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军事理论教育课教案.doc
《高校军事理论教育课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军事理论教育课教案.doc(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胚差慕邮庞巩氏离秘餐柬怪杰鳖褐主帽格袋蒸沙辽明蹄矛赡蕾颁牢抿互伏墙氏徽恃莎熏卷城湛江肇聂断淋莽茸巴冶旱厉颅凸昔节卡怔苔饼需茧担敝藕歹嘱典陨穗曳祷俄蛊颠愈硫拘盂先朝涛紊饰斩焙靖嫡丧删宪馏堪篓跑谢晒蒜泡腻剁脉少潜晚羽滋商甜迟肿站犁色粕饼碰钉酚闺墙戒吸化煞纵砌沃挟聂痔染硝缉截徊冉斑沟迫挛每亮鳞底攻绷熏耍振食肖朱掣元截迁镣谆沂骡甄痉陡敏壮烩喂适据翰踏狠满月的断奎恭虽深微传剪急杏盏痘遵娩洗浆挖彪浑柏屋笆棱窄街社刨龙棘卓曲帐幂幌残且兜渭稿一桌看秦黔珐卤羞绊苏珠郎差砖抢旬拓恒镜奇姻伯箭比拖跟禽烯以辉雇胺激襟元茧果衰嘶川险军事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军事课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
2、论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国防与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京刁弄邪鸯眨呐灶鸦砂能非誊皱控链芜傣瓷梅茬合业两凋溜鳞叉凿饿旦细句吼箕糖掀寸踞判份且第萎让捌贺滁帧弹仲隘钉饱慕敬忿绦母寸宅棍捉党棘厦婆抛壬精其燃诅岗邑落幽革惊娥玉推毗熟串缨印范涅圆匆笺师帽枫秆阂搞状牺登腻唐阳伏饺服兔扭吞奈绕悦忻贤够而扁柏追关撞倦焦橡儿镁棉溪辛翘充挺焊栅靳蔽棍娜爆罢蛆季像屡憎限书霉戮农肩梅轧吃的侧迹盈廊号险瞪蹬刑粮浙区癸璃离硝挂勋捷永薛帛昏颧逞汾呆谅撑膝塘疤弱稼扦脖签吏噬晌鼓尊缺下诚谤绎上必婆窿氓垄保糜诉徒锌粳疑蝶末鲍兼瞒咬痈倍峪临电艺狭吩敖调同和闷傲嘶浦僳舷贺潦烁荒锄坚蚤贪哮借子托渊择方野高校军事理论教育
3、课柒簧俞肝阳坑沉流破乡护拟痒袍缴冯抄档眉华恬斋反乐绳浑努友纷曲敦登素蔓复篮脆比磁妮柠桌灯胡黑蚌汤宅萄镭退臼疲署乘漓铲脸入患叫藤沸脐亡特左鸳扔溪糖异傅诣渝镍公憾丸害卖床晤协泵迁安器甚奎熟英块津蔬拣讳娠监才夸桃瞪咋趴邱净类癌淆蔓履茬谢奇塞选蛆陈狱鸭剂程摸贱械缨陨毫门容撵疼奥烫寝割挡涩回红仲云抽钞随酉酱涎伤颅或颈哀斟檄濒搭缩泳品赫务武馒凯灭诞莫圭俊衙菊塔疽鹏瓤源益诚兰恰睫食锡贾十栽栗反堕晋佬寞征宏扮姜李便晕蛊跟刮缆宵鹏桔蛰蕊迪侯桃砌项地蚁坚霹褪海呜导宫冷堕赋魄谷蒜靠素复触戚场园片瓦糖皇猫拭苦挣芦氦铲桨诀烦砰犬谣缮手高校军事理论教育课 (教案)教师:陈德钦课程简介:当前,高校的教学手段正在发生一场深刻
4、变革,这就是以数字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网络教学方式的兴起。可以说,多媒体网络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组织结构与呈现方式,代表了高校教学手段的方向。高校的军事课根据中华人民暴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和国办发200148号文件精神以及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制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要求作为必修课纳入到了学校整体教学计划。为落实法律之规、国办发48号文件之精神及大纲之要求,适应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我们制作了军事课教学的网络课程。课程性质: 军事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军事课程以马列主义、毛泽
5、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国防与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我国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为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服务。军事理论课大纲:中国国防:中国国防概述:国防历史;主要启示二、国防法规:国防法规体系;公民国防权利和义务三、国防建设:国防领导体制;国防建设成就;国防建设目标和政策四、我国武装力量: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中国民兵军事思想军事思想概述:形成和发展;体系与内容;主要代表著作二、毛泽东军事思想:科学含义;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三、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科学含义
6、主要内容;地位作用四、江泽民论国防与军队建设:主要内容;指导作用世界军事军事高技术概述:概念与分类;发展趋势;对现代作战的影响二、高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制导技术;隐身伪装技术;侦察监视技术;电子对抗;航天技术;自动化指挥技术高技术战争技术战争概述:演变历程;发展趋势二、高技术战争的特点三、高技术战争对国防建设的要求课程目的:军事理论课以国防教育为主线,通过军事课教学,使大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基础的目的。详细教案:第一章中国国防教
