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板教学设计共18篇.docx
《活板教学设计共1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活板教学设计共18篇.docx(9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活板教学设计(共18篇) 第1篇:活板教学设计总第 课时活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掌握文言文实词的含义,会认读课文,读准句词。(二)过程与方法体会文章的结构形式,理解说明语言的简明、生动,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民间艺术的神奇 教学重点:疏通全文 教学难点:1、课文第二段的分析。2、本文的写作手法。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纸、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它们都是由中国相继传入世界各地的,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其中,毕昇的活字印刷早于西方四百多年,毕昇开创了现代印刷术的先河。本文就是介绍
2、毕昇活字印刷术的一篇科技说明文。二、出示学_目标三、了解作者作品1、作者简介沈括(10311095),字存中,北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我国古代著名科学家,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誉之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上最卓越的人物”。他出身于封建官僚的家庭,幼时嗜好医学,33岁中进士。政治上比较进步,是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助手之一。47岁拜翰林学士,55岁时王安石变法失败,便退居江苏润州(今镇江市)附近,建梦溪园,写成梦溪笔谈一书,享年65岁。2、作品简介梦溪笔谈是笔记文学体裁的综合性论著。全书包括补笔谈、续笔谈共30卷,计609篇。其内容广博,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地质、医学、军事、历史、文学
3、哲学、等几乎无所不包。其中以自然科学为主。它总结了古代,特别是宋代自然科学领域的光辉成就,记录和赞扬了当时劳动人民的创造,阐述了自己在自然科学方面的 1 见解,是我国和世界科技发展史上一部重要文献,受到国内外广泛重视和高度评价。被称为“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四、疏通文意1、读准字音和(hu) 炀(yng) 更(gng)互 燔(fn)土 讫(q) 予群众(zng)2、认真听课文朗读录音(播放活板音频)。3、自己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停顿正确。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朗读课文)4、翻译课文(现场老师组织学生自己翻译,并释疑解难)5、概括段落大意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每段大意;为第二段划分层次并概括每个层
4、次的大意。(现场老师组织学生看书,完成学_任务,时间5分钟) 讨论后明确:第一段:介绍我国雕版印刷发展的情况。第二段:具体说明活版印刷的发明、制作、效能和使用方法。 第一层:活版发明的时间和发明人。第二层:活版的制作方法,包括制活字模与排版、制版两项。 第三层:活版印刷的效能,在于印得越多越快。 第四层:活版的印刷使用方法及应注意的事项。 第三段:交代活版的下落。6、归纳全文内容请同学们在概括段意的基础上,用一句话来归纳全文的内容。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完成学_任务)文章重点介绍了由毕昇发明的活版的制作和使用流程及显著效果。五、合作探究:本文着重采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明确:全文采用了时间顺序;主
5、体部分采用了程序顺序:刻字排版印刷拆版。六、课堂复_整理(指导学生自主完成)七、布置作业:1、反复朗读课文,并完成课后练_三。2、熟读课文第二段,口述活版的制作过程。第二课时一、课堂导入:通过上一节课的学_,已基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重点分析课文第二段以及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二、复_回顾、温故知新: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活字印刷术的过程吗?三、研读文本、讨论交流:1、为什么要先介绍“雕板印刷”?讨论后明确:既表明活版印刷对于雕版印刷的继承发展关系,也为下文重点介绍活板印刷作铺垫。2、找出制作活板过程中的动词。3、怎样用活板印刷?讨论后明确:制字设板排字炀板平字印刷4、有重复的字怎么办?讨
6、论后明确:每一字皆有数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5、如何贮字?讨论后明确: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6、有生僻字怎么办?讨论后明确: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7、为什么用胶泥做原料?讨论后明确:一是刻起来方便;二是胶泥经火烧后变得坚固,可多次使用;三是拆板方便。(不用木料原因(1)木头遇水容易变形(2)容易和药物粘连)8、尾段有何作用?讨论后明确:结构上:与上文“庆历又为活板”照应;内容上:更加突出毕昇创造活版印刷的真实性,令人可信。四、释疑探究:1、提问:写好说明文的关键是什么? 抓住事物特点加以说明。2、思考:本文说明对象是什么?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说说活板的“活”体现在哪里? 明
7、确: 对象:活板 特征:活体现:刻字是活的;排板是活的;印刷方法是活的;字印数目是活的;做法是活的;拆3 版是活的。3、说明的语言简洁、平实、准确,形容适度。快速浏览,试找出文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明确:举例子:每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之内有重复者。列数字:数百千本,二十余印作比较:A.“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殊不沾污”,通过比较指出木料的缺点“沾水则高下不平”,明确了不用木料而是用胶泥的原因。B.“若止印三二本则极为神速”,这句话是针对雕版而言,准确说明了活板“印速快”的优点。打比方:“薄如钱唇”、“则字平如砥”。作用:使人们对胶泥字模的形状
