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十五五”规划.docx
《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十五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十五五”规划.docx(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十五五”规划自治县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十五五”规划根据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制定,是阐明自治县(下称“县”)“十五五”时期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重大目标、任务和举措的行动纲领。一、“十四五”时期住房与城乡建设事业成效“十四五”期间,县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一)新型城镇化有序推进城镇集聚效应持续强化。2025年县常住人口111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8.21%,较“十二五”期末提高9.31个百分点。以大搬快聚为核心的人口集聚工程深入推进,极大地推动了人口向
2、中心城区以及中心镇的集聚。城市能级和品质实现双提升。鹤溪老城畲味更浓,城南棚户区改造、包凤示范小区建设扎实推进,浮丘路延伸工程开工建设,钟楼路拓宽工程、人民南路延伸工程建成通车。外舍新区加快建设,路网框架不断拉开,新区管网工程、人防工程、山哈大剧院、翡翠湾项目、千熙桥、千俟崖景观工程、凤鸣公园等项目有序推进。澄照副城产城融合框架基本形成,园区主要道路工程建成通车,第三污水处理厂建成并通过竣工验收,澄照幼儿园、残疾人托养中心、县福利中心投入使用。城市特色和品位不断彰显,创成省5A级景区城。谋划启动未来社区建设,建成并投入使用江泰城市综合体。美丽城镇建设稳步推进。全县19个整治乡镇全部通过省级考核
3、验收,其中6个乡镇获得省级样板乡镇称号。2025年启动第一批7个乡镇美丽城镇建设项目工作,并完成东坑镇省级样板镇创建。(二)住房供应和保障水平实现全面提升房地产业保持健康发展。2016年以来,完成房地产项目10个,商品房销售面积65.7万平方米。逐步形成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住房保障取得显著成效。通过货币补贴和实物配租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拓宽住房保障。货币补贴对象由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扩大至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外来务工人员等。修订自治县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推进“公租房一件事”全流程“最多跑一次”改革。棚户区改造和老旧小区改
4、造持续推进。“十四五”期间,完成棚改征收(征迁)安置778户。老旧小区改造开工14个,完成改造13个。积极开展小水电小区、老景中小区和新华小区等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危旧房治理改造实现应改尽改。“十四五”期间我县共完成困难家庭危房改造2088户。2019年起实施开展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即时救助工作。(三)人居环境全面改善以环境提升攻坚战为突破,优化城乡人居环境。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绿化提升成效明显,完成“三月三广场”省优质公园建设,共新增公共绿地29.54万平方米。实现澄照副城供水、园林绿化、环卫保洁统一纳入城市化管理,顺利完成外舍新区、澄照创业园、城南区块环境提升工程。累计新建、提升绿
5、道350公里以上,其中鹤溪河环线绿道和畲乡绿道分别被评为2019年度和2025年度全市最美绿道。积极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和美丽宜居示范村整治提升。55个村被列为中国传统村落,位居全国第七,57个村列入省级传统村落名单,数量位居全省第一。累计列入省美丽宜居示范试点村共19个村,其中有14个村已完成省美丽宜居领导小组的督查验收,沙湾镇七里村等4个在省美丽宜居示范村考核验收中获得“优秀”称号。(四)市政公用设施能力全面改善城镇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外舍污水处理厂顺利投产,污水处理能力从0.5万吨/天提升至1.5万吨/天。启动2026-2030供排水专项规划。完成2025-2030年燃气专项规划的编制和审
6、查。扎实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不断完善垃圾分类投放、收运、处置等不同环节基础设施,建成城乡生活垃圾环卫一体化资源化处置中心项目。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配套体系,城镇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达91%,垃圾回收率45.1%,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农村污水设施运维水平走在前列。持续健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维体系,完善运维监管服务平台建设,继续落实运维管理站长制,完成农村污水处理(以色列MABR技术)示范项目大均泉坑村试点。(五)行业发展和数字管理全面深化建筑业转型发展成效显著。有序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工作,完成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82.46万平方米;建筑业总产值从13亿增长到26亿,实现翻一番。质量安全监管
