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地区的齐长城.doc
《泰山地区的齐长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泰山地区的齐长城.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泰山地区的齐长城(根据泰山讲坛名家话泰山整理) 【演讲】在人类的文化中有一种文化叫墙文化,这种墙文化在中国尤其是在古代的中国,可以说非常普遍,触目皆是。我们的家有院墙,我们的城有围墙,我们的国家有长墙,国家的长墙就是万里长城。万里长城是中国的象征,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骄傲。但是大家要知道,在秦朝万里长城出现之前三百年左右,我们齐鲁大地已经有一道长城,这道长城就是齐长城。 齐长城西起济水,就是现在的黄河。向东沿着泰沂山脉以及胶南高地蜿蜒而行,最后在黄岛入海,全长大约有一千多华里。它沿途所经过的市地大约有八个,从西往东数一下,就是济南、泰安、莱芜、淄博、临沂,还有潍坊、日照,最后是青岛,共八个地市。
2、 那么齐长城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修建的呢?我可以确切地告诉大家:公元前的555年,也就是春秋的后期。到了战国中期也就是齐宣王的时候,相当于公元前300年,才全线大功告成。从时间上说西段的长城比东段的长城要早,平地的夯土长城比山上的石砌长城要早,这是个时间概念。我们这道齐长城是齐国历史文化的丰碑,也是中国长城建筑史上的丰碑。山东的齐长城最初就修在我们泰山一带,所以泰山地区的齐长城应该说是中国最早的一段长城。 现在我就以两个题目来介绍一下齐长城:一个是“夯土长城”,一个是“石砌长城”。 我们先说夯土长城。从哪里说起呢?我们知道我国古代有一个集合名词叫“五岳”,东岳泰山为五岳之尊;我们还应知道古代还有另
3、外一个集合名词叫“四渎”。岳是圣山,是历史文化的名山;那么渎就是圣河,就是历史文化的名川。“四渎”,一条是黄河,一条是济水,一条是淮河,一条是长江。最初的黄河,是在郑州往东北方向斜刺穿过了华北大平原,在天津一带入海的。至于济水,现在从地图上看不到了,为什么呢?因为济水早就消失了。传统的说法认为济水发源于河南省济源县王屋山,而实际上济水是在河南荥阳,从黄河分流出来的一条支津,或者是一条支流,然后往东流,流到我们鲁西南。河南境内的济水,也就是说是济水的上游,从东汉开始基本上被淹没了,断流了,所以济水比较稳定的源头就在我们鲁西湖区。现在我们大家往西走不远有一个东平湖,东平湖就是鲁西湖区的组成部分。济
4、水从鲁西绕着泰山的西侧和北侧,向东流入渤海,这就是济水的走向。 在济水与泰山山地之间有一道狭长的平坦的低地,是沟通齐国与中原的咽喉要道。所以我在多年以前就把这条要道命名为“济左走廊”或者“济左陆桥”。这条要道太重要了!在春秋前期,齐国政府就在这条要道上设立了很多重镇,其中有一个重镇大家想必是知道的,就是历下邑。历下是哪儿?济南,济南现在还有一个区叫历下区。还有一个重镇叫平阴邑,当然这个平阴不是现在济南市平阴县那个平阴。这个平阴在哪里呢?我告诉大家,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南边四里地有一个村庄叫做东张,东张就是春秋时期齐国的重镇平阴邑的故址所在。从平阴往南五里地就是陶山,听说过没有?陶山,现在是济南长
