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表态发言汇编.doc
《文化旅游表态发言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旅游表态发言汇编.doc(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文化旅游表态发言汇编- 1 -文化旅游表态发言汇编目录适应新形势谋求新突破全力加快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1 充分挖掘文化富矿 .5 为旅游发展插上融合的翅膀 .5 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7 红色引领绿色打底 加快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 .10 为打响旅游品牌提供支撑和动力 .13 持续加大自然资要素供给 .15 加强交通运输保障促进交通旅游融合发展 .18 塑造文化旅游发展新优势 .21 全力推进文旅产业加快实现“四个转变” .24 以产业融合推进旅游全域化 .25适应新形势 谋求新突破全力加快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目标定位,- 2 -着力打造国际知名旅游目的
2、地,大力推动旅游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天下泉城”知名度美誉度持续提升,相继获得中国旅游影响力夜游城市、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等殊荣。20_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1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近1300亿元。下一步,将认真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坚持放大格局、强化载体、优化服务,持续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一、坚持开放共享、协作联动,构建区域旅游新格局 围绕活跃城市、带动周边,充分发挥龙头作用,加快推动省会经济圈旅游业一体发展。一是构建一体化开放市场。积极推动经济圈主要景区门票联动优惠,对持有7日内圈内城市重点景区门票的来济游客实行相应优惠。规范导游讲解内容,对到济游客同步推介圈内城市及重要景点。二是推
3、进一体化品牌打造。建立旅游信息统一发布机制,通过文旅博览会、线上营销 等形式,共同推介“天下泉城”等旅游品牌。整合国际泉水节等节庆资,打造重大节庆、会展、论坛活动集群,提升经济圈文旅影响力。三是建立一体化合作机制。发挥山东黄河流域城市文化旅游联盟作用,与泰安、济宁协同共建“山水圣人”中华文化枢轴,建立省会经济圈旅游产- 3 -业协作机制,积极推进圈内城市文旅规划“一张图”,努力实现融合发展、合作共赢。二、坚持常态防疫、优化供给,激发旅游发展新活力 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新形势,完善服务保障和规范标准体系,全力打造品质旅游高地。一是加强科学防控。坚持精细管理,突出旅游景区、文化场馆、娱乐场所等重点领
4、域,完善全行业安全管理标准和应急预案,全面落实限量、预约、错峰等防控措施,规范行业经营、提升服务水平,创建安全有序的旅游环境。二是打造消费热点。立足当前以国内游为主的市场格局,重点发展近郊游、民宿游等短线项目,大幅降低天下第一泉、千佛山、灵岩寺等景区门票价格,推出自驾体验游、房车露营等新模式,延伸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推动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三是繁荣夜间旅游。集聚整合大明湖、四大泉群等核心优势资,提升“泉城夜宴”标志性夜景。以泉城路、芙蓉街、宽厚里等步行街和商圈为支点,打造“三纵三横”夜间旅游主干线。丰富相声、山东快书、山东大鼓等夜间展演,重现“曲山艺海”风采。四是强化项目支撑。- 4 -
5、聚力推动47个、总投资180亿元的新签约项目落地实施,加快建设山东德云综合演艺中心、融创文旅城、明水古城、绣河华侨城等一批投资大、辐射带动力强的高端旅游项目。三、坚持政策引领、加大投入,完善旅游服务新体系 聚焦优化环境、城旅融合,提升泉城宜居宜业宜游水平。一是完善扶持政策。把旅游业发展指标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体系,全面落实应对疫情影响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16条、打造夜泉城 2.0版等政策措施,统筹1.2亿专项资金,助推产业提档升级。二是完善服务配套。坚持山水城景一体发展理念,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实施旅游集聚区亮化工程,完善水电气供给、公共安全应急救援等配套措施,持续优化消费环境。三是完善
