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焦炉调火技术.doc
《谈焦炉调火技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焦炉调火技术.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谈焦炉调火技术浅谈焦炉调火技术焦炉是焦化企业的核心设备,企业的各项工作都围绕着焦炉展开,而焦炉调火工作又是各项工作的中心,重点。本文对焦炉调火工作的目的,应遵循的基本原理及具体技术方法进行阐述,并结合我公司近年来在炼焦生产调火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终结的经验,进行了分析。 1. 炼焦调火工作的目的及影响因素。炼焦调火是一项相当比较复杂的工作,这项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焦炭质量的好坏,炉温不均匀会造成碳化室内焦炭不能均匀成熟,甚至造成推焦困难,影响车间的稳定生产,严重的会损害炉体,因此制定合理的加热制度,不仅能降低煤气消耗,提高热工效率,而且能有效的延长焦炉寿命,保证焦炉的持续稳定生产,从而创造更大的
2、经济效益。焦炉的炉温变化受外部客观影响因素很多,除了调火工本身技术因素外,比如配煤比,配煤水分,单炉装煤量,煤气发热值,天气变化,生产班生产操作是否正点等等,因此,调火工必须随时掌握这些客观因素的变化,以便及时调节,力求焦炉温度的稳定均匀。 2. 如何评价调火工作的好坏。第一,要看焦饼是否均匀成熟,有无生焦和过火焦,成焦率情况如何。第二,要看所制定的加热制度是否有利于炉体保护,过高的标准温度会对砌体造成损伤,过高的集气管压力会造成炉门冒烟着火。第三,看各项温度,压力指标是否达到技术要求。第四,要看加热设备的维护情况,尤其是煤气管件的严密情况。第五,看是否有个别高低温火道长期存在,由于某种原因出
3、现高低温火道是常见的,但处理是否及时,方法是否妥当,同类问题处理是否迅速至关重要。第六,看调火技术是否过硬,排除故障是否及时,每当炉温变化时,能及时找到原因,采取合理的调节方法。第七,看炼焦耗热量指标完成情况。3. 制定合理的加热制定。为了确保焦碳在规定的结焦时间内沿高向、长向均匀成熟,必须制定和严格执行焦炉的加热制度,并结焦时间、装煤量、装煤水分、加热煤气、气候等实际条件的变化,对焦炉加热制度进行及时的调节。焦炉加热制度的主要内容有温度制度、压力制度、与流量 ( 煤气、空气、废气 ) 的供给与调节制度。 温度制度有焦饼中心温度、直行温度、冷却温度、横排温度、炉头温度、蓄热室顶部温度、小烟道温
4、度、炉顶空间温度及炉墙温度。压力温度有碳化室底部压力、看火空压力、蓄热室顶部吸力、小烟道吸力及蓄热室阻力。以上各项俗称九温五压。 ( 一) 温度的确定与测定 :1 、 焦饼中心温度,结焦末期焦炉碳化室中心断面处焦碳的平均温度。它是判断全碳化室是否成熟的一种指标,是焦炉的横排温度与高向加热的综合体现,也是确定燃烧室标准火道温度的依据。 焦饼中心温度的测定和计算方法见热平衡。通常规定推焦前 30 分钟 ( 与热平衡略有区别 ) 焦饼中心温度为 950?1050?作为焦饼成熟的标志,实际生产往往高于此值。因此再配煤条件不变的前提下,若焦饼中心温度降低 25?30?,标准火道温度需降低 10?左右。规
5、定每年测定一次。但在结焦时间改变 1 小时以上、配煤比变动、更换加热煤气以及需要调整标准火道温度时,需要测定此项温度。 2 、 冷却温度,为了将换向不同时间测定出的立火道温度均换换算为换向后 20s 的温度 ( 这时温度最高 ) ,以便比较全炉温度的均匀性与稳定性,并防止超过极限温度 ( 即 1450?) 必须测出换向期间下降气流测温火道的下降量,即为冷却温度。 冷却温度必须在焦炉正常生产和加热制度稳定的情况下测定。当推焦串序为 9-2 或 2-1 时,应选择 9 至 10 个相连的燃烧室, 5-2 串序,应选择 5 至 6 个相连的燃烧室。分别在机侧、焦侧测温火道内进行,测温地点为两个斜道口
