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案.doc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案.doc(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鲁南高速铁路临沂至曲阜段LQTJ-3标段王庄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施工方案 编 制: 审 核: 审 批: 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鲁南高铁LQTJ-3标项目经理部二一七年二月鲁南高铁LQTJ-3标王庄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施工方案 目 录1、 工程概况11.1工程简介11.2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特征12、 编制依据23、 超前地质预报方案33.1 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目的33.2 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内容43.3 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方法54、 超前地质预报工作计划124.1 超前地质预报的工艺流程124.2 超前地质预报工作要求134.3 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安排144.4 地质素描计
2、划145、 超前地质预报质量保证措施175.1 建立超前地质预报质量管理体系175.2 制度保证措施185.3 超前地质预报的质量保证措施186、 组织机构及人员设备196.1 组织机构196.2 超前地质预报主要设备207、 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安全保证措施218、 超前地质预报成果资料整理技术要求229、 超前地质预报结果的信息传递机制229.1 地质调查法239.2 地质雷达239.3 地震波法(TGP206或TSP203)239.4 超前钻探239.5 加深炮孔钻探239.6 综合分析报告2410、 超前地质预报信息反馈系统2411、 地质预报成果的验证及技术总结251、 工程概况 1.1
3、工程简介 鲁南高速铁路临沂至曲阜段LQTJ-3标一分部起点里程DK236+356.4,终点里程DK252+405.539。总长16.05km,其中包括长3.95km路基及沿线布置的特大桥6座,中桥2座,框架桥1座,涵洞6座,线路所1个(大王庄线路所),隧道2座(王庄隧道、团月山隧道)。王庄隧道两端均接路基,隧道起讫里程DK249+810DK250+280,全长470m,隧道最大埋深69m,位于DK250+070处;全隧除DK249+810+835、DK250+260+280段采用明挖法施工,设置偏压式明洞衬砌外;其余段落采用暗挖法施工,设置复合式衬砌。线路纵坡为5.0与-5.0的人字坡,全隧位
4、于R=4500的右偏曲线上。本铁路等级:高速铁路;正线数目:双线; 设计行车速度: 350km/h。 表1 王庄隧道围岩支护级别表序号隧道名称起讫桩号长度(m)围岩级别备注1王庄隧道DK249+810DK249+835 25V 明洞2DK249+835DK249+92590V3DK249+925DK249+965404DK249+965DK250+020555DK250+020DK250+2001806DK250+200DK250+26060V7DK250+260DK250+28020V明洞 1.2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特征隧址区为丘陵地貌,地形起伏较大,地面高程113.47181.65m,基岩出
5、露,沿线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Q4d1+e1)的粉质粘土,寒武系中统张夏组(2jz)石灰岩、泥灰岩,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岩溶水,水量较小,受大气降水补给,主要赋存在张夏组(2jz)石灰岩中。详述如下:(1)、粉质粘土(膨胀土)(Qd1+e1):黄褐色,硬塑,土质不均,含少量铁质氧化物,层厚0-8m,属级普通土。(2)、石灰岩(2jz):青灰-灰白色,隐晶质结构,中厚层构造,岩质坚硬。强风化带(W2)原岩结构基本未破坏,节理裂隙较发育,岩蕊较完整,主呈柱状,属级次坚石。(3)、泥灰岩(2jz):灰白色,泥晶结构,层状构造,强风化带(W3)原岩结构部分被破坏,节理裂隙较发育,岩蕊主
