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社会建制PPT课件.ppt
《科学的社会建制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的社会建制PPT课件.ppt(9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科学的社会建制科学的社会建制 这一专题主要应清楚两个问题:第一,科学是什么?它有哪些属性、结构?第二,科学的发展有哪些值得注 意的现象?了解这些现象对我们有 什么启发?一、科学技术的性质一、科学技术的性质1、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简单问题。简单可以意会,复杂不易言传。关键在于科学是一个多面体,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去把握、认识它。起源:科学是实践与智慧的产物;内容:科学是客观事物属性和自然规律 的反映;形式:科学是由事实材料、概念、判断 组成的理论系统;职能:科学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推动者。对科学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和认识,形成了不同的学科。17世纪,F.Bacon 认为:真正的科学
2、是实验和理性的结合。19世纪,达尔文说:“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以便从中得出普遍的规律或结论。”这都是从认识和方法的角度去理解科学。按这种传统研究形成了“科学哲学”这门学科。科学哲学的研究展示了科学作为方法论和知识体系的侧面。18世纪一批科学家回顾了本专业发展的历史。19世纪30年代,英国的惠威尔(W.Whewell,17941866)首次推出了他长期研究的成果归纳科学的哲学,较全面地阐述了作为整体的科学发展的历史。这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科学,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科学史。科学史的研究展示了科学产生、变化、发展的侧面。从电力革命开始(更早可以从热机应用),特别是本世纪中叶以来,科学的社会功能大大加强。科
3、学不再仅仅是少数科学家的个人兴趣和业余爱好,而成为一种社会职业、一种社会建制。它对生产力的提高、经济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人们观念的变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都发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注意研究科学和社会其它方面的相互作用,这正是科学社会学的研究视角。科学是人类获得新知识的活动,这种活动涉及到人类的生产活动和人类的社会体制;科学还包括这种活动的结果即知识体系,是经过检验的系统化知识。科学是这两个方面的统一。科学是这两个方面的统一。2、自然科学的基本属性及特点、自然科学的基本属性及特点.自然科学的基本属性.自然科学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 没有阶级性.自然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力 知识形态的生产力 1988年,
4、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根据80年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新情况和新特点所做出的科学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学说的重大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体现A、物物化化在在商商品品中中的的科科技技含含量量不不断断提提高高,科科技技进进步步因因素素在在国国民民经经济济的的增增长长中中占占主要分量主要分量 B、世世界界性性的的经经济济竞竞争争越越来来越越多多地地表表现为物化在商品中的科技水平的竞争现为物化在商品中的科技水平的竞争C、作作为为自自然然科科学学和和社社会会科科学学交交汇汇产产物物的软科学,已进入物质生产过程的软科学,已进入物质生产过程.科学的一般特点.客观性.实践性.理论
5、性.系统性.发展性科学态度:尊重客观尊重实践 善于思考坚持真理不断前进二、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二、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1、科学技术的纵向结构、科学技术的纵向结构 2、科学技术的横向结构、科学技术的横向结构科学技术的纵向结构科学技术的纵向结构.门类结构基础科学研究自然界各种物质及其 运动形式的科学技术科学研究通用性的一般技术理 论的科学 工程科学研究把基础科学、技术科 学应用到特定生产过程的 原理与方法的科学 .学科结构基础科学按照研究对象的不同运动形式可划分为:力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学等;技术科学按照人和自然之间的各种交换可划分为:材料科学技术、能源科学技术、信息科学技术等;工程科
6、学按照生产部门可划分为:农业工程、建筑工程、机械工程等。.分支结构学科还可以进一步微观化,例如物理学还可以分为:热学、光学、电磁学、原子物理学等等;光学也还可以再进一步分为:几何光学、物理光学、。科学技术的横向结构科学技术的横向结构.边缘学科.横断学科.综合学科以上三种学科亦被称之“交叉科学”影响,哲学不仅影响到科学研究导向,而且影响着决策者和管理者的思想以及整个社会的精神风貌与价值取向。三、科学的体制化社会建制(社会组织制度):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组织系统;物质支撑。1、科学的职业化科学的职业化17世纪是科学体制化的起点,或者说是科学从业余向职业过渡的起点。1662年成立的英国皇家学会是欧洲
