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docx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 2018/12/20 摘要:成都糖画、金钱板是四川地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借助现代“互联网+”手段集聚小社群,进行创新性商业化开发,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成都糖画、金钱板技艺传承面临的现实困境,同时也为类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经验参考。关键词:成都糖画金钱板商业模式文化产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无形的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明传承。在现代商品经济迅猛发展、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面临各种挑战而日渐式微的形势下,深入思考,利用“互联网+”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创新性商业化开发,或许是探索保护与传承优秀非遗项目的重要
2、现实途径。本文试图以成都糖画和金钱板为例,开展广泛的调查、走访和研究,并创办“艺萃荟”微信公众号,为“互联网+”社群时代“非遗”商业化保护与传承,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有益的探索。1成都糖画与金钱板发展现状成都糖画广泛流传于四川、重庆等地,制作时,手工艺人将熬制好的液态糖料通过汤勺纯手工造型浇铸作画,待糖料冷却凝固,一副精美的糖画便制作完成(成都糖画锦江区糖画协会编印,内部资料)。2008年,成都糖画进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办公厅,2008.6)。金钱板发源于300多年前,表演形式以半说半唱、似说似唱为主,是一种吟诵性极强的板诵类民间
3、说唱艺术。表演者手持长约一尺、宽约一寸的三块楠竹板进行表演,其中两块嵌有铜钱或其它金属片,表演时竹板互击发出金属声音,故称“金钱板”(中国曲艺音乐集成四川卷,中国曲艺音乐集成四川卷编辑委员会,中国ISBN中信出版,1994.5)。2011年,“金钱板”进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办公厅,2016.7)。随着现代化进程推进,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今天,包括成都糖画和金钱板在内的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受到了较大冲击,如市场萎缩、传承人匮乏、当代人不了解等。基于一定数量的问卷调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1非物质文化遗产阵地萎缩由于历史和社会原
4、因,金钱板过去表演场所主要集中在市井茶馆(蒋守文四川曲艺史话四川文艺出版社,2009.12),成都糖画则大多通过手工艺人在商业集市和闹市街区挑担摆摊“沿街贩卖式”营销。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和城市管理精细化要求,提供表演演艺的市井茶馆当前仅存于旅游街区,定期商业集市在大中城市已基本消亡,“沿街贩卖式”营销仅允许在部分旅游街区临散性经营,成都糖画和金钱板营销场所已急剧减少。据实地走访了解,2013年以来,成都糖画只在宽窄巷子、锦里、浣花溪、人民公园等特色街区和公园摆摊售卖,成都糖画摊位由12个减少到现在的3个。金钱板表演则偶尔以单个节目的形式出现在文艺演出中,成都各大茶馆,甚至是提供表演演艺的商业茶馆
5、都已难觅踪迹,提供金钱板表演的演艺场所则由过去的6个减少到现在的1个,如图1表示。1.2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受众流失数字时代,人们的精神产品消费方式剧增,精神产品种类琳琅满目,这本身就对糖画、金钱板等传统的文化项目造成了毁灭性冲击,掠走了相当份额的受众群体,尤其是年青一代受众。再加上市场经济的杠杆倾斜,成都糖画和金钱板的消费市场迅速变窄,愿意购买和收听的人群较过去有了明显下降。由于创作题材单一和创新元素缺乏,愿意在成都糖画和金钱板方面投入消费的人群日益减少。通过对30名消费者的访谈了解,分别仅有9%和7%的消费者在1年内购买过成都糖画产品和观看过金钱板表演,有近六成消费者有超过3年以上时间未购买
6、过任何糖画产品,有近五成消费者有超过5年以上时间未观看、收听过金钱板表演。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大都掉入了日渐消亡的困境,形成了“无人了解没人传承”的恶性循环。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在信息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如图2,图3所示。1.3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迭代乏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都是祖祖辈辈在繁衍生息中智慧结晶的传承,它是一代又一代工匠精神和创新智慧的迭代。但是这些结晶在呼啸而来市场大潮中显然没有做好准备,缺乏对市场属性的研究和应对。秉持老的商业传统必然成为新兴市场的弃儿。首先,这些项目缺乏对自我优势的提纯,没有形成品牌号召力,缺乏市场竞争力;其次,缺乏市场包装及营销手段,传统不等
7、于“土”、不等于“旧”,要弘扬传统,首先要顺应市场。以上两点症结严重阻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迭代涅盘,形成了后继乏人的尴尬局面。当前,掌握四川糖画和金钱板精湛技艺的多为60岁以上老人,他们从事这一传统手工艺和曲艺表演项目多已力不从心,但很多年轻人却因为从事糖画和金钱板收入得不到有效保证而不愿跟老艺人潜心学艺。在实地调查走访的成都糖画艺人和金钱板表演艺术家中,他们的平均年龄分别为52.6岁和53.8岁,如图4所示。2商业化开发非遗传承发展的价值分析成都糖画和金钱板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成都平原乃至四川盆地流传下来的文化活态,是巴蜀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城市文明的发展见证。用商业化手段开发是保护与
8、传承这些非遗文化的重要现实途径,具有积极的经济效应、突出的社会价值和重要的文化意义。(1)从经济学角度看,商业化开发有助于破解生存难题、实现良性发展。如果一种技艺不能带来收入,那就难以实现良性发展。实践早已证明,一方面,仅靠政府补贴和展会展销,难以实现“非遗”振兴,另一方面,合理利用市场进行商业营销,能够使部分非遗项目在传承人规模、技艺水平、经济效应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成都糖画和金钱板的起源即带有商品属性,其发展亦与社会经济密不可分。通过商业化进一步增强成都糖画和金钱板等非遗项目的营利能力,进一步夯实技艺传承与发展的市场基础,从而从根本上破解生存难题,让继承人过上体面、有尊严的生活,才能吸引更
9、多从业者学习相关技艺,这是人之常情,也是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以良性发展的重要保证。专栏1:采访实录(成都糖画、金钱板技艺传承人)。问:金钱板技艺传承的现状如何?答:过去金钱板演出在川内城乡随处可见,学习金钱板并以此为生者众多,对此感兴趣的人更是比比皆是。但近年来金钱板演出越来越少,学习金钱板演出的人也越来越少。如今,金钱板传人更是屈指可数,成都地区仅几人而已,许多年轻人都不知道金钱板为何物。目前我所知的仍在从事专业金钱板表演的演员不过两三人,全年演出的机会也不过几十场,而能够独立完成创作、演出的青年演员还在寻觅中。问:糖画传承的现状如何?答:卖糖画过去其实不挣钱,从几元到几十元一个的糖画,
10、平均每月只能卖到两三千元,除去一千多的摊位费等成本,余下的也就一千多。现在很多年轻人因为从事糖画收入得不到有效保证而不愿跟老艺人潜心学艺,吸引他们看看不难,真让他们来学艺却不太现实。这是当前糖画技艺传承与保护面临的最大难题。(2)从文化学角度看,商业化开发有助于留住发展记忆、保护城市文脉。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也是一个城市核心竞争力之所在。作为“巴蜀文明”“天府文化”“城市文脉”的重要代表,成都糖画巧妙借用了中国书法、民间皮影、民间剪纸、陶瓷雕刻等艺术的造型手法和雕刻技艺,把飞鸟走兽、神话人物、戏剧角色、吉祥花果、民俗生活场景活灵活现的展现出来,是中华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金钱板则以其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质文化 遗产 传承 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