6、惠民举措。增加公共交通线路班次,实现“零时公交网”无缝衔接,让市民出游更加便利。持续开展文化旅游惠民消费活动,发放消费券4000余万元,让市民游客共享文旅盛宴。我市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对标先进、开创新局,不断提升省会旅游承载力、集聚力、吸引力,为文化旅游强省建设贡献力量。- 5 -充分挖掘文化富矿 为旅游发展插上融合的翅膀我市认真落实总书记“四个讲清楚”和文化“两创”重要指示要求,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挖文化富矿,全力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文化旅游名城。一、深入挖掘儒家文化三重价值,让旅游活起来、新起来、兴起来 儒家文化之于旅游,蕴含着层层深化的三重价值,历史价值是观光
7、文化价值是体验,精神价值是家园。我市将深度挖掘历史价值,处理好全面保护与活化利用的关系,在擦亮“三孔”世界级文化名片的基础上,打造推出孔子研究院、孔子博物馆、尼山圣境“新三孔”品牌,利用众多的文化遗存构建全域博物馆体系,让“活起来”的文物讲好孔子故事、中国故事。全面提升文化价值,充分利用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干部政德教育基地等高端平台,精心设计“国学经典研学游”“跟着孔子去游学”等研学旅游线路,让游客能静下心来感悟孔子,切身体验儒韵民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的 研学旅游基地。积极追求精神价值,办好祭孔大典、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孔子文化节等重大活动,开展“寻根之旅”“精神- 6 -
8、之旅”,在海内外持续掀起“孔子热”“国学热”,把孔孟之乡建设成为人人向往的文化圣地、精神家园。二、保护利用“大运河”世界级文化遗产,让活着的运河焕发时代光彩 抢抓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机遇,坚持点、线、面结合,统筹整合大运河文化资,对大运河进行全境化规划设计。一是建设“运河记忆”历史文化街区,对老城区做“减法”,保护好太白楼、铁塔寺、东大寺、竹竿巷等历史街区和文化肌理,加快建设大运河总督署遗址公园、运河博物馆、方特复兴之路、华侨城十里画廊等重大项目,再现桨声灯影、游人如织的运河盛景。二是高标准建设微山湖大湿地公园,保护好万亩荷花、百里芦苇的原生风貌,争创5A级景区;加大微山岛和南阳古镇保护性
9、开发,突出岛上古镇、水上古镇、遗产古镇特色,进一步打造产品、打响品牌、打出市场。三是提升南旺分水枢纽遗址公园,增强体验、休闲、教育功能,让游客感受17世纪世界治水技术的最高水平。三、加快构建全域全要素旅游体系,让文旅融合释放出创新活力 坚持观光旅游与商务旅游、休闲旅游、研学旅游一体打造, 开发一批四季四时产品和线路,增加星级酒店、主题酒店、- 7 -度假酒店,打造“吃出味道”的孔府菜、渔家宴,推出金声玉振邹鲁礼乐等演艺,研发孔府印阁等一批文创产品。全面提升“夜游尼山”、等闲谷艺术粮仓、自驾游大本营等新业态项目,实现消费群体由中老年人向青年人转变、周边市场向国内国际大市场转变。把交通作为“第一站
10、构建“外联内畅”旅游大通道,今年8月份通车的跨微山湖特大桥,让南阳古镇告别只能靠船出入的历史,一座桥带火了一座岛。推广“互联网+5G+大数据”,研发“三维全景虚拟景区系统”,4A级以上景区实现5G全覆盖,实现“一部手机游”。做大做强孔子文旅集团,深化与华侨城等大集团的战略合作,实施一批牵动性、现象级文旅项目,让今天的成为明天的文物、后天的遗产。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我市将认真落实此次大会精神,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全域旅游作为重要发展战略,全力促进旅游业加速回暖,支撑经济稳健上行。- 8 -做靓海洋。把主城区沿海地带作为旅游核心区来打造,在免费开放万平口景区和海滨森林公园的基础上,依托28公
11、里阳光海岸绿道, 串联海洋公园、东夷小镇、太公岛湿地公园、海洋美学馆等17个已建成项目,链接开元森泊度假乐园、黄海之眼、海龙湾等9个在建项目,释放集聚效应,打造独具魅力的滨海休闲度假目的地。把海洋牧场作为新亮点来打造,充分发挥“中国国际休闲海钓之都”品牌优势,提档升级现有16处国家级、省级海洋牧场,打造一批现代化休闲渔业综合体,形成沿海与近远海良性互动格局。做活山岳。依托五莲山、九仙山、浮来山、大青山、黑虎山等山岳资,围绕登山、漂流、习拳、射击、多类型自行车、峡谷穿越等主题,丰富旅游产品,拉长消费链条。重点打造10条“海滨山岳行”线路,促进以海联山、山海联动。做美乡村。二、培育更有吸引力的旅游
