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838食品微生物学考点精讲与课后习题解析.docx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838食品微生物学考点精讲与课后习题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838食品微生物学考点精讲与课后习题解析.docx(30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微生物学考点精讲与课后习题解析第讲 专业课考情分析及复习指导主要内容试题构成与特点根据我校与外校对食品微生物学教学侧重点不同的情况,对食品微生物学考试范围作了相应的调整,重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对相似相关概念的区分,对所学实验方法的综合应用。考试旨在测试考生对食品微生物学中的基本概念、一些原理和方法的掌握。就近几年的命题情况看,试卷题型主要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以及实验题,总共四部分,总分分。其中名词解释一般有组,每个分,共计分;简答题个,每个分;论述题两个,每个分,实验题一个,分。参考书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考研食品微生物学指定教材:樊明涛、赵春燕、雷晓凌编
2、的食品微生物学由于西农食品学院考研年才将食品科学专业、农产品加工专业的专业课改为食品微生物学,所以只有两年考试可供参考。但是,根据两次考试回忆版真题以及本院老师给讲的重点,再按照我所提供的方法与重点进行复习总结,专业课考试定无忧。樊明涛老师主编的食品微生物学主要研究与食品生产、食品安全有关的微生物的特性,研究如何更好地利用有益微生物为人类生产各种各样的食品以及改善食品的质量,防止有害微生物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食物中毒,并不断开发新的食品微生物资源,本书是高等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相关专业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的教材。本书共分为个章节,考试重点主要分布在前个章节,后几个章节主要以名
3、词解释的形式出题。实验题一般只出一道,分,综合性较强,会涉及到后面章节的知识点。命题规律总结及命题趋势分析就历年考研真题的出题规律来看,本门专业课基本是围绕考研大纲出题的,考查重点也较为突出,题量和难度适中,偏题、怪题较少,一般会有题难度稍大,但都不会脱离大纲范围。只要紧密围绕大纲认真复习,问题就会迎刃而解。预测今后几年的出题趋势,试题的基本题型不会有太大变化,一些食品微生物学的经典问题仍然会是考查的重点,在此基础上可能会新增一些考点,对于新增考点在以后的要点精讲中会一一点出。就总体而言,试卷命题应当会比较稳定,与前几年相比,变化不会太。备考与应试策略关于备战复习,要做到“三要三忌”:要抓基础
4、要注重理解基本原理和方法、要勤于思考和总结;忌死记硬背、忌眼高手低、忌主次不分明。在复习中要学会梳理课程脉络,抓住学习重点,注意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把握,提高复习效率。在具体复习过程中要把握好两点:一、要“把书读薄”要学会做学习小结。每一节或一章学完后,必须学会用精炼的语言来概述该书所讲内容。这样,你才能够从较高的角度来看问题,更深刻地理解有关知识和内容。二、要“把书读厚”要能够结合相关参考书深入理解课本知识,把相关知识从更深入、广泛的角度进行论述,从而达到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目的。 304 / 304第一章绪论本章框架结构本章主要讲了微生物学、食品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微生物学的发
5、展史,微生物的特点,微生物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食品微生物的发展与展望。考点概述()微生物的特点,相关名词解释()微生物与食品行业的关系()食品微生物的发展与展望复习思路及目的()掌握微生物含义()熟悉食品微生物学研究范围()微生物与食品行业的关系考点精讲【考点一】微生物概念微生物是指肉眼看不到、需借助显微镜放大才能观察到的一群微小生物的总称。【考点二】微生物的特点()体积微小、比表面积大()生长旺盛,繁殖快()分布广泛,种类繁多()适应性强,代谢途径多,易变异【考点三】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概念:是研究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和应用的科学。研究内容:在群体、细胞或分子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
