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方案.doc
《苏州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方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苏州市2019年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方案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生态系统、物种、基因的多样性等层次。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是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的基础,是生态安全的保障。苏州地处江南水乡,自然禀赋优良,四角山水环绕,太湖与长江相依,为各类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栖息空间,自古以来就有鱼米之乡、人间天堂的美誉。为加强全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国家、省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总体部署,按照江苏省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的重点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
2、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和高质量发展为要求,以保护优先、永续利用、惠益共享为目标,建立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利用相结合的监督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管理,提高公众的保护和参与意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协调发展。(二)基本原则:保护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全面保护生物多样性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科学施策,加强珍稀濒危和重要生物种质资源及河流、湖泊、湿地等重要生态系统和物种的全面保护,建立健全绿色发展机制,统筹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
3、发展。系统保护、协同推进。建立健全区域联动机制,加强区域、流域各级政府、各部门之间的联合行动,协同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树立“一盘棋”思想,把全市域作为一个整体,全面谋划产业布局、资源开发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系统性保护和修复,提高保护工作的全面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各地区根据生物及其生境的重要性和受威胁程度,确定保护重点。长江苏州段以濒危物种和重要经济种类及其生境为主要保护对象,太湖流域以重要经济种类、淡水软体动物和洄游性鱼类及其生境为主要保护对象。立足生物多样性保护实际需求,突出重点,开展保护工作,切实解决突出问题。(三)工作目标:完成昆山市、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多样性调查工作
4、开展各类生物观测、评估、预警,实行有效监控。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全市省级生态红线区域面积不减少、管控级别不降低,自然保护区、湿地、森林、种质资源保护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管护能力建设得到增强。乡土树种种质资源和珍稀濒危野生生物得到有效保护。长江岸线开发率保持在50%以下,陆地森林覆盖率达到29.9%,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59%,各类生物栖息地得到恢复,综合管理得到加强,严控外来有害物种。二、主要任务(一)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观测年内完成昆山市、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多样性调查试点工作,提交调查报告。持续在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等生态区域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观测。按照省统一部署,开展水生生物多样性调
5、查观测。在河流、湖泊、湿地等重要水体类型开展鱼类、水生哺乳动物、底栖动物、水生植物、浮游生物等物种的多样性本底调查,科学评估水生生物受威胁状况,构建观测网络,加强预测预警。(二)加强珍稀濒危物种和重要栖息地保护加强全市范围内留存的原生常绿阔叶林和珍贵树种的保护。加强林木种质资源和古树名木保护利用,实施分类保护,依托全市各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国有林场落实乡土树种种质资源原地保护工作。加强野生动植物执法保护工作,加大野生动物行政执法力度,严禁捕捞中华鲟、白鲟、白暨豚等珍稀濒危物种,禁止捕捉、宰杀、采摘、食用各类受保护的野生动植物。加强疫源疫病监测,开展野外巡护和救护,营造良好的野生动物栖息地。
6、三)开展生态系统综合修复强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和长效管理,优化湖泊河流生态系统,持续开展太湖综合治理,推进年度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目标任务,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两个确保”,抓好工业污染防治,提升城乡生活污染治理水平,削减农业面源污染负荷,促进流域水质持续改善、流域生态持续恢复。落实打好阳澄湖生态优化攻坚战行动计划(20192020年),持续改善地表水环境质量,地表水优于类比例不低于74%。加强湿地资源保护管理,开展湿地保护与修复,提升湿地公园建设质量与水平。不断完善湿地保护政策措施,逐步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遵循约束、尊重自然的湿地保护管理机制,促进湿地生态系统持续健康发展。全市恢复湿地面积2
7、万亩,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59%。扎实推进市重点绿化项目建设,持续开展铁路、高速公路和内河主航道沿线绿化,提升城市重要节点景观质量和面貌形象。加快农村绿化建设,结合优化完善“四个百万亩”,以森林公园、沿水绿廊、农区林网等为重点,科学规划确定重点确保完成年度造林任务。市区年度新增绿地350万平方米,成片造林面积5000亩,实施森林抚育面积5万亩。陆地森林覆盖率达到29.9%。(四)规范空间开发加强主体功能区和生态红线区域保护,严守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生态保护“三条红线”。各地要按照全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方案的要求,明确各类生态红线区的主管部门和各块生态红线区的管理机构,制定落实保护实施方案、
8、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确保全市省级生态红线区面积不减少。进一步优化“四个百万亩”结构布局,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将生态红线区域作为编制各类规划的强制性、约束性内容,全面构筑起一条开发建设不敢逾越的“高压线”。(五)加强物种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养殖实施重点水域禁捕制度,加强水产种资源保护、水生生物遗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设立渔业资源保护区,科学开发太湖、阳澄湖等渔业资源,科学规范实施增殖放流。巩固畜禽禁养区、限养区划定成果,完善已建畜禽、水产、蔬菜保种场和保护区,加大保护和开发力度,对二花脸猪、湖羊、太湖鹅等地方优质种质资源实施深层次保护开发。按照省统一部署依法科学划定水产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区,禁
9、养区内养殖行为依法逐步转移和推出,严控河流、湖泊网箱养殖。推进水产生态健康养殖,积极发展池塘水循环养殖等健康养殖方式。(六)防控外来有害物种入侵继续加强对现有加拿大一枝黄花、水葫芦、水花生、桔小实蝇等外来有害物种的防控。继续加强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从源头上将外来有害入侵物种拒之门外。继续跟踪潜在有害外来生物,完善应急预案,将有害外来入侵物种消除在萌芽状态。坚持城乡一体化的绿化思路,在充分利用本土植物资源的同时,谨慎引进推广一定数量的国内外新品种,增加植物种群,科学构建城市植物群落,建立相对稳定而又变化多样的植物复层种植结构,促进鸟类等野生动物在城市绿地中的栖息和繁衍。发挥生物多样性在生态建设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州市 生物多样性 保护 实施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