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复习.doc
《自然辩证法复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辩证法复习.doc(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目录2015学年中山大学南校区硕士生自然辩证法概论试题3第1章形而上学3一:简述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内容,意义与局限。并指出这种自然观形成的认识论根源。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形而上学的自然观)3二:英国哲学家波普尔认为:引导科学家进行探索性研究活动的真正起点是科学问题而不是观察与理论。请根据佛莱明青霉素的例子,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3、为什么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4三:(大体)广义相对论语言,爱丁顿观察到了一个偏转现象,这一观察支持广义相对论。请根据这一例子说明假说检验的方法和步骤,并以逻辑的角度分析这一检验过程所具有的性质和意义。41.何谓自然观?它与自然科学的发展
2、有何联系??52.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形态?试评述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53论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和特征。?5第2章系统61.试述系统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62.怎样理解自然界的演化是进化与退化的辩证统一?63.试述自组织的概念以及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基本条件。61.科学问题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如何?62.如何理解观察与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63.观察渗透理论说明观察完全是主观的吗?如何保证观察的客观性?61.假说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72.如何理解假说证实的逻辑与证伪的逻辑?73.试述科学理论评价的标准。7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82
3、辩证唯物主义体系810、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812、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基本思想:813、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818、科学问题的产生:1019、科学问题的选择和评价(选题)1022、科学假说的特征和作用:1023、科学理论的检验步骤:10第3章人与自然141、全球性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是什么?142、评论生态中心主义的主要观点。153、简述生态自然观的核心思想。154、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5第5章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161、科学事实与经验事实和客观事实的区别是什么?162、怎样理解观察与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164、观察渗透理论说明观察完全是主观的吗?如何保证观察的客观性?165、如何
4、正确认识观察实验中的机遇问题?16第6章科学发现的基本方法171、演绎法的基本内容及其中的问题是什么?172、归纳法的基本内容及其中的问题是什么?如何正确的看待归纳法?173、为什么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174、科学问题的来源有哪些?175、科研选题有哪些基本原则?176、回溯推理的前提条件是什么?18第7章科学假说的检验和科学理论的评价181、科学假设的特征和作用是什么?182、在科学假说的检验中证实、确证与证伪之的关系怎样?183、伪证一个学理论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吗?185、如何看待逻辑实证主义关于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186、如何区别科学与伪科学?18第8章
5、技术观的基本问题181.技术的基本界定可以从哪几方面加以理解?182.技术人工客体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对于理解技术设计有什么意义?194.技术与科学的关系如何理解?技术与科学的区别核心是什么?19第9章技术方法193理解技术问题的核心是什么?技术问题如何进行情境分析?195.常规技术设计中哪方面的知识使之可能区别于科学知识?196.技术规则有什么特点?其评价的核心是什么?19第10章技术的演化发展191、社会需求是推动技术发展的核心动力吗?192、是否只有科学有了新突破,才带来技术的发展?你如何看待技术发展与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206、技术创新等同于技术发明吗?为什么?20第11章科学的社会运行
6、201、什么是科学共同体?202、简述默顿提出的科学家的社会规范的内容。201、对在中国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谈一谈你的看法202、科学假说形成的主要途径是怎样的?213、阐述自然组织的概念以及自然界演化的自组织机制214、试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重大意义225、试述科学的评价和检验的复杂性226、试述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的新特点227、从生态自然观的产生说明这种自然观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238、谈谈你对科学划界标准的认识。239、谈谈你对科学价值的认识。2310、如何正确理解直觉、灵感和想象力在创新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241 创新型国家242.论科技工作者的伦理规范26
7、2015学年中山大学南校区硕士生自然辩证法概论试题1、什么是新能源?开发新能源对于解决生态环境危机有何意义?2、什么是国家创新体系?中国应该如何通过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第1章形而上学一:简述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内容,意义与局限。并指出这种自然观形成的认识论根源。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形而上学的自然观)试述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基本内容及其对科学发展的影响答:(一)基本内容:形而上学自然观的核心观点:自然界绝对不变。在形而上学自然观形成时期,自然科学的发展处于搜集材料、进行分门别类研究的初级阶段,因此,形成了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的观点,看不到事物的联系、运动、变化、发展,特别是其运动、变化、发
