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生化系统工艺控制及原理PPT63页.ppt
《废水生化系统工艺控制及原理PPT63页.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废水生化系统工艺控制及原理PPT63页.ppt(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废水生化系统工艺控制及原废水生化系统工艺控制及原理理废水生化法概述废水生物化学处理法简称“废水生化法”,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使废水中呈溶解和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以实现净化的方法。可分为需氧生物处理法和厌氧生物处理法,前者主要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氧化塘法等。主要有:水、碳素营养源、氮素营养源、无机盐及生长因素。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微生物的营养 微生物生长的营养及影响因素微生物生长的营养及影响因素微生物的组成细胞分子式:C5H7O2N(有机部分)细胞分子式:C60H87O23N12P(考虑磷)一般估算好氧微生物营养比例:BODNP10051厌氧微生物营养比例:BODN
2、P40051各类微生物所生长的温度范围不同,约为580。可分为最低生长温度、最高生长温度和最适生长温度(是指微生物生长速度最快时温度)。中温性(2045)、好热性(高温性)(45以上)和好冷性(低温性)(20以下)三类。温度超过最高生长温度时,蛋白质迅速变性及酶系统遭到破坏而失活,严重者可使微生物死亡。低温会使微生物代谢活力降低,生长繁殖停止状态,但仍保存其生命力。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温度不同的微生物有不同的pH适应范围。细菌、放线菌、藻类和原生动物的pH适应范围是在410之间。大多数细菌适宜中性和偏碱性(pH6.57.5)的环境。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中应保持最适pH范围。当废水的pH变化较大
3、时,应设置调节池,使进入反应器(如曝气池)的废水,保持在合适的pH范围。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pH值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溶解氧是影响生物处理效果的重要因素。好氧微生物处理的溶解氧一般以24mg/L为宜。溶解氧在工业废水中,有时存在着对微生物具有抑制和杀害作用的化学物质,这类物质我们称之为有毒物质。在废水生物处理时,对这些有毒物质应严加控制,但毒物浓度的允许范围,需要具体分析。有毒物质微生物生长动力学微生物生长动力学一、微生物的生长规律一、微生物的生长规律按微生物生长速率,其生长可分为四个生长期停滞期(调整期)对数期(生长旺盛期)静止期(平衡期)衰老期(衰亡期)停滞期对数期活性污泥被接种到
4、与原来生长条件不同的废水中或污水处理厂因故中断运行后再运行,可能出现停滞期。这种情况下,污泥需经过若干时间的停滞后才能适应新的废水,或从衰老状态恢复到正常状态。停滞期是否存在或停滞期的长短,与接种活性污泥的数量、废水性质、生长条件等因素有关。当废水中有机物浓度高,且培养条件适宜,则活性污泥可能处在对数生长期。处于对数生长期的污泥絮凝性较差,呈分散状态,镜检能看到较多的游离细菌,混合液沉淀后其上层液混浊,含有机物浓度较高,活性强沉淀不易。当污水中有机物浓度较低,营养物明显不足时,则可能出现衰老期。处于衰老期的污泥松散,沉降性能好,混合液沉淀后上清液清澈,但有细小泥花。注意合成产率系数和观测产率系
5、数。平衡期衰老期当污水中有机物浓度较低,污泥浓度较高时,污泥则有可能处于静止期。处于静止期的活性污泥絮凝性好,混合液沉淀后上层液清澈。处理效果好的活性污泥法构筑物中,污泥处于静止期。一、废水可生化性一、废水可生化性 脂肪烃或正烷烃较芳香烃或环烷烃易降解;不饱和脂肪族化合物较脂肪烃或正烷烃较芳香烃或环烷烃易降解;不饱和脂肪族化合物较易降解。易降解。直链的中长链烃的降解比短链烃易。直链的中长链烃的降解比短链烃易。烷烃中丙烷以上的碳化合物,随着碳原子数量的增多降解越容易。烷烃中丙烷以上的碳化合物,随着碳原子数量的增多降解越容易。不溶性物质,如矿物油类,抗降解能力大。不溶性物质,如矿物油类,抗降解能力
