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材你知道吗资料整理.doc
《数学教材你知道吗资料整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教材你知道吗资料整理.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数学教材中的“你知道吗?二年级上册我们学习的乘法口诀,在我国二千多年前就有了。那时把口诀刻在“竹木简”上,在当时的许多著作中,都有关于九九歌的记载。最初的九九歌是从“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如四”止,共36句。因为是从“九九八十一”开始,所以取名九九歌。大约在公元五至十世纪间,九九歌才扩充到“一一如一”。大约在公元十三、十四世纪,九九歌的顺序才变成和现在所用的一样,从“一一如一”起到“九九八十一”止。 九九歌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乘法口诀 现在我国使用的乘法口诀有两种,一种是45句的,通常称为“小九九”;还有一种是81句的,通常称为“大九九”。二年级下册1、世界上最大的鸟蛋是鸵鸟蛋。鸵鸟是世界上最大
2、的鸟,“虎父无犬子”,它的“蛋宝宝”也是稳坐第一的宝座。一枚大鸵鸟蛋可以重达15千克左右,大小在150毫米130毫米左右,蛋壳厚度将近2毫米,如此的“厚皮”就连100多斤重的成人都能安然地站在上面。 其实还有比鸵鸟蛋更大的鸟蛋象鸟蛋。象鸟是类似鸵鸟的一种大型鸟类,生活在非洲马达加斯加岛,它的蛋是普通鸡蛋的148倍,相当于6个鸵鸟蛋那么大,仅仅一个象鸟蛋就重9千克。只可惜象鸟在公元1660年前后就灭绝了,人们现在只能在博物馆看到它的“蛋宝宝”了。 世界上最小的蛋当然是蜂鸟蛋,只有豌豆那么大,重量只有0.2克。你知道吗?2、长时间用眼,会造成眼睛疲劳。当我们学习一段时间后,要看一看远方的景物,让眼
3、睛得到休息。另外,长时间看电视或离屏幕太近,都是有害健康的。三年上册1、加减乘除的由来一(减)的符号,是船员使用桶中的水时,为表示当天用水的份量,而以横线做的记号,藉以表示减少水量,后来减法便以作为减法符号。船员重新在使用过的桶内加水时,便在原来的记号上加一纵线,所以加法便以作为符号。和的符号,於一四八九年,首度出现在德国伟德曼所著的算术相关的读物中。一六三一年英国欧烈特,在自己撰写的数学之钥中使用(乘)的符号,他把斜放的十字当作乘法符号。(除)的符号有两种说法。一是该符号代表除法以分数的形式来表示,一的上方和下方各加,分别代表分子分母。另一种说法,以分数表示时,横线上下的是用来与区别的符号。
4、德国知名科学家莱布尼兹,则认为的符号,虽然使用普遍,却容易和代表未知数的X混淆。所以他主张采用符号来代替。他还主张以:替代的符号。不过这两种符号,迄今并未实施。2、“七巧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拼板玩具,由七块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薄板组成,拼出来的图案变化万千。后来传到国外,叫做“唐图”。“七巧板”流传到今天,成为人们喜爱的一种智力玩具。先是宋朝的燕几图演化成明朝的蝶翅几再者清初到现代的七巧板。七巧板流传到西方,被人们称为“东方魔板”。 1.首先,在纸上画一个正方形,把它分为十六个小方格。2.再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画一条线。3.在上面的中间连一条线到右面的中间。4.再在左下角到右上角画一条线,碰到第
5、二条线就可以停了。5.从刚才的那条线的尾端开始一条线,画左上与右下的对角线的四分之三,另外,在左上右下这条对对角线的四分之一处画一条线,与上边的中间相连。6.最后,把它们涂上不同的颜色并沿着黑线条剪开,你就有一副全新的七巧板。3、传说早在四千五百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一种滴水的器具来计时,名叫刻漏。铜壶滴漏又名“漏刻”或“漏壶”。日晷(读作gu)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又一种计时仪器。还有苏颂水运仪象台、千章铜漏、延佑滴漏、龙舟香漏、火龙出水、赤道式日晷、赤道经纬仪、浑仪4、分数的表示法来历:最早使用分数的是我国,我国古代有许多关于分数的记载。如:在左传一书中记载,春秋时代,诸
6、侯的城池,最大不超过周国的1/3,中等的不超过1/5,小的不得超过1/9;秦始皇时期,拟定了一年的天数为365又1/4天;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的一本专著,其中第一章方田里就讲了分数四则算法。古代分数用“1/111”表示1/3。5、曹冲称象,渗透数学思想等量换。三年级下册你知道吗1、 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后来又发明了罗盘。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2、 除号“”是三百多年前一个瑞士人首先使用的。用一条横线吧两个圆点分开,恰好表示了平均分的意思。3、 小数表示法:早在一千七百多年前,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微(生于公元三世纪,山东人,中
