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海珠区陈涌水闸及泵站重建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
《广州市海珠区陈涌水闸及泵站重建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市海珠区陈涌水闸及泵站重建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项目申报编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名称: 广州市海珠区陈涌水闸及泵站重建项目 建设单位(盖章): 广州市海珠区河涌管理所 编制日期:2014年6月9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 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 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 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 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
2、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 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 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 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广州市海珠区陈涌水闸及泵站重建项目建设单位广州市海珠区河涌管理所法人代表王华东联 系 人关浩发通讯地址广州市海珠区土华村华泰新街6号之二之四联系电话020-89889141传真 -邮政编码510320建设地点广州市海珠区陈涌与珠江后航
3、道仓头海交汇处立项审批部门广州市海珠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文号海发改基【2013】83号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A 水利-4、防洪项目占地面积(平方米)1271(临时)建筑面积(平方米)57.75总投资(万元)338.3其中:环保投资(万元)10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2.96%预期投产时间2015年6月项目内容及规模:1、项目由来陈涌位于海珠区东南部,上游起源于仑头村,下游汇入仓头海,流域集水面积0.15km2,河道长0.38km。陈涌水闸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现状水闸极为简陋,结构体多处裂缝,破损严重。受洪潮水位的影响,一经暴雨,水闸无法排水,涌岸两侧低洼处时常受涝,仑头村村委在水
4、闸边搭建简易泵房,安装了2台潜水电泵临时抽水,以减轻水浸危害与损失。为了使当地居民摆脱水浸街之苦和减少涝灾造成经济损失,按照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国民经济总体规划和全市防洪排涝总体规划的要求,实现广东省委、政府提出的“把广州建设成经济中心、文化名城、山水之都” 目标,广州市海珠区河涌管理所拟投资338.3万元人民币对陈涌进行重建,并新建排涝泵站及河涌清淤,即广州市海珠区陈涌水闸及泵站重建项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一切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新建、扩建或改建项目均必须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制度。建设单位广州市海珠区河涌管理所委托广州市环境保护项目设计院有
5、限公司编制广州市海珠区陈涌水闸及泵站重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呈报广州市海珠区环境保护局进行审批。2、工程任务及规模(1)工程任务本工程的主要任务是:重建陈涌水闸及排涝泵站,完备项目段堤防,提高陈涌的防洪、排涝能力。水闸的功能是抵挡外江洪潮、排水和给河涌补水,进行水体交换;泵站的功能是结合水闸排除内涝,当外江水位顶托时,由泵站排出全部涝水。本工程的主要建设内容是:改造陈涌水闸和新建排涝泵站,包括泵站管理房及其附属设施,陈涌水闸排水流量为2.1 m3/s,泵站设计排涝流量1.0m3/s。原水闸将作为内涌挡水围堰,不予拆除。(2)工程规模及级别陈涌水闸及排涝泵站位于珠江后航道仓头海段,属珠江堤防的组
