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发展规划(1).docx
《“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发展规划(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发展规划(1).docx(9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发展规划、夕4、,一、A刖三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确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出了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部署。“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二个五年;是省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谱写生态美丽建设新篇章的五年;也是区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胜利、继续推进美丽建设的关键期。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并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推进区“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促进产业、能源、交通、用地结构绿色低碳转型,践
2、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充分衔接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C)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本规划紧扣美丽全面建成总目标,以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安全为抓手,重点阐明“十五五”期间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指导今后五年生态环境保护行动。第一章“十四五”环保规划实施情况回顾一、“十四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成效“十四五”以来,我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及区委区政府各项工作部署,紧紧围绕逐步改善环境质量和促进持续发展的双重目标,
3、认真落实“十四五”规划纲要的环境保护目标任务,积极开展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不断夯实严格按照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规定的通知及各年度党政领导生态环保目标责任书,推进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生态环保目标责任书完成情况纳入全区绩效考评体系,建立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一岗双责”制度及考评考核体系。建立党委、政府定期听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汇报机制和领导亲自督办、调研、检查工作制度,不断强化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意识。全面实施河长制,“十四五”期间已完成区级河道划界立牌以及区、镇、村三级河道名录登记等工作。区镇两级河长办实体运作,分级分段设立河
4、长,逐步建立起河长牵头的共同责任机制、部门协作的联席会商机制、系统联动的检测处置机制、自上而下的督查推进机制和自下而上的逐级述职机制等五大工作机制,建立“一河一档”“一河一策”,针对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制定综合治水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开展重点整治。全面完成“十四五”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提高到95.9%o持续抓好中央、省、市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确保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严格落实生态保护、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强化生态保护管控和生态环境安全管理,构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新体系。(二)生态文明建设体系构建持续完善“十四五”期
5、间,我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创建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培育一批“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示范村。强化工业园区规划环评,科学推进我区“城市绿心”保护性开发,黄石工业园区成功申报省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创成省级综合治水试验县,扎实推进南洋水系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及木兰溪全流域整治、内河整治、安全生态水系建设等项目,持续开展饮用水源地整治。加快推进“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行动,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大幅提升,美丽乡村旅游潜力不断释放,后黄村获评省级“四星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林山村被认定为中国美丽乡村示范点。大力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出台区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打造6个示范小区,开展垃圾分类进社区、
6、进校园、上路面等各类志愿者活动共51场;在18个小区建设30座垃圾分类屋(亭),配备分类垃圾桶及督导员,分类达标率达到50%以上。积极创建“污水零排区”试点村,至2025年我区共创建了4个“污水零排区”试点村,分别为西天尾镇后黄村、黄石镇凤山村、新度镇大坂村和拱辰街道七步村。推动生态环境体制改革创新。推行环境污染责任险制度,全区13家纳入环境污染损害责任险的企业已完成投保。制定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完成下拨生态补偿金额35万元。健全环境信用评价体系。根据省市要求,指导督促纳入省2025年第一、二批企业环境信用强制评价名单的118家企业开展
7、信用评价工作,其中环保诚信企业4家、环保良好企业109家、环保警示企业3家、环保不良企业2家,营造“守信者时时得益,失信者处处受限”的区域信用发展环境。(三)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十四五”期间,在服务保障我区经济总量保持全市前列的同时,全区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优良、不断向好,群众生态环保获得感不断增强。至2025年,我区自然保护区(含林业保护小区、海洋保护区等)面积达697.2公顷,森林覆盖率24.14%,林地保有量6529公顷,林木蓄积量23.4万立方米,均符合年度考核目标。空气质量优良率从2017年的90.6%提升至95.9%,六项主要污染物指标均优于二级标准;至2025年,木兰溪干流国考三江
