶热门活动:学自行车学游泳学做饭学溜冰热门模仿课文:中彩那天钓鱼的启示将选材的热门现象进行梳理,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题材平淡。 二是题材雷同。三是题材照搬。 这让我们十分困惑: 孩子们的选材到底怎么了?可能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生活单调。二是观察无法。三是机械模仿。4. 遣词造句上枯燥乏味文章应言之有物,生动有致,才能打动人、感染人、说服人。但老师阅卷后的第一反应就是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差强人意,有的语言空洞,习惯记流水帐;有的语言平淡,毫无文采可言,比如“丁铃铃,上课铃响了。老师拿着试卷进来了,说现在考试。同学们听了,马上拿出笔
9、准备考试”; 有的语句不通,用词极不准确,比如“我回了家的楼下看看有没有电”;有的语言陈旧,缺少个性表达;有的语言异化,依赖网络用语,比如“我瞬间石化了”、“ 晕,这是考验我的节奏吗 , ” 、“作为女汉纸的我 , ” 、“我直呼杯具啊 , ”等大量网络用语冲击着我们的眼球,考验着我们的神经。写了这么多的文章, 但学生的遣词造句仍旧显得枯燥乏味,是什么原因呢?一是疏于积累。 学生写时文章来平淡如水, 有的是学生自己没有阅读的兴趣和习惯,缺少积累,有的是家长自身文化水平低, 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让孩子阅读课外书籍, 有的是班级阅读氛围不浓, 没有创设良好的读书条件和平台。二是积累不当
10、 大部分语文教师都提倡学生勤读课外书, 勤记好词句, 但学生写起文章来仍然心有余而力不足,可能存在以下几个积累不当的误区: “放羊式”阅读对学生的语言积累毫无益处;“偏食式”的阅读会使学生的作文营养不良; “快餐式”的阅读会造成学生读无所获; “漏斗式”的阅读也不能促使学生有效积累。5. 细节描写上“不拘小节”都说“细节决定成败”,写文章更是如此,“细节决定精彩”。但一部分学生习作,往往出现以下几种典型错误:重情节描述,轻细节描述。好多学生笔下的人物残障人士居多,有的是“木头人”,缺少动作,有的是“哑巴”,无法张嘴,有的是“面瘫”,没有表情,有的甚至是上面三种俱全的重度残障。重人物对话,轻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六年级 期末 质量 抽测 考试 试题 习作 板块 分析 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