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太阳小肠经PPT课件.ppt
《手太阳小肠经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手太阳小肠经PPT课件.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肠-1手手太太阳阳小小肠肠经经小肠1第一节第一节 手太阳经络手太阳经络(一)(一)经脉经脉循行循行:灵枢经脉: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出页,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手太阳经脉循行小肠2(二)病候(二)病候 灵枢经脉:是动则病:嗌痛,颔肿,不可以顾,肩似拔,臑臑似折。是主“液”所生病者:耳聋,目黄,颊肿,颈、颔、肩、臑臑、肘臂外后廉痛。(三)主要病候(三)主要病候 脏腑病:泄泻,少腹瞋胀引腰而痛
2、小腹痛 经络病:耳聋、耳鸣、目黄、颊肿、咽喉肿痛、颈肿、肩臂外侧后缘痛等症。小肠2手太阳络脉手太阳络脉 灵枢经脉:手太阳之别,名曰支正支正。上腕五寸,内注少阴;其别者,上走肘,络肩髃。实,则节弛肘废;虚,则生肬,小者如指痂疥。取之所别也。手太阳经别手太阳经别 灵枢经别:手太阳之正,指地,别于肩解,入腋走心心,系小肠小肠也。小肠2手太阳经筋手太阳经筋循行:循行:灵枢经筋:手太阳之筋,起于小指之上,结于腕,上循臂内廉,结于肘内锐骨之后,弹之应小指之上,入结于腋下。其支者,后走腋后廉,上绕肩胛,循颈,出足太阳之筋前,结于耳后完骨;其支者,入耳中;直者出耳上,下结于颔,上属目外眦。小肠2手太阳经筋手
3、太阳经筋其病其病:小指支,肘内锐骨后廉痛,循臂阴,入腋下,腋下痛,腋后廉痛,绕肩胛引颈而痛,应耳中鸣,痛引颔,目瞑良久乃能视。颈筋急则为筋瘘,颈肿,寒热在颈者。小肠2第二节手太阳腧穴第二节手太阳腧穴1、腧穴概况:本经腧穴,起于少泽,止于听宫,左右各19个穴位。2、联系脏腑器官:小肠、心、胃、咽喉、鼻、目、耳3、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头面五官病和热病、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小肠31 1、少泽少泽*(SI1SI1)井穴井穴 定位定位 俯掌。在手小指末节尺侧,距甲根角0.1寸。小肠3 主治主治(1)肩臂外侧后缘疼痛。(2)头痛,目翳,咽喉肿痛,耳鸣,耳聋。(3)乳痈,乳少。(通乳要穴)
4、4)热病,昏迷。刺灸法刺灸法 斜刺0.1寸;可灸。小肠4 2 2、前谷(、前谷(SI2SI2)荥穴荥穴 定位定位 自然半握拳。在手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五指关节)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小肠4 主治主治(1)耳鸣,头痛,目痛,咽咽喉肿痛。喉肿痛。(2)癫狂,痫证。(3)乳少。(4)热病汗不出,疟疾。刺灸法刺灸法 直刺0.20.3寸;可灸。小肠5 3 3、后溪后溪*(SI3SI3)输穴输穴 八脉交会穴通八脉交会穴通督督脉脉 定位定位 自然半握拳。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五掌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小肠5 主治主治 (1)腰背痛,头项强痛,手指及肘臂挛痛。(2)目赤,咽
5、喉肿痛,耳聋。(3)癫狂痫。(4)热病,盗汗,疟疾。刺灸法刺灸法 直刺0.50.8寸;可灸。小肠6 4 4、腕骨、腕骨*(SI4)原穴 定位定位 俯掌。在手掌尺侧,当第五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的凹陷处,赤白肉际。小肠6 主治主治(1)头痛,项强,耳鸣耳聋,目翳。(2)热病汗不出,疟疾。(3)黄疸,消渴,胁痛。(4)指挛腕痛。刺灸法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小肠7 5 5、阳谷、阳谷 (SI5SI5)经穴)经穴 定位定位 俯掌。在手腕尺侧,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处。主治主治(1)头痛,目眩。(2)耳鸣,耳聋。(3)热病,癫狂痫。(4)腕痛。刺灸法刺灸法 直刺0.30.5寸;可灸。小肠7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手太阳小肠经 PPT 课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