7、全面到位。积极推进城市“智慧工地”建设,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工作进展,促进全县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稳步提升。改革创新持续深化。大力深化企业投资项目“最多跑一次”改革,梳理并统一办事流程,搭建基础平台,实现了数据的互联互通。全面打通建设系统审批事项线上申报渠道,促进营商环境的优化。“十四五”时期,我县住房城乡建设事业主要指标完成好于预期,重大项目建设顺利开展,实施类项目整体扎实落地建设,预备类项目效果明显,前期类项目大力推进,为“十五五”跨越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但对标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相比,目前我县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仍存在不足和挑战,如城乡风貌有待于整体统筹提
8、升,自然本底和民族特色有待进一步彰显;城区基础设施体系滞后于城市空间拓展;城市功能与品质存在短板,特别是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配套等历史欠账较多,老城区更新改造任务仍十分艰巨;城市品质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公园绿地建设压力较大;城镇住房保障覆盖水平有待提升,建筑业转型有待深化;乡村地区建设水平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较为突出,山区农村危旧房改造任务仍较为艰巨等。二、“十五五”时期住房城乡建设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变化“十五五”时期,我国将由中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住房城乡建设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变化。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十
9、五五”时期,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内需持续扩大,人民群众对住房、生活环境的需求向多层次、多样化、品质化、品牌化方向升级。创新驱动作用增强,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数字经济对GDP贡献率进一步提高,为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绿色市政基础设施、智慧工地等带来机遇。根据“七普”人口数据,2025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3.89%,已经步入城镇化较快发展的中后期,城市发展进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生产生活方式加快绿色转型,为绿色城市、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创建带来契机。中央对“十五
10、五”规划编制工作高度重视,提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省市层面来看,我省已进入工业化城市化中后期,人口老龄化、家庭少子化、劳动年龄人口减量化加速态势显现。我省数字化转型走在全国前列,数字化治理已经贯穿经济社会各领域。长三角一体化深入推进,省域发展呈现一体化趋势,省委提出要推动山区跨越式发展,加快把山区经济打造成为新增长极,提出要建成诗画大花园最美核心区,建成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和生态经济示范区,给带来重要机遇。从自身来看,县委县政府紧跟时代步伐,厉行“
11、之干”,在“重要窗口”建设进程中发挥民族自治县独特作用。“十五五”规划作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将为与全省同步基本实现高水平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三、“十五五”时期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第十四届历次全会精神,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和持续创新为动力,深入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紧扣“中国畲乡、品质、宜居胜地”县域定位,紧跟时代步伐,坚定以“奋斗
12、践行“之干”,努力在全省26个加快发展县中争先进位,在全国120个民族自治县中勇当标兵,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们更向往”“住房让百姓更满意”,在“重要窗口”建设进程中发挥民族自治县独特作用,绘好具有鲜明特色的新时代全域美丽“富春山居图”。(二)发展目标1、更大力度提升县城能级。拉开城市框架,不断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和人口集聚承载能力。到2030年,“一新一老一副一环”高品质核心城区基本成型,并有效带动大均、梅岐等周边片区发展。2、更高品质绘就全域美丽。大力实施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工程,高品质建设5A级景区城,深入推进美丽城镇创建,加快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到2030年,争取创
