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药学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自评报告.doc
《江苏省药学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自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药学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自评报告.doc(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药学(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自评报告(2004-2007)南京中医药大学二七年五月目 录第一部分 基本概况21发展沿革 22 “中心”管理运行模式5第二部分 自评报告71 体制与管理72实验教学 143实验队伍 284设备与环境 315特色与创新 326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337自我评价 33附表:药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成效对比表34江苏省药学(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自评报告(2004-2007)第一部分 基本概况1发展沿革江苏省药学(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下简称“中心”)于2004年10月申报,2005年1月通过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高校示范性基础实验室建设方案评
2、审,2005年3月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正式立项建设。“中心”是“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的组成部分。后者成立于1997年,1999年9月通过江苏省教委基础课实验室评估,同年12月授予“江苏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实验中心”铜牌,负责承担全校药学类专业所有实验课程的教学任务。“中心”坐落在我校仙林新校区B3实验楼。总面积2670 m2,其中教学实验室1386 m2,教学仪器室854 m2,实验辅助室430 m2。分别设立化学A实验室、化学B实验室和分析仪器测试中心。承担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药物分析、中药分析、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化学、有机合成、药物合成等10门药学类基础化学必
3、修实验课程,90个实验项目,20万年人实验时数的教学任务。“中心”的建立,促进了我校药学类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实验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中心”实施校、院二级管理,实行主任负责制,对实验室、实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教学经费等实行统一管理。“中心”现有人员36人,其中管理干部3名,实验教师25名,实验技术人员8名。具有副高以上职称者14名,占人员比例38.89;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者26名,占人员比例72.22。实验队伍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江苏省”三育人”先进个人1人,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导师1人, 江苏省优秀
4、科技工作者人,“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2人,获香港求是奖学金1人。2005年“中心”以优异成绩圆满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实验教学的评估工作,实验队伍结构得到进一步的优化,通过在职培训和人才引进,建成了一支稳定的、年轻的实验师资队伍,实验技术人员的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中心”运行以来,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连续三年7人获得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设计(论文)优秀论文奖,其中5人获二等奖,2人获三等奖。大学生获“龙卡挑战杯”江苏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三等奖各1项。
5、挑战杯”飞利浦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1项。2人次获发明专利。第八届“挑战杯” 第九届“挑战杯”第十届“挑战杯”“中心”运行以来,加强了实验教学管理,修订和完善了药学类化学实验教学计划和质量保证体系,对实验指导教师、实验教学文件和实验教材、实验教学任务和组织、实验教学的实施、实验教学的检查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规定,“中心”建立了各项实验室管理制度和办法,上墙公示50余块,加强了实验室的规范管理。实验室规章制度“中心”规范了实验室设备的管理,经过清产核资,做到件件仪器设备账物、四项性能指标、生产厂家、出厂编码符合评估标准,并且管理落实到人。在省教育厅的支持和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中
6、心”成立以来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标准,以建成国内医药类院校一流的药学类(化学)教学实验中心为目标,从体制与管理、实验人员、实验教学、实验教材、仪器设备、环境与设施六方面入手,初步建成了规范化、网络化管理的药学类(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 “中心”管理运行模式“中心”管理实施校、院二级管理。实行主任负责制。“中心”下设化学A实验室、化学B实验室和分析仪器测试中心。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实验室管理科教务处 药学院江苏省药学(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B实验室分析仪器测试中心化学A实验室无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药物分析实验中药分析实验分析化学实验药物分
7、析实验中药分析实验公共服务平台有机化学实验中药化学实验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药物化学实验有机合成实验(1)化学A实验室 主要承担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药物分析和中药分析的实验教学任务。近年来每学年承担1000多名学生近8万人时数的实验教学工作。在培养学生对于中西药的经典化学分析和现代仪器分析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化学B实验室 承担有机化学、中药化学、天然药物化学及药物化学等实验课程的教学任务,每个实验室内均装备了整体排风和通风橱。每学年完成约12.5万人时数。(3)分析仪器测试中心 始建于1989年,既是承担实验课程的教学任务,也是学校教科研的公共服务平台。仪器测试中心设备齐全,技
