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水害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doc
《煤矿水害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水害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doc(8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市*煤业集团*煤矿水害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市*煤业集团公司二0一五年十二月2*市*煤业集团*煤矿水害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编 写 单 位:*市*煤业集团项 目 负 责 人: 技 术 负 责 人: 总 工 程 师: 提 交 时 间:二一五年十二月参加普查人员名单项目姓名职称专业签名项目负责人成 员技术负责人报告审核人过程控制人 目 录1.绪论11.1目的、任务及依据11.1.1目的11.1.2任务11.1.3组织情况11.1.4工作方法11.1.5主要完成的工作量21.2编制依据61.3交通位置、矿区面积及自然地理71.3.1交通位置71.3.2矿区面积81.3.3自然地理81.4煤矿概况91
2、4.1煤矿建设生产情况91.4.2资源开发利用情况91.4.3瓦斯、煤尘爆炸性和煤层自燃倾向性101.4.4开拓方式、巷道布置101.4.5通风系统111.4.6提升运输系统121.4.7供电系统131.4.8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141.4.9排水系统161.4.10消防供水系统与防尘系统161.4.11采煤方法171.4.12生产能力172、地质概况182.1地质勘探工程182.2地层182.2.1区域地层182.2.2井田地层202.3地质构造212.3.1区域构造212.3.2井田构造222.4煤层242.4.1煤层242.4.2煤质242.4.3煤层顶、底板特征252.5水文
3、地质特征252.5.1自然地理252.5.2含水层262.5.3隔水层的分布与特征272.5.4断层导水性272.5.5矿井充水因素分析272.5.6矿井涌水量292.5.7矿井水文地质类型293、水害隐蔽致灾因素普查313.1矿井及周边采空区普查313.1.1本矿采空区情况313.1.2周边矿井采空区情况333.1.3矿井及周边采空区普查结论343.2废弃老窑和不良钻孔普查363.2.1废弃老窑情况363.2.2井田钻孔情况363.2.3废弃老窑和不良钻孔普查小结373.3断层、裂隙和褶曲普查383.3.1断层情况383.3.2裂隙情况413.3.3褶曲情况413.3.4断层、裂隙和褶曲普查
4、小结423.4煤矿含水体普查423.4.1灰岩423.4.2主要含水层情况调查423.4.3其他含水体情况调查433.4.4煤矿含水体普查小结433.5导水裂隙带普查443.5.1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443.5.2导水裂隙带对开采影响464、矿井防治水工作474.1矿井现有防排水设备设施474.1.1排水设备设施474.1.2、矿井排水能力484.2防治水工程504.2.1地表防治水504.2.2井下防治水504.3制定的防治水工作技术路线和采取的综合安全技术措施534.3.1防治水工作技术路线534.3.2综合安全技术措施535、水害隐蔽致灾因素防范措施535.1矿井普查确定的隐蔽致灾因素53
5、5.2隐蔽致灾因素防范措施545.2.1采空区隐蔽致灾因素防范措施545.2.2断层、裂隙和褶曲隐蔽致灾因素防范措施605.2.3封闭不良钻孔隐蔽致灾因素防范措施625.2.4地下含水体、地表水体隐蔽致灾因素防范措施625.3其它防治水措施635.3.1矿井开拓开采所采取的安全保证措施635.3.2禁采线、探水线和警戒线划分原则635.3.3留设防水安全煤柱635.3.4探放水安全技术措施645.3.5井下排水695.3.6地表水防治措施695.3.7采掘工程防治水705.3.8防治水配套措施71附 图 目 录顺序号图号图 名比例尺11采掘工程平面图1:200022井上下对照图1:500033
6、煤矿充水性图1:200044井下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55水文地质图1:200066水文地质柱状图1:200077水文地质剖面图1:2000附 表 目 录顺序号相 关 附 表1煤矿及周边采空区相关资料台帐2废弃老窑、水源井、封闭不良钻孔台账前 言*市*煤业集团*煤矿属民营企业,隶属于*市*煤业集团,该矿为生产矿井,生产规模为6万吨/年,目前证照齐全。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399号)和煤矿防治水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28号),进一步加强煤矿水害防治工作,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的通知(安监
7、总煤调201564号)、湖北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全省煤矿水害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工作的通知(鄂安办201496号)以及湖北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立即开展煤矿防治水专项检查的通知(鄂煤监察201560号)等文件精神要求,为进一步查明矿井在建设和开采过程中可能诱发水害事故的隐蔽致灾因素,有针对性地落实防治水措施,有效防范水害事故,确保煤矿职工生命安全,*市*煤业集团组织技术力量,对*煤矿进行水害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编制*市*煤业集团*煤矿水害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根据普查工作需要,集团公司成立了由地质、测量、通风、采矿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市*煤业集团*煤矿水害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小组,制定了