6、呈块状,属级软石;弱风化带(W2)原岩结构基本未破坏,节理裂隙较发育,呈短柱状,属级次坚石。DK249+930中心,进口附近沟坎处基岩出露点,节理裂隙较发育,节理间距0.52m,层理产状为75W/18N;主要节理有3组,J1:63.2E/24.8N,J2:N29.3E/28.9S,J3:N52.8W/86.5S。隧址附近未见明显地质构造,基岩裂隙较发育。隧址区无明显地表水,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岩溶水。隧址不良地质主要为岩溶、顺层、围岩落石,特殊岩土为膨胀土。2、 编制依据(1)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规程(Q/CR 9217-2015)(2) 新建铁路鲁南高铁临沂至曲阜段施工图(3)铁路隧
7、道设计规范(JB 10003-2005);(4)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 9604-2015)(5)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范(TB 10013-2010、J 1089-2010)(6)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 10012-2007、J124-2007);(7)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铁建设2008 105号;(8)铁路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程(TB10049-2004)(9)关于进一步加强铁路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的通知铁建设函2006340号;(10)铁路隧道施工抢险救援指南(Q/CR9219-2015)(11)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J947-
8、2009);(12)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TB10027一2012);(13)铁路隧道钻爆法施工工艺及作业指南(TZ231-2007);(14)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3-2010/J1149-2011);(15)铁路工程地质钻探规程(TB 10014-2012);3、 超前地质预报方案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是保证隧道施工安全、优化工程设计、实现施工信息化的重要基础。通过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可以进一步查清隐伏的重大地质问题(如:多变的地质条件富水岩层、地层破碎带、断层及溶洞等),及时掌握和反馈隧道地质条件信息,调整隧道设计参数、防护措施,为优化隧道施工组织、制定施工安全应急预
9、案、控制工程变更设计提供依据。做好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可以预防各类突发性地质灾害,有效规避工程建设风险,实现铁路工程六位一体管理目标。超前地质预报是确保施工安全和结构安全可靠的重要手段,也是铁路隧道施工作业中关键的重要作业环节,是施工中不可缺少的关键工序,必须纳入隧道施工工序管理。超前地质预报坚持隧道洞内探测与洞外地质勘探相结合、地质方法与物探方法相结合、多种物探方法相结合、地球物理方法与超前水平钻探相结合,开展多层次、多手段的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并贯穿于施工全过程。3.1 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目的(1)、进一步查清隧道开挖工作面前方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采用一定的超前预报技术手段(地质调查、
10、地震反射波法、地质雷达、加深炮孔、超前地质钻探)确定隧道开挖工作面前方及周围可能发生突(涌)水(泥)、塌方、掉块、冒顶、放射性等地质灾害风险源的位置、规模、性质、发育特征、强度、影响范围等;对于岩溶隧道,还应对底板的岩溶发育情况以及岩溶水的赋存规模以及压力进行预测。(2)、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机率和危害程度:根据预测与预报的结果,建立灾害应急处理方案与薄弱地段的施工方案,为隧道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制订与风险防范提供动态可靠的依据,确保隧道施工地质风险安全可控。(3)、通过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可以及时掌握和反馈隧道开挖工作面前方的地质条件,调整和优化隧道设计参数、制定防护措施,为优化隧道施工组织、不断