8、术先进。拥有高精密度分析天平、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分析型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红外分光光度计、薄层扫描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二级质谱联用仪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先进仪器设备。分析仪器测试中心成立以来坚持科学、开放、高效的原则,致力于促进了大型仪器设备的资源共享和跨学科的交叉研究,为药物分析测试及其方法学研究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工作平台,为各层次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条件。多年来除了承担本专科和研究生的教学实验外,还为全校师生的科研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平台和测试服务。近年来共承担的各级各类研究项目50余项,较好的发挥了资源共享和技术支撑作用。对照江苏省
9、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验收标准和“中心”建设目标任务书自评如下。第二部分 自评报告1 体制与管理1.1教学理念与改革思路药学教育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加强实验教学是保证药学专业质量的重要环节。药学的化学基础课是所有药学类专业的必修课,加强药学专业的化学基础是培养未来创新性药学人才基本要素。创建药学(化学)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将极大地提高我校的药学基础课实验教学、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层次和水平,促进实验教学资源共享,推进药学实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对培养适应新世纪国家生物医药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药学类专业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具有重要教育创新理论与实践意义。“中心”成立以
10、来,坚持南中医人仁德、仁术、仁人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扎实的知识、精湛的技能,求真的科学精神和博爱的人文情怀,强调学生全面素质发展。将以人为本教育理念, 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学习、实践、创新相互促进的先进的实验教学理念和实验教学改革思路融入实验教学过程,注重对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参与大学生“汉方真宝杯”、科创杯、“挑战杯”,并取得较好的成绩。三年来,“中心”结合药学专业的特点和规律,从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入手,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作风、实验技能及综合分析、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握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当代科学研究领域的发展动向,紧紧围绕
11、教学中心任务,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适应药学类专业结构和学生知识结构调整的需要,加强了综合型、创新型、设计型、探索型实验,淘汰、删减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陈旧实验。通过实验手段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方法和技能的基本训练,使学生较为完整、系统地了解科学实验和工程技术实践的主要过程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重视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强实验教学环节,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加大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材、实验指导书的建设力度,加大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力度,规范实验教学管理,逐步
12、形成具有时代气息的实验教学体系。倡导科学研究,培养科学实验素养,实现教学科研互动。不少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或应用于教学。中心围绕南京中医药大学创建国际著名、国内一流大学建设目标,在实验教学改革作为突破口,提出将以人为本,“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要素与中医药科学文化底蕴有机结合起来,创建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一流实验教学体系。重点突出“基础提高研究”三层次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自主实践能力。1.2管理体制“中心”在学校领导下, 实施校、院两级管理,学校成立以分管副校长为组长,教务处和药学院领导为副组长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基础课实验教学工作。“中心”结合中
13、药学国家重点学科发展要求,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建设规划,目标明确,为学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为了提高本科实验教学质量,针对我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近五年来,学校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实施办法,编制了本科教学质量标准及评估方案,有效地对实验教学质量进行了监控。实验教学中心制定了配套的的管理制度,实验教学质量考查标准,定期对实验教学质量效果进行检查,严格实验教学过程管理,运行良好。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运行、实验教学质量控制评估相关管理办法如下:(1)管理运行:南京中医药大学实验室工作条例南京中医药大学实验教学管理规定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试行)南京中医药大学实验室工作档案管理制度南京中医药大
