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色法测定亚硝酸盐含量.ppt
《比色法测定亚硝酸盐含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色法测定亚硝酸盐含量.ppt(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比色法测定物质的含量比色法测定物质的含量原理:在相同条件下,配制标原理:在相同条件下,配制标准溶液和待测样品溶液的有色准溶液和待测样品溶液的有色溶液,将两者的颜色进行比较,溶液,将两者的颜色进行比较,用目测法求出待测样品溶液的用目测法求出待测样品溶液的浓度。浓度。案例案例1 1 食品中食品中NONO3 3-和和NONO2 2-含量的测定含量的测定原理:原理:对氨基苯磺酸对氨基苯磺酸 +2H+2H+NO+NO2 2-重氮化合物重氮化合物 +2H+2H2 2O O-萘胺萘胺 +重氮化合物重氮化合物 对对-苯磺酸苯磺酸-偶氮偶氮-萘胺(紫萘胺(紫红色化合物)红色化合物)反应条件:反应条件:酸性条件下
2、磺胺与酸性条件下,磺胺与NONO2 2-作用形成重氮作用形成重氮化合物,酸度大,重氮化作用速度加快。化合物,酸度大,重氮化作用速度加快。实验中所有的反应需要在相同的外界条实验中所有的反应需要在相同的外界条件下进行件下进行反应特点:非常灵敏,可测定反应特点:非常灵敏,可测定0.5 0.5 g/mLg/mL浓度的浓度的NONO2 2-实验过程:实验过程:1 1标准浓度的标准浓度的NaNONaNO2 2配制配制(1 1)0.1 g0.1 g溶解于蒸馏水中,定容至溶解于蒸馏水中,定容至500mL500mL,NaNONaNO2 2浓度为浓度为200mg/L200mg/L(NaNONaNO2 2浓度浓度
3、200g/mL=200g/mL)(2 2)取()取(1 1)溶液)溶液5mL5mL用水稀释,定容至用水稀释,定容至200mL200mL(即稀释了(即稀释了4040倍),此时倍),此时NaNONaNO2 2浓度为浓度为5 5 mg/Lmg/L(NaNONaNO2 2浓度浓度=5 g/mL=5 g/mL)2 2反应试剂的配制反应试剂的配制(1 1)HClHCl:取:取20 mL20 mL浓盐酸用蒸馏水水稀释成浓盐酸用蒸馏水水稀释成100mL100mL;(2 2)对氨基苯磺酸:)对氨基苯磺酸:4mg/mL4mg/mL,称取,称取0.4g0.4g对氨基苯磺酸溶于(对氨基苯磺酸溶于(1 1)中。)中。
4、3 3)-萘胺:萘胺:2mg/mL2mg/mL,0.2g0.2g溶解于溶解于100mL100mL(1 1)中。)中。注意:注意:HClHCl在这个实验中的作用是制造一种酸性环境,上面的浓度在这个实验中的作用是制造一种酸性环境,上面的浓度足够了。作为反应物质的对氨基苯磺酸和足够了。作为反应物质的对氨基苯磺酸和-萘胺也是过量的。实萘胺也是过量的。实验过程中,只要每次重复时这些药品的浓度稳定,实验结果就会比验过程中,只要每次重复时这些药品的浓度稳定,实验结果就会比较一致。因此,如果要采用这个实验做一些探究性活动,需要大量较一致。因此,如果要采用这个实验做一些探究性活动,需要大量使用、实验需要重复多
5、次的、在短时期就可以完成的,可将这几种使用、实验需要重复多次的、在短时期就可以完成的,可将这几种药品多配制一些,放入冰箱,以免多次配制导致结果不稳定。药品多配制一些,放入冰箱,以免多次配制导致结果不稳定。磺胺有强烈的氧化作用,其溶液不要与铁制品接触,最好采用玻璃磺胺有强烈的氧化作用,其溶液不要与铁制品接触,最好采用玻璃制品;溶解时需加热。闭光保存。制品;溶解时需加热。闭光保存。-萘胺有毒,溶解时需要加热。闭光保存。萘胺有毒,溶解时需要加热。闭光保存。3 3标准色阶的制备标准色阶的制备表表1 NaNO21 NaNO2含量测定的标准色阶的制备表含量测定的标准色阶的制备表编编号号蒸馏水蒸馏水(mL)
6、NaNO2(mL)对氨基苯磺对氨基苯磺酸(酸(mL)-萘胺萘胺(mL)NaNO2的最终的最终含量(含量(g)17.00.0210.026.90.1210.536.80.2211.046.60.4212.056.40.6213.066.20.8214.076.01.0215.085.81.2216.095.61.4217.0105.41.6218.0115.21.8219.0制备标准色阶时,各反应溶液的总量一定要制备标准色阶时,各反应溶液的总量一定要保持一致,反应各部分要准确加入。如果颜保持一致,反应各部分要准确加入。如果颜色太深,各色阶间没有差别,无法比较,可色太深,各色阶间没有差别,无法比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比色 测定 亚硝酸盐 含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