12、业态 - 9 -做好“旅游+”文章,推动旅游与体育、文化、研学、影视、康养等深度融合。在旅游与体育融合上 抓住承办第25届省运会的机遇,依托水上运动、网球、足球等优质体育运动设施,持续争引国家级、省级专业运动队驻训,常态化举办国际太极拳、马拉松、网球等赛事,不断放大体育明星、品牌赛事的磁吸效应。在旅游与文化融合上 深入挖掘渔文化、莒文化、茶文化内涵,加快建设莒国古城、太公旅游小镇、盐茶古道等项目,打造提升毋忘在莒、日出东方海之秀等演艺项目,传承开发好岚山号子、五莲茂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把躺在书卷里、流传在群众间的地域文化 转化为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在旅游与研学融合上 依托科技馆、博物馆、海洋科
13、普馆等平台载体,积极开发青少年夏令营、成长营等创新产品,加快培育研学旅游产业。在旅游与康养融合上 重点推进智慧康养小镇、山海田园综合体、中华国医坛等康养项目,创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三、提供更有亲和力的旅游服务 加强旅游标准化建设,优化全要素、全过程服务,更好满- 10 -足游客体验。打造全域旅游交通体系。打通完善连接山海的道路,健全旅游风景道、骑行绿道、登山步道,推进游客服务中心、旅游驿站、城市书房等设施建设,让游客进得快、慢慢转、玩得好。完善提升“一机游”APP,实现一部手机畅游。营造暖心舒心的接待环境。打造一批网红美食,培育一批打卡饭店,建成一批特色街区,让“食全食美”成为旅游的独
14、特标签。加快推进兴业喜来登、东湖宾馆等五星级标准酒店建设,投入运营一批民宿客栈、商务快捷酒店,更好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塑造高效的市场治理和营销体系。健全完善“1+4”旅游市场治理体系:“1”是依托城市大 脑,搭建一个智慧旅游云平台;“4”是建立旅游警察、旅游仲裁、流动法庭、行政执法“四位一体”的综合管理服务机制,提升涉旅纠纷处置效率。积极融入胶东经济圈文旅合作联盟,与通航城市建立联合营销机制,深化与携程、驴妈妈等大型OTA平台合作,加大全媒体宣传营销,打响旅游品牌,为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贡献力量。红色引领 绿色打底 加快构建全域旅游新格- 11 -局近年来,我市突出特色、建设旅游强市,构建了“绿
15、色风情、乡村休闲、文韬武略、地质奇观、水城商都、温泉养生、研学旅行”8大产品体系,创建4A级景区28家、5A级景区1家,去年全市接待游客8169万人次,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下一步,将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坚持全域旅游理念,全力打造长三角中心城市休闲旅游“后花园”,进一步叫响旅游品牌。一、坚持红色引领,打造文旅融合新高地 我市牢记总书记嘱托,把党性教育与红色旅游结合起来,发展红色景区26家,成为“全国重点红色旅游城市”。下一步,将整合孟良崮战役纪念地、红嫂家乡、省政府及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等资,高水平打造纪念地旅游区,争创国家5A级景区;依托干部学院,开发特色培训课程,提升18处
16、现场教学点,打造全国红色研学高地;挖掘红色故事,创作文艺,进一步放大红色旅游品牌效应。二、坚持绿色打底,擦亮乡村旅游新名片 我市要山有山、要水有水,特色是“农”。注重做好“农”的文章,积极发挥绿色生态、乡景独特、乡风淳朴的优势,大力发展“旅游+农业、民俗、生态、非遗”,创建全国乡村旅游- 12 -示范县3个。下一步,我市将重点对接长三角,从打造农产品供应基地入手,由供到引、由浅入深,把他们的人流吸引过来,重点培育田园休闲游,发挥田园综合体引领作用,片区化打造10个乡村游集聚区,景区化建设80个特色村,通过田园风光、特色农产品、农耕体验吸引游客;培育生态康养游,放大蒙山、温泉、溶洞等特色,开发山
17、岳观光、温泉养生、溶洞体验等产品,打造高端康养品牌;培育民俗风情游,用好传统文化、非遗文化,将柳琴戏、草编柳编等融入乡村旅游,开发千种特色旅游商品,培育百家民宿,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乡村游模式。三、坚持全时全景,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 现代旅游是全时空、全方位的体验感受,不再仅仅是景点上的观光游览。我市顺应这一趋势,坚持全域旅游理念,统筹资、优化线路、完善设施、提升服务,推动“景点游”向“全域游”转变,我市被列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下一步,将强化统筹理念,按照“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思路,更加注重资整合,加快编制新一轮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对全市173家A级以上景区进行梳理,分类提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 旅游 表态 发言 汇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