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教材.doc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教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教材.doc(1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内容简介本书共分两篇十七章。第一篇工程热力学,阐述热力学基本概念、热功转换基本规律、工质的热力性质和热力过程,分析轮机工程技术及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中热力设备如压缩机、柴油机、空调制冷装置的工作过程及提高经济性的途径。第二篇传热学,介绍热传递三种基本方式、特征和计算公式、传热过程、换热器,分析强化传热和削弱传热的措施。书后附有附表7个和附图5幅,并列出了参考文献。本书有配套练习册可供使用。本书是针对三年制和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编写的,可以作为航海类轮机工程技术专业和船舶工程技术专业(64学时)的教材,同时兼顾了管理操轮机员的考证要求,也可作为轮机工程和船舶工程技术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
2、的培训和自学用书。编者的话本书是根据三年制及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轮机工程技术专业和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而编写,同时兼顾国家海事局最新颁发的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和评估大纲。本书可以作为教学用书,也可以作为轮机工程和船舶技术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的培训和自学用书。本书在编写中遵循专业必需和适度够用的主导思想,紧扣大纲,充分体现宽、浅、用、新的原则,避免过多的理论推导和计算,结合轮机专业和船舶工程专业特点,跟踪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增加了实用性内容,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同时,还编写了配套练习册,以帮助使用人员巩固学习内容。本书由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李桂芬主编。由李桂芬编
3、写第一章至第十章、及其他部分,朱亚珠编写第十一章及第十二章,温小飞编写第十三章至第十七章内容。全书的统稿和修改定稿由李桂芬完成,练习册由各编写人员根据各自编写内容而完成。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许多专业教师的帮助和支持,有关教师提出许多宝贵意见,在此谨向他们表示衷心感谢!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多提宝贵意见。编者2007年8月主要符号表英文字母A吸收率pt柴油机平均压力,Pac质量比热,J/(kg.)或J/(kg.K)Q热量;辐射能,J;热流量,W c容积比热,J/(m3.)或J/( m3.K) cp定压比热,J/(kg.)或J/(kg.K) q单位质量热量,J/kg;热流
4、密度,W/m2ql单位长度圆管壁的热流量,W/mcv定容比热,J/(kg.)或J/(kg.K)RM通用气体常数,J/(kmol.K)cM千摩尔比热,J/(kmol.)或J/(kmol.K)R导热热阻,/WD穿透率R导热热阻,/Wd直径,m;含湿量,g/kg(干空气)S熵,J/Kdcr临界热绝缘直径,ms比熵,J/kg.KE总能量,J;辐射力W/m2T热力学温度,KE0黑体辐射力W/m2t摄氏温度,;华氏温度,oFF表面积,m2td露点温度,f横截面积,m2tf流体温度,g重力加速度,m/s2tw湿球温度,;壁面温度H焓,Jts饱和温度h比焓,J/kg U内能,JK传热系数,W/(m2.)或W/
5、m2.K)u比内能,J/kgk绝热指数V容积,m3L长度,mVM千摩尔容积,m3/kmolM千摩尔质量,kg/kmol;马赫数Vs气缸工作容积,m3m质量,kg;质量流量,kJ/kgv比容,m3/kgn多变指数;法线方向W膨胀功,JP力,NWs轴功,Jp压力,PaWt技术功,Jpb大气压力,Paw比膨胀功,J/kgPg表压力,Paws比轴功,J/kgpv真空度,Pa;湿空气中水蒸气分压力,Pawt比技术功,J/kg x湿蒸汽干度;ps饱和压力,Pa希腊字母增压比g气体流速,m/sc临界压力比动力粘度,Pa.s厚度,m密度,kg/m3;预胀比压缩比;制冷系数;热湿比;黑度时间,s供热系数相对湿
6、度t循环热效率对流换热系数,W/(m2.)或W/(m2.K)c卡诺循环热效率容积效率定容升压比;导热系数,W/(m.)或W/(m.K)角标符号a空气的c临界的cr 临界的f流动的;流体的g气体的;产生的i序号m平均的n多变过程的p定压过程的s定熵过程的;饱和状态的T定温过程的v定容过程的;蒸气的目录目录第一篇工程热力学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工程热力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方法1第二节 船舶典型能量转换装置简介1范例4第二章 基本概念第一节 热力系统6第二节 热力系统的状态及状态参数7第三节 热力过程11第四节 功量和热量14范例17第三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一节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与表述19第二