6、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和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科学。【考点四】食品微生物学的概念与研究内容概念:是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与食品有关微生物的特性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和安全控制的科学。研究内容:与食品生产、食品安全有关的微生物特性,如何更好地利用有益微生物生产食品及改善食品质量,防止有害微生物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食物中毒,不断开发新的食品微生物资源。应用:微生物的角度微生物菌体应用微生物代谢及转化产物应用微生物酶制剂应用功能保健成分【考点五】微生物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食品加工的角度传统食品和调味品生产改善食品营养和风味食用
7、食用菌、酵母生产功能性多糖、食品添加剂控制:微生物的角度病原菌真菌毒素腐败变质病毒食品加工的角度在食品加工、制造中控制和消除微生物。食品的腐败变质食源性致病菌及食品中毒【考点六】食品微生物的发展与展望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稀有微生物、海洋微生物、未培养微生物、极端环境微生物()新基因、特殊代谢产物、特殊代谢途径、特殊代谢调控菌种改良和基因工程:()微生物的抗性提高()产量提高和风味改善()获得特殊构型的化合物()利用代谢工程优化生产过程微生物在农副产品加工中的利用微生物性不安全因素的控制和消除本章课后习题解析一、名词解释。微生物【答案要点】微生物是指肉眼看不到、需借助显微镜放大才能观察到
8、的一群微小生物的总称。微生物学【答案要点】是研究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和应用的科学。食品微生物学【答案要点】是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与食品有关微生物的特性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和安全控制的科学。二、简答题。简述微生物的基本特点【习题解析】一定要答全面【答案要点】()体积微小、比表面积大。()生长旺盛,繁殖快。()分布广泛,种类繁多。()适应性强,代谢途径多,易变异。简述食品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习题解析】考到的可能性很大【答案要点】与食品生产、食品安全有关的微生物特性,如何更好地利用有益微生物生产食品及改善食品质量,防止有害微生物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食物中毒,不断开发新的食品微生物资源
9、为什么说巴斯德和科赫是微生物学发展的奠基人【习题解析】回答上二人的贡献即可。【答案要点】巴斯德:通过令人信服的曲颈瓶实验,揭示了腐败的本质。主要贡献:否定“自然发生学说,建立胚种学说;巴氏消毒法;接种疫苗预防疫病。科赫的主要贡献:细菌分离纯化技术培养基制作与染色技术,创立了显微摄影、悬滴培养及染色等一整套微生物研究方法。提出了著名的柯赫法则:病原微生物总是在患传染病的动物中发现,不存在于健康个体中;可自原寄主获得病原微生物的纯培养;纯培养物人工接种健康寄主,必然诱发与原寄主相同的症状;必须自人工接种后发病寄主再次分离出同一病原的纯培养。三、论述题结合本专业,论述微生物在食品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发
10、展前景。【习题解析】涉及两部分:应用与展望。考点五与考点六。【答案要点】首先,微生物在食品领域的应用:微生物的角度微生物菌体应用。微生物代谢及转化产物应用。微生物酶制剂应用。功能保健成分。食品加工的角度传统食品和调味品生产改善食品营养和风味食用:食用菌、酵母生产功能性多糖、食品添加剂其次,微生物在食品领域的控制:微生物的角度病原菌真菌毒素腐败变质病毒食品加工的角度在食品加工、制造中控制和消除微生物。食品的腐败变质食源性致病菌及食品中毒发展前景: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菌种改良和基因工程;微生物在农副产品加工中的利用;微生物性不安全因素的控制和消除本讲小结本讲共个考点,其中后个为重要考点,前个一般