5、清区与泰安肥城市的界山,在春秋前期却是鲁国和齐国的分界山。所以平阴邑从它建立那天起,就是齐国边陲的一座重镇。但是平阴邑有个特点,它的西侧地势低洼,济水流到这里,宣泄不畅,就形成了一片湖泊。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中,把这片湖泊叫湄湖一个很有诗情画意的名字。当时的湄湖很壮阔,方圆四十里。现在已经淤没了,成了一片洼地,当地人把这片洼地叫做孝里洼,到处都是水田、菏池、芦苇荡、养鱼池。如果你身临其境,就不难想象湄湖在古代那烟波浩渺的壮观景象 。 平阴邑临近湄湖,临近济水,难免有水患。为此,早在春秋前期,齐国人就在平阴邑的南侧和西侧修了一道拦水的防,防就是堤防,就是堤坝。 【提示】在泰山与古济水之
6、间,有一条狭长地带,成为沟通齐国与中原的咽喉要道。在这里,齐国设立了一个重镇平阴邑。为了防止水患,在平阴城的南侧和西侧,修建了一道叫作“防”的拦水堤坝,这就是齐长城的前身。 【演讲】堤防要有门洞以供行人南北往来,这个门洞就叫防门。防门太重要了!公元前555年,齐国和晋国就在这里打了一场大仗叫“防门之役”,或者叫“防门之战”,而齐长城就是在这次战争中诞生的。 关于“防门之战”,我们可以通过春秋左氏传的记载复述一下。我们知道,齐国在春秋前期出了一位伟大的君主叫齐桓公,他首霸中原,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那个时候齐国是没有对手的。但是齐桓公死了以后不久,晋国蒸蒸日上,很快就跻身为霸主的地位,断断续续称霸
7、中原一百多年。在这一百多年里,齐国始终受晋国的气,也就是说晋国是齐国主要的敌人。齐国南边有一个国家叫鲁国,都城就在现在的曲阜。东南面还有一个国家叫莒国,都城就在现在的莒县。这两个国家比较小,为了对付齐国,都把晋国作为自己的后台。所以,春秋中后期,齐国面对的敌国不仅是鲁国和莒国,还有它们的后台晋国。 公元前555年的秋天,齐灵公亲自坐镇平阴城,派他的军队分数路攻打鲁国。鲁国就向晋国求救。晋平公带领晋国军队渡过了济水,来到了现在东平、汶上一带,和鲁国、莒国等国的军队组成联军,向北沿着济左走廊,向平阴城这个方向浩浩荡荡杀了过来。齐灵公发现晋国的军队来了,赶紧把在鲁国前线的各路兵马紧急召回,然后命令士
8、兵“堑防门”。什么是“堑防门”呢?就是在防门的外侧挖一道堑壕,将西侧的湄湖之水引过来做护城河。挖出的土翻在护城河以内,附在原来的那个水利工程的防上,这样就使原来的堤防变得既宽又高又厚又长,这样中国最早的一段夯土长城就出现了。 正因为齐国最早的夯土长城是在原有的水利工程的防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夯土长城有一个特殊的名字叫巨防,巨大的防。到战国以后,谈到齐长城,往往称作长城,或者长城巨防。也就是说巨防是长城的一个别名。 晋国联军一路向北到了平阴城南侧,发现原来低矮的堤坝,现在忽然间成了一座高高的城墙。攻打城墙是不容易的,他们就攻其一点。最薄弱的点在哪里呢?防门。晋军攻防门,齐国守军很顽强,死伤也很惨
9、重,但是晋国的军队就是攻不进去,始终不能够越雷池一步。在这种背景下,晋国人就开始搞攻心战术,兵不厌诈嘛。晋国有个大夫叫范宣子,他与巨防上的齐国大夫子家是朋友。范宣子对子家说:你是我的朋友,我不得不对你说,鲁国和莒国已经要求我们晋国同意他们各自出一千辆战车,从鲁国和莒国的方向去进攻齐国。你们齐国很可能要腹背受敌,国将不国了。作为你的朋友我告诉你,你该留一条后路了。范宣子搞军事讹诈,子家是个大老实人,竟信以为真了。他把这个话告诉了齐灵公,齐灵公害怕得不得了。晋国人不仅搞攻心战术,还搞疑兵计。他们本来没有那么多军队,却故作声势,在巨防以南那些山上、沼泽地里插了很多军旗,然后用马车拴着树枝在远方的原野
10、上纵横驰骋,搞得尘土飞扬,仿佛有千军万马源源不断开来。齐灵公登上巫山,向南观望战场形势,发现敌人这么多,顿时六神无主,也顾不得回平阴城了,领着几个人就跑了。齐灵公临阵脱逃之后,当天晚上平阴城的守军,还有防门的守军,都趁着夜色悄然撤退。 第二天早晨,晋国联军兵不血刃进了防门,进了平阴城。然后一路往东追赶,一个月以后打到了临淄城下,然后往东打到潍水,往南打到沂水,第二年正月才收兵撤走。 防门之战,齐国失败的原因,我们可以说主要应该归咎齐灵公处置失宜,临阵脱逃,却不应该归咎于刚修建的夯土长城不够坚固。我们可以假设:假设晋国人不搞疑兵战术,假设晋国人不搞攻心战术,假设齐灵公不临阵脱逃,假设齐国的守军坚