8、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二)局限性:它孤立地考察自然界的事物和过程,撇开广泛的总的联系;不是把自然界看作是运动的,而是看作静止的;不是看作本质上变化着的,而是看作永恒不变的;不是看作活的,而是看作死的。这种观点否认了有机界与无机界、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性质上的差别;抹杀了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和各种运动形式之间性质上的差别;割裂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关系,必然导致自然观与历史观的割裂。所以,恩格斯指出:“18世纪上半叶的自然科学在知识上,甚至在材料的整理上大大超过了古希腊,但是在观念地掌握这些材料上,在一般的自然观上却大大低于古希腊。”(三)进步性:在近代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去考
9、虑,则又可以看到形而上学自然观对科学发展的重大贡献。1、形而上学自然观在反对宗教神学、解放人类思想方面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它强调自然的外在独立性,是对“上帝创世说”的否认,这对自然科学冲破神学唯心主义的羁绊具有积极的意义。2、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从细节上克服了古代朴素自然观的直观性、猜测性和思辨性,使人们的认识深入到自然界内部,取得了一大批具体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它所倡导的实践、观察、实验、归纳、分析、演绎等方法以及数学、力学的方法是近现代科学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手段。3、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观的创立提供了准备和前提。从人类认识运动的规律(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
10、的循环往复过程)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来说,作为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含义的形而上学自然观在一定范围内仍然是实用的、有效的。形而上学自然观本身是在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而它的形成反过来又极大地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它对近代、现代人类科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形而上学自然观形成的原因是:十五世纪前后,是欧洲历史上著名的文艺复兴时代,资本主义开始在封建社会内部孕育生长起来。环球航行的成功、各大陆新交通航线的建立,为东西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相互交流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从阿拉伯世界流入欧洲的不仅有大批的中世纪西方学者未曾见过的古代希腊文献,而且还有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刷术
11、使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了。为了扫除经济发展的障碍,为了夺取政权的舆论需要,资产阶级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把封建专制、把宗教迷信的文化改革运动。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过的最伟大的变革,整个欧洲觉醒了。在这个激动人心的时代,对自然奥秘的探索、对物质享受的渴望、对身心完美的追求、对学术自由的向往,以及对人类理性的崇拜代替了人们昔日对天国的盲目期待和对地狱的迷惘恐惧。人们不再纠缠于对圣经文字的考据和争辩,而是转而面向自然、投身社会,以观察和实验作为获得新知识的来源。1543年,伟大的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14731543)发表了天体运行一书,完成了天文学上的一次革命。同时也代表整个自然科学发布
12、了摆脱神学束缚的“独立宣言”。当时自然科学的主要任务是整理现有的材料和搜集新材料,为进一步的研究作准备。经过16、17两个多世纪的积累和研究,整个古典力学的体系建立起来了。为它服务的数学也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展。这两门学科的成就不仅为物理学和天文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前提,而且也对其它学科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与此同时,资产阶级在反封建的斗争中也形成了自己的意识形态:以机械论为特征的唯物主义哲学和以人性论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理论。对于中世纪的神学唯心主义来说,资产阶级哲学无疑是一个新的否定形式,而对于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来说,它又是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反映到自然观上,就成为17、18世纪特有的形而上学
13、自然观。二:英国哲学家波普尔认为:引导科学家进行探索性研究活动的真正起点是科学问题而不是观察与理论。请根据佛莱明青霉素的例子,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长期以来,有一种较为流行的观点,即认为社会科学是人们对社会现象观察的产物,由此出发,又进一步认为社会科学的起点无疑也就是经验认识活动。实际上,作为理论知识形成过程的第一个环节,即引导社会科学家进行探索性研究活动的起点是社会科学问题,而不是观察这类经验认识活动。后者并不是盲目的、随意的,总是从一定的问题出发的。如果仅仅是观察到了社会现象,并没有提出社会科学中的问题,那么,即使观察到一些未曾见过的新的社会现象,也不过是增加了一些新的经验知识而已,而决不
14、会开始社会科学理论研究的进程。比如,商品这个东西,人们天天看它,用它,但是熟视无睹;而马克思却从这个“资产阶级社会的细胞”开始,周密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崩溃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趋势。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差别,那就是因为马克思在人们司空见惯的商品交换关系中发现了极其重要的社会科学问题,从而开始了他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理论研究工作。可见,问题意识是多么的重要,它是社会科学研究真正的起点。什么是问题呢?就根本性质而言,问题的实质即人们思维中的矛盾,也常被称为“疑难”、“困惑”。比如,人们会想,为什么社会上会出现假冒伪劣商品?为什么青少年犯罪率增加了?环境污染会影响
15、经济和社会建设吗?等等,这些都是社会科学领域的问题。把观察看成是科学研究的开端,这只是描绘了科学研究过程的现象,而没有揭示它的实质。科学活动是人类典型的、富有创造性的认识活动。它并不是消极地等待社会“显露”出其自身的秘密社会的规律性和因果性,而是能动地积极地探索社会的规律的奥秘。这就集中表现为提出问题和探求问题的答案。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也就使理论知识不断地发展。一门学科在某个时期提出的问题愈多,这门学科就愈有活力,研究者愈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他的社会科学创造力就愈旺盛。如果没有问题,社会科学也就停滞不前了。正是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激发了人们的科学研究活动,积极地创造