7、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世界上最早提出十进小数概念的人。他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我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在解决一个数学难题时就提出了把整个位以下无法标出名称的部分称为微数。最初,人们表示小数只是用文字。到了公元十三世纪,我国元代数字家朱世杰提出了小数的名称,同时出现了低一格表示小数的记法。例如:64.12 |_|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小数表示方法。 在西方,小数出现很晚。最早使用小圆点作为小数点的是德国数学家克拉维斯。现在,有一部分国家用小圆点“ ”表示小数点,还有一部分国家用逗号“,”表示小数点4、 平年和闰年的来历:我们居住的地球总是绕着太阳旋转的。地球绕太阳转一圈需要365天5时48分46
8、秒。为了方便,将一年定为365天,叫做平年。这样,每过4年差不多就要多出1天来,把这1天加在2月里,这一年就有366天,叫做闰年。我国古代就知道一年又365天零四分之一天。5、 一日的来历:地球在绕太阳绕的同时,自己还不停的旋转。地球自己旋转一圈所需要的时间就定为一日。一日是24小时。地球自转一周(360度)时间为23小时56分04秒,比我们平常所说的“一个白天和一个黑夜为一日计24小时”少一点。人类自己感觉不到地球在自转,故习惯于把日出日落到再次日出称之为一日。一日划分为24小时是古埃及人制定的。每小时又划分为60分钟,每分钟又分为60秒。这样一日就有2460=86400秒。6、 亩的来历:
9、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会计算土地的面积。当时用亩作单位。先用走步量出长方形土地的场合款的步数(1步=5尺),计算出它们的积,然后除以240,就得亩数。亩这个单位现在已经废除,一亩约等于667平方米。四年级上册1、古代计数法:主要是0的演变2、阿拉伯数字的产生:古代印度人创造了阿拉伯数字后,大约到了公元7世纪的时候,这些数字传到了阿拉伯地区。到13世纪时,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写出了算盘书,在这本书里,他对阿拉伯数字做了详细的介绍。后来,这些数字又从阿拉伯地区传到了欧洲,欧洲人只知道这些数字是从阿拉伯地区传入的,所以便把这些数字叫做阿拉伯数字。以后,这些数字又从欧洲传到世界各国。阿拉伯数字
10、传入我国,大约是13到14世纪。由于我国古代有一种数字叫“筹码”,写起来比较方便,所以阿拉伯数字当时在我国没有得到及时的推广运用。本世纪初,随着我国对外国数学成就的吸收和引进,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才开始慢慢使用,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推广使用才有100多年的历史。阿拉伯数字现在已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和交往中最常用的数字了。3、为了表达方便,直线、射线和线段都可以用字母表示。如线段AB,射线CD,直线L。4、格子乘法:500多年前,意大利的一本书中讲述了一种“格子乘法”,后来传入中国,在明朝的算法统宗中称为“铺地锦”。你能仿照下面的例子算出“357*46”的积吗?5、平行和垂直可以用符号表示,如在正方形中,
11、AB与CD平行,可以记作AB/CD;AB与BC垂直,可以记作ABBC.6、神奇的莫比乌斯带。麦比乌斯圈是一种单侧、不可定向的曲面。因A.F.麦比乌斯1790-1868)发现而得名。将一个长方形纸条ABCD的一端AB固定,另一端DC扭转半周后,把AB和CD粘合在一起 ,得到的曲面就是麦比乌斯圈,也称麦比乌斯带。四年级下册1、聪明的高斯:同学们,你们听过数学家高斯小时候的故事吗?1+2+。+99+100的和是多少吗?你知道高斯是怎样计算吗?你还能想出其他简便的方法吗?高斯是德国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1777年4月30日生于德国,1855年在阿根廷去世。他在历史上的影响可以与阿基米德、牛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学 教材 知道 资料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