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案例分析第三章计划与控制.ppt
《运营案例分析第三章计划与控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营案例分析第三章计划与控制.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第三章:计划与控制 本章要求掌握:计划与控制是企业企业流程管理的重要环节,了解计划与控制的平衡关系。理解企业计划管理的内容和计划制定前的需求管理,进一步掌握计划管理相关案例的问题分析。一、运营计划:1、运营计划的概念:运营计划是指一个向运营目标前进所需要制定的有预见性的进程计划。通过运营计划的认真落实,项目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2、运营计划的要点:(1)项目运营目标的制定;有了既定的目标,项目才能有运营的价值,运营计划才能有计划地制定出来。1)要科学地制定计划目标:目标是计划的核心,计划的成败一半取决于目标的科学性;目标是否合理主要基于资源的限制。2)要合理量化计划目标:符合公司战略目标 品类
2、生产目标 品牌规划目标 年度目标的层级原则。目标与公司现有资源现状匹配;目标与市场容量和增长速度匹配;目标与市场发展可能性的预测匹配。日本东芝公司运营目标管理案例:东芝公司独具特色的目标管理方式。目标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方式,并非由日本人首创,但是东芝公司接受和借鉴了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的管理理念,并应用到实践,有效地提升了企业的绩效。东芝公司目标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1、制定目标:在目标管理实施中,东芝公司首先把目标的制定放在首位。在制定目标时要求两点:员工的目标和企业的目标保持一致;每个人都要制定切实的目标。另外在制定目标时还遵守了以下原则:目标数量不宜过多,目标的内容具体明确、目标
3、难度以略高于本人能力为准、不能失去长远的观点等;2、目标管理;东芝目标管理的特征主要包括两点:直接结合经营需要的一贯性,即目标管理必须从企业的整个经营体制出发,保持完整的一贯性;以个人为中心提高能力,具体来说,每个人的目标,是按照本人的能力、适应性和性格等特点个别确定的。3、目标管理的结构;东芝公司的目标管理,重要的前提就是相信每个人的能力和积极性,恰如其分地明确每个人的工作和任务,然后通过权力下放和自我控制,确立好整体的目标体系以及每个人的目标体系。在目标管理的最后阶段,实施成果评价,并与绩效考核挂钩,给予相应的奖惩措施,提高员工的积极性。4、目标管理的实施。在东芝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坚持
4、少而精主义和能力主义。此外在实施过程中还坚持“信任下级”原则,适当下放权限,上下级之间建立信任;最后,依据达到程度、困难程度、努力程度三个要素进行成果评价,进行相应的奖励,保证目标管理的有效性。(2)运营方案的制定;1)方案的作用:有了具体合理的运营方案才能有条理有计划地进行。所需要制定的方案主要有战略性的方案和战术性的方案。2)运营方案的内容:项目名称介绍;行业和市场分析;产品和服务;公司战略;营销策略;管理;利润分析;投资需求。3、制定营运计划遵循的原则:(1)系统性原则;1)预测客户需求;2)评估生产能力和相关资源;3)资源与顾客需求的匹配。(2)控制平衡原则;控制平衡是对影响企业生产经
5、营的各个方面,企业内部各部门的产、供、销等各环节进行协调,使之保持一定的、合理的比例关系。(3)灵活性原则;计划规定未来的目标和行动,而未来却充满众多的不确定性,因此计划的制定就要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即有一定的余地,而不能规定得过死或过分强调计划的稳定。(4)效益性原则;企业的经营计划必须以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中心,不仅要取得产品开发和制造阶段的效益,而且还要考虑产品在流通和使用阶段的效益。(5)全员性原则。全员参与并不是说所有的员工都参加到制订计划的工作中去,而是指计划的制定应该让员工们知道和支持,这是计划能够得以实现的保证。4、运营计划的类型:(1)长期运营计划;(2)中期运营计划;(3)年
6、度运营计划。二、经营计划控制 1、计划控制:(1)计划控制概念:计划控制是按照计划标准衡量计划执行情况和纠正计划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计划目标的实现。案例:案例:一家生产慢跑运动鞋、网球运动鞋的企业,发现其竟争对手在市场上发起一场价格大战而进行竟争,为了稳定市场份额和保证销售不减少,公司决定计划削减管理费用10%、生产成本15%和销售费用5%。问题:公司打算用哪些控制手段来达到这些目标?5、运营计划的编制程序:(1)调查预测,估量机会;(2)统筹安排,确定目标;(3)拟定方案。比较选优;(4)确定预算,综合平衡。3、运营计划控制的步骤:1)确立标准;2)测定执行结果 3)比较执行结果;4)纠正偏