7、第一个获得官方承认的科学组织。1666年法国成立了巴黎科学院,开始出现以科学为职业的专业科学家。1700年德国建立柏林科学院。1725年俄国成立帝国科学院。到了19世纪,科学研究大规模进入大学。其标志有:科学家以教授身份从事研究 大学开始授予科学学位 技工学校和理工学院出现 教学研究实验室建立 研究生教育制度开始建立 工业实验室开始出现20世纪20年代后,科学作为一种成熟职业在美国完成了定型。美国的高等院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成为从事基础研究的当代科学家最活跃的舞台,而大型企业则是从事应用性研究的科学家的集聚地。科学家以向社会提供专门化的服务为生,科学逐渐变成一种谋生必须掌握的技艺,科学家作为一
8、种职业开始从神秘、神圣走向大众。2、科学界的共同体与分层现象、科学界的共同体与分层现象20世纪,科学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小科学到大科学;国家科研管理部门的建立;科学基金的设立;科学产业的形成及大科学城、科技园区的建立;国际学术团体的出现;跨国研究机构的出现;科学家队伍成指数规律加速增长;科学已经成为一种完整的社会建制,与政治建制、经济建制、宗教建制、教育建制和文化建制等相互影响紧密相连。普赖斯在大科学、小科学指出:在二战前后的50年间,美国科学家的人数增加了6倍,科学家的人数以12.5年为倍增周期,呈指数增长。科学共同体科学共同体共同体是社会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一是从科学知识增长、科学发展模
9、式的角度。共同处:学有专长;教育和训练;探索目标;研究方向;趋同的科学思想和研究风格。二是从社会学的角度。科学共同体是一个亚文化群,即一种文化内具有独特性格的一群人。共同处:精神气质;信念;价值标准;活动方式;行为规范。科学共同体是推动科学发展的新主体,是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科学家群体或集团合作交流的研究方式,取代了近代科学的那种分散、独立、业余地从事科学研究的状况。两种主要的科学共同体的构形:科学学派科学学派学派(School)是指由某个大师为领袖而形成一个群体。有固定的、可见的社会组织结构;具有相对集中、稳定的学术环境。特点:A核心是学派领袖B集团效应C集约化的学术中心D独特的风格和
10、精神无形学院无形学院(Invisible College)无形学院是一种非正式的、非组织化的科学群体。1972年,美国科学社会学家D.克兰 无形学院知识在科学共同体的扩散 无形学院的主要特点:具有共同的专业研究领域、趋同的学术思想和理论倾向;但在地域上存在着空间跨度,其社会结构是松散的和非正式的。无形学院的存在主要通过信息媒介、交流网络来沟通科学家之间的联系。尽管这些联系通道是非正式的,但它十分有效。正式的交流系统相对于无形学院具有明显的“滞后效应”,科学家想要进入研究前沿,就必须在无形学院中获得席位。科学的社会组织科学的社会组织最广泛的社会组织最广泛的社会组织学会学会最紧密结构的社会组织最紧
11、密结构的社会组织研究院所研究院所联结科技与产业的社会组织联结科技与产业的社会组织科学园区科学园区分层现象随着科学作为职业的向前发展,职业的成员科学家开始出现分层现象,即依据一定的标准,科学家可以划分为不同的阶层。社会承认科学界的依据。学术贡献社会承认的依据。社会承认的体现:学术职位学术声望学术声望:职位(机构的知名度)奖励(奖励的等级)论文的数量与质量(刊物的等级、引证次数)美国社会学家哈里德朱克曼描述了科学界的分层现象,美国科学家的分层从高到低表现为: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士、获有博士学位的科学家、收入美国男女科学家一书的科学家、登记进全国科技人员登记册的科学家、美国科学家的全集,各个
12、层次的科学家人数比例是一种典型的金字塔的结构。在中国,科研人员通过评定技术职称形成等级结构,包括初级(如实习研究员、助理工程师、助教)、中级(如助理研究员、讲师、工程师)和高级(如副教授、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教授、研究员等),科研人员的最高荣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20世纪末,中国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总数为2905635人,科学家和工程师(具有高、中级职称和未评定职称但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为1594625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院士合计为65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合计为547人。3、科学研究职业活动的特征、科学研究职业活动的特征 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科学逐步由业余
13、发展为职业。第一、科学研究同其他职业活动一样,有比较稳定的工作地点:各种各样的实验室或者图书馆。科研仪器、科研试剂、实验动物和文献信息是科学家工作岗位必备的条件。第二、科学研究工作者的工作时间具有明显的机动性,不像一般职业那样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科学家多把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用于学习,而一般人则把它用于文体或者社交活动。第三、科学研究需要专门的知识或者技能。只有通过正规的学习获得严格的训练才能成为科学家。更重要的是,科学家具备的专业知识主要不是供他在工作时重复应用,而只是提供了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工具,科学研究工作必须是创造性的。第四、科学研究一般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基础研究指没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科学 社会 建制 PPT 课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