11、守阵地,那么刚修建的这座既宽又高的巨防,是完全有可能挫败晋国人的进攻的,是不是啊?但是历史不能假设。 【提示】公元前555年的“防门之役”中,齐国为了抵挡以晋国为首的联军的进攻,在防门之外开挖壕沟,引入济水形成护城河,并把新挖出的泥土附在原来的堤防之上,这样就形成了我国最早的一段夯土长城。 【演讲】在泰山地区,从泰山西侧一直到现在的黄河过去的济水,这之间的夯土长城,除了刚才我说的济水岸边这一段夯土长城,另外还有好几段。从西往东,有峦峪河谷里面的夯土长城,有黄崖河谷地里面的夯土长城。还有两道更重要的,一道是南大沙河,水经注里面叫作“汉宾谷水”,那里有道夯土长城,现在遗迹尚在,很高,有两个人高;再
12、一道夯土长城就是我们从界首往北走,有一个长城铺,长城铺是个很大的村子,长城铺东、长城铺西也有夯土长城。长城铺所在的张夏谷地里面有条河,这条河很重要,现在叫北大沙河,古代叫作“中川水”,发源于泰山桃花峪,中川水边上就是夯土长城。 据我考证,泰山西侧各个河谷里面的夯土长城,它们的前身可能都是堤坝,堵水的堤坝,后来由于军事需要成为巨防。什么时候成为巨防呢?很可能就是公元前555年“防门之战”的同时,因为齐国要御敌于国门之外,只在平阴一带防御是不够的,必须往东借助原来的防,加固、加宽、加长。 由于时间的关系,关于夯土长城,我就介绍这些。但是最后可以补充一点儿,我们搞文学的人也许会感兴趣的。 秦始皇统一
13、天下以后,齐国灭亡了,长城也失去了它的军事防御的意义。但是我们现在看一看,泰山西侧的长清、肥城一带,那里的民众对夯土长城是怎么解释的? 1987年,我们考察齐长城,在泰山西侧,所到之处,老百姓都说当年秦始皇修了两道长城,一道是北方草原的,一道就是我们山东的。至于秦始皇为什么修建南北两道长城,老百姓的答案是:“北修长城挡大兵,南修长城挡大水。”当然喽,他们把齐长城归于秦始皇的名下是错误的,但是他们用防洪水来解释齐长城,解释夯土长城,足以证明在他们眼中,河边的这些堤坝啊,只有防堵洪水的作用。 另外,张夏谷地的万德一带有一个传说,说在秦朝的时候,万德是一个县城的所在,这个县叫金山县。金山县有一个老太
14、太,他家两个儿子都被官府捉到山上去修长城,一个儿子在东山坡修,一个儿子在西山坡修。三九寒冬,老太太东拼西借只做了一件棉衣,要送到工地上给儿子穿,但是走在十字路口上却犯了愁,到底送给大儿子穿呢还是送给小儿子穿呢?正在犹豫不定的时候,秦始皇巡查工地到了万德了,看见老太太就问:老太太你在这里干什么?老太太就照实说了。秦始皇故意试探老太太:哎呀,我看秦始皇啊不是个好人,是个昏君啊,是个暴君啊。老太太就说了:皇帝修长城堵洪水,是为了我们老百姓能过个安生日子,要我看秦始皇还真不孬呢。长清话,不孬就是不坏的意思。 秦始皇一听很高兴,回朝就下了一道圣旨,免除了金山县百姓的长城徭役。金山县的百姓欢天喜地,烧香上
15、供,把秦始皇捧作一个神明,结果惹怒了老天爷。老天爷就来了一场洪水,这场洪水多大啊,浪头高三丈,而且那水跑起来的声音,老百姓形容说像牛叫一样的。结果水过去以后,发现金山县城一片瓦砾,而南侧那个夯土长城就成了一片废墟了。 万德在古代的志书中怎么写啊?碗底。为什么叫碗底儿呢?它地势太低,三面都是山。万德一旁有一条大河,现在叫北大沙河,河床很浅,雨季经常闹水灾。万德镇南边十里地长城铺村左右有大规模的夯土长城。在老百姓看来,夯土长城就是为了约束洪水,不使洪水泛滥漫流。所以,从传说看泰山西侧的夯土长城,它们也与水利工程的堤防有些关系。(二) 【提示】泰山西侧的夯土长城,兴建于春秋后期,它们的前身可能都是水