7、节 系统的储存能量19第三节 对封闭系统的热力学第一定律21第四节 对开口系统的热力学第一定律21范例27第四章 理想气体的性质第一节 理想气体及其状态方程30第二节 理想气体的比热33第三节 理想混合气体35第四节 理想气体的内能和焓36范例37第五章 气体的热力过程第一节 研究热力过程的目的和方法39第二节 基本热力过程40第三节 多变过程45范例48第六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第一节 热力循环21第二节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与表述54第三节 卡诺循环与逆卡诺循环55第四节 卡诺定理与熵的性质57范例59第七章 气体的流动第一节 气体在喷管和扩压管中的流动61第二节 喷管和扩压管在船舶上的应用6
8、5第三节 绝热滞止与节流.67范例68第八章 压缩机的工作原理第一节 单级活塞式压缩机的工作过程70第二节 容积效率及二级压缩67第三节 叶轮式压缩机的工作过程简介74范例75第九章 气体动力循环第一节 柴油机实际循环和理想循环76第二节 定容加热理想循环和定压加热理想循环79第三节 活塞式内燃机三种理想循环的比较80第四节 提高柴油机功率的主要途径82第五节 燃气轮机装置的理想循环83范例85第十章 水蒸气第一节 基本概念86第二节 水的定压汽化过程87第三节 水蒸气表和h-s图89第四节 水蒸气的基本热力过程91范例92第十一章 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第一节 制冷剂表和p-h图94第二节 蒸气压
9、缩制冷循环95范例98第十二章 湿空气第一节 湿空气的概念及其性质名词解释100第二节 湿空气的h-d图104第三节 湿空气的调节过程104范例109第二篇传热学第十三章 导言111范例113第十四章 稳定导热第一节 傅里叶定律和导热系数114第二节 平壁导热117第三节 圆管壁导热基本计算119范例121第十五章 对流换热第一节 对流换热概述123第二节 影响对流换热的因素125范例130第十六章 辐射换热第一节 基本概念131第二节 热辐射的基本定律133第三节 辐射换热的增强与削弱135范例137第十七章 传热过程与换热器第一节 传热过程的分析与计算139第二节 换热器的类型142第三节
10、 换热器的传热计算147第四节 强化传热与削弱传热149范例152附录154附表1 气体的平均定压比热(曲线关系)154附表2 气体的平均定容比热(曲线关系)155附表3 饱和水与饱和蒸汽表(按温度排列)156附表4 饱和水与饱和蒸汽表(按温度排列)159附表5 未饱和水表与过热水蒸气的热性质表161附表6 R12饱和液体和饱和蒸气表168附表7 R12过热蒸气表171附表8 R22饱和液体和饱和蒸气表175附表9 R22过热蒸气表177参考书目178附图1 水蒸气的焓熵图179附图2 R12压焓图180附图3 R22压焓图181附图4 R134a压焓图182附图5 湿空气焓湿图183- II
11、 -第一章 绪论第一篇工程热力学(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第一章 绪论(Introduction)第一节工程热力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方法工程热力学是从工程应用的角度研究热能和机械能相互转换的规律,是轮机管理人员掌握热力设备中能量相互转换过程的基础,是学习轮机工程技术专业课的前提。能量转换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有两条: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是普遍适用的能量转换和守恒定律在热力学系统中的应用,它说明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并在转换时数量是守恒的。但是,热力学第一定律所允许的能量转换过程并不是全都可以实现的。例如:一辆疾驶的汽车刹车时,汽车的
12、动能通过摩擦变成热能而散失到环境中去,汽车随之停止前进。反之,对汽车车轮加热,补偿散失的热能,汽车却不能恢复到原来飞速行驶的状态。由此可见,自发的能量转换是有方向性的。这是因为热能是分子热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是不规则运动的能量,而机械能则是物体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因而是规则运动的能量。所以,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即把不规则运动的能量转换为规则运动的能量,只能通过工质的受热膨胀来实现。因此,热能转换为机械能是有条件的,有限度的。主要内容包括:热力系统、状态参数、平衡状态、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等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能量转化规律的分析及计算;理想气体、水蒸气及湿空气等常用工质的性质等。学习