6、成部分,水闸设计流量2.1m3/s;泵站设计流量1.0m3/s,泵站总装机容量60kW。根据水利水电项目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2.2.5条和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01)2.1.5条规定,陈涌水闸及排涝泵站的主要建筑物为1级,次要建筑物级别为2级,临时建筑物为4级。表1 陈涌水闸及泵站项目特性表序号项 目单位数 量备 注一水 文1流域面积km20.15/2设计暴雨(P=5%)mm240.924小时二特征水位1外江洪水位设计洪水位(P=5%)m2.39/校核洪水位(P=0.5%)m2.67/2内河涌最高控制水位m0.8/内河涌设计水位m0.8/3泵站特征水位前池设计、平
7、均水位m0.50/前池最低水位m0.00/出水池最高运用水位(P=5%)m2.39/出水设计水位m2.11/出水平均水位m2.11/三设计流量m3/s2.10/四特征扬程1设计扬程m1.61/2最高扬程m2.39/3平均扬程m1.61/4排涝标准P(%)10/五设备1水泵台数台2/2水泵型号500ZQB-70D潜水轴流泵3单机出水量m3/s0.531/0.553 (最高)/4电动机型号Y225M-80.4kV5单机轴功率kW17.0/6单机容量kW30/7总装机容量kW60/8最大负荷kW66/3、工程布置及建筑物(1)工程布置原则尽量少征地、少拆迁,并考虑广州市河涌规划及海珠区规划;综合考虑
8、地形、地质、电源、对外交通、施工管理等因素,进行经济技术比较;应有利于绿化、净化环境,有利于景观布置和生态保护;泵站进出水口应避免设在岸崩或淤积严重的河段;方便项目建成后的运行、管理。(2)水闸及泵站布置水闸水闸采用单孔开敞式结构,为潜孔式,胸墙底高程为1.50。闸孔净宽3.0m,闸底板高程-1.5m。闸墩顶高程为3.5m,边墩厚度为1.0m,中墩厚度为1.5m。闸室顺水流方向长度为9.5m,闸底板与泵房基础底板为一体,总宽度为10.5m,闸底板厚度为0.8m。闸房与泵房亦为一体化,采用单层工业厂房结构。闸门选用平板钢闸门,其孔口尺寸(宽高)为3.03.0m。启闭机选用QPPYI-2160-8
9、液压启闭机。水闸的设计规模按照能够安全渲泄20年一遇24小时暴雨的洪峰流量,同时考虑纳潮进行水体交换的要求进行设计,确定本水闸的设计流量为2.1m3/s。水闸设计标准与外江堤围同标准,即按外江发生200年一遇洪潮水位来确定闸顶高程。防洪水位:20年一遇洪潮水位(P=0.5%)2.39m;200年一遇洪潮水位(P=0.5%)2.67m。内涌水位:设计排涝水位1.30m;河涌最高控制水位0.8m;河涌预排水位0.3m。泵站泵房主要由流道层和水泵安装层组成,为整体现浇结构。流道层底高程-1.5m,长8.5m,宽4.0。水泵安装层布置在流道层上部,净长8.0m,净宽4.0m,底板顶高程0.8m,内布置
10、机组。泵站出口采用钢管道穿泵房后墙与出水池相连,钢管内径为0.5m。为保证安全,并满足水泵机组的检修要求,在出水管出口设拍门。顶层平台位于水泵层上部,平面尺寸4.0m4.8m,地面顶高程3.5m,为预制砼板式结构。内涌最高运行水位:内河涌最高控制水位为0.8m,减去过栅闸水头损失0.3m,确定为0.5m。内涌设计水位(平均水位):陈涌的设计排涝水位为1.3m,考虑河涌水面比降,至陈涌水闸前的水位为0.8m,减去过栅闸的水头损失0.3m,确定为0.5m。内涌最低运行水位:考虑内河涌预排水位,减去过栅闸水头损失0.3m,确定为0.0m。外江设计水位:采用5年一遇潮水位2.11m。外江最高运行水位:
11、采用50年一遇洪水位2.39m。外江最低运行水位:0.8m。(3)机电及金属结构设备水利机械设备选择2台500ZQB70D型潜水轴流泵机组,考虑到机组年利用小时数低,不设备用机组。电气设备陈涌排涝泵站最大负荷为66kW。本次重建项目仍使用原水闸及排涝泵站的供电设施,但供电部门应按重建水闸及排涝泵站的负荷,复核变压器和线路的容量。电气主接线选择单母线不分段接线方式;机组采用全电压直接启动的方式;泵站装机容量小,按三级负荷设计;低压开关柜选用MNS型低压配电柜;电泵起动配电柜选用MNS型低压配电柜,并配装数字式电动机软起动器。本工程低压开关柜、液压启闭机控制设备均布置在厂房内。泵站接地可充分利用与