6、大。化合物的分子大小与可降解性有关,聚合物和复合物具有较大的化合物的分子大小与可降解性有关,聚合物和复合物具有较大的抗降解能力,酶分子不能接近和破坏它们的内部结构。抗降解能力,酶分子不能接近和破坏它们的内部结构。废水的可生化性废水的可生化性 有机化合物异构作用对可降解性有影响,化合物所含置换集团的性质有机化合物异构作用对可降解性有影响,化合物所含置换集团的性质、数量和位置影响着可降解性。、数量和位置影响着可降解性。当化合物主链上有非碳元素时,降解十分困难。当化合物主链上有非碳元素时,降解十分困难。酚类是易于降解的,酮类介于醛、醇之间,但丁烯酮降解困难。以酚酚类是易于降解的,酮类介于醛、醇之间,
7、但丁烯酮降解困难。以酚为代表的决大部分有机物低浓度时可以降解但在高浓度时毒性大将抑为代表的决大部分有机物低浓度时可以降解但在高浓度时毒性大将抑制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制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废水中污染物混合后若出现聚合,复合等现象将加大其抗降解能力。废水中污染物混合后若出现聚合,复合等现象将加大其抗降解能力。有毒物质之间的混合也会增大毒性作用。有毒物质之间的混合也会增大毒性作用。自然界中原有物质较易降解,人工合成物质则较难。自然界中原有物质较易降解,人工合成物质则较难。二、废水可生化性的评价方法二、废水可生化性的评价方法BOD5COD值法 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第一节第一节 基本原理与分类基本原理与分类
8、第二节第二节 活性污泥法参数活性污泥法参数第三节第三节 曝气曝气第四节第四节 工艺类型工艺类型第五节第五节 运行与管理运行与管理什么是活性污泥?什么是活性污泥?由细菌、菌胶团、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微生物由细菌、菌胶团、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微生物群体及吸附的污水中有机和无机物质组成的、有一定群体及吸附的污水中有机和无机物质组成的、有一定活力的、具有良好的净化污水功能的絮绒状污泥。活力的、具有良好的净化污水功能的絮绒状污泥。活性污泥的性质活性污泥的性质颜色黄褐色状态似矾花絮绒颗粒味道土腥味相对密度曝气池混合液:1.0021.003回流污泥:1.0041.006粒径0.020.2mm20100cm2
9、/mL比表面积曝气池曝气池混合液配水进入二沉池活性污泥降解污水中有机物的过程活性污泥降解污水中有机物的过程 活性污泥在曝气过程中,对有机物的降解(去除)活性污泥在曝气过程中,对有机物的降解(去除)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吸附阶段稳定阶段 由于活性污泥具有巨大的表面积,而表面上含有多糖类的黏性物质,导致污水中的有机物转移到活性污泥上去。主要是转移到活性污泥上的有机物为微生物所利用。固液分离凝聚沉淀阶段1产生:从间歇式发展到连续式产生:从间歇式发展到连续式2基本工艺流程:基本工艺流程:活性污泥法基本流程图活性污泥法基本流程图二、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流程二、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流程 废水经过
10、适当预处理(如废水经过适当预处理(如初沉)后,进入曝气池与池内初沉)后,进入曝气池与池内活性污泥混合成混合液,并在活性污泥混合成混合液,并在池内充分曝气,废水中有机物池内充分曝气,废水中有机物在曝气池内被活性污泥吸附、在曝气池内被活性污泥吸附、吸收和氧化分解后,混合液进吸收和氧化分解后,混合液进入二次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入二次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净化的废水排出。净化的废水排出。活性污泥法的基本组成活性污泥法的基本组成 曝气池曝气池曝气池曝气池:反应主体:反应主体:反应主体:反应主体 二沉池二沉池二沉池二沉池:1 1 1 1)进行泥水分离,保证出水水质;)进行泥水分离,保证出水水质;)进行泥
