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规划(1).docx
《“十五五”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规划(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规划(1).docx(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县地处西部,面积平方公里,是通往省的一大要冲。地势开阔、山水灵秀、气候宜人,为闽江、赣江、韩江三江源头;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是中央苏区的核心区,是中央红军长征四个出发地之一,是二十年红旗不倒的革命根据地,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进行革命的重要实践地;是客家早期聚散中心,是孕生客家民系、客家文化的“神圣摇篮”,是客家人寻根谒祖的“朝圣中心”。“十四五”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乡村振兴、“三农”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发展理念,为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高质量发展实现赶超的要求,紧紧围绕
2、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总目标,坚持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十五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二个五年,也是全方位推动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二个五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机遇期,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科学编制县“十五五”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对于县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并推动其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具有新时代的特殊意义。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
3、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在衔接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0年)省”十五五”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市“十五五”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C)三五远景目标纲要等规划基础上,县农业农村局组织编制了县“十五五”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围绕“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总要求,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力“育优势、补短板、激活力”,加大创新驱动力度,对县特色现代农业作出阶段性谋划,明确“十五五”期间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产业布局、产业体系。本规划是全县引导
4、和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行动纲领,是制定农业相关政策和安排重点项目投资的重要依据。规划范围为全县,包括镇乡,土地总面积平方公里。本规划基准年为2025年,规划期为20262030年。第一章发展成就与发展环境第一节“十四五”现代农业发展主要成就“十四五”期间,县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促改革,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一、现代农业快速发展依托“两米两茶一稻种”(即:河龙贡米、慧米、油茶、茶叶、杂交水稻制种)、蔬菜、特色养殖等特色现代产业,以农业品牌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精准扶贫等为抓手,创新农业农村发展新机制,培育农业
5、生产经营新主体,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新活力,促进农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增效。2016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47.79亿元,增长4.2%;2017年总产值达49.08亿元,增长4.3%;2018年总产值达42.96亿元,增长4.4%;2019年总产值47.81亿元,增长4.3%;2025年总产值49.67亿元,增长3.8%;2016年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38元,增长10.3%,全市排名第一;2017年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11元,增长11%,全市排名第一;2018年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94元,增长9.2%;2019年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83
6、元,增长10.5%;2025年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04元,增长6.7%。县国家级林业有害生物中心测报点承担全县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任务,建立了覆盖全面、调查准确、上报及时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网络,对马尾松毛虫、刚竹毒蛾、竹蝗、萧氏松茎象、松墨天牛、松材线虫病等11种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实施监测调查,及时上报监测结果,及时发布动态与短期预报,为科学实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巩固造林绿化成果,维护森林资源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2025年度,县国家级林业有害生物中心测报点荣获“全国先进测报点”称号。二、农业产业园加快实施(一)创建县市级现代种业产业园区域(安远镇、水茜镇和中沙乡)内杂交水稻制种面积达
7、15300亩,有关种业发展的农民合作社6个,杂交种子生产经纪人12人(含个人和组织),引进了中种集团、荃银高科、金色农华等10家国内具有实力的种子企业在园区设立稳定的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县制种面积已超过现有国家级制种大县标准。(二)创建现代茶业产业园创建区域为城郊乡、中沙乡、石壁镇等3个乡镇,规划面积533平方公里。园区茶园面积约2.5万亩,茶叶总产量2100吨,茶叶总产值1.2亿元。园区现有省级茶叶龙头企业3家,市级茶叶龙头企业4家,全国示范合作社1家,省级合作社2家;注册商标8个,省级名牌商标2个,绿色食品认证企业2家,获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1家,SC认证企业4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3
8、个,农村科技服务网络示范点8个。(三)创建县省级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农民创业示范基地主导产业“五新”入户率达90%以上,科技进步率达60%以上,良种覆盖率、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全市前列水平;创建区域现有省级龙头企业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3家,家庭农场48家;创建区域共有农业“三品一标”有效用标企业8家、11个产品。三、农业科技不断进步(一)生态农业不断创新肥料使用减量增效,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和化肥减量增效项目。病虫防控绿色高效,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持续推进农药减量增效。(二)科技兴农深入实施深化农业信息化服务,依托“12316”综合信息服务平台、167个村级“益农信息社”,为
9、农民提供电话咨询服务。深化技术培训,紧紧结合农业项目和农时,组织各方面农业专家举办各类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引进186个农作物新品种进行展示示范,全县推广省级主推品种35.2万亩。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围绕县农业产业发展需求,结合“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工作实际,开展生产经营型和专业服务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三)农田建设持续改善按照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强规划布局,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夯实粮食安全保障基础,多措并举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民生工程。“十四五”时期,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共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IL7万亩。(四)农产品安全不断加强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12
10、13”行动计划和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抓住质量兴农主线,坚持“产”“管”并举,抓好源头管控,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四、农业改革持续发力(一)农业产业化组织不断壮大全县现有省级龙头企业8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1家。截至2025年5月底,县经登记注册的合作社有705家、家庭农场有476家;有合作社联合社6家。累计县有国家级示范社4家(监测合格3家),省级示范社25家,市级示范社34家,县级示范社50家;省级示范场19家,市级示范场25家,县级示范场35家。(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完成时序任务共完成全县16个乡镇210个行政村实测承包地面积47.95万亩,完成打印并
11、颁发农村土地经营权证书6.53万本,占比99%;完成确权成果工作“回头看”,并顺利通过市级检查验收;完成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成果的“一户一档”纸质档案资料整理工作,目前正进行“一户一档”电子化档案扫描工作。(三)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序推进2018年1月31日成立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10月底完成全县农村集体清产核资村级公示确认工作。2019年9月完成成员身份确认工作,共完成成员身份确认户数7.34万户,成员人数33.31万人。2019年12月完成210个村的资产量化与股权设置工作。2025年4月完成210个村的股份经济合作社登记赋码工作及210个行政村清产核资成果验收工作。2025