6、与焦炉煤气烧嘴之间,测量人员为 4 人或 6 人。 在正常条生产件下,规定每半年测定一次 ( 以春季、秋季为宜 ) 。在结焦时间改变 1 小时,换向时间改变,换用加热煤气及加热制度等有较大变化时,需测定冷却温度。 3、 标准温度与直行温度,标准温度是机、焦两侧温度温火道平均温度的控制值。它是在规定结焦时间内保证焦饼成熟的主要温度指标。确定温度指标的依据是焦饼中心温度,即在规定的结焦时间下,根据实测的焦饼中心温度来确定标准火道温度。标准温度与炉型、配煤水分、加热煤气种类有关。直行温度是指全炉机侧、焦侧测温火道温度,代表全炉的温度,是直接影响焦碳成熟的主要参数。其测定方法为 : 在换向后 5 分钟
7、开始测量。测量顺序应固定不便,一般从焦侧交换机侧端开始测量,由机侧返回交换机端。每隔4 小时测一次,一天三班共 6 次。测定速度要均匀, 1 分钟测 10 至 11 个为宜。每次将实测数值按各侧不同时间测量的温度分段加冷却温度校正值,将各侧温火道温度均匀校正到换向后20s 时的温度。 4 、 横排温度,是指焦炉同一燃烧室各火道的温度,是检验沿燃烧室长向温度分布的合理性,保证焦饼均匀成熟的测调项目。 测定方法 : 因为同一燃烧室相邻火道时间及短,且只需了解同一燃烧室各火道温度相对的均匀性,所以测出的温度不需要加冷却温度校正值。为避免交换后温度下降对测温的影响,故每次均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单号燃烧室
8、从机侧到焦恻,双号燃烧室从焦侧到机侧。同时交换后 5 分钟开始测量。 5 、炉头温度, 炉头温度是指焦炉燃烧室两侧的端火道温度。 测定方法 : 在交换后 5 分钟开始测量,每次测量顺序应一致,通常由焦侧交换到机端开始,从机侧返回,两个换向测完。测定值不需换算为冷却温度值。增加炉头供热的方法,用焦炉煤气加热时,需疏通炉头火道的砖煤气道,可采取措施用焦炉煤气对边火道进行补充供热,改进蓄热室封墙和废气盘两叉部的保温措施,以提高严密性,对提高边火道温度有明显的效果。 6 、 蓄热室顶部温度 ,测定蓄热室顶部空间温度,是为了检查蓄热室温度是否正常,并及时发现蓄热室有无局部高温漏火、下火等情况。对硅砖蓄热
9、室,顶部温度不得超过 1320?,黏土砖蓄热室顶部温度不得超过 1250?。 测定方法 : 蓄热室温度的测点一般选在最高温度处。当用焦炉煤加热时,测量上升气流蓄热室,交换后,立即开始测量,测量后分别计算机侧、焦侧的 ( 平均温度除端部蓄热室外) 并指出蓄热室的最高和最低温度。7、 小烟道温度,小烟道温度即废气排除温度。测量该温度主要是为了检查蓄热室的交换情况是否良好,并发现炉体不严密而造成漏火、下火等情况。测定方法: 将500?水银温度计插入上升气流的废气盘测温孔中,查入深度为小烟道全高度的3/5处。在下降气流换向前 5 分钟至 10 分钟时读数 ( 要注意先读数,后抽出体温计 ) ,并求出平
10、均数,指出最高、最低温度。烧高炉煤气时,插拨温度计应在下降气流时进行,每月测一次。 8 、 炉顶空间温度 , 炉顶空间温度是指焦炉碳化室炉顶空间粗煤气温度。测定方法 : 在碳化室内结焦过程达 2/3 时,用电热偶测定机侧第一个装煤口的炉顶空间中心处的温度,双集气管焦侧用同样的方法测定。热电偶插入后 15 分钟才可读数。炉顶空间温度控制在 800?30?,不应超过 850?。每季一次,结焦时间改变 1 小时或配煤比变动很大时也侧一次。通常与焦饼中心温度的测定同步进行。 9 、 碳化室墙面温度 , 该温度一般与焦饼中心温度同时测量,间接观察燃烧室上下温度分布情况。推焦后关好两侧炉门,打开上升管盖。
11、用红外测温仪测量与焦饼中心温度高度相同的两侧墙面温度。测量时除测温的装煤空盖打开外,其他炉盖应关好。也可以从机侧、焦侧炉门处用红外测温仪测定。 采用这种方法,克服了以往只能测定炉墙若干个点的局限性,而能得到整个炉墙的热量分布图,由计算机处理,将碳化室墙细分成不同温度的格点,即可鉴别和绘制出确切的温度值以及高向、长向的热量分布,并可在一个周转时间内测完全炉碳化室墙面温度。( 二) 压力制度的确定和测定,确定压力制度时,必须遵循下列原则:整个结焦时间内碳化室底部压力应为正压.碳化室底部压力在任何情况下( 正常生产、改变结焦时间、停止加热等) ,均应大于相邻同标的燃烧系统压力和大气压力.在同一结焦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焦炉 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