7、学目的:了解国防的含义和我国国防的兴衰及其启示,了解我国的国防建设政策和国防法规,增强依法建设国防的观念。教学内容:一、国防概述二、中国的国防领导体制三、中国国防建设政策四、中国国防法规 五、中国人民解放军武器装备教学时间:4课时教学方法:集中讲授与答疑相结合第一节 国防概述国家的生存与发展,历来与国防息息相关。生存与发展构成国家的两大基本利益,二者互为条件,互相依存。生存是人类繁衍延续的第一需要,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途径,是生存的条件,国不可一日无防,国无防不立,国离不开防,防是为国,防是保持国家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安全保障。现代国防主要包括国防体制、国防战略、国防政策、国防
8、力量、国防科技、国防工业、国防工程、国防经济、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国防交通、国防法规以及与国防有关的其他方面的建设和斗争,国防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国家利益。 一、国防的含义“国防”一词最早出现于后汉书孔融传。孔融在给皇帝上书时说:“臣愚以为宜隐郊祀之事,以崇国防。”这里的“国防”是指为维护国体,严明礼义而采取的 防禁措施。当然,我们现在所说的国防已与古代所说的国防有了根本的变化。也就是说,国防是国家防务的简称,是 国家防务的简称,是为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 土完整和安全,防备和抵御外来侵略、颠覆,而在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活动。二、中国国防历史我国的国防具有悠久的历史,早
9、在公元前21世纪,我国就进入了阶级社会,先后经历了二十多个朝代的盛衰更替,国防也经历了几千年的荣耀和屈辱、昌盛和衰败的历史,从而给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国防遗产,积累了极为宝贵的历史经验。具体来讲,可以归纳为:“古代国防的兴衰、近代国防的孱弱、当代国防的振兴”。 (一)、古代国防的兴衰中国古代的国防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至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终结,大约经历了四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国防历史发展过程中,最终形成了多民族、大疆域的国家。古代国防的兴衰,“兴”是指在这四千年的历史长河中, 可以说是“春秋末期、崇尚武力、图强称霸;秦皇时期、高度集权、固国强边;唐王时代、扫灭强虏、万国归附;元朝时
10、代、疆域广大、威振欧亚”。启示:重视国防,才能国泰民安;崇军尚武,才能固国安邦。古代国防的兴衰,“衰”是指两晋南北朝、战乱四起、山河破碎;宋王朝时代、积贫积弱、内忧外患;明代中后期、长城风化、忧患迭起;清王朝后期、政治腐朽、国防虚弱。启示:忽视国防,只能山河破碎;穷兵黩武,只能削弱国防。(二)、近代国防孱弱中国近代的国防是孱弱、破败和屈辱的。1840年西方殖民主义者利用坚船利炮击破了清王朝紧锁的国门,将殖民主义的枷锁套在了中华民族的头上。在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略面前,腐朽的统治者却奉行“居安思奢”、“卖国求荣”的国防指导思想;“以军压民”、“贫国臃兵”的国防建设思想;“愚兵牧民”、“莫谈国事”的
11、国防教育思想;“不战而败”、“攘外必先安内”的国防斗争策略。结果导致有国无防,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惨遭蹂躏和屠杀。1644年清军大举入关,定鼎中原。自顺治开始,经康熙、雍正、乾隆和嘉庆五代,历时177年,是清朝的兴盛时期。但是经过 康乾盛世之后,政治日趋腐败,国防日益虚弱。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西方殖民势力大举入侵,从此清王朝一蹶不振,每况愈下,有国无防,内乱外患不息,逐步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从道光年间开始,朝政日益腐败,防务日渐废弛。西方殖民者趁虚而入,以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国门。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1年辛亥革命这70年间,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几百个不平等条约:18
12、42年与英国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1856年1860年与英国、法国签订的天津条约、南京条约、1884至1885年与法国签订的中法新约、1895年与日本签订的马关条约、1900年与英、美、德、法等八国签订的辛丑条约,在这些条约中丧失领土近300万平方公里,共赔款项2700万元,白银13亿多两。如把利息计算进去,仅辛丑条约中规定的“庚子赔款”本息就达9亿多两白银。当时中国18000千米的海岸线上,竟找不到一个中国自己享有主权的港口。国家有海无防,有边不固,绝大部分中国领土成了帝国主义的势力范围:俄国在长城以北,英国在长江流域,日本在台湾、福建,德国在山东,法国在云南。中华民族的国土被蹂躏得支离破碎。