16、利工程的防。夯土长城不仅是中国,也是全世界长城的鼻祖。那么,泰山地区的石砌长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演讲】我下面要讲泰山地区的石砌长城。 清朝初年有一个大学者叫作顾炎武,他是江苏昆山人。顾炎武在山东考察时写了一部书叫山东考古录,书中有这么一句话:“大约齐之边疆,青州之南则守之大岘,济南之南则守之泰山”。意思是说,齐国南部的边疆,在青州益都往南,防守的重点在大岘山。大岘山在沂山东侧,上面有山东第一关口的穆陵关,是临朐和沂水分界点。济南以南,齐国防守的重点在泰山。当然这个泰山不是指泰山本身,而是泰山北侧的分水岭。泰山北侧的分水岭大致就是泰安市和济南市的分界山,分水岭以南是泰安,分水岭以北是济南
17、这条分水岭是整个泰山地区的脊梁骨。过去很多志书因为泰山分水岭上面有长城,所以也写作长城岭,它西到黄河,东到青石关,全长大概有三百里。 清朝著名散文作家、桐城派的代表人物叫作姚鼐,登泰山,留下了一篇不朽的作品,即登泰山记。姚鼐的登泰山记,开篇有这么一段话:“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从药乡林场所在的分水岭长城岭步行去日观峰,十五里,直线距离可能没有十五里。 这里大家要思考一个问题:泰山它不仅是我们山东省最高的山,也是整个华东地区最高的山。齐国修长城,为什么不在泰山顶上修呢?原因很简单,泰山是一个孤立的山体,
18、不利于进行全线防御。而泰山北侧长城岭就不一样了,长城岭东西三百里,连贯性很强,居高临下,便于防守。 我曾经把齐长城建在泰山分水岭上的意义归纳为三点:第一,可以充分利用分水岭这一天然屏障;第二,有利于防备敌人的偷袭和进攻。第一点很好解释,因为泰山分水岭既长又高,连贯性又很强,本身就是一道天然屏障。如果在上面再修一道长墙的话,就相当于在墙上再建一道墙,敌人很难逾越。第二点什么意思呢?泰山分水岭有一个特点,两侧所有河流基本都是南北走向,而且河流谷地都比较开阔。这些谷地自古至今都是泰山地区南北交通的咽喉要道。齐国人在连接谷地和谷地的分水岭上修长城,视野很开阔,既便于防备敌人偷袭,也便于抵御敌人进攻。第
19、三,可以避免出现墙体被山洪冲垮的危险。为什么呢?泰山地区从气候上来说,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雨季的特点是降雨集中,山洪暴涨暴落。把长城建在分水岭顶部上,而分水岭又很少受到沟谷地堑的切割,所以再大的洪水也冲不到它。孙子兵法有这么一句话:“地形者,兵之助也”,地形是战争的凭借。我们现在看一看,齐国人修长城,专门把长城修在泰山地区的分水岭上是有科学依据的,这体现了齐国人的一种聪明才智。 【提示】泰山分水岭,西起黄河,东到博山。齐国人巧妙利用这一天然屏障,修建了石砌长城,这是古代齐国人智慧的结晶。 【演讲】我下面要介绍的问题,是从艾陵之战看泰山长城岭名关要塞的设防。 泰山以西的夯土长城,是在原有的水利
20、工程的防的基础上修建的。那么,泰山分水岭上的关口是什么时候修的?这个问题,我们先不说山顶上的石砌长城,我们先看看关口上面的夯土长城是什么时候修的。 泰山分水岭从西往东有很多关口。泰山以西有三个重要的关口,一个是从长清双泉进入肥城的刘口,再一个是从长清的马山进入肥城的大石关,再一个就是泰山西边不远的张夏谷地,张夏往南经万德、界首进入泰安,这是三条重要的通道,三个关口。 泰安与历城搭界的这道分水岭地势最高,连贯性最强,基本上很少有口子,大概有一两个关口也没有名气。从济南仲宫柳埠往南到泰安,经过盘山公路到达泰山东面的黄前水库,这是个口子。这个口子在修公路之前很难步行,很难走,这个口子连个名都没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泰山 地区 长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