8、活版的平整程度有了一个具体的认识,使说明更准确形象。五、拓展延伸:除了四大发明,你还知道我国哪些发明居世界首位?示例:张衡发明地动仪;公元八世纪中国人发明了纸币;公元九世纪中国人发明了扑克牌六、课堂总结:本文介绍了宋代发明家毕昇创造的活板印刷术,反映了我国古代科技的伟大成就和劳动人民高度的聪明才智和卓越的创造精神。启发我们:中华民族有光辉的历史,也必将有更灿烂的未来。七、课堂整理复_(指导学生自主完成)八、课后练_:1、假如你是博物馆活字印刷展厅的讲解员,你最想为参观者介绍“活板”的哪一个特点,会怎样介绍呢?请写150字左右的小文章。2、完成课后练_及伴你学同步练_。第2篇:活板教学设计一、
9、教学目标:1、活板的制作过程及“活”的特点。(重点)2、了解说明顺序。(难点)3、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难点)二、教学过程:1、导入。(1)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 “活字印刷”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900多年前,北宋的平民毕升发明的,比外国要早400多年,这是多么伟大的创举啊!)(2)今天,我们幸学_活板一文,了解活字印刷在当时的制作、印刷情况。2、作者作品简介。3、指出下列一词多义字的意义和用法。(1)唐人尚未盛为之;(2)已后典籍皆为板本;(3)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4)不以木为之者;(5)每字为一印; 未未简易;(6)其印未予群从所得;(7)满铁范为一板;(8)
10、极为神速(9)不以木为之者;(10)唐人尚未盛为之;(11)更互用之;(12)旋刻之(13)火烧令坚;(14)持就火炀之;(15)用讫再火令药熔?(16)其印为予群从所得;(17)则以一平板按其面;(18)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19)其法:用胶泥刻字。第3篇:活板活板学教案主备人:刘素艳 审核人:学_目标:1.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掌握重点文言文词语;2.理解文章内容,了解活字印刷的过程及其效能; 3.理清课文有条不紊的说明顺序;4.体会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学_目标:1.介绍毕昇和他的活板印刷术,沈括和他的梦溪
11、笔谈。2.朗读课文,掌握重点文言文词语 3.疏通文意。 学_过程:一、1.2.3.作者简介。 你了解我国古代印刷术的发展史吗?把你了解到的情况写下来,课上交流。 预_导学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沈括,北宋科学家、文学家。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仁宗嘉祐八年(1063)进士。曾任扬州司理参军、提举司天监、翰林学士等职,参与王安石变法。元丰五年(1082)遭打击排斥被贬为均州团练副使。晚年隐居润州梦溪园(今江苏镇江东)。平生博学善文。所著梦溪笔谈不仅是中国科学史上的一份极其珍贵的遗产,也是一部重要的笔记文学著作。包括天文、地理、数学、物理、文艺、历史等各方面知识,内容非常丰富。其中自然科学
12、部分,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科学技术的成就。4.朗读课文,给下列字注音。毕昇( ) 薄( )如钱唇( ) 蜡和纸灰( ) 持就火炀之( )字平如砥( ) 更互用之( ) 瞬息可成( ) 以纸贴之( ) 每韵( ) 木格贮之( )与药相粘( ) 不若燔土( ) 予( ) 群从( )旋刻之( ) 二、学_研讨 1.导入2.检查交流预_导学3.朗读课文(可采用小组比赛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评出朗读最好的小组) 4.对照注释翻译课文,用圈点勾画法疏通词句,做到能口译全文。 教师强调重点字词:板: 盛为之 已后: 布衣: 又为活板 火烧令坚 和:(hu)持就火炀之 极为神速 第二已具 更互用之
13、 瞬息可就 以纸帖之 每韵为一帖 奇字 旋刻之 用讫再火令药熔 从 5.学生展示自己的翻译成果。 6.师生留白。第二课时学_目标:1.了解时间(工作程序)、逻辑相结合的说明顺序;2.能口述活版的制作过程,明确活版的工作程序,能指出课文的说明顺序。 3.学生在了解活版“活”的特点和它在印刷史上的划时代意义中,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激发热爱科学、开拓创新的热情。学_重点:理解课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学_过程:一、预_导学1.按自然段说明,课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2.根据课文内容,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活版印刷的工作程序。3.在介绍完活版的制作方法后,作者还介绍了活版的特点。你觉得活版的
14、特点可以用文中的那个词语来概括?4.提高活版印刷功效的具体方法有两条,请你用原文中的两句话回答。5.活版在印刷时有哪些事项应该注意?6.那些活字的最终下落是什么?二、学_研讨 1.检查导入 2.交流预_导学 3.研讨重点,合作探究(1)在介绍完活版的制作方法后,作者还介绍了活版的特点。你觉得活版的特点可以用文中的那个词语来概括?(2)提高活版印刷功效的具体方法有两条,请你用原文中的两句话回答。(3)活版在印刷时有哪些事项应该注意?(4)那些活字的最终下落是什么?(5)文中运用了那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4.师生留白。三、拓展延伸。 宋朝庆历年间,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用粘性胶泥作成厚块,刻上一个
15、一个字,用火把泥块烧硬。印书时,就把一个个活字块,按照书稿的次序,放在一块铁板上,用松香、蜡和纸灰等东西把它们粘在一起,用平板把字压平整,就可以印刷了。活字印刷速度快、质量好,制版比较容易,发现错误可以随时改正。印完,把版拆掉,活字可以继续使用。这是印刷史上划时代的改革。 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上;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
16、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再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甲文和乙文表现的是同一内容,但各有侧重。甲文重在介绍书籍的演变因而介绍得比较概括,乙文重在介绍活字印刷的工序,因而说明得具体而详细。1.甲文中划线的句子中“厚”字的意思_;乙文划线的句子中的“薄”字的意思是_。2.乙文中哪些句子说明活版的制版过程时说“了甲文中说的“活字印刷速度快,质量好”?