11、考点,本讲考点在考研中基本上会考一道简答题或者论述,名词解释可能会考到第讲原核微生物(一)第二章原核微生物本章框架及考情分析本章主要介绍了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真细菌、放线菌、蓝细菌、古细菌的形态特点及各类群代表微生物的主要特点及应用价值。重点是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及与真核细胞结构的区别。考点概述()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的主要区别。()细菌和放线菌的结构与功能(基本结构与特殊结构)。()细菌和放线菌的菌落形态与繁殖方式。()必考:革兰氏染色的原理、方法。()重点名词解释:细菌、放线菌、型细菌、原生质体、异染颗粒、质粒、糖被、荚膜、菌胶团、鞭毛、菌毛、芽孢、伴孢晶体、菌落、克隆、菌苔、基内菌丝
12、气生菌丝、孢子丝()必考:荚膜的定义以及功能;芽孢的定义及耐热机制()与细菌各举几个例子。复习思路及目的()熟记重点名词解释。()掌握原核微生物的结构与功能。()掌握细菌、放线菌的形态特点及各类群代表微生物的主要特点及应用价值。()掌握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的区别。()掌握原核微生物的特殊结构及其功能(作用机制)。()掌握细菌与放线菌的菌落形态与繁殖方式。()了解古细菌、蓝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的概念及其各自特点。考点精讲【考点一】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的区别。()细胞核。原核微生物为原核、不具核膜、核仁。仅一条或,不与蛋白结合;真核微生物为真核、有核膜、核仁。一至数条,与蛋白结合
13、核糖体。原核微生物为,在细胞质中;真核微生物,在内质网膜上。()细胞器。原核微生物无;真核微生物有,如高尔基体、内质网等。()细胞壁组成。原核微生物为肽聚糖或脂多糖;真核微生物为几丁质、多聚糖或寡糖。()繁殖方式。原核微生物为无性繁殖;真核微生物为无性或有性繁殖。()细胞分裂。原核微生物为二分裂;真核微生物为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细胞膜。原核微生物大量褶皱内陷;真核微生物不内陷。()鞭毛结构。原核微生物比较简单;真核微生物结构()细胞大小。原核微生物较小,;真核微生物较大,。【考点二】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的定义。基本结构:指一般细菌都有的结构,例如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体和核
14、糖体等。特殊结构:指某些细菌在生长的特定阶段所形成的结构,例如,芽孢、鞭毛和荚膜等。【考点三】细菌细胞壁的定义与功能。()定义:细胞壁是位于细胞表面,内侧紧贴细胞膜的一层较为坚韧,略具弹性的细胞结构。()功能:固定细胞外形;协助鞭毛运动;保护细胞免受外力的损伤;为正常细胞分裂所必需;阻拦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与细菌的抗原性、致病性(如内毒素)和对噬菌体的敏感性密切相关。【考点四】名词解释:原生质体、球状体、型细菌。()原生质体:指在人工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细胞壁的合成后,所留下的仅由细胞膜裹着的脆弱细胞,一般由革兰氏阳性菌形成;()球状体:指还残留部分细胞壁的原生质体,一般
15、由革兰氏阴性细菌形成;()型细菌:某些细菌在特定环境条件下(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陷变异型。其中以上三种都属于缺壁细菌。另外,缺壁细菌还包括在自然界长期进化而成的支原体。【考点五】革兰氏染色的步骤、结果、原理。()步骤:结晶紫初染,水洗碘液媒染,水洗酒精脱色,水洗番红复染,水洗并吸干。其中关键步骤为酒精脱色。()结果:革兰氏阳性菌紫色;革兰氏阴性菌红色。(阳紫阴红)()原理: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胞壁内形成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革兰氏阳性菌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较多且交联致密,故遇乙醇脱色处理时,因失水反而使网孔缩小,再加上它不含
16、类脂,故乙醇处理不会出现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仍呈紫色;而革兰氏阴性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且交联度差,在遇脱色剂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通过乙醇脱色后仍呈无色,再经沙黄等红色染料复染,就使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考点六】与细菌细胞壁的区别()细菌细胞壁厚度大()、化学组分简单,细胞壁的化学组成以肽聚糖为主,占壁物质总量的;另外结合有其它多糖及一类特殊多聚物磷壁酸(一般)。特有成分:磷壁酸。()细胞壁的组成和结构比更复杂。分为内壁层和外壁层两部分。特有成分:脂多糖()。【考点七】磷壁酸的作用