11、水分离,保证出水水质;)进行泥水分离,保证出水水质;2 2 2 2)保证回流污泥,维持曝气池内的污泥浓度。)保证回流污泥,维持曝气池内的污泥浓度。)保证回流污泥,维持曝气池内的污泥浓度。)保证回流污泥,维持曝气池内的污泥浓度。回流系统回流系统回流系统回流系统:1 1 1 1)维持曝气池的污泥浓度;)维持曝气池的污泥浓度;)维持曝气池的污泥浓度;)维持曝气池的污泥浓度;2 2 2 2)改变回流比,改变曝气池的运行工况。)改变回流比,改变曝气池的运行工况。)改变回流比,改变曝气池的运行工况。)改变回流比,改变曝气池的运行工况。剩余污泥排放系统剩余污泥排放系统剩余污泥排放系统剩余污泥排放系统:1 1
12、 1 1)是去除有机物的途径之一;)是去除有机物的途径之一;)是去除有机物的途径之一;)是去除有机物的途径之一;2 2 2 2)维持系统的稳定运行。)维持系统的稳定运行。)维持系统的稳定运行。)维持系统的稳定运行。供氧系统供氧系统供氧系统供氧系统:提供足够的溶解氧:提供足够的溶解氧:提供足够的溶解氧:提供足够的溶解氧1 1、表示混合液中活性污泥数量的指标(曝气池)、表示混合液中活性污泥数量的指标(曝气池)2 2、活性污泥浓缩沉降性能指标、活性污泥浓缩沉降性能指标3 3、生物相指标、生物相指标三、活性污泥性能指标三、活性污泥性能指标活性污泥数量指标活性污泥数量指标按有机性和无机性成:按有机性和无
13、机性成:MLSSMLSS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它又称为混合液污泥浓度,它表示的是在曝它又称为混合液污泥浓度,它表示的是在曝气池单位容积混合液内所含有的活性污泥固体物的总重量(气池单位容积混合液内所含有的活性污泥固体物的总重量(mg/L)mg/L)。,MLVSSMLVSS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它表示的是混合液活性污泥中有机性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它表示的是混合液活性污泥中有机性固体物质部分的浓度固体物质部分的浓度(mg/L)。一般在活性污泥曝气池内常保持一般在活性污泥曝气池内常保持MISSMISS浓度在浓度在2 26g/L6g/L之间,多为之间,多为3 34g/L4g/L
14、处理生活污水的活性污泥一般处理生活污水的活性污泥一般MLVSS/MLSS=0.7活性污泥的沉降浓缩性能活性污泥的沉降浓缩性能污泥沉降比(污泥沉降比(SVSV):):取混合液至取混合液至1000mL1000mL或或100mL100mL量筒,静止沉量筒,静止沉淀淀30min30min后,以沉淀活性污泥的体积占混合液体积的比例(后,以沉淀活性污泥的体积占混合液体积的比例(%)表示污泥沉降比。表示污泥沉降比。SVSV反应了曝气池正常运行的污泥量,可用于控制剩余污泥排反应了曝气池正常运行的污泥量,可用于控制剩余污泥排放量,同时通过它能及早发现污泥膨胀等异常现象的发生。放量,同时通过它能及早发现污泥膨胀
15、等异常现象的发生。曝气池混合液的沉降比正常范围为曝气池混合液的沉降比正常范围为1515-30%-30%。污泥沉降比(污泥沉降比(SVSV)的测定的测定污泥体积指数(污泥体积指数(SVISVI):):SVSV不能确切表示污泥沉降性能不能确切表示污泥沉降性能 单位干泥形成湿泥时的体积来表示污泥沉降性能,简称污泥指单位干泥形成湿泥时的体积来表示污泥沉降性能,简称污泥指数,单位为数,单位为mL/gmL/g。SVISVI100100,沉淀性能良好;,沉淀性能良好;SVISVI100100200200,沉淀性能一般;,沉淀性能一般;SVISVI200200,沉淀性能较差,易膨胀。,沉淀性能较差,易膨胀。一
