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农村宅基地流转模式分析.doc
《海南省农村宅基地流转模式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省农村宅基地流转模式分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海南省农村宅基地流转模式分析采用调查及实证分析法,研究海南省作为全国农村土地改革试点,在农村宅基地流转方面进行的改革创新。分析认为:1三亚力村土地出让模式,实现了城乡建设用地统一市场和“同地、同权、同价,是今后改革的主要方向和终极目标;2保亭什进村土地入股模式,农民的参与性较高,且能获得长久持续的收益,是改革的另一重要方向;3陵水港尾村土地开展权置换模式,建立了土地开展权补偿机制,意义深远;4海口田心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模式,为偏远落后地区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提供了一个可行的途径。海南省的实践完成了农村宅基地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转变,彻底翻开了农村宅基地流转的市场机制,实现了城乡建设用地统一市场
2、的目标,并且根据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多种模式的探索,积累了珍贵的基层实践经验。土地制度;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海南省;宅基地2021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和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要实现上述改革的目标,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从哪里来?占农村建设用地绝大比重的宅基地,能不能实现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转换,并顺利入市?这些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当前,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主要是一些乡镇企业和村办企业用地,量非常有限,如果农村宅基地不能完成向集体经营性建设
3、用地的转换,那么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闲置浪费的现象仍然得不到解决,农村土地的资产属性仍不能被唤醒。近些年,我国多个省市进行了农村宅基地流转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相关学者在这方面也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刘卫柏2021认为要实行无偿与有偿并存的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和建立农村宅基地有限流转制度。卢艳霞2021认为农村宅基地退出要逐步推进,不能一步到位,收益要全部返还农村。张义博2021通过对“宅基地换房、“联建和“地票交易三种典型模式研究认为,除了成都联建模式中农民主导地位较强外,其他宅基地流转模式大多以政府为主导,农民的话语权和知情权不够,往往导致农民权益受到侵犯。张梦琳2021认为市场力量主导、宅
4、基地跨区域流转更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和农民利益维护,但目前尚没有一种模式已经完全具备上述特征。马智利认为在宅基地流转中找到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利益平衡点,实现企业和个人之间利益的最优化配置是今后努力的方向。胡方芳2021认为,在欠兴旺地区,农民宅基地流转取决于宅基地的资产实现程度和社会保障替代程度之间的“理性权衡。杨雪锋2021认为不同代际农民工退出宅基地意愿不同,应分步进行引导。总体看来,其他地区关于农村宅基地流转的模式多以政府为主导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模式为根底,改革的深度不够,城乡二元土地结构的桎梏仍未解决,农村宅基地流转的市场机制尚未翻开。自2021年以来,为了支持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国务
5、院和国土资源部相继批准海南省作为全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允许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利用集体建设用地自主开发旅游工程试点,自此,海南省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宅基地流转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逐渐形成了三亚力村土地出让模式、保亭什进村土地入股模式、陵水港尾村土地开展权置换模式和海口田心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模式。每种模式特点各异,适用条件不同,但都顺利实现了农村宅基地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转换,翻开了农村宅基地流转的市场机制,实现了城乡建设用地统一市场和“同地、同权、同价的目标。1三亚市力村土地出让模式力村位于三亚市天涯镇,距离三亚市区30km,共有村民54户,297人,是海南典型的少数民族村。全
6、村土地总面积62.27hm2,农用地58.00hm2,其中耕地16.32hm2,农村宅基地4.27hm2。1.1主要做法。1.1.1以规划为先导,进行宅基地整治。力村原有农村宅基地4.27hm2,共有村民54户,户均宅基地面积0.079hm2,远高于每户0.015hm2的占地标准。为了节约集约用地,力村编制了?三亚天涯力村综合示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根据规划,1.72hm2集体建设用地用作村民宅基地,0.88hm2用于集体所有的产权酒店,其余1.67hm2作为经营性建设用地用于旅游开发建设使用。同时,为了支持力村的开展,使土地开发形成规模效益,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三亚市政府将力村范围内20.0
7、0hm2新增建设用地直接安排给村集体使用,新增的20.00hm2建设用地,不改变集体所有权性质,不办理土地征收,直接办理农转用手续。连同通过宅基地整治结余的1.67hm2,力村共有21.67hm2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可以用于旅游开发建设使用。1.1.2实施集体建设用地价格评估。为了充分维护农村集体土地权益,确保农民的集体土地出让过程中利益不受损,防止企业侵占农民利益,三亚市建立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评估集体决策机制,并规定评估地价不得低于同区域、同时点、同类别国有土地使用权土地评估价格的70%。2021年5月,受托的土地评估公司对力村拟出让的21.67hm2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进行了评估,最终土地评估总