7、差。计划管理案例计划管理案例:某机床厂按照目标计划管理的原则,该厂把计划管理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目标计划制订阶段;1、总计划目标的制订。该厂通过对国内外市场机床需求的调查,结合长远规划的要求,并根据企业的具体生产能力,提出了2001年“三提高”、“三突破”的总方针。所谓“三提高”,就是提高经济效益、提高管理水平和提高竞争能力;“三突破”是指在新产品数目、创汇和增收节支方面要有较大的突破。在此基础上,该厂把总方针具体化、数量化,初步制订出总目标方案,并发动全厂员工反复讨论、不断补充,送职工代表大会研究通过,正式制定出全厂2001年的总计划。2、部门计划的制订:企业总计划目标由厂长向全厂宣
8、布后,全厂就对总计划体制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层层落实。各部门的分计划目标由各部门和厂企业管理委员会共同商定,先确定项目,再制订各项目的指标标准。其制订依据是厂总目标和有关部门负责拟定、经厂部批准下达的各项计划任务,原则是各部门的工作目标值只能高于总目标中的定量目标值,同时,为了集中精力抓好目标的完成,目标的数量不可太多。为此,各部门的目标分为必考目标和参考目标两种。必考目标包括厂部明确下达目标和部门主要的经济技术指标;参考目标包括部门的日常工作目标或主要协作项目。其中必考目标一般控制在24项,参考目标项目可以多一些。目标完成标准由各部门以目标卡片的形式填报厂部,通过协调和讨论最后由厂部批准。(2
9、计划与控制的关系:计划与控制两者互为条件,控制为计划实现提供保证,计划为控制提供标准。2、经营计划控制的任务:(1)发现偏差;(2)分析偏差;(3)纠正偏差。3、目标的进一步分解和落实。部门的计划目标确定了以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计划目标的进一步分解和层层落实到每个人。1)部门内部小组(个人)目标管理,其形式和要求与部门目标制订相类似,拟定目标也采用目标卡片,由部门自行负责实施和考核。要求各个小组(个人)努力完成各自目标值,保证部门目标的如期完成。2)该厂部门目标的分解是采用流程图方式进行的。具体方法是:先把部门目标分解落实到职能组,任务级再分解落实到工段,工段再下达给个人。通过层层分解,全厂
10、的总目标就落实到了每一个人身上。第二阶段:计划实施阶段:该厂在目标实施过程中,主要抓了以下三项工作:1、自我检查、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目标卡片经主管副厂长批准后,一份存企业管理委员会,一份由制订单位自存。由于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人都有了具体的、定量的明确目标,所以在目标实施过程中,人们会自觉地、努力地实现这些目标,并对照目标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这种“自我管理”,能充分调动各部门及每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热情,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因此,完全改变了过去那种上级只管下达任务、下级只管汇报完成情况,并由上级不断检查、监督的传统管理办法。2、加强经济考核;虽然该厂目标管理的循环周期为一年,
11、但为了进一步落实经济责任制,即时纠正目标实施过程中与原目标之间的偏差,该厂打破了目标管理的一个循环周期只能考核一次、评定一次的束缚,坚持每一季度考核一次和年终总评定。这种加强经济考核的做法,进一步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经济责任制的落实。3、重视信息反馈工作;为了随时了解目标实施过程中的动态情况,以便采取措施、及时协调,使目标能顺利实现,该厂十分重视目标实施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工作,并采用了两种信息反馈方法:1)建立“工作质量联系单”来及时反映工作质量和服务协作方面的情况。尤其当两个部门发生工作纠纷时,厂管理部门就能从“工作质量联系单”中及时了解情况,经过深入调查,尽快加以解决,这样就
12、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部门之间的不协调现象。2)通过“修正目标方案”来调整目标。内容包括目标项目、原定目标、修正目标以及修正原因等,并规定在工作条件发生重大变化需修改目标时,责任部门必须填写“修正目标方案”提交企业管理委员会,由该委员会提出意见交主管副厂长批准后方能修正目标。该厂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狠抓了以上三项工作,因此,不仅大大加强了对目标实施动态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各部门的责任心和主动性,从而使全厂各部门从过去等待问题找上门的被动局面,转变为积极寻找和解决问题的主动局面。第三阶段:目标成果评定阶段:目标管理实际上就是根据成果来进行管理的,故成果评定阶段显得十分重要。该厂采用了“自我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运营 案例 分析 第三 计划 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