16、般控制在一般控制在5050150150。活性污泥的生物相指示活性污泥的生物相指示(1 1)正常情况下,细菌以菌胶团形式存在,游离细菌多是活性)正常情况下,细菌以菌胶团形式存在,游离细菌多是活性污泥处于不正常状态的特征。污泥处于不正常状态的特征。(2 2)丝状菌:球衣细菌)丝状菌:球衣细菌(SphaeotilusSphaeotilus)、白硫细菌白硫细菌(BeggiatoaBeggiatoa)(3 3)一般以钟虫作为活性污泥法的特征指示生物。)一般以钟虫作为活性污泥法的特征指示生物。(4 4)曝气不足时,活性污泥恶化,出现的原生动物主要是滴虫、)曝气不足时,活性污泥恶化,出现的原生动物主要是滴虫
17、屋滴虫、侧滴虫及波豆虫、肾形虫、草履虫等;曝气过度时,出屋滴虫、侧滴虫及波豆虫、肾形虫、草履虫等;曝气过度时,出现的原生动物是变形虫。现的原生动物是变形虫。第二节第二节 活性污泥法参数活性污泥法参数 污泥负荷与泥龄污泥负荷与泥龄一般将有机底物与活性污泥的重量比值(一般将有机底物与活性污泥的重量比值(F FM M),也即单位重),也即单位重量活性污泥(量活性污泥(kgMLSSkgMLSS在单位时间内所承受的有机物量在单位时间内所承受的有机物量(kgBODkgBOD),称为污泥负荷,常用,称为污泥负荷,常用L L表示。表示。式中Q、S0和V分别代表废水流量、BOD浓度和曝气池容积。式中:S0原污
18、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浓度(BOD),mg/LX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浓度,mg/L V曝气池容积,m3一、污泥负荷一、污泥负荷二、细胞平均停留时间(泥龄)与水力停留时二、细胞平均停留时间(泥龄)与水力停留时间间细胞平均停留时间细胞平均停留时间c c也称泥龄,表示微生物在曝气池中也称泥龄,表示微生物在曝气池中的平均培养时间的平均培养时间,也即曝气池内活性污泥平均更新一遍也即曝气池内活性污泥平均更新一遍所需的时间。所需的时间。间歇实置中泥龄与水力停留时间相等;间歇实置中泥龄与水力停留时间相等;连续流活性污泥系统中,由于存在污泥回流,泥龄比连续流活性污泥系统中,由于存在污泥回流,泥龄比水力停留时间大
19、得多。水力停留时间大得多。水力停留时间水力停留时间(HRT)HRT)(hydraulic(hydraulic retention time,HRT)retention time,HRT)是指水在处理系统中的停留时间,单位也是是指水在处理系统中的停留时间,单位也是d d。HRTHRTV/QV/Q V V是曝气池的体积;是曝气池的体积;Q Q是废水的流量。是废水的流量。活性污泥法的三个要素活性污泥法的三个要素一是引起吸附和氧化分解作用的微生物,也就是活一是引起吸附和氧化分解作用的微生物,也就是活性污泥;性污泥;二是废水中的有机物,是处理对象,也是微生物二是废水中的有机物,是处理对象,也是微生物的食
20、料;的食料;三是溶解氧。没有充足的溶解氧,好氧微生物既不三是溶解氧。没有充足的溶解氧,好氧微生物既不能生存,也不能发挥氧化分解作用。能生存,也不能发挥氧化分解作用。第三节第三节 曝气曝气曝气方式曝气方式1.1.鼓风曝气系统鼓风曝气系统2.2.机械曝气装置机械曝气装置3.3.鼓风鼓风+机械曝气系统机械曝气系统4.4.其他:富氧曝气、纯氧曝气其他:富氧曝气、纯氧曝气曝气的作用曝气的作用1.1.好氧微生物的需氧代谢好氧微生物的需氧代谢2.2.兼性微生物酶的好氧合成兼性微生物酶的好氧合成3.3.混合液的搅拌作用(厌氧、缺氧池另加搅拌器)混合液的搅拌作用(厌氧、缺氧池另加搅拌器)/微孔曝气设备微孔曝气盘
21、 微孔曝气设备安装 微孔曝气设备的运行状况 2 A/A/O2 A/A/O工艺工艺A/A/O工艺亦称A2/O工艺,是将厌氧/好氧除磷系统和缺氧/好氧脱氮系统相结合而成,是生物脱氮除磷的基础工艺,可同时去除水中的BOD、氮和磷。原水与从沉淀池回流的污泥首先进入厌氧池,在此污泥中的聚磷菌利用原污水中的溶解态有机物进行厌氧释磷;然后与好氧末端回流的混合液一起进入缺氧池,在此污泥中的反硝化菌利用剩余的有机物和回流的硝酸盐进行反硝化作用脱氮;脱氮反应完成后,进入好氧池,在此污泥中的硝化菌进行硝化作用将废水中的氨氮转化为硝酸盐同时聚磷菌进行好氧吸磷,剩余的有机物也在此被好氧细菌氧化,最后经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废水 生化 系统 工艺 控制 原理 PPT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