12、地有可靠连接的各种金属构件、构筑物内钢筋等金属构件作为自然接地体,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根据电气照明的要求,在厂房内设工作照明和事故照明装置,电源均引自照明配电箱,工作照明采用防水防潮型节能荧光灯,事故照明灯具采用带蓄电池的消防应急灯。4、工程选址方案及环保合理性分析考虑地形、水流、施工布置、拆迁占地等工程建设条件,以及与堤防、交通道路等相关建筑物的现状情况,重建的水闸闸址中心线向原水闸下游移动17m,不仅可减少拆迁占地,便于施工布置,而且使水闸及泵站枢纽布置更加紧凑,与周边环境相互协调,本工程无久占地,工程建成后将提高本地区的防洪排涝标准,改善环境,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
13、义。水闸、泵站选址周围无制约项目建设的重大环境问题存在,不至因项目建设而改变环境功能区性质,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本工程选址合理。5、征地与拆迁按照建设单位意见,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本着节省用地的原则,工程永久占地按水闸及泵站建筑物的外轮廓线计算,本工程无永久占地;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临时占地1271m2(合1.907亩)。工程占地补偿执行广州市、海珠区有关政策,按海珠区农业水利局提供的标准分别计算。本工程不涉及拆迁。6、土石方量平衡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及土石方的平衡情况,本工程土方开挖1312.88m3,土方填筑363.7m3,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472.45m3,钢筋制安42.89t,剩余弃渣运至指
14、定地点堆放。7、施工组织措施、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本工程施工总工期6个月,预计2014年10月开工建设,工程总投资338.3万元。(1)施工组织措施本工程主体项目主要有:搅拌桩施工、淤泥土方开挖、土方回填、砼、浆砌石、干砌石及高压旋喷桩连续墙等。施工过程中需临时占用少量土地用于施工进出走廊、施工挖填方、施工人员及车辆活动。根据本工程的施工特点,建议施工期建设管理采取如下节能措施:定期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维修和保养,减少设备故障的发生率,保证设备安全连续运行;生产设施应尽量选用新设备,避免旧设备带来的出力不足、工况不稳定、检修频繁等对系统的影响而带来的能源消耗;合理安排施工任务,做好资源平衡,充分发
15、挥施工设备的能力;成立节能管理领导小组,实时检查监督节能降耗执行情况,加强现场施工、管理及服务人员的节能教育。(2)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水闸、泵站建设期设施工人员20名,运营期现场设管理人员1人,员工食宿自行解决,年工作365天。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工程原有污染问题主要为原有的水闸、泵站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污染及员工的生活污水、办公生活垃圾等。陈涌水闸现状情况(内涌侧)陈涌水闸现状情况(外江侧)陈涌水闸现状情况陈涌现状情况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一、地理位置海珠区位于广州市东南部,地处北纬2
16、3522559,东经1132911346,总面积90.45km2,由海珠岛、琶洲岛和官洲岛等组成,是一个四面环水的岛区,主要水道有珠江前航道、后航道、官洲水道和仑头水道。区内则河网密布,河涌纵横交错。陈涌位于海珠区东南部,上游起源于仑头村,下游汇入仓头海,流域集水面积0.15km2,河道长0.38km。二、地形、地貌海珠区位于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北部,西北部往东为一系列略有起伏的低丘岗峦,最高处的圣堂岗海拔54.3米。东南部为平原,河网密布,海拔10米以下。地貌类型可分为低丘、台地和平原。低丘海拔一般约50米;台地分二级:一级海拔约40米左右,主要分布在新村、台涌、石榴岗、仑头一带;另一级海拔约