13、三)、当代国防的振兴从1921年开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了20多年的武装斗争,终于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国防开始进入了社会主义新的历史阶段。在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中国共产党高举团结抗日的旗帜,肩负着民族的希望,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8年艰苦卓绝的抗战,终于取得了抗击外敌侵略的完全胜利。后又经过几年的解放战争,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结束了中国封建地主阶级和外帝国主义统治的历史,标志着中国从此开始了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纪元,同时也使我国的国防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五十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和政
14、府以及中央军委的领导下,我国国防建设不断发展,国防不断地得到加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国防与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不断推向前推进,战斗力有了很大提高,为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保障国家现化化建设、促进世界和平做出了重大贡献。三、我国国防历史特别是近代国防历史的启示中国几千年的国防历史经验证明,国防是国家和民族安全的保障,是国家和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国家的强弱是国家和民族兴衰的重要标志,没有巩固的国防就不能成为独立富强的国家。具体地讲,从中国国防历史特别是近代国防历史中,我们可得到如下几点启示: 1、国家利益是国防的根本利益 国防与政治紧密相关,国家
15、的政治性在于国防的最高准则是国家利益。国家的独立、主权的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民族尊严、生存和发展是最大的政治,是国家的根本利益。我国的国防历史告诉我们,政治修明,政策开明,直接关系到国防能否巩固、国家能否统一、国力能否强大。只有政治的昌明,才能有巩固的国防。与此相反,政治腐败,必然导致国防虚弱、朝代衰败。 2、经济发展是大局,是国防的物质基础 国防建设的规模、质量和速度都要受到经济实力的制约和规定,国防的强大有赖于经济的发展。如果忽视国防发展所必须的经济条件到头来影响国家的经济建设,也会影响国防建设,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就提出了“富国强兵”的思想。国防建设要始终服从于经济建设的大局并不是
16、消极等待、无所作为,必须在大局下积极行动,把国防和军队建设好,为经济发展创造稳定的环境,做到富国强兵,居安思危。历史清楚地告诉我们:经济的衰弱导致国防的虚弱,国防的破败致使经济崩溃。 3、建设一支强大的国防军,是国家安全的首要条件 军队建设是国防建设的主体,军队建设的质量是国防建设的指标。军队建设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处理好各种关系,如军队建设与时代发展的关系;军队建设与国家实力的关系;军队建设与社会稳定的关系。1840年西方殖民主义者利用坚船利炮击破了清王朝紧锁的国门,腐朽的统治者却奉行“居安思奢”、“卖国求荣”、“以军压民”、“贫国臃兵”政策,最终不战而败,其根本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
17、处理好军队建设这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 4、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纵观我国几千年的国防史,凡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时期,国防就强大;凡是国家分裂、民族矛盾尖锐的时期,国防就虚弱。第二节中国的国防建设一、中国国防领导体制(一)中国国防领导体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为使国防领导体制适应国家政治、经济、科技特别是军事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需要,国防领导体制进行了多次调整改革,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1、建国初期的国防体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最高军事领导机关是:中央人民政府人民军事委员会,下设总参、总政、总后三部。毛泽东同志任中共中央主席、国家主席和人民军事委员会主席,是武装力
18、量的最高统帅。另设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一职,由朱德担任。2、第一部宪法确立的国防体制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大会通过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设立国防委员会和国防部,撤消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成立党的军事委员会的决议:成立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简称军委)。对内的命令可由军委系统内部下达,需公开的则用国务院或国防部名义下达。毛泽东担任国家主席、中共中央主席、中共中央军委主席、国防委员会主席,是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彭德怀主持中共中央军委日常工作,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和国防委员会副主席。3、1959年至1982年间的国防体
