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地质构造及背景.ppt
《成都市地质构造及背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市地质构造及背景.ppt(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成都市地质构造及背景成都市地质构造及背景1.地质背景与区域构造 2.成都地区的地质构造 1.地质背景与区域构造 1.1 大地构造位置 1.2 深部构造背景 1.3 区域动力学环境 1.4 区域主要活动性断裂 1.1 大地构造位置 成都盆地叠置于上扬子克拉通地块西北缘,东南邻龙泉山构造带,西北邻松潘甘孜地块东南缘龙门山碰撞造山带。从地壳表层地质构造研究表明,以九顶山北川断裂带和汶川断裂带为界,以西属松潘甘孜地块,以东属上扬子地块西北缘川西前陆构造带,成都盆地叠置于川西前陆构造带中南段。汶川8级地震就发生在松潘甘孜地块与扬子地块交界的龙门山断裂带上。1.2 深部构造背景 松潘甘孜地块与扬子地块的岩
2、石圈结构与性质存在重大差异。研究表明,松潘甘孜地块与扬子地块交界的龙门山断裂带附近,正好是莫霍界面深度明显变化的地带,亦即地壳厚度变化的梯度带。莫霍界面的深度由四川盆地西缘的42 km左右,到松潘甘孜地块的腹地增大到60 km以上,跨龙门山形成一个莫霍界面下降约1520 km深的陡降带 扬子地块岩石圈显示为高速、坚固和稳定特性,而松潘甘孜地块为低速、软弱及易于破碎。在松潘甘孜地块中,中地壳内普遍存在一个低速层,它是引起中上地壳推覆运动的滑脱层,龙门山的推覆构造就是上部地壳仰冲的结果。低速层在龙门山推覆体内有所抬升,使脆性上地壳有所减薄并发生破裂。汶川地震震源深度为14 km,正好位于龙门山推覆
3、体的映秀北川主中央断裂带上。1.3 区域动力学环境 对青藏高原的研究表明,青藏高原东缘的地块有向SE方向挤出的趋势,地震地质的研究、震源机制解、跨断层的形变测量和大范围GPS测量(图1-2)的证据,均表明松潘甘孜地块在向南推移,这种强大的推移受到坚硬稳定的扬子地块的阻挡,其挤压的前沿正好就是龙门山带。这次汶川地震的发生,就和这种挤压有着直接的关系。1.4 区域主要活动性断裂区域主要活动性断裂1龙门山断裂带2岷江断裂3虎牙断裂4鲜水河断裂5安宁河断裂6荥经马边盐津断裂带2.成都地区的地质构造 2.1 成都断陷盆地 2.2 龙门山断裂带 2.3 龙泉山断裂带 2.1 成都断陷盆地 成都平原在构造上
4、是成都断陷盆地(又称为成都凹陷),其西侧为龙门山前山断裂带,东侧紧邻龙泉山西坡断裂。它的形成与龙门山推覆构造带的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第四纪以来,随着青藏高原的抬升和地壳物质向东南的滑动,导致龙门山带由北西向南东强烈挤压、推覆,在山前形成了相对下陷的第四纪断陷盆地。成都断陷盆地的基岩主要为白垩纪砂泥岩和第三纪碎屑岩,盆地内充满了第四纪冲积、洪积物,形成了成都平原。成都断陷盆地具有不对称的特点,第四纪北西厚南东薄,竹瓦铺至茶店子间为第四纪最厚的中心沉陷区,其两侧分布受龙门山山前隐伏断裂和蒲江新津德阳隐伏断裂所控制,第四纪沉积等厚线长轴方向沿龙门山作N 30E方向延伸,最大厚度达541米,在郫县竹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成都市 地质 构造 背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