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期末复习.doc
《操作系统期末复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操作系统期末复习.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期末复习一、问答题1什么是“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它对操作系统的形成起到什么作用?答:所谓“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即是通过软件的手段,允许在计算机内存中同时存放几道相互独立的作业程序,让它们对系统中的资源进行“共享”和“竞争”,以使系统中的各种资源尽可能地满负荷工作,从而提高整个计算机系统的使用效率。基于这种考虑,计算机科学家开始把CPU、存储器、外部设备以及各种软件都视为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并逐步设计出一种软件来管理这些资源,不仅使它们能够得到合理地使用,而且还要高效地使用。具有这种功能的软件就是“操作系统”。所以,“多道程序设计”的出现,加快了操作系统的诞生。2对于分时系统,怎样理解“从宏观
2、上看,多个用户同时工作,共享系统的资源;从微观上看,各终端程序是轮流运行一个时间片”?答:在分时系统中,系统把CPU时间划分成许多时间片,每个终端用户可以使用由一个时间片规定的CPU时间,多个用户终端就轮流地使用CPU。这样的效果是每个终端都开始了自己的工作,得到了及时的响应。也就是说,“从宏观上看,多个用户同时工作,共享系统的资源”。但实际上,CPU在每一时刻只为一个终端服务,即“从微观上看,各终端程序是轮流运行一个时间片”。3作业调度与进程调度有什么区别?答:作业调度和进程调度(即CPU调度)都涉及到CPU的分配。但作业调度只是选择参加CPU竞争的作业,它并不具体分配CPU。而进程调度是在
3、作业调度完成选择后的基础上,把CPU真正分配给某一个具体的进程使用。4系统调用与一般的过程调用有什么区别?答:系统调用是指在用户程序中调用操作系统提供的功能子程序;一般的过程调用是指在一个程序中调用另一个程序。因此它们之间有如下三点区别。(1)一般的过程调用,调用者与被调用者都运行在相同的CPU状态,即或都处于目态(用户程序调用用户程序),或都处于管态(系统程序调用系统程序);但发生系统调用时,发出调用命令的调用者运行在目态,而被调用的对象则运行在管态,即调用者与被调用者运行在不同的CPU状态。(2)一般的过程调用,是直接通过转移指令转向被调用的程序;但发生系统调用时,只能通过访管指令提供的一
4、个统一的入口,由目态进入管态,经分析后,才转向相应的操作系统命令处理程序。(3)一般的过程调用,在被调用者执行完后,就径直返回断点继续执行;但系统调用可能会导致进程状态的变化,从而引起系统重新分配处理机。因此,系统调用处理结束后,不一定是返回调用者断点处继续执行。5为什么请求分页式存储管理能够向用户提供虚拟存储器?答:请求分页式存储管理的基本思想是:操作系统按照存储块的尺寸,把用户作业地址空间划分成页,全部存放在磁盘上。作业运行时,只先装入若干页。运行过程中遇到不在内存的页时,操作系统就把它从磁盘调入内存。这样一来,用户的作业地址空间无需顾及内存的大小。这与虚拟存储器的思想是完全吻合的。所以,
5、请求分页式存储管理能够向用户提供虚拟存储器。6试述缺页中断与一般中断的区别。答:在计算机系统中,由于某些事件的出现,打断了当前程序的运行,而使CPU去处理出现的事件,这称为“中断”。通常,计算机的硬件结构都是在执行完一条指令后,去检查有无中断事件发生的。如果有,那么就暂停当前程序的运行,而让CPU去执行操作系统的中断处理程序,这叫“中断响应”。CPU在处理完中断后,如果不需要对CPU重新进行分配,那么就返回被中断进程的程序继续运行;如果需要进行CPU的重新分配,那么操作系统就会去调度新进程。由上面的讲述可以看出,缺页中断与一般中断的区别如下。(1)两种中断产生的时刻不同:缺页中断是在执行一条指
6、令中间时产生的中断,并立即转去处理;而一般中断则是在一条指令执行完毕后,当硬件中断装置发现有中断请求时才去响应和处理。(2)处理完毕后的归属不同:缺页中断处理完后,仍返回到原指令去重新执行,因为那条指令并未执行;而一般中断则是或返回到被中断进程的下一条指令去执行,因为上一条指令已经执行完了,或重新调度,去执行别的进程程序。7设备管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答:设备管理的主要功能是:(1)提供一组I/O命令,以便用户进程能够在程序中提出I/O请求,这是用户使用外部设备的“界面”;(2)记住各种设备的使用情况,实现设备的分配与回收;(3)对缓冲区进行管理,解决设备与设备之间、设备与CPU之间的速度匹配问
7、题;(4)按照用户的具体请求,启动设备,通过不同的设备驱动程序,进行实际的I/O操作;I/O操作完成之后,将结果通知用户进程,从而实现真正的I/O操作。8启动磁盘执行一次输入/输出操作要花费哪几部分时间?哪个时间对磁盘的调度最有影响?答:执行一次磁盘的输入/输出操作需要花费的时间包括三部分:(1)查找时间;(2)等待时间;(3)传输时间。在这些时间中,传输时间是设备固有的特性,无法用改变软件的办法将它改进。因此,要提高磁盘的使用效率,只能在减少查找时间和等待时间上想办法,它们都与I/O在磁盘上的分布位置有关。由于磁臂的移动是靠控制电路驱动步进电机来实现,它的运动速度相对于磁盘轴的旋转来讲较缓慢
8、因此,查找时间对磁盘调度的影响更为主要。9如果一个文件系统没有提供显式的打开命令(即没有OPEN命令),但又希望有打开的功能,以便在使用文件时能减少与磁盘的交往次数。那么应该把这一功能安排在哪个系统调用里合适?如何安排?答:文件系统中设置打开命令的根本目的,是减少文件操作时与磁盘的交往次数。如果系统没有提供显式的打开命令,但又要能减少与磁盘的交往次数,那么只需把这一功能安排在读或写系统调用命令里。这时,在读、写命令功能前面添加这样的处理:总是先到内存的活动目录表里查找该文件的FCB。如果找到,则表明在此前文件已经被打开,于是就可以立即进行所需要的读、写操作;如果没有找到,那么表明在此前文件还
9、没有打开。于是应该先按照文件名,到磁盘上去查找该文件的FCB,把它复制到内存的活动目录表里,然后再进行对它的操作。10为什么在使用文件之前,总是先将其打开后再用?答:有关文件的信息都存放在该文件的FCB里,只有找到文件的FCB,才能获得它的一切信息。但FCB是在磁盘里。因此,只要对文件进行操作,就要到磁盘里去找它的FCB。这种做法,无疑影响了文件操作的执行速度。正因为如此,操作系统才考虑在对文件进行操作前,先将其打开,把文件的FCB内容复制到内存中来。这样,查找文件的FCB,就不必每次都要去访问磁盘。二、计算题1设有一组作业,它们的到达时间和所需CPU时间如下所示。作业号到达时间所需CPU时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操作系统 期末 复习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