11、完善施工安全应急预案、控制工程变更设计提供依据。(4)、为编制竣工文件提供地质资料。3.2 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内容 进行隧道地质超前预报工作:要求提供隧道掘进前方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不良地质现象,包括围岩的完整性、断层破碎带、溶洞及不良地层的赋水情况等,进而做出对围岩级别的划分建议和坑道开挖时稳定性的分析,为设计变更及施工方法改变提供工程地质依据,以确保隧道施工顺利进行和工程安全。(1)地层岩性预测预报,特别是对软弱夹层、破碎地带、煤层及特殊岩土的预测预报;(2)地质构造预测预报,特别是对断层、节理密集带、褶皱轴等影响岩体完整性的构造发育情况的预测预报;(3)不良地质预测预报,特别是对岩溶
12、人为坑洞、瓦斯等发育情况的预测预报(4)地下水预测预报,特别是对岩溶管道水及富水断层、富水褶皱轴、富水地层中的裂隙水等发育情况的预测预报。3.3 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方法根据规范及设计文件要求,结合本项目地质条件、不良地质体对施工的影响因素及风险等级:采取不同的超前地质预报方法组合模式,我方拟采用:地质调查法、地震波反射法、地质雷达法、超前地质水平钻探及加深炮孔法进行综合预报工作。3.3.1. 地质调查法:地质调查法是根据隧道已有勘察资料,地表补充地质调查资料和隧道内地质素描,通过地层层序对比,地层分界线及构造线地下与地表相关性分析,断层要素与隧道几何参数的相关性分析,临近隧道内不良地质体的前兆
13、分析,利用常规地质理论,地质作图和趋势分析等,推断开挖工作面前方可能揭示的地质情况的一种超前地质预报方法。要求对王庄隧道进行全区段连续工作。3.3.1.1地质调查法包括隧道地表补充地质调查和隧道内地质素描等;3.3.1.2隧道地表补充地质调查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a)对已有地质勘察成果的熟悉、核查和确认; (b)地层、岩性在隧道地表的出露及接触关系,特别是对标志层的熟悉和确认; (c)断层、褶皱、节理密集带等地质构造在隧道地表的出露位置、规模、性质及其产状变化情况; (e)地表岩溶发育位置、规模及分布规律; (f)煤层、石膏、膨胀岩、天然气、含放射性物质等特殊岩土地层在地表的出露位置,宽度及
14、产状变化情况 (g) 人为坑洞位置、走向、高程等,分析其与隧道的空间关系。 (h)根据隧道地表补充地质调查结果,结合设计文件、资料和图纸,核实和修正超前地质预报重点区段。3.3.1.3隧道内地质素描是将隧道所揭露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结构面产状、地下水出露点位置及出水状态、出水量、煤层、溶洞等准确记录下来并绘制成图表,是地质调查工作的一部分,包括开挖掌子面地质素描和洞身地质素描。隧道内地质素描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a)工程地质地层岩性:描述地层时代、岩性、层间结合程度、风化程度等。地质构造:描述褶皱、断层、节理裂隙特征、岩层产状等。断层的位置、产状、性质、破碎带的宽度、物质成分,含水情况以及
15、与隧道的关系。节理裂隙的组数、产状、间距、充填物、延伸长度、张开度及节理面特征、力学性质,分析组合特征,判断岩体完整程度。岩溶:描述岩溶规模、形态、位置、所属地层和构造部位,充填物成分、状态,以及岩溶展布的空间关系。特殊地层:煤层、含膏岩层、膨胀岩和含黄铁矿层等应单独描述;人为坑洞:影响范围内的各种坑道和洞穴的分布位置及其与隧道的空间关系;地应力:包括高地应力显示标志及其发生部位。塌方:应记录塌方部位、方式与规模及其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并分析产生塌方的地质原因及其对继续掘进的影响。有害气体及放射性危害源存在情况。(b)水文地质地下水的分布、出露形态(渗水、滴水、滴水成线、股水、涌水、暗河)及围岩