8、价为2.49亿元,合1149.05万元/hm2。到达了当地土地征收补偿价格124.50万元/hm2的9倍多,集体建设用地的市场价值得到充分显现。1.1.3探索集体建设用地出让。按照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地、同权、同价、建立城乡建设用地统一市场的改革路线设计,力村进行了集体建设用地出让的探索。在市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力村将21.67hm2集体建设用地参照国有建设用地进行了出让,并签订了?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合同?。1.1.4合理分配土地增值收益。力村集体建设用地出让收益采取以下方式进行分配:先扣除农户新建安置住房费用、各类拆迁补偿、青苗补偿、村民产权酒店建设等各类村集体经营性物业
9、与设施的投资、新增用地农转用费用及相关税费等本钱后,剩余土地流转净收益的20%上缴市政府,其余80%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并纳入集体财产,主要用于农村产业开展和根底效劳设施建设。1.2创新亮点。1.2.1建立了集体土地评估制度,显化了集体土地资产价值。力村集体建设用地评估的实践,在参照国有土地评估的过程中,使集体土地的资产价值得到充分挖掘和显现,实现了城乡建设用地“同权、同地、同价,显化了集体建设用地的市场价值,为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平等地享有国有土地同等权益打下了坚实的根底。1.2.2实行集体建设用地出让,建立了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力村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行出让,并签订了?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合
10、同?,完成了集体建设用地同国有建设用地平等入市的转变,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充分维护了农民的土地权益,实现了城乡建设用地统一市场的制度改革变迁。从根本上打破了城乡两元结构土地、户籍中土地方面的桎梏,有力地释放了农村大量的存量土地资源,为农村的开展、农民的致富、农村面貌的改善等方面提供资本化的保障,更能够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地参与到中国新农村的开展建设中。1.2.3合理分配土地收益,实现了村民、政府和企业的共赢。在力村的实践中,实现了农民、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共赢。首先,村民获得了80%的土地增值收益,土地权益得到最大化的实现和保障;政府通过收取一定的税费和土地流转收益,即能解决支持
11、农村开展的配套资金,又能获得工程开发所带来的就业、税收、产值增加等其他经济和社会效益;企业的社会资本参与不仅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的生活面貌、带动了农村的经济开展、减少了政府对农村投入的压力等问题,也让企业获得了开展的时机。2保亭县什进村土地入股模式什进村地处海南保亭黎苗族自治县三道镇,原是一个传统落后的村庄,全村农户数48户,183人,全部为黎族,土地面积51.18hm2,其中农田面积7.93hm2,坡地面积4.80hm2,林地面积34.95hm2,宅基地面积3.49hm2。2.1主要做法。2.1.1以规划为先导,进行宅基地整治。什进村村民48户,原来全村宅基地面积3.49hm2,户均宅基地占地面
12、积726.67m2。经过宅基地拆旧建新,每户新宅按照住宅面积不超过175m2、加上庭院和附属设施占地面积不超过200m2的标准修建,新宅占地约0.96hm2,节余出建设用地2.53hm2,比原来用地节约72.5%。然后,将节余出来的2.53hm2建设用地进行经营性开发,用来建设酒店、客房、商铺等旅游设施工程。2.1.2坚持集体土地所有权不变,以土地使用权入股。什进村农村宅基地流转在坚持集体土地所有权性质不变的前提下,将集体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收益权别离,采取村企合作入股模式,村民以土地使用权入股到公司,公司提供开发建设所需要的全部资金,土地由公司按照标准进行开发建设经营,并定期向农户支
13、付土地合作分红,使农民对土地拥有持久的收益权。2.1.3建立村企合作模式,村民参与运营和开展。什进村新村建设总投资2.8亿人民币,全部由企业承当。在后期工程运营过程中,企业优先选择本村农户适龄劳动力,安排相应的工作岗位,并负责相关农民培训经费及购置务工工人的社会保险。变农民为股东、变农民为工人、变民族文化为旅游产品,农民股份收入及工资收入与公司运营效益挂钩,从而将企业与农民紧紧捆绑在同一条利益链上。2.2创新亮点。2.2.1村企合作,农民参与经营。什进村在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采取了村企合作开发模式,农民以地入股,企业出资开发建设,在工程运营中农民以企业员工的形式参与经营,按劳取得工资收入,并能以
14、股东的身份定期获得分红,村民的收益与工程运行效益息息相关,村民的主人翁地位得到了充分表达,极大地调动了农民主动参与的积极性。2.2.2村民不失地,长久持续收益有保障。什进村在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保持了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土地的所有权仍然属于农民集体,土地的使用权仍然属于村民,村民的土地权利主体地位没有改变,只是将土地使用权与经营权别离,村民将土地使用权转化为了公司股权,企业获得了土地的经营权,企业以公司化模式进行开发运营并获得收益,村民以股权定期获得分红。农民在不失地的前提下,实现了长久收益有保障。3陵水县港尾村土地开展权置换模式港尾村原是陵水县光坡镇一个偏僻落后的小村庄,该村位于香水湾
15、开发区腹地。港尾村居民104户,人口414人,宅基地面积6.80hm2,属于一线海景资源,位于陵水县重要滨海旅游区香水湾旅游开发区腹地。3.1主要做法。3.1.1进行土地开展权置换,将级差地租全部返还给农民。建设用地价格最大的影响因素就是区位。因为土地位置的不同,导致其价格差异显著,从而产生级差地租。土地置换是指将不同区位的土地权益进行置换,并对级差地租进行补偿的一种交易模式。在以往操作中,土地置换一般在国有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之间展开。陵水县港尾村对这一模式进行创新,在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之间进行了土地置换,并对农民的土地级差地租进行了补偿。由于港尾村地处香水湾旅游开发区腹地,土地价
16、值较高,尤其在一线海景日益稀缺的背景下,按照现行的土地征收补偿标准,村民的抵抗情绪较高,土地征收十分困难。为了推进香水湾开发建设的同时又不损害农民的权益,陵水县进行大胆创新,将港尾村位于海岸一线的旧村6.80hm2宅基地,与二线具有居住比拟优势的同等面积的国有存量建设用地进行置换,把港尾村从原址整体搬迁出来,重新规划建设新村,旧村土地通过市场“招拍挂出让,所得级差土地收益全部返还给港尾村,用于新村建设和开展村集体经济。3.1.2进行新农村建设,开展集体经济。港尾村利用所得的土地级差收益,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村集体经济的开展。新村按照新农村规划统一建设,新村划分为三大功能区:住宅居住区、村民休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海南省 农村 宅基地 流转 模式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