17、20米,分布在南石头、沙溪、康乐、敦和、大塘、赤岗一带。平原海拔10米以下,大片分布在东南部地区,一般海拔只有45米,今海珠岛实为全新世(约1万年)以来以几个基岩小岛为核心,由北江、西江带来的河流冲积物,以及由广州溺谷湾的海水带来的海积物,逐渐淤积而成,其海平面为沉积基面。它没有三角洲上放射状的水系,区内河道多是回环曲折,潮涨水满,潮退水浅的水网区,故称为三角洲平原。三、气象与气候本项目所在区域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年平均气温22.1,1月平均气温13.2,7月份平均气温28.8,绝对最低气温0(出现在1月份),最高气温38.7(出现在8月份)。该区域平均降水量1657mm,49月份占全年
18、降水量80.51%,46月以雷雨为主,79月份台风雨较多,历年最大雨量2865mm(1920年),历年最小雨量1113mm(1961年),年平均降雨日150.5d,近5年平均雨日达176d,年平均相对湿度72%。全年主导风为北风,次主导风为东南风、东风,春季以东南风及北风为主,夏季以东南风为主,秋季以北风、东风为主,冬季以北风居多,静风频率达33%,年平均风速1.9m/s,夏、秋间的台风年均2.4次入侵,最多达7次(出现在1964年),最少为0次(出现在1958年、1964年和1982年)。日照1895小时,年总太阳辐射量105.6Kcal/km2。陆地蒸发量700mm,水面蒸发量1250mm
19、年平均雾日6天,轻雾208天。四、水文海珠区由珠江前、后航道所环绕,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人文环境,区内有大面积果树区,河网密布,具有南方水乡特色。珠江前航道从白鹅潭起直至黄埔港,总长为23.2km,珠江后航道从白鹅潭起经浮标厂至黄埔港,总长为27.8km,前航道与后航道在落马洲分出的北濠水道和三枝香水道在黄埔港附近汇合后折向东南,与东江北干流相汇后流入狮子洋再经虎门入海。海珠区现有河涌总计74条,干涌总长120km,流域总面积94.45km2。其功能为排涝、排污、纳潮,大部分河涌还兼有灌溉功能。陈涌位于海珠区东南部,上游起源于仑头村,下游汇入仓头海,流域集水面积0.15km2,河道长0.38
20、km。五、植被海珠区绿地面积为1933公顷,其中公共绿地面积535.3公顷。建成区绿地覆盖率为28.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6.38平方米。“青山绿地”项目稳步推进,庄头公园、北山公园、黄埔古港公园建成开放,新滘路南面路段果林带等项目已完工,全年共新增绿化面积41万平方米。六、沥窖污水处理厂简介沥滘污水处理厂位于广州市海珠区南洲路,总设计规模为日处理污水50万吨,负责处理海珠区、长洲岛和大学城的污水。一期占地面积14.5公顷,服务面积125平方公里,服务人口约135万人。目前污水处理能力为20万吨/日,已建成厂外配套提升泵站9座。 一期项目于2002年5月开工建设,2004年3月建成投产,设计处
21、理能力为20万吨/日,采用A2/O工艺。二期项目于2009年8月底开工建设,设计处理能力为30万吨/日,采用改良A2/O工艺。污水处理厂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后排入珠江广州河段后航道。七、建设项目环境功能属性一览表表3 建设项目环境功能属性一览表编号功能区类别功能区分类及执行标准1地表水环境质量功能区珠江后航道,属航运工农业景观用水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2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属二类区域,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3环境噪声功能区属1类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
22、1类标准4基本农田保护区否5风景名胜保护区否6水库库区否7城市污水处理厂集水范围是,沥滘污水处理厂集水范围8管道煤气干管区是9是否允许现场搅拌混凝土否10是否广州市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范围是(但本项目不属于此条例规定项目范畴)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一、行政管辖海珠区位于广州市的中部,由珠江水系广州河段前后航道所环绕,是广州市唯一的岛区,与荔湾、越秀、天河、黄埔、番禺各区隔江相邻,全区面积90.45平方公里,辖内有18条行政街,18个行政街是:赤岗街、新港街、昌岗街、江南中街、滨江街、素社街、海幢街、南华西街、龙凤街、沙园街、南石头街、凤阳街、瑞宝街、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州市 海珠区陈涌 水闸 泵站 重建 工程 建设项目 环境 影响 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