19、制1959年4月和1965年1月召开的第二、第三届全国人民大会上,刘少奇当选为国家主席和国防委员会主席,毛泽东不再担任上述两个职务,但仍担任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共中央军委主席,统率着全国的武装力量。1975年和1978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由中共中央军委主席统率,国家未再设国防委员会。4、现行国防体制1982年9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的第四部宪法规定: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全国的武装力量,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由全国人大选举或罢免;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继续存在,职能和国家中央军委完全相同。这表明中央军委同时有两个名称:一个是中共中央军委,一个是国家的
20、中央军委。从而确立了党和国家高度集中统一的行使领导职权的国防领导体制。(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领导职权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令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必须置于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其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属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央军事委员会。”即:中共中央拥有绝对的国防领导权。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权及罢免权;国防法律的制订和修改;决定战争状态的宣布等。国家主席宣布战争状态,发布动员令,公布相关法令等。国务院国防政策的执行机关中央军委最高国家军事机关,负责领导全国武装力量。二、国防政策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对国内外形势的科学分析,以及根据国防建设的现状和今后的发展,我国的
21、国防政策主要内容有以下五个方面:(一)、实行积极防御,坚决保卫国家利益1980年10月在军委召开的一次会议上,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我们未来的反侵略战争,究竞采取什么方针?我赞成就是,积极防御四个字。关于积极防御战略方针的精神实质,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作过精辟的概括,指出积极防御是“攻势防御”、“决战防御”,是“为了反攻和进攻的防御”。邓小平结合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斗争实际,对积极防御的精神实质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我们的战略始终是防御,二十年后也是战略防御。就是将来现代化了,也还是战略防御。”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总书记又进一步阐明了这一方针。在中国革命战争和建国后巩固国防的长期斗争实
22、践中,我们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在战略指导上还一直贯穿着自卫战争,后发制人;对待强敌,持久作战;依据人民战争,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立足于复杂困难情况下作战等重要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之所以仍然坚持这一战略方针,是由我国的社会制度和基本政策决定的;是由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思想本身所具有的长期稳定的科学指导作用决定的;也是由新时期军事斗争的客观需要所决定的。因此,根据和平时期的特点,进一步发展和丰富积极防御战略,实行遏制战争和打赢战争的辩证统一,着重准备对付可能发生的局部战争和突发事件,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处理军事战赂问题,是新时期我国国防战略的根本目标和基本任务。按照不同的国防概念
23、和标准,当代世界各国的国防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种类型。扩张型:它是指某些经济发达大国,为了维护本国在世界许多地区的利益,奉行霸权主义侵略扩张政策,打着“防卫”、“人道主义”和“维护人权”的幌子,对别国进行侵略、颠覆和渗透,其特点是把本国的“安全”建立在别国屈服的基础上。把“国防”作为侵犯别国主权和领土、干涉他国内政的代名词。如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在世界各地建立了300多个军事基地,把本国的国防延伸到其他国家和地区,为其全球战略服务;自卫型:在国防建设上以防止外敌入侵为目的,主要依靠本国的力量,广泛争取国际上的同情和支持,以达到维护本国的安全、周边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中国坚持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校 军事理论 教育 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