8、口断面水质为IV类,符合国考目标要求;省考重点小流域南洋河网西洪水闸、延寿溪口为11I类,北洋河网涵坝为IV类,达到省考目标要求,全面消除了劣V类。(四)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明显蓝天保卫战方面:通过出台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年度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区轻微污染天气应对办法等指导性文件,全面整治燃煤锅炉、重点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整治、督促重点企业开展VOCs废气治理、加强“散乱污”企业整治、轻微污染天气应对、牵头开展餐饮油烟治理等措施,辖区内空气质量不断改善。“十四五”期间,完成辖区内全部19家加油站油气回收装置改造任务;完成全区107家涉VOCs企业提升改造;完成柴油货车攻坚目标,路检及入户
9、抽测195辆次;关停“两无”企业529家,整治改造136家;全面完成石材加工、机砖厂及传统砖瓦窑、废旧塑料回收、塑料拉丝编织网、翻砂铸铁“五小”企业整治,健全“五小”行业整治的长效管理机制,对反弹复建“五小”行业,及时督促镇街予以取缔关闭,“散乱污”企业整治取得了较大成效;完成全区26家企业燃煤锅炉节能环保提升工作。20192025年共启动轻微污染天气应急响应213次,发布预警47次。碧水保卫战方面:制定年度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黑臭水体及内河治理的整改方案等各项方案,发布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2025-2030年)等污染治理规划。围绕木兰溪流域水质提升攻坚工作,通过排污口排查整治、涉水“
10、散乱污”和家庭小作坊排查整治、重点排污企业监管、城乡污水整治、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污水管网建设、垃圾整治、黑臭水体整治、河道综合治理及木兰溪巡查等专项整治行动,深入落实水污染防治,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加强红山水库巡查,重点攻坚水质提升工作。“十四五”期间,完成8个木兰溪全流域治理水利项目;完成河道治理74.23公里,完成投资8.2亿元;完成红山水库水源保护区勘察定界项目验收;完成全区163家入园企业污水处理整治,其中162家企业工业污水均已接入市政管网,1家华峰工贸自行处理达标排放;排查河道“四乱”问题563处,并及时完成清理,清理率100%;全区共普查并整治完成5610个入河排污口(木兰
11、溪流域4332),完成率100%;持续推进城乡污水整治PPP项目、南洋水系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实施,累计完成约1035公里管网建设,累计新建改造三格式化粪池约48600座,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污水提升泵井220座,小型污水处理场站6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基本实现长治久清,并建立长效治理机制。深入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完善畜禽污染整治长效管理。截至目前,全区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100%,共排查畜禽反弹复建复养11家,全部整治到位。净土保卫战方面:制定出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完成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筛选、重点行业企业及大宗固废堆存场
12、所排查等,对排查发现的4家土壤重点监管企业存在问题已及时督促整改到位。开展疑似污染地块初步调查、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强化污染地块管理及涉镉等重金属排查与整治;针对初步调查报告结果显示为重金属污染地块的区恒赫五金电镀厂,目前已完成土壤修复。完成重点行业企业周边监督性监测及自行监测工作。我区4家土壤污染重点行业企业已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开展自行监测,根据2025年企业自行监测结果,4家企业厂内监测结果均符合GB36600-2018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中表1、表2筛选值第二类用地相应限值要求,暂无土壤污染风险。完成辖区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工作,并形成分类清单;持续完
13、善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医疗废物集中处理,完成我区26家纳入危废规范化考核的企业的危废规范化考核工作。持续推进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减量化行动,加大测土配方施肥推广力度,推进豆科绿肥种植还田,推广应用有机肥。截至目前,全区示范推广种植豆科绿肥3.45万亩,示范应用有机肥12.6万亩次,测土配方施肥20万亩次;化肥使用量(折纯)7982吨。推广应用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行精确施药和科学用药,减少农药造成的环境污染,至2025年,完成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8.56万亩次、绿色防控面积27.611万亩次,农药使用量467.2吨。海洋生态保卫战方面:严格海岸带空间管控,推进河口海湾及沙滩岸线整治修
14、复,完成“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项目年度任务。完成退养还滩215.45平方公顷,滨海湿地生态修复55.54平方公顷。采用无人机方式对黄石镇与北高镇入海口进行初步排查,共排查入海口516个,并上报系统。完成木兰溪流域80家农田水产养殖场退养整改工作。至2025年,污水处理厂已完成提标改造,实现污水达一级A排放标准约905万吨。主要污染物消减方面:“十四五”期间,全区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重点工程减排)、氮氧化物(重点工程减排)合计减排量分别为2516.408吨、319.22吨、611.244吨、156.221吨,全面完成“十四五”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一一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十四五
15、总量控制减排目标分别为1280吨、189吨、119吨(重点工程减排)、66吨(重点工程减排)。(五)坚持绿色发展,培育环保增长极“十四五”期间,区委、区政府坚持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坚决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实施最严格的保护和用途管制,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规范履行区域开发、行业发展规划以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对高耗能、高排放及产能过剩行业的项目从严把关,守住底线。加强能耗“双控”管理,制定市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工作的通知。大力培育环保产业,加快新型节能技术装备研发和产业化过程。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审核,2025年