16、性地不断探索经验事实,创造社会科学理论。3、为什么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科学认识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范畴。科学发现的过程是一个根据科学问题不断提出假说的过程。另外,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科研选题,也是以科学问题为依据的。科学研究始于问题。问题才是科学研究的真正起点,即引导科学家进行探索性研究活动的起点是科学的问题,并不是观察或是实验。如果观察到某种事实但并不提出问题,那么无论这类事实被观察过多数次,它们依然是平凡的事实,并不能引起人们对此进行研究。因此,科学问题是科学研究的真正起点。科学问题往往决定着观察什么,如何观察以及
17、能观察什么,对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有重要影响。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理论、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三:(大体)广义相对论语言,爱丁顿观察到了一个偏转现象,这一观察支持广义相对论。请根据这一例子说明假说检验的方法和步骤,并以逻辑的角度分析这一检验过程所具有的性质和意义。考察一个科学假说是否成立,就是要看它是否具备上述基本特征。例如,只有包含了自然过程、自然事件、自然规律等经验证据的假说才是可检验的,而包含非自然知识的假说则不能被检验;凡是声称是绝对正确的假说也不是科学假说。检验科学假说的过程实际上是重新收集
18、和认识经验证据的过程:一是科学家通过不断地观测与实验增加了新的经验证据,二是假说预测的经验证据需要接受检验,三是原来的经验证据可能与新的假说预测的经验证据产生矛盾而重新检验。PPT习题解答:第一章1.何谓自然观?它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有何联系??-自然观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是用哲学范畴和科学规律表达的自然图景。-自然观由自然科学的水平所决定,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自然观。2.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形态?试评述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2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3现代辩
19、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自发的唯物主义倾向:古代自然哲学家从直觉出发,从整体来观察自然界,形成了自然界是由基本物质构成的认识,对世界的本原做出了实质上是正确的回答。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一是认为自然界及其构成自然界的本原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二是看到了自然界矛盾的两个方面,看到了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直观、思辨和猜测的性质: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古代思想家对世界的认识是笼统的和模糊的,达不到分析和解剖的精确程度,因而他们的自然观难免具有朴素性、直观性、猜测性和思辨性等特点。-它的中心内容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从来如此、永远如此。万事万物只是在空间上彼此并列
20、着,没有时间上的历史发展。如果有变化,那也只是位置的移动和数量的增减,并且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在事物内部,而是由于外力的推动所致。这种自然观是与较低水平的生产力和较低水平的自然科学紧密相联系;意义:摒弃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直观性、猜测性和思辨性,强调经验的和实证的研究方法,主张把对象分析、还原为它的终极组成因素,然后在思想中把这些因素重建为一个整体。这种分析还原的研究方法对自然科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局限: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3论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和特征。?-基本思想: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的运动是不灭的;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形
21、式;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自然界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人类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现实的自然界是人化的自然。?-特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第2章系统1.试述系统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所谓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它包括以下几层涵义:系统是由(至少两个)要素组成的,离开了要素就谈不上系统,单个要素也不能构成系统;要素与要素之间不是胡乱的堆积,而是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有机联系;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使它们形成了特定的整体结构并产生了
22、适应环境的特定功能2.怎样理解自然界的演化是进化与退化的辩证统一?所谓进化,是指系统从无序到有序、从低序到高序、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是事物复杂性和多样性增长的过程。所谓退化,是指系统从有序到无序、从高序到低序、从复杂到简单的变化,是事物复杂性和多样性减少的过程。它们是对立的,但又是统一的,首先,进化与退化相互包含;其次,进化与退化同生共存;最后,进化与退化相互转化热力学第二定律提出的“热寂说”,与达尔文提出的生物进化论,分别揭示了退化与进化这两种相反的演化趋势。3.试述自组织的概念以及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基本条件。自组织:是指系统的有序结构不是通过外部指令的干预形成的,而是通过系统要素之
23、间的相干性、协同性或某种默契自发形成的。自组织的实质在于相干协同。基本条件:1.: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可以从原来混乱无序的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空间或功能上有序的状态。2.:是一种复杂的相互作用,它不是少量几种作用的简单叠加,而是多种作用耦合而成的整体效应。这种效应使得各要素按一定方式在大范围内协调运动,从而导致系统新质的出现。3.:由大量相互作用的子系统所构成的体系,总是经常不断地受到来自系统内部和外部环境的扰动,使得系统在某个时刻并不精确地处在统计平均值上,而是或多或少有些偏离,这种微小的偏离就是涨落。涨落经过非线性的反馈机制而被放大,使系统跃迁到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然 辩证法 复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