8、普查计划,明确了相关普查人员的职责和工作内容、方法。相关普查人员于2015年11月2015年12月多次抵达*煤矿,采取查阅企业相关资料、图件、调查知情人和实地勘查相结合的方式,遵照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对矿井及周边采空区、废弃老窑和不良钻孔、断层、裂隙和褶曲、含水体等实施普查,作出了该矿井水害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结论,根据结论制定了相应的治理工作计划和应采取的综合安全技术措施。本次水害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受到了*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指导与监督,特此感谢。*煤矿水害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小组2015年12月 1.绪论1.1目的、任务及依据1.1.1目的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
9、生产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399号)和煤矿防治水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28号)等规定,进一步加强煤矿水害防治工作,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煤调201564号)、湖北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全省煤矿水害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工作的通知(鄂安办201496号)以及湖北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立即开展煤矿防治水专项检查的通知(鄂煤监察201560号)等相关文件要求,为进一步查明矿井在生产过程中可能诱发水害事故的隐蔽致灾因素,有针对性地落实防治水措施,有效防范水害事故,确保煤矿职工生命安全。1.1.2任务本次工作的目的任务:根据煤矿地质工作规
10、定、煤矿防治水规定、煤矿安全规程等相关规程规范的要求,结合矿井地质及水文地质特征,对采空区、老窑、封闭不良钻孔、地下含水体及导水裂隙带等隐蔽地质致灾因素进行普查,并开展隐蔽致灾因素评价,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为煤矿处理相关地质灾害提供依据,指导矿井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预防煤矿事故。1.1.3组织情况通过对煤矿可能存在的水害隐蔽致灾因素分析,针对普查内容和要求,*市*煤业集团公司于2015年11月2日成立了由地质、测量、通风、采矿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市*煤业集团*煤矿水害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小组,由*担任该矿普查小组组长,小组成员由*、*、*、*组成,同时制定了普查计划,明确了相关普查人员的职责和
11、工作内容、方法。1.1.4工作方法本次水害普查工作在系统收集和整理*煤矿各阶段勘探资料、历年来采掘工程揭露的地质(包括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其它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地质灾害资料的前提下,采用查阅资料、人员询问、查阅图件、实地地质调查、计算分析等方法,结合矿井生产规划,查明煤矿各种可能导致水害致灾的隐蔽因素,提出有效预防煤矿水害事故发生的安全对策措施与建议。1.1.5主要完成的工作量2015年11月2015年12月进行了该煤矿相关资料的搜集,并根据收集的资料对矿井及周边采空区、废弃老窑(井筒)、封闭不良钻孔、断层、裂隙、褶曲、导水裂隙带、地下含水体等不良地质体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实测,对周边矿井开采
12、情况等进行现场调查和勘测。通过对资料和实际普查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编制提交*市*煤业集团*煤矿水害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现场查阅资料现场调查 关闭的老窑排水设备钻孔调查采空区调查本次工作对已确定存在的水患和可能存在水患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对一些冒落塌陷区造成人员无法进入的老巷,根据现有资料无法确定其积水情况的,按照“有疑从有”的原则视其为有水,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的要求实施水患防治工作。共完成以下实物工作量:表111 *煤矿水害隐蔽致灾因素地质普查完成实物工作量表序号调查工作内容单位数量备注1岩巷(井筒、石门)m890查现场、查地质素描图2煤巷m4800查现场、查地质素描图3废弃井筒处2
13、查现场4废弃老窑处1查现场5地表水系等处2查现场6断层条10查地质素描图、地质报报告及现场7采空区处10查井下8钻孔封孔质量调查个数8查地质报告及现场9矿井涌水量观测次10井下涌水量观测点1.2编制依据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399号;2、煤矿地质工作规定,安监总煤调2013135号;3、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煤调201564号)4、湖北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全省煤矿水害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工作的通知(鄂安办201496号)5、湖北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立即开展煤矿防治水专项检查的通知(鄂煤监察