16、的透水性、水量、水压、颜色、泥沙含量测定等 水质分析,判定地下水对结构材料的腐蚀性。出水点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溶、暗河等的关系。必要时进行地表相关气象、水文观测。判断洞内涌水与地表径流、降雨的关系。必要时应建立涌突水点地质档案。3.3.1.4围岩稳定性特征及支护情况记录不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下隧道围岩稳定性、支护方式以及初期支护后的变形情况。发生围岩失稳或变形较大的地段,详细分析、描述围岩失稳或变形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等。3.3.1.5影像、隧道内重要的和具代表性的地质形象应进行摄影或录像。 3.3.1.6 地质调查法的相关要求及表格按现行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规程办理。参见附表。
17、3.3.2. 地震波反射法:设计文件要求对王庄隧道DK249+895DK250+200段305m范围围岩进行弹性波反射法探测,探测要求:在软弱、破碎地层或岩溶发育区,每次预报距离采用100120m,前后两次搭接长度10m以上;岩体完整的硬质岩地层,每次预报距离采用120150m,前后两次搭接长度不小于10m。本项目我方拟采用北京水电物探研究所生产的隧道地震波超前预报仪(TGP206型),TGP206隧道地震波超前预报仪测试时,在隧道壁上一定高度布设一定数量的炮眼(一般18-24个)进行爆破激振,沿隧道方向炮眼断面上,产生震波信号,这种信号也会在隧道轴向上传播。当岩石波阻抗发生变化时,比如伴有断
18、层带或岩层变化,发出的信号其中一部分就会返回。如果隧道掌子面前方有这种情况,经过一段时间传播后,接受器会收到反射信号。借助岩层波速转化反射信号传播时间,可以确定有变化地带与隧道轴线的夹角及距掌子面距离。把采集到的震波数据传送到PC机上,并用专用软件处理。该软件的主要组成部分为震波数据处理程序和计算程序,处理后的震波信息反映在隧道掌子面前方和隧道周围的坐标系上。根据需要可做出沿隧道轴向的剖面图和与隧道轴向成任意角度的断面图,超前预报隧道掌子面前方一定范围及周围地带岩层中有关结构面的变化,如软硬岩界面,断层、空洞等。便是震波预测结果。 图1 TGP206地震波超前预报系统原理与布设方法TGP206
19、系统由爆破装置,接受器系统、记录系统、消耗材料部分组成。爆破装置:包括传统的爆破装置,爆破孔药量一般控制在5070克,在孔中灌满水的条件下激发,按序依次起爆和进行数据采集,采用线炸断的触发计时方式;接受器系统:定向安置孔中三分量检波器,采用黄油耦合,用于搜集震波信号;2个接收器(检波器)接收,观测系统示意图见图2。记录系统:借助记录装置可完成震波信号的记录。主要由一个所完成震波信号模拟数据转化的电子部分和一个操作装置、记录和贮存数据的Husky数据记录器系统组成。掌子面50米检波器R2 20米mm米米米炮孔S1 S2 S3 S20 S20隧道本项目拟采用北京水电物探研究所生产的隧道地震波超前预
20、报仪(TGP206型),TA检波器R1图2 观测系统平面示意图消耗材料:包括爆速大于6000m/s的炸药;电雷管;导线;耦合接受器的黄油等。数据采集时,采用X-Y-Z三分量同时接收,采样间隔0.1ms,采样数4096。起爆前注水封堵炮孔。 表2 主要参数 项目接 收(检波) 器 孔 炮 孔数量2个,隧道左右边墙各1个20-24个, 位于隧道右边墙直径50mm钻头钻孔42mm钻头钻孔深度2m1.5m定向垂直隧道轴向垂直隧道轴向,下倾约5高度离隧底高1m离隧底高1m位置距离掌子面50m第1个炮点离同侧检波器20m,炮点距1.5m 数据采集及处理 :使用小计量的炸药作为震源,保证在安全的情况下,使隧
21、道前方异常体反射信号明显。对采集的数据及时经专用软件分析处理后,经综合分析可对前方地质情况做出判断,一般岩层探测深度100-200米。提交以下资料:TGP206野外记录表;原始波形记录;二维和三维反射界面的透视图像;频谱、速率和位移结果;地质解释结果。3.3.3. 地质雷达法本项目选用美国GSSI公司产的SIR3000型地质雷达(见图3),其主要由主机、发射天线、连接线及解译软件四部分组成,每次预报距离30m,前后两次搭接长度5m,雷达测线分布参见图5、图6,现场测试时可根据掌子面适当调整,要求对王庄隧道暗洞段DK249+835DK250+260段425m进行全区段连续探测。地质雷达法是利用高
22、频电磁波在不同电性界面上的反射特性进行探测预报。雷达天线向地层发射一定强度的高频电磁脉冲波,电磁波传播过程中遇到不同电磁性介质分界面时,一部分能量会转换成反射波返回,另一部分能量透过界面继续传播,再次遇到界面时,又产生反射波返回,接收到反射波并利用所带信息加以分析,就可获得被探测介质的工程特性,该法适用范围广、精度高,对隧道施工干扰小等特点。 图3 SIR3000型地质雷达 图4: 雷达预报测试原理示意图 图5 台阶法开挖雷达测线示意图 图6:全断面开挖雷达测线示意图 3.3.4. 超前钻探法超前钻探法分为超前地质钻孔和加深炮孔。3.3.4.1超前地质钻孔的探测超前地质钻孔:拟采用冲击钻和回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隧道 超前 地质 预报 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