13、方法:工程热力学使用的是宏观方法,即通过宏观的物理现象,如压力、温度、体积等的外在表现和吸热、放热、膨胀、压缩等整体行为,来推导能量转换中的数量关系。第二节船舶典型能量转换装置简介主题1:热能动力装置图1-1 四冲程柴油机装置示意图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一整套设备,称为热能动力装置(热机)。如内燃机动力装置、蒸汽动力装置、燃气压力装置及核动力装置。在动力装置中的主要设备的设备有:内燃机、汽轮机、锅炉、冷凝器、压缩机及燃气轮机等。一、热能动力装置中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工作过程1、往复式内燃机在内燃动力装置的船舶上,就是用柴油机带动螺旋桨或发电机工作,四冲程柴油机装置如图1-1所示。其工作过程分为吸气
14、压缩、燃烧膨胀及排气四个冲程。进气冲程:活塞自上向下下运动,进气阀开,排气阀关,将新鲜空气吸入气缸。压缩冲程:活塞自下向上运动,进、排气门均关闭,压缩空气,使其温度和压力升高。燃烧膨胀冲程:活塞在上止点附近时,喷油嘴喷油,燃料燃烧,气体压力和温度急剧升高(燃料的化学能转换为热能);燃烧形成的高温、高压气体发生膨胀,推动活塞自上向下运动,曲轴旋转向外输出机械功。排气冲程:活塞接近下死点时,排气门开,在压差的作用下废气流出气缸。随后,活塞上行,将残余气体推出气缸,废气同时也带走了热量,所以也可以看作气缸中气体的放热过程。重复上述过程,曲轴输出连续功,带动与之连结的螺旋桨或从动轴转动。显然,向外出
15、输出的机械功由燃烧柴油发生的热能转变而来,柴油机的工作冲程完成了柴油的化学能转变成热能,热能再转变成机械能的二次能量转换过程,而且可以看出燃油燃烧所产生的热能只有一部分转变为柴油机曲轴输出的机械功。2、蒸汽轮机动力装置图示1-2为简单蒸汽动力装置的示意图。它由锅炉、汽轮机、冷凝器及给水泵四部分组成。锅炉是水蒸气的发生器,锅炉中通过燃烧把燃料的化学能转变成热能,将水加热变成湿蒸汽,湿蒸汽在过热器中进一步被燃气加热而变成温度更高的过热蒸汽,锅炉产生的高温高压的过热蒸汽首先送入蒸汽轮机进行作功;在汽轮机中,蒸汽通过喷管提高流速后,高速流过涡轮的叶片推动涡轮转动,使汽轮机输出机械功,带动螺旋桨或发电机
16、工作;膨胀完了,乏汽从汽轮机排出,被引入冷凝器,并在其中被冷却水冷却而凝结成水;从冷凝器出来的冷凝水经给水泵加压后重新送回锅炉。而后重复上述循环过程。图1-2 蒸汽动力装置示意图锅炉:水和水蒸汽在锅炉中,吸收燃油燃烧放出的热量,该过程为吸热过程。汽轮机:压力温度较高的过热蒸汽进入蒸汽轮机中的喷管,蒸汽在喷管中降压膨胀,而在喷管出口处形成一股高速汽流,冲击转轮上的工作叶片使转轮转动并在转轴上输出机械能,该过程为蒸汽的膨胀作功过程。冷凝器:乏汽在冷凝器中放出大量热量,该过程为蒸汽的放热过程。水泵:凝结水经给水泵压入锅炉,该过程为水的升压过程。在蒸汽轮机动力装置中,作为工作物质的水和水蒸汽,经过压缩
17、吸热、膨胀、放热四个过程,周而复始,不断循环,连续不断地将热能转变成机械能。3、燃气轮机简单的燃气轮机装置如图1-3。包括压缩机、燃烧室及涡轮机(燃气轮机)。它由大气吸入空气后,在轴流式或离心式压缩机中对空气进行增压,提高空气的压力及温度。经增压后的空气送至燃烧室,一部分空气供喷入燃烧室的燃料进行燃烧用,另一部分空气则用于和燃烧生成的高温燃气混合,以适当降低燃气的温度,使进入涡轮机的燃气温度和涡轮叶片允许的最高温度相适合。当燃气进入涡轮机后,先在喷管中提高流速,然后以高速流过涡轮的叶片,推动涡轮转动并输出机械功,其工作过程与蒸汽轮机的工作过程相同。作功后的高温废气由排气口排向大气并在大气中放
18、热。图1-3 燃气轮机装置示意图压缩机:从大气环境吸气,并将其压缩,使得其压力和温度得以提高,即空气的压缩过程;燃烧室:空气和燃料在其中混合并燃烧(将燃料的化学能转换为热能),得到高温高压的燃气,即燃气的吸热过程;涡轮机: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导涡轮机叶轮旋转对外输出机械功(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其中一部分能量用来驱动压缩机,即燃气的作功膨胀过程。高温废气由排气口排出,常温空气由吸气口吸入,可以看作是高温废气向大气放热的过程。作为工作物质的空气、燃气,在装置内周而复始地循环,进而实现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任务。二、工质1、工质的定义:热能动力装置中,实现热能与机械能相互转换的媒介物,就称为工质。综合上
19、面所述各种热能动力装置的工作过程可知:把热能转换为机械能是由受热而膨胀作功的媒介物来实现的,这种媒介物就是工质。如燃气是内燃机的工质,空气和燃气是燃气轮机的工质,水蒸汽是蒸汽动力装置工质。2、对工质的要求:作为工质的物质必须具备良好的膨胀性和流动性。所以,热力工程上的工质一般都是气(汽)态物质,如空气、燃气和蒸汽。总之,为实现热能转换为机械能,总是利用工质吸收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使工质体积膨胀推动机器而作机械功,但为了连续地实现这种能量转换,必须接着使工质向环境放热或排出废气,以便重新开始新的吸热过程,重复地循环工作。最终只能使热能中的一部分转换为机械功。主题2:蒸气压缩制冷装置使物体获得低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 热力学 传热学 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