17、答:_。3.乙文在说明活版的制版过程时说“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这个句子中的“和”从词性上说,是一个_词,意为_;甲文说“用松香、蜡和纸灰等东西把它们粘在一起”,句子中的“和”从词性上说是一个_词,读_。4.甲文和乙文为了说明活字印刷“活”的特征,都用了适当的说明方法,甲文主要用的是_;乙文则主要用了_、_等方法。5.选出加着重的字的词性相同的一项( )A、每字为一印 若止印三二本 B、火烧令坚再火令药熔 C、持就火炀之 瞬息可就 D、木格贮之以手拂之 6.从乙文中找出同义词和反义词各一组。同义词:反义词:7.乙文用的说明顺序是_,甲文概括了毕升发明活字印刷的意义的一句话
18、是_ ,甲文中概括了毕升发明活字印刷的一句话是_ 。 第4篇:活板 教案活板教学目标一、掌握本文的文言实词、虚词。二、能正确翻译课文。三、学_文章抓住事物特点,运用程序说明顺序,使用简明、平实、准确的语言说明事物的特色。四、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认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掌握本文的文言实词、虚词。2、能正确翻译课文。3、说明对象的特点,有条不紊的说明顺序。4、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 难点: 有条不紊的说明顺序。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方法 自学点拨 教学过程第一
19、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本文的文言实词、虚词。2、能正确翻译课文。 教学步骤一、导入由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导入新课。二、板书课题三、释题并简介作者这篇课文是介绍毕昇活字印刷术的一篇科技说明文,它是有关活字印刷术的最早、最相近的记载。活板,就是活字版。板,同“版。沈括,字存中,钱塘人,北宋著名科学家、政治家。“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学、卜算无所不通,均有所论著”。代表作有梦溪笔谈,共30卷,内容丰富,包括天文、地理、数学、物理、文艺、历史等各个方面,是包容多种知识的笔记巨著。其中以大量篇幅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详细地记载了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上的卓越贡献。
20、梦溪笔谈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本报这篇课文就是介绍毕昇活字印刷术的一篇科技说明文。四、自主学_:1、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以及已有的文言知识,解释文言实词和虚词,翻译课文。将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小组中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以小组为单位提出,集体解决。2、给加点字注音。毕昇( ) 以松脂和纸灰之类( ) 持就火炀之 ( ) 以纸帖之( ) 更互用之( ) 燔土( ) 用讫( ) 以手拂之( ) 予群从( )3、解释加点词语盛为之 布衣毕昇 薄如钱唇 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持就火炀之 字平如砥 一板已自布字 此印者才毕第二板已具 素无备者 旋刻之 用讫极为神速 不若燔土
21、 殊不沾污 予群从五、合作探究:1、辨析词义 (见PPT)2、翻译句子1、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2、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3、持就火炀之。4、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5、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6、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7、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8、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六、课堂检测(见PPT)七、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学_文章抓住事物特点,运用程序说明顺序,使用简明、平实、准确的语言说明事物的特色。2、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认识我国古代人民
22、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步骤一、复_导入二、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注意正确停顿。三、自主学_:1、雕版印刷术早在什么时候就已出现?又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一技术得到推广应用?最后大规模应用在什么时候?讨论明确:从“唐人尚未盛为之”一句可知,雕版印刷术早在唐朝时就出现了。从“五代时始印五经”的“始”字可知五代是雕版印刷术开始推广应用的时间。从“已后典籍皆为板本”中的“皆”字可知,应用的广泛;“已后”点明普遍应用的时间。2、第一段说明的内容是什么?讨论明确:说明活板印刷发明之前我国雕版印刷发展的历史。3、本文要说明的对象是“活板”,作者为什么要先介绍雕板印刷术发明的历史? 讨论明确:在介
23、绍活板之前,先简述雕版印刷的历史,既表明活版印刷对于雕版印刷的继承发展关系,也为下文重点介绍前所未有的活版印刷术作铺垫。4、“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这一句交待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要突出毕昇的身份?讨论明确:交待了活版印刷术发明的时间、发明人及身份。“布衣”点出了发明人的身份,突出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精神。5、作者介绍活板印刷术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根据课文内容具体说出制版的程序。 讨论明确:作者介绍活板印刷术是按印刷工作程序顺序即制版 印刷 拆版的顺序来说明的。制版是按制字、设板、排字、炀板、平字的顺序说明的。6、作者介绍活板印刷术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讨论明确:打比方,如“薄如钱唇”,“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学 设计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