14、学实验室基本信息收集整理及上报制度南京中医药大学实验室规章制度汇编(2)实验教学、教材、质量控制与评估:南京中医药大学实验教学检查评分细则南京中医药大学课程评估方案南京中医药大学教师评估方案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方案高等学校基础课教学实验评估标准表高等学校专业实验室评估标准(试行)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督导工作条例南京中医药大学期中教学质量检查办法南京中医药大学网上评教评学实施办法南京中医药大学课程建设工作条例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材建设工作条例南京中医药大学自编教材管理办法南京中医药大学实习检查的实施意见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条例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估方案南
15、京中医药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管理暂行工作条例(3)实验队伍:南京中医药大学实习基地优秀带教教师评选实施办法南京中医药大学施祖谷奖教金评审细则南京中医药大学优秀主讲教师评选办法(4)设备与环境: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科研物资采购暂行规定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科研设备报废制度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科研物资及仪器设备维修制度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科研物资借用、调拨、赠送工作制度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科研物资及仪器设备赔偿制度南京中医药大学招投标管理办法(试行)“中心”实行人才流动、06年完成校内第二轮竞争上岗、定期考核的管理机制,引进本、硕、博师资7人。1.3实验室开放中心制定和实施了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运转
16、良好,开放实验内容多样化,开放时间自主化。根据需要,逐年增加药物分析、分析化学和中药分析课程开放性实验项目。实验室在完成教学计划任务外,开放时间大于必修实验课学时的50%;分析仪器测试中心大型精密仪器面向社会开放,科技服务项目有8项。1.4管理手段初步实现实验教学、基本工作信息和仪器设备的网络化管理,实验教学资源共享;实验室管理步入制度化、规范化。2005年始建药学实验教学中心网络开放管理,挂靠教务处实践教学,设有中心简介,实验室建设,实验室管理,实验教学,设备与环境,教学研究,创新园地,实验材料,网上药学本站专题等一级栏目。实验室建设下设:实验室建设规划,队伍建设,队伍结构,培训与考核,江苏
17、省药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建设规划等。实验室管理下设:实验室管理结构图,实验室规章制度,实验设备维修制度,实验室开放制度,实验室安全制度,实验人员岗位职责,实验开出率等。实验教学下设:教学大纲、实验教材建设、实验课程与内容、教学日历、教学手段与方法、技能与训练、教风、学风,多媒体课件,教学成果等。设备与环境下设:实验设备,化学A实验室,化学B实验室,中药形态实验室,药理实验室,炮制实验室,药剂实验室,生物制药实验室,制药工程实验室,药物化学实验室,药物分析实验室,分析测试中心,中药标本室,开放实验室等。教学研究下设:教改课题,论文、论著,教改成果等。创新园地下设:大学生科技作品,大学生创新成果
18、等。实验材料下设:常用化学试剂价目表,常用化学试剂配置方法,实验动物等级、品系,动物实验操作基本技能等。网上药学下设:文件上传,资源下载,实验教学课件、视频,国内外仪器设备网站按照江苏省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要求和药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四年建设规划中提出的“充分利用校园网,实现实验室人、财、物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使实验室的管理真正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的目标。目前已完成第一阶段的工作,规章制度、建设规划、实验教学基本数据、实验试剂配制、实验动物管理等制度上网,初步建成教学实验中心网络化管理平台,目前正在进一步补充内容,向实验教学程序化、规范化、网络化管理目标努力。(网址:2实验教
19、学2.1实验教材院领导高度重视实验教材建设和更新,建设期内主编规划实验教材2本,自编实验教材7本,更新教材3本,实验教材能体现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如药化教材在原有实验内容的基础上加入UV,IR等波谱鉴定的方法,加强多学科技术的运用。药分将单一的验证性实验变为综合性实验,全面进行定性鉴别及定量分析,使学生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实验项目依据药学类和非药学类的不同要求选择开设。又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三门课程的实验教材均采用自编教材。以前,曾使用与理论教材配套的实验教材,但是由于教材的适用面较广,也就无法很好地与本校的专业特点以及实际的仪器设备结合起来。因此,我们根据我校中药类、制药类、
20、药学类以及中医类专业的特点,在充分利用仪器设备以及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的基础上,结合教师多年来的教学改革实践和教学经验的总结,分别编写了这三门课的实验教材。但在实验内容上,根据不同的专业,分别选择了不同的实验项目。2.2教学内容所有必修实验课程均有符合培养目标和要求的教学大纲。实验内容包括基本实验、提高型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等)、研究创新型实验三个层次,其中基本实验的比例占50%左右。根据课程的特点,基础课程以基本实验内容偏多,如分析化学,而专业基础实验课程如药物分析和中药分析则以提高型实验多为。有的及时引入科研成果的新技术,如气相色谱法中采用顶空的方法来测定药材中挥发性成分的含量。
21、基本实验是实验教学的基础,是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工作的工具。天然药化实验内容中设置了包括各种常用提取,分离,反应,鉴别方法的内容,比如渗漉法提取,连续回流法提取,盐析法分离,pH梯度法分离,重结晶,常见类型成分的鉴别反应,硅胶,聚酰胺,纸层析等常见层析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在此基础上增置了一些实验内容,比如大黄中蒽醌苷元的提取分离和鉴定,槐米中芦丁的提取分离鉴定和水解等实验。通过以上基本实验技术的讲授和操作方法的训练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研究的能力。学生在经过各课程实验训练的基础上可以综合利用所学习的知识参与创新型研究。很多学生参加了各层次的创新竞赛并获得各类型的奖励。针对不同专业,在实验项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药学 化学 实验教学 示范 中心 建设 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