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doc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肩负着很重要的使命。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堂不仅要让学生有所感,有所悟,更重要的是通过课堂影响大学生的思考方式,形成合理的信念。本文阐述了如何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升华到哲学的层面,培养学生用辨证的、发展的思维来看待心理问题,用量变质变原理脚踏实地的塑造自我,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多样性原理来理解人性,以期帮助更好的对待自己、他人和环境。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辨证;发展;量变质变青年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是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青春力量。而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发挥自身能力,为社会做贡献的首要前提,因此国家高
2、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每一个大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们也在实际的工作中开展了诸多的探讨,本文作者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不断探索总结,主张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中从课堂案例、体验、活动入手,以心理学的理论为着眼点阐释现象,最后升华到哲学的高度进行总结落到学生的三观教育上,以培养学生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一培养辩证思维,理清问题所在心理现象纷繁复杂,如何通过一门课让学生有最大收益,提高心理问题的调试能力,关键还在于培养辩证思维,具备了这种思维能力,万变不离其宗,遇到问题就知道怎么去思考,怎么去行动。辨证的思维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审视自我
3、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以自卑和自傲为例,自卑实质上是由过多的自我否定而引起的自惭形秽的体验。自卑的个体往往由于消极的体验而使自己的意识受限,盲目排斥自己的一切,故很少能够思考自己的积极面。在课堂上,我们会通过积极赋意这样的活动,让同学们赋予自卑以积极的涵义,比如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提到,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没有一个人对其显示的地位感到满意1。说明正是由于自卑,人们才不断地追求卓越以弥补自卑。自卑的人比较低调,比较谦虚,给人以沉稳可靠的感觉。通过这样的活动促使自卑的个体辨证地看待自身缺点,认识到缺点在其他的情境下也会转化为一种优点,优缺点可以互相转化。自傲是与自卑相反的一种特质,
4、是对自己的评价过高导致的。我们也会通过向学生灌输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同一性,都具有两面性,一个人身上不可能全是优点,也不可能全是缺点。要认识到“人无完人”,十全十美是不存在的,帮助他们认识到矛盾可以相互转化,认为自己十全十美,本身就是一种缺陷,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局限,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辨证地看待自己和他人,让我们的认识更全面,防止以偏概全。人是多元化的,切忌以非黑即白的观念去看待任何一个人,不能简单对一个人定性。每个人的人格都是由人格心理学家所认为的那些人格特质经过不同的排列组合而形成的。每个人的人格当中都包含有积极的特质,也有消极特质,一个人是光明的还是阴暗的、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关键看他的
5、人格当中是光明的、积极的成分占主导还是消极阴暗的成分占主导。因此,人格是一个多层次的立体的网络概念,看人切忌单一化。辩证思维有助于大学生积极处理情绪问题,减少情绪困扰。提到情绪,特别是消极情绪比如说忧愁、悲伤、愤怒、紧张、焦虑、痛苦等,人们的第一反应是这些情绪是不好的,因为这些情绪会限制我们的思维,降低我们的工作、学习效率,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很多人是不能接纳自己的消极情绪的。不能接纳自己的消极情绪恰恰是问题所在,因此我们要引导他们接纳自己的消极情绪。从进化论的思想出发,任何一种情绪都是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有助于个体生存才保留下来的,因此任何一种情绪都有其积极的意义。比如说焦虑是提醒我们未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马克思主义哲学 心理健康 教育 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