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生物化学教学大纲.docx
《茶叶生物化学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叶生物化学教学大纲.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茶叶生物化学教学大纲课程代码:BF020013学 分:2 总学时:36理论学时:24 实验学时:12面向专业:园艺 大纲执笔人:黄晓琴 大纲审定人:张丽霞 一、说明1 课程的性质、任务茶叶生物化学是茶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植物生物化学的一个分枝。普通植物生物化学主要介绍的是一级代谢规律及产物性质,而茶叶生物化学主要介绍茶树二级代谢规律及其产物性质和生化成分在不同环境、不同加工条件下的变化规律及其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等。因此该课程的主要任务及研究范围如下:1.阐明茶树各器官尤其是新梢中化学成分的种类、结构、性质及研究方法。2.阐明各化学成分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代谢变化规律,为加工工艺的制定及
2、机械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3.阐明各化学成分在不同加工条件下的变化规律,为加工工艺的制定及机械的设计提供理论参考。4.介绍茶叶中一些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的药理作用。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茶叶中主要生化成分的结构、性质、不同加工及栽培条件下物质转化的规律,各化学成分对茶叶品质的影响,为进一步学好茶学各门专业课奠定好扎实的理论基础。2 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理论知识方面:(1)应重点讲授茶叶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如:茶叶基本生化分的结构、性质及转化规律;茶叶生化成分与茶叶品质的关系;红茶发酵理论;茶叶深加工的生化基础等。(2)应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茶叶生产、科研中的实际问题
3、实验技能方面:掌握茶叶品质生化成分:茶多酚、茶氨酸、咖啡碱和多酚氧化酶的测定方法。3 课程教学改革总体思路:本课程为我校新开课程,与其它学校相比,学时少,因此在课程内容体系上要不断优化,并适当采用自学加讨论式的教学方式。二、教学大纲内容(一)课程理论教学绪 论(1学时)第一节 茶叶生物化学的课程地位及任务。第二节 茶叶生物化学的研究历史、现状及发展前景第三节 茶叶化学成分与茶叶产量、品质的联系。本章重点、难点:茶叶生物化学课程的地位及任务建议教学方法:应让学生了解本课程与其先行课程基础生物化学和后续课程茶叶加工学、茶叶理化检验和茶树栽培学课程之间的关系。思考题:1 学习茶叶生物化学课程的作用
4、 2 茶叶生物化学研究现状第一章 茶叶中的酶(2学时)第一节 茶叶中酶的类别第二节 茶叶中酶的提取、纯化及活性测定第三节 酶促反应动力学第四节 茶叶细胞中酶系的定位及分布第五节 茶叶细胞中的多酶体系第六节 茶叶中的同工酶第七节 酶学知识在茶叶上的应用本章重点、难点:1.茶叶中与茶叶品质有关酶的性质:多酚氧化酶、茶氨酸合成酶、苯丙氨酸解氨酶2.茶叶中酶的提取、纯化。3.酶学知识在茶树种质资源分类、茶树优质生产中的应用。建议教学方法:1.正确处理与基础生化课中有关内容的关系,避免重复。2.紧扣茶学特殊性讲授酶学知识。思考题:1 在进行茶叶中酶活性测定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2 如何消除茶多酚对酶活性的
5、影响?第二章 茶树体内蛋白质和氨基酸(2学时)第一节 茶叶中蛋白质的组成与茶叶品质的关系第二节 茶树中氨基酸的种类和分布第三节 茶氨酸的性质与代谢本章重点、难点:1.茶叶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的组成以及它们与品质的关系。 2.茶树喜铵耐铵的生理生化基础。 3.茶氨酸代谢建议教学方法:可适当介绍茶氨酸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思考题:1 茶树喜铵耐铵的生化基础是什么? 2 茶叶中的特殊氨基酸有哪些?与茶叶品质与保健作用的关系如何? 3 茶氨酸合成酶在茶树各个器官中都存在,而茶氨酸仅在根部合成,为什么?第三章 茶叶中嘌呤碱(2学时)第一节 茶叶中嘌呤碱的组成及性质第二节 茶叶中的咖啡碱本章重点、难点:咖啡碱的
6、结构特点、性质及在体内的代谢思考题:1 简述咖啡碱生物合成途径 2 咖啡碱的性质 3 咖啡碱的合成和核酸代谢的关系第四章 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及其代谢(6学时)第一节 茶叶中多酚类的组成第二节 茶树体内多酚类的形成与转化第三节 多酚类在茶树呼吸代谢中的作用第四节 多酚类的研究方法本章重点、难点:1.茶叶中多酚类的组成、结构及性质。 2.多酚类的形成与转化。 3.儿茶素的氧化还原与其电位次序。建议教学方法:茶多酚是茶叶极为重要的品质成分,同时又是组成很复杂的一类化合物,应重点讲解茶多酚的化学结构、性质。思考题:1 茶叶中儿茶素等多酚类物质与茶叶品质的关系 2 儿茶素在茶树中的分布规律 3 多酚类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茶叶 生物化学 教学大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