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廉政风险防控.docx
《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廉政风险防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廉政风险防控.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廉政风险防控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廉政风险防控 2019/09/18 近年来,我国在聚焦完善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旨在赋予科研管理更大的自主权。但是“自主”并不意味着科研活动不需要监管,相反地,针对“放”就必然有与之相配套的“管”。文章对近年来高校违规使用科研经费案例及主要成因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高校科研经费使用廉政风险的防控对策。高校教师;科研经费使用;廉政风险高校科研经费是指高校教师和其他科研工作人员在进行科学研究(课题研究)过程中需要使用的费用。目前,我国高校科研经费主要由横向科研经费和纵向科研经费两部分组成。横向科研经费主要是指高校受社会各企事业
2、单位委托进行的科学研究合作,横向科研经费也被称为高校自筹经费;纵向科研经费是由政府各级行政单位拨入高校的研究经费,主要为各级政府委托高校研究的相关课题。一、高校违规使用科研经费的典型类型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提出以来,我国的科研经费投入的力度与强度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是违规使用科研经费的现象频发,其类型也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申报立项环节的风险点主要表现为:课题组编造虚假申报材料、编造虚假预算、虚列支出名目或项目预算批复后再次利用虚假理由调整等骗取科研经费。伪造科研项目合同侵吞科研经费的典型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通过伪造文件等形式,制造不实的虚假合同骗取学校科研经费;另一种是科研项目主持人将与
3、自己利益有关的科研公司列为项目或课题外协合作单位,通过虚假合同将科研经费进行转账套现。例如,浙江大学水环境研究院原院长陈英旭在2008年至2011年期间,以课题总负责人名义,违规将自己实际控制的两家公司列为课题外协单位,授意关联公司与课题合作高校签订项目任务合同书,开具虚假发票、编造虚假合同、编制虚假账目等,将1022.6646万元专项科研经费套取或者变现非法占为己有。项目实施环节的风险点主要表现为:课题组未按预算金额随意报销或支出科研经费,借科研协作之名将科研经费挪作他用或将科研项目或任务外包、转包他人,或者虚列、伪造名单冒领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等;报销与科研活动无关的设备和材料、报销与课题组
4、无关的人员费用等行为。例如,2011年,中科院原候选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球深部重点实验室原主任段振豪在审计中被发现,从2002年至2011年的9年间,他与其负责报销的行政秘书使用虚假票据报销差旅费、复印装订费,骗取科研经费共计124万余元。结题验收环节的风险点主要表现为:项目结余经费和间接费管理不规范以及课题组不按预算进行结题验收等。例如,天津大学滨海工业研究院原副院长丰红军2014年至2015年期间,三次申请到美国进行科研项目合作研究。2014年7月31至8月23日,丰红军因其配偶要去美国做访问学者,提前到美国办理租房、买车相关事项,未进行公务活动,回国后报销机票费用并领取差旅补助共计3.4万
5、元。2014年9月30日至10月10日,丰红军去美国合作研究期间,有4天未进行公务活动,回国后违规多领取差旅补助2487元。2015年2月6日至3月5日,丰红军去美国合作研究期间,有6天未进行公务活动,回国后违规多领取差旅补助3828元。丰红军受到党纪、政纪处分,责令退缴违规报销费用及差旅补贴。二、高校违规使用科研经费原因剖析1.主观原因(1)对科研经费的公有属性认识不够。相当一部分高校教师和科研工作人员都存在这样一个错误观点,认为“科研项目是我接来的,经费我想怎么花就怎么花,这钱是我自己的”,将科研经费视为自己的私产。但事实上,科研经费是具有公有属性的国有资源。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强中央部门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科研经费 使用 管理 廉政 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