14、201560号)6、煤矿防治水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28号;7、煤矿安全规程(2011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37号令;8、煤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勘查评价标准,(MT/T10912008);9、地质勘探安全规范国家安全生产监督局AQ2004-2005。10、矿方提供的各类地质报告和资料。1.3交通位置、矿区面积及自然地理1.3.1交通位置*市*煤矿位于*市城区东北方向,直线距离约35km。属*市*镇所辖,其地理坐标为:北纬310040310316,东经11156401115845。矿井距离*煤矸石发电厂约1km,矿区与*市、荆门市均有公路相通,并有客车来往,与两地距离分别为3
15、5km、30km,向南西约20km可抵焦枝铁路*火车站或*公路,通往*、*、襄樊、武汉等全国各地,*水库也有班船往返于*市*、*,*市*镇等地,水陆交通十分方便。(见图1-1-1)。图1-1-1 *煤矿交通位置示意图1.3.2矿区面积根据湖北省国土资源厅2014年10月9日颁发的采矿许可证,矿井开采标高+20240m,矿区面积2.7372km2(见表1-1-1)。表1-1-1 *煤矿矿界拐点坐标点号北京54坐标系西安80坐标系XYXY1234567891.3.3自然地理1、地形地貌区内地形北西高南东低,井田内最高点位于方家店南,海拔标高134.6米,最低点位于楼子河,海拔标高69.1米,最大比
16、高65.5米,属丘陵区。2、 地表水系区内水系有楼子河和*水库西干渠。楼子河在井田东南角边界外缘通过,为区内主要地表水排泄道,天旱时河内无水,下雨时地表水汇集于楼子河向南排泄,最终注入*。西干渠是当地农业生产引水的骨干渠道。区内堰塘星罗棋布,一般容量不大。矿区地表水体不发育,对矿井充水性影响不大。3、 气象条件本区地处鄂西山区与江汉平原的过渡带,气候变化较大,年最高气温40,最低气温-12.3;最大年降雨量1220.6毫米,多集中在5、6、7三个月;最大蒸发量1708.9毫米,潮湿系数0.310.99,属于山地温带湿润亚区,区内植被较好。4 、地震烈度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1:400万)(
17、GB18306-2001),该矿区属地震基本烈度度区(M=4.55),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特征周期为 0.35S,属强度小的弱震区,地壳相对稳定。5 、经济状况区内农业为主导产业,以水稻、小麦、油菜等农作物为主。区内工业以煤炭开采为主,是当地的主要经济支柱。1.4煤矿概况1.4.1煤矿建设生产情况*煤矿地处湖北省*煤田*东井田,主要开采*系下统*组第二段(J1xn2)21煤层,煤炭主要作为民用及动力用煤。该矿始建于2003年5月,最初生产能力为30kt/a,2006年开始实施“三改六”改(扩)建工程, 2008年3月,经湖北省安监局、湖北省经委组织验收合格投产,现实际生产能力为60k
18、t/a 。该矿采用斜井开拓方式,中央并列抽出式机械通风,走向壁式采煤法,煤电钻打眼,爆破落煤,人工攉煤,工作面刮板机运输,单体液压支柱配铰接顶梁支护,全部陷落法管理顶板。该矿为生产矿井,目前矿区仅设置1个采矿权人,即*市*煤矿有限公司*煤矿。1.4.2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根据湖北煤炭地质勘查院编制的*市*煤矿有限公司*煤矿2014年度矿山矿产资源储量报告及湖北省国土资源厅的审查意见,查明矿井保有煤炭地质资源储量为911kt(截止2014年底),其中122b类508 kt,333类403 kt。将122b级储量和80%的333级储量计入矿井工业资源/储量,则全矿井保有工业资源/储量为:工业资源/储量
19、122b)+(333)K式中:K可信度系数,取0.8。则全矿井保有工业资源/储量为830.4kt。该矿自2013年以来,受市场行情的影响,年产量为34万吨。、矿井回采率为80%,采区回采率为85%,工作面回采率为97%。1.4.3瓦斯、煤尘爆炸性和煤层自燃倾向性根据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15年2月6日下发的省经信委关于2014 年度煤矿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通知(鄂经信函201448号),该矿2014年度为瓦斯矿井。根据提供资料,该矿按有关规定,每年均按规定委托具备资质的中介技术服务机构进行年度瓦斯等级鉴定工作,经湖北省煤矿瓦斯等级鉴定中心审查确认,均为瓦斯(低瓦斯)矿井。自建矿以来,该
20、矿未曾发生瓦斯大规模涌出等事故。 根据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2013年10月18日日出具的煤尘爆炸性鉴定检验报告,该矿开采的*系下统*组第二段(J1xn2)21煤层,无煤尘爆炸性危险。自建矿以来,该矿未曾发生煤尘爆炸事故。根据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2013年10月18日出具的煤自燃倾向性鉴定报告,该矿开采的*系下统*组第二段(J1xn2)21煤层,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为类,属不易自燃煤层。自建矿以来,该矿未曾发生煤层自燃发火事故。1.4.4开拓方式、巷道布置矿井采用斜井开拓方式,一对井筒:主斜井、回风斜井,井口均位于井田西部,详见表1-4-1 井筒特征表。表1-4-1 井筒特征表井筒名称主斜井风
21、井井口座标方位角井筒坡度井筒长井筒净断面支护形式井筒装备主斜井在1m水平落平。布置井底车场、井下中央变电所、主排水泵房、主水仓。在主斜井北约50m处布置风井,在+3m水平落平。矿井开采煤层为21煤层,井田在中部被一南北走向的断层(F1)分为东、西两部分,设计以F1断层为界划分为东西两块,布置采区(西)、采区(东)两个采区。采区在井底车场以西煤层中向南沿倾向部布置采区轨道下山至155m水平落平,布置采区变电所、井底车场、水泵房,同时在155m水平布置采区二级轨道下山,在226m水平落平,布置水仓、泵房;在风井落底处,在煤层中向南沿倾向部布置采区总回风下山至155m水平落平,在二级轨道下山东、西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煤矿 水害 隐蔽 因素 普查 报告