13、成4个以上风貌样板区,4个乡镇达到美丽城镇样板要求,其余乡镇达到美丽城镇基本要求,新增10个美丽宜居示范村。3、更高标准优化人居环境。公园绿地体系不断完善,绿道功能全面优化,村庄设计水平显著提高。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建筑、传统建筑及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水平全面提高。县城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超过42.5%。县域累计建成绿道长度380公里以上。4、更高效率提升市政公用设施。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加强排涝设施建设,基本消除易淹易涝片区和影响城镇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严重内涝灾害现象。到2030年,城镇污水处理能力达到3万吨/日,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8%,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14、设施标准化运行维护覆盖率100%。5、更广泛实现百姓安居。基本形成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体、政策性租赁住房为重点,棚户区改造等为补充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坚持“房住不炒”,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到2030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受益覆盖率达到20%,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治理改造实现“动态清零、一户不落、长效治理、走在前列”目标。6、更全面推进建筑业转型。切实转变建造方式和建设组织模式,继续推进建筑业向工业化、数字化转型,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和钢结构建筑,有序推进住宅全装修,推动绿色建筑发展,优化建筑市场环境,保障工程质量安全。到203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
15、筑比例力争达到35%以上;建筑业增加值占GDP保持5.5%以上。7、更深入实现数字化治理。数字赋能,打造精准精细精致的城市智能管理体系,完善提升智慧环卫、智慧市政、智慧园林、智慧燃气等功能,实现智慧城管与基层治理“四个平台”全面对接,建设领域改革取得新成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到2030年,建设领域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100%,完成“城管数字大脑”平台建设。四、“十五五”时期重大战略任务与行动(一)建设富有特色的美丽幸福城乡1、营造全域大美,大力推进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工作。全面实施城乡风貌整治提升行动。加快推进城乡风貌整治提升行动方案编制。统筹推进城乡自然人文整体格局保护和塑造,加强城市重要区域和节
16、点风貌整治提升,加强县域乡村风貌整体提升。到2023年,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到2030年,形成整体大美的畲乡面貌。积极开展城乡风貌样板区申报建设。谋划“1+3”的城乡风貌样板区格局,力争于“十五五”末全部完成创建。近期重点推进“畲乡之窗”和“环敕木山”两个县域样板区建设,力争到2022年至少有一个风貌样板区创建成功。2、拉大城市道路框架,打开城市发展新空间。构建大交通外环,拉开城市发展空间。形成由外环公路和市政框架路网组成的中心城区路网体系。利用G322外移段、G235外移段形成城区北部外围环线,沿澄照副城和敕木山外围打造南部外围环线,形成将外舍新城、鹤溪老城、澄照副城以及敕木山进行有效串联的
17、城市外环公路,拉开大城区道路框架。形成“人”字形中心城区市政框架路网。由老G322国道和人民路(水三段)构成“外舍一老城一澄照、外舍一老城一城南”的中心城区“人”字形道路框架。大力推进环城东路北延、环城西路改造、凤凰隧道等重要道路桥隧工程项目,加强城市组团之间联系。到2030年,外舍新城(含王金坤、山后片区)人口承载力达到2万人。澄照副城向大赤坤、四格村等区域延伸发展,成为县内规模最大产业集聚新平台,人口承载力达到2万人以上。3、品质与功能兼顾,建设别具一格的5A级景区城。持续完善城市功能。加快推进商业综合体、文化街区、步行街、五星级酒店、未来社区等建设和完善工作,补齐城市服务配套短板,实现设
18、施均衡,推进各类服务设施向外舍新城、澄照副城延伸扩面。聚焦聚力城市品质提升。在创成“省级园林城市”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实施“微改造、精提升”五年行动计划,巩固和完善5A级景区城创建成果。加强城市空间艺术塑造,提升美丽街道、城市雕塑、标识标牌、“街道家具”的内涵和美感,形成具有鲜明辨识度的城市品牌形象,全面提升城市品质。4、样板带动,深化“百镇样板、千镇美丽”工程。开展美丽城镇建设,县城以及东坑、沙湾、大深3个乡镇创建美丽城镇样板乡镇,其他乡镇达到美丽城镇基本要求。积极利用26个加快发展县相关政策,推进美丽城区创建工作。建立督查、考核、考评机制,突出规划引领,狠抓项目建设,对
19、标“重要窗口”,补齐短板,提升城镇品质,持续实现城市能级跃升、美丽乡村迭代升级,加快推动“景城融合、产城融合”发展,确保高质量、高效率、高发展的完成美丽城镇省样板的创建工作。5、点面结合,打造具有浓郁畲乡风情的宜居乡村。深化“千万工程”,实施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创建行动,建立县域美丽乡村评估体系,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和人居环境质量。以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为载体,以点带面,全面提升村庄建设水平,推动全域美丽宜居村庄建设。6、全域覆盖,构建全域公园绿地体系。高品质推进公园绿地建设。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要求,强化“绿色生活圈”建设,加快绿地均衡化布局,整体有序推进绿地系统完善。积极推进千俟崖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住房 城乡建设 事业 发展 十五 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