16、公开的需要完成清洁企业名单两家三棵树和华峰工贸,截止至2025年12月,三棵树已委托第三方开展,华峰工贸因目前停产申请延缓。培育引进一批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等重点项目。大力支持华峰工贸、海山机械、华隆机械、三棵树等企业做强做大,三棵树涂料股份有限公司功能化石墨烯绿色环保涂料产业化项目、华峰运动用品科技有限公司基于石墨烯改性应用的增材印花鞋面及运动鞋产业化项目分别获得2019年省级预算内投资计划160万元。坚持绿色新发展理念,持续实施“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强化工业园区规划环评,科学推进我区“城市绿心”保护性开发,以推进美丽行动为抓手,实施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行动,力促生态环保措施落实到实处
17、取得实效。区单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逐年下降,2016-2018年同比下降33.2%,2019年同比下降14.3%,2025年同比下降23.33%。关停退出产能落后,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境污染严重、安全隐患突出的企业,进一步部署燃煤锅炉环保改造提升工作。“十四五”期间,共完成85台燃煤锅炉清洁化改造、达标排放、拆除;全面淘汰铸造企业落后炼铁设备,共排查区特嘉冶金机械有限公司等12家铸造企业,拆除煤粉加热式退火炉2座。竭力打造绿色制造名片,以促进全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为目的,对照国家绿色制造体系创建和评价要求,引导企业制定绿色发展战略,优先选用绿色工艺、技术和设备,加强基础设施、
18、管理体系等方面建设,打造绿色制造新名片。十四五期间,我区三棵树公司相继获得工信部第二批绿色工厂、第三批绿色设计产品和省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国家级绿色工艺设计示范企业等称号;富立、双驰鞋业获批省节能循环经济省级切块资金示范项目;华峰工贸获批省级节水型企业;双驰鞋业、百合鞋业、鑫晶山等企业获批省级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单位。强化资源总量管理和节能减排。积极对接市里关于碳排放的相关实施方案,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单位GDP能耗下降比例达到“十四五”目标任务序时进度要求。用水总量、万元GDP用水量、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控制在市下达目标任务内。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率达到序时进度要求。(六)服务优化,为高质量
19、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主动服务重点建设项目。“十四五”期间,对符合中央政策和环保准入要求且有利于保民生、保增长的重点建设项目跟踪服务,简化办事流程,加快环评审批进度,开通“绿色通道”。推进行政审批改革。按“五级十五同”,梳理行政审批服务事项23个,实现事项名称、事项类别、法律依据、基本编码信息三级统一。梳理“最多跑一趟”和“一趟不用跑”事项清单,23个事项全部为“一趟不用跑”事项,占总事项的100%,进一步提高了审批服务质量,落实了“马上就办”服务宗旨。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减轻企业负担,加快项目审批:去材料方面,经认真梳理,共减少15份各项审批事项的申请材料;减时限方面,将排污许可证核发事项承诺时限
20、由3个工作日缩减为2个工作日,将排污许可证延续事项承诺时限由2个工作日改为即办件,建设项目报告表审批事项审批时间从法定的30个工作日压缩到3个工作日,报告书审批事项审批时间从法定的60个工作日压缩到4个工作日;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的承诺时限,压缩至2个工作日。民生工程领域豁免审批项目2个;有8个项目涉及总量交易的经业主承诺后给予审批。2016年至2025年,共办理环评审批455个、环保竣工验收251个,发放排污许可证268个,建筑工地(午)夜间连续施工309家次,均能在承诺时限内完成审批,按时办结率达100%。(七)强化监管,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强化环保专项整治。坚持日常监管与专项执法相结合,深化“双
21、随机一公开环保执法检查模式,强化环保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衔接,持续开展“清水蓝天”、“执法大练兵”联合执法行动,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十四五”期间,共检查企业2829家次,行政处罚179起,处罚金额约1755万,查封扣押166起,移送公安机关行政拘留17起,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6起。健全完善环保网格化监管体系。依托综治网格化监管平台,建立“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环保网格化监管体系,目前共有三级、四级网格数136个,136名专职网格信息管理员。2025年全年上报环保事件2435件,办结率100%,反馈网格报警1668次,反馈率达91.1%。规范企业环境应急管理。开展企业环
22、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并督促企业开展自查,2019年以来共检查企业114家次,发现问题31个,均已完成整改。督促企业开展预案编修和备案工作,“十四五”期间.共19家企业完成应急预案新增与修订备案。积极督促重点企业开展环境应急演练,如闽中有机食品有限公司开展液氨泄漏应急演练,三棵树涂料有限公司联合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八)“十四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指标完成情况“规划”实施以来,截至2025年12月:列入规划指标的重点流域(木兰溪)功能达标率和I类一11I类水质比例、城市内河功能达标率、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比例、可吸入颗粒物(PMlO)年均浓度比2012年下降、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
23、达标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和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主要污染物减排比例等13项指标已提前完成;列入规划指标的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数据暂未发布;列入规划指标的土壤环境质量功能达标率、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达标率、新增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保障率、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等4项指标暂无考核任务;列入规划指标的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比例、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标准比例、森林覆盖率、水土流失面积综合治理面积未能完成指标任务。“十四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指标完成情况如下:表1区“十四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指标完成情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生态 环境保护 发展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