12、年5月底完成210个行政村2018、2019年度农村集体资产清查工作。五、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对照“十四五”期间的脱贫攻坚目标,我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认真按照省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部署,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力以赴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在册的4614户13044个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7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2017年退出23个、2018年41个、2019年6个)、74个贫困空壳村(2017年退出32个、2018年36个、2019年6个)和3个市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20172019年每年各退出1个)已全部退出,2025年
13、4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在省政务网对县等6个符合退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标准的县进行公告,宣布我县退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脱贫攻坚取得了压倒性胜利。六、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一)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我县按照县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村垃圾收集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推进污水收集管网铺设,每年从生态补偿资金中支出30余万元用于村级污水处理设施维修和管护,2025年基本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以及集镇污水处理率达7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85%以上。(二)合理实施农村改厕加快公厕配套建设和改造步伐,2025年新建乡镇公厕4座、农村公厕38座、50
14、0户三格化粪池,到2025年底全县实现每个行政村至少有一座水冲式公厕与全县常住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以上的目标。(三)强化村庄垃圾治理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村内塘沟、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着力解决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进一步完善“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机制,加强村庄日常保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的集中收集和处理全覆盖。(四)破解建新不拆旧”难题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关于农村宅基地“一户一宅”规定,加大存量破旧农村附属房、猪圈、烤房、乱搭盖、村庄杆线等方面的综合整治力度,结合土地增减挂钩,依法依规拆除违法、无序搭盖物以及破旧附属建筑。表1-1县“十四五”时期现
15、代农业发展主要指标类别指标单位2015年2025年“十四五”夕况增加值4由农业供给粮食播种面积万亩60.4247.7122一粮食产量万吨20.9017.74一蔬菜产量万吨29.0531.46一水果产量万吨5.91461.858一茶叶产量万吨0.2810.266一食用菌产量鲜品万吨0.45050.62400.17356干品万吨0.10450.24300.13851肉类产量万吨2345821567.131890.87一禽蛋产量万吨8393081.12242.12奶类产量万吨一水产品产量万吨0.9941.0620.0681农业产值亿元25.2026.921.721畜牧业产值亿元6.438.7612.
16、3316渔业产值亿元1.8812.11120.23022质量安全农业“三品”认证个1532171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个1433农业科技与装备农机总动力万千瓦20.5620.87680.31680主要农作%63.3673.710.343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95.698.73.10土地流转面积占比%21.27%25.50%0.04233农民发展和收入农民培训万人O0.7520.752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13701790465349培育职业农民名0581581一农业生态测土配方施肥万亩4079391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44.9一美丽乡村建设个230一农业经营主体规模以
17、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亿元一休闲观光农业总收入亿元一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家3049191家庭农场示范场家935263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家2819一第二节“十五五”现代农业发展形势分析“十五五”时期,县农业农村发展仍处于重大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条件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三农”工作必须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系统观念,融入协同理念,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目标任务。一、发展机遇(一)宏观形势变化带来战略发展机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也是推进农
18、业农村现代化宏观层面的战略背景和总体判断。从国际来看,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全球农产品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加。在国际循环不畅的情况下,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的粮食安全战略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从国内来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十五五”时期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战略机遇期的内生性、可塑性和延展性显著增强。(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面临前所未有的基础条件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重要农产品保障水平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态势良好,农业绿色发展进展明显,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决定性成就,“十四五”农业
19、发展目标任务率先完成,农业农村应对风险与挑战的能力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条件。(三)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机遇“十五五”时期,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逐年增加,将提升社会消费能力,为高端农产品消费带来机遇。三品一标农产品是政府主导的高端农产品公共品牌,总量逐年递增,随着消费升级的推进,其需求机遇凸显。预计“十五五”时期,国家将在产业增效、产品提质、生态改善、制度创新等方面切实发力。二、制约因素(一)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格局尚未形成。县大部分现代农业企业,都是以农业产品初生产为主导的企业。这些企业往往过分重视其农业生产,而忽视附加值更高的深加工,无法通过延伸产业链
20、提高企业生产效益。农业生产成本高位运行,土地流转、农资、人工工资等生产性支出一直在上涨,加上农业基础设施还不完善,造成非生产性支出也处于高位,影响了农业产业的发展壮大。(二)乡村人才流失严重现代农业的发展关键在人才。现实的困境是农业发展要素支撑不足,从业人员素质偏低,产业发展人才短缺。本地目前没有足够吸引年轻人留下来、待得住的产业,农村常住人口老龄化、低文化的现象十分普遍。(三)资金投入受到制约现代农业的建设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投入,加快乡村建设的步伐仅仅依靠农村农民自身力量远远不够。县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还相对落后,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偏低,急需调整城乡要素
21、配置结构,建立健全现代农业发展投入保障机制。(四)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起步较晚、规模较小,农产品初加工企业多、深加工企业少,产品结构比较单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限。农业组织化程度仍然不高,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还不够规范,对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的带动能力还不强。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以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加快培育发展农业全
22、产业链为抓手,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兴农,加快农业农田标准化、品种优良化、生产机械化、农业信息化等第二节基本原则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为契机,促进形成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优良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实现农业发展与资源开发、生态安全相统一,推动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提高。二、城乡统筹,融合发展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机制,充分发挥工业对农业、城市对乡村的支持和带动作用,积极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农业和乡村集聚。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优化一产、深化二产、强化三产,培植发展新业态、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特色 现代农业 发展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