17、磷壁酸带负电荷,可与环境中的等阳离子结合,提高细胞表面这些离子的浓度,以保证细胞膜上一些合成酶维持高活性的需要。()保证致病菌与宿主间的粘连避免被白细胞吞噬,并有抗补体的作用。()赋于菌以特异的表面抗原,因而可用于菌种鉴定。()提供某些噬菌体以特异的吸附受体位点。()调解细胞内自溶素的活力,以防止细胞因自溶而死亡。()贮藏元素。【考点八】脂多糖的定义以及功能()定义:脂多糖是位于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最外层的一层较厚()的类脂多糖类物质。它由类脂、核心多糖和特异侧链部分所组成。()功能:是革兰氏阴性细菌致病性内毒素的物质基础;吸附等阳离子以提高这些离子在细胞表面浓度;由于结构的变化,决定了革
18、兰氏阴性细菌细胞表面抗原决定簇的多样性。是许多噬菌体在细胞表面的吸附受体。【考点九】细菌细胞膜的定义与功能。()定义:是紧靠在细胞壁内侧,围绕在细胞质外面的一层柔软、脆弱而富有弹性的半透性薄膜。()功能:选择性地控制细胞内、外的物质的运送、交换;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的结构屏障;合成细胞壁各种组分和荚膜等大分子的场所;许多酶和电子传递链组分的所在部位,进行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的产能基地;鞭毛着生点和提供其运动所需的能量等参与复制与子细胞分裂【考点十】间体、异染颗粒、伴孢晶体、质粒()间体:细胞质膜内褶而形成的囊状构造,其中充满着层状或管状的泡囊。多见于革兰氏阳性细菌。()异染颗粒:是细菌特有的
19、磷素贮藏养料。因用蓝色染料染成紫红色而得名。主要成分是聚偏磷酸盐。()伴孢晶体:少数芽孢杆菌,例如苏云金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或双锥形的碱溶性蛋白晶体(即内毒素),称为伴孢晶体。()质粒:质粒是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能独立复制,为共价闭合环状双链。【考点十一】鞭毛、菌毛的定义以及各自的功能()鞭毛:某些细菌长在体表的长丝状、波曲的附属物,称为鞭毛。功能是运动。()菌毛:菌毛是长在细菌体表的一种纤细、中空、短直及数量较多的蛋白质附属物,在革兰氏阴性细菌中较为常见。它的结构较鞭毛简单,功能是使细菌较牢固地粘连在物体(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的粘膜)表面上。【考点十二】芽
20、孢的定义、特性、耐热机制、研究意义()定义: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生长阶段,可在细胞内生成一个圆形、椭圆形或圆柱形高度折光的休眠体,称为芽孢。由于每一细胞仅形成个芽孢,故它无繁殖功能。()特性:具有厚而致密的壁,通透性低。含水率低,一般在左右。抗逆性强,是否能消灭芽孢是衡量各种消毒灭菌手段的最重要的指标。休眠性强,芽孢内的酶处于不活动的休眠状态,芽孢的,常规条件下,一般可保持几年至几十年不死。折光率高,菌落表面干燥、不透明粗糙型菌落。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重新转变成为营养态细胞;产芽孢细菌的保藏多用其芽孢。芽孢与营养细胞相比化学组成存在较大差异,容易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耐热机制:
21、芽孢中含有独特复合物层次多,与外环境隔绝芽孢含水量低脂类物质多,且多为饱和脂;酶含量低,含有一些特殊耐热酶()研究芽孢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细菌分类、鉴定中的重要形态学指标指导菌种保藏制定灭菌参数提高菌种筛选率【考点十三】名词解释:糖被、荚膜、粘液层、菌胶团。()糖被: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胶状物质。()荚膜:当粘液很浓时,用特殊的染色方法染色后在显微镜下可见其结构,这种结构称为荚膜。(在某些细菌细胞壁外存在着一层厚度不定的胶状物质,称为荚膜)()粘液层:当粘液很稀时,用荚膜染色无法看到其构造,故称为粘液层。()菌胶团:多个菌体外面的荚膜物质互相融合,连为一体,组成共同的荚膜,菌体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北农林 科技大学